02.28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劉天戟,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副院長。2020年2月7日19時,他帶領130名醫療隊隊員整裝集合,千里馳援,趕往湖北武漢,開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援助工作。這是吉大三院派出的援助武漢的第二批醫療隊。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講戰略,有戰術,立規矩,定流程。

這支招即來,來即戰的精英隊伍,僅用了2個小時就迅速集結,單兵是精英,團隊可協同,在疫情中心區武漢,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阻擊戰。

15天來,以自身的專業性結合同濟醫院中法院區B7東療區接受治療的50名患者的臨床特點,歸納總結出了一套教科書式的發熱病房隔離療區工作流程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資消耗,加速患者有效治療。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劉天戟副院長說:這套模式的運用,在飛來武漢的飛機上已經反覆推敲了多次,制定的3個方案在到達療區的時候,均表現出了相關缺陷,於是迅速做了調整。隨著工作不斷深入,流程趨於完善。

一批批患者將順利出院,將極大鼓舞醫療隊的士氣,讓更多的患者充滿信心。

戰略分組,人盡其用

標準化作業為患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因療區均為危重症患者,年齡較高,合併基礎疾病較多,為此,醫療隊結合隊員的專業特點,將醫生分為兩大組,即重症治療組與呼吸治療組。以此為基礎實現1+X模式管理,即嚴重程度越高,合併基礎疾病越多,X數值越複雜,越引起醫生的關注。

對合並不同基礎疾病的患者進行有效分類,並由專業組別的醫生管理,能更有效地做到人盡其用的專科化治療。

因為有標準化流程,確定了輕、中、重、危重四類患者的診療方案,因此,醫護人員對患者承接得非常順暢,每達到一個指標,就有相應的醫生團隊進行下一步的診療,保證患者得到最貼合病情的治療,大大提高了治療效率。

護理人員的分組以臨床工作能力為主,兼顧職稱、學歷、工作年限等多個維度,共劃分為12個組,組內成員包括內、外不同專科護理人員,達到了管理“三贏效果”,即層層把關保障護理安全、低年資護士業務技術水平成長快、高年資護士臨床價值充分體現。

橫向分組,縱向排班

立體化流程實現天網覆蓋、無縫對接

在醫療物資依舊緊缺的武漢,以往工作模式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極大負擔。因此,醫療隊實行了分組別(A-F六組)查房,每組醫生專業互補,每個工作循環(8小時)由重症組與呼吸組組長分別帶領組員對全體患者進行查房,制定相關的治療方案。這樣既保證了工作效率、治療的有序進行,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使得醫生可以保存體力,獲得足夠的休息。

單兵可戰,團隊可守

組間配合聯合管理保證工作連續穩定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為保證患者的醫療質量,醫療隊實施主管醫師負責制。每名醫生負責三名患者,保證患者的診斷與治療由專人負責,避免遺漏。然後再根據專業特色及患者特點,構建了跨組別的醫療小隊(ACE,BDF),即每三組選出一名醫生,組成醫療小隊共同管理這9名患者。各小組及時彙報及時溝通,互相通氣,這樣,即使在主管醫師休班期間,仍然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診療方案的醫師在崗,繼續對患者進行診治,而不是單純的交給不完全瞭解病情的值班醫師,這樣有效保證了醫療工作的連續穩定性。

各護理小組實行責任組長負責制,每組8名護士,責任組長根據患者輕重調配人員,將病人床位明確分配到每位責任護士,確保對患者的全程、連續護理。

前有良將,後有高參

為危重症患者提供合理明確最優方案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為了對前線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更好的救治,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接到任務後即組建了後方專家醫療組,由呼吸科、心內科、重症ICU、神經內科、胃腸內科、內分泌科、感染科、放射科、檢驗科細菌室等科室共同組成。前方醫療隊每日嚴格評估療區患者的病情,針對危重症病例的診療情況,定期與後方專家醫療組溝通,進行視頻遠程會診,傳輸病例資料,聽取各專業組專家的會診意見,為危重症患者的下一步診治指定明確的方案。

對於存在和潛在護理問題較多的疑難重症患者,積極組織護理疑難病會診,充分發揮不同專科護理人員的專長,為患者提供最優的護理方案。

並肩同行,戰友情深

醫護合作事半功倍與疫魔拼死相搏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4+8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強度,讓前線的醫護人員團結得更加緊密,必須更有默契的協同作戰,才能保證良好的工作效率。

由於很多戰友原來在醫院即是一個科室的同事,彼此的工作習慣與特點較熟悉,因此按科別進行配合搭檔,對危重症患者實施監護室團隊專科化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診治效率大幅度提升。

安撫慰藉,共度難關

用關愛呵護身心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入住中日聯醫院療區的患者平均年齡在74歲,由於新冠肺炎高傳染的特點,發熱病房隔離療區不允許家屬陪護。因此,儘管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但老年人經歷疫情的打擊後,在情緒上會有一定程度的波動。因此,醫療隊要求每位主管醫師,都要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對患者病情進行講解,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

同時,醫療隊還要和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以進一步瞭解老年病患平日裡的生活習慣及狀態,做到更快更好的診治。

護理人員在完成本職護理工作的同時,還要肩負起細微的生活護理工作。臥床的老人翻身、拍背、餵飯、倒便、換尿不溼自不必說,對待有情緒變化的老人更是充當起了“臨時”家屬,學說武漢話,陪伴聊天,喂水果吃,得到了“爹爹婆婆們”的一致好評。護理人員將節省下來的蘋果、桔子、牛奶等食物帶入病區,送到沒有親人陪護的患者手中,為患者送去問候與祝福。

此外,護理人員更加註重患者心理的護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答疑解惑,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大醫情懷,高瞻遠矚

康復先行 踐行醫者仁心 社會責任

吉大中日聯誼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劉天戟和他的“戰狼”突擊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肺,對輕症的患者較少有後遺症。但是對於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遺留一定的肺損害修復的變化,比如肺纖維化。絕大部分的肺纖維化都是可以修復的,因此,鍛鍊肺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為此,醫療隊積極開展臨床康復一體化。尤其是重症患者,早期介入,促進心肺功能恢復。醫療隊將康復操視頻通過手機傳給有條件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手機中,指導大家學習,並帶領大家一起做康復訓練。不僅拉近了患者與醫護之間的距離,還踐行了中日聯醫院醫者仁心的社會責任感。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