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對農民有什麼影響?疫情過後如何才能使廣大農民增加收入?

農事觀察


對農業生產影響不會太大,但對農產品的銷售會產生有限的影響。主要是外出務工這塊,工廠能不能全員開工?建築業能不能恢復元氣?服務業能不能興旺?


負一度的冰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剛才我就跟我朋友在視頻上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民工,我是做工地的,因為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所以說工地都暫時不會開,起碼要到三四月份,四月底才會動工,本來農民工的生活壓力就比較大,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只有回到農村解決溫飽問題,因為工地不開工,沒有收入,回到農村消費會相對來說小一點,現在全國疫情這麼嚴重,如果想疫情過後增加收入的話,這個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


大熊日記1


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分為幾個方面:

第一、對一些經作區的農民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春節前後,正是蔬菜、草莓、柑橘等經濟作物好行情的時候,而疫情的發生,使這些產品不能及時銷售出去,而投入又比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收入。

第二、對比中部地區的農民來說,2月開始,正直小麥打除草劑、殺蟲劑、增產類藥劑的時候,然而因為疫情的影響,農資產品無法及時運達到鄉鎮、村上;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麥的產量,不過目前剛開始用藥,後期如果能跟得上,影響不大。

第三、對於已經沒有土地,只能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疫情期間沒有收入,這其實跟一些非農戶口的城鎮居民一樣,疫情期間不能上班,勢必影響收入。加上購房產生的房貸,壓力會比較大。

第四、對於有春耕習慣的地區,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種,不過很多地方已經下發通知確保春耕農資供應車輛放行。

以上是疫情對農民影響的一些分析。那麼,疫情過後,如何才能使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呢?

其實,農民的收入來源是比較單一的,供應鏈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就會收到很大影響。因此,增加收入來源是增加收入的一個方法。比如,種植養殖相結合,我自家就是種地加養殖相結合的,當然,這也比較辛苦一點。其實,很多農村人除了種地,還會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這也很不錯的。

其次,多元化種植,就是俗話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地比較多的話,可以多種幾種作物,成熟時間不同。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其中一種作物絕收,不影響其他的收成。

另外,現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在農村也普及開了,有農產品的農民朋友,可以通過直播銷售自家農產品,這也是很好的途徑。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共同探討一下農村發展大計[呲牙][呲牙]


椒農網事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坦白地講,就疫情而言,對農民的利益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疫情的出現,正值春節前後農閒時節,而疫情過後肯定要做一些善後工作。

而農作物小麥的施肥澆水,只要不晚於清明節前後,對於其增收,不會構成什麼影響。

只是農村的外出的打工或上班的人咼,要造成一定的損失。


藍天無垠666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據分析,這次疫情給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整體形勢還是可控的,尤其是對於今年春耕形式整體影響不是很大,有望保證今年的糧食再度豐收。具體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農民心理和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今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後來蔓延到全國。這種病毒的高度傳染性給很多地方的農村和農民帶來了很大緊張情緒,許多鄉村在武漢“封城”之後出現封村、封路、封門等管制措施;鄉鎮農村的藥店、超市的口罩、消毒液成了緊俏商品,蔬菜水果、日常用品也都被一搶而空,供不應求,一些地方還出現斷貨現象,給農村人們的心理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和很大影響。

二是養殖業受到很大影響。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又打響後,封城、封村、封路的網格化防控,導致飼料、獸藥等生產物資運輸受阻,部分養殖場戶出現了存料不足甚至嚴重缺料,一些雞鴨等家禽養殖戶因飼料斷檔而忍痛毀苗,同時生產出的肉蛋奶等產品積壓運不出去,種畜禽苗等運不進來,養殖鏈條和週期中斷,影響了養殖業的生產持續性。

三是一些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行業受到很大損失,與農村相關的許多行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針對以上情況,各地應抓住農村和農民的重點問題和重點環節,有的放矢儘快解決問題。重點抓好關係民生的“菜籃子”產品的生產銷售,積極協調產區和銷區構建“點對點”聯繫,抓好採購和銷售順暢。再是儘快解決養殖業面臨的產品和飼料運輸難、進出難的問題,讓養殖戶儘快恢復養殖信心和決心。對農村的一些中小企業採取的疫情中稅費減免、政府補貼、財政貼息、金融救助等政策儘快落地,保證中小企業順利渡過難關,保證持續穩定發展。


聆聽鳥語


種果木的影響不大。養殖的,雖現在禽和畜的肉類在高價位運行,影響還是大的。進料、餵食、宰殺到市,受出行影響,必定影響它的產出。

對於純種稻糧的農民,疫情按專家說的,能在4月份結束,種一季稻糧,影響不大。按雙季稻播種,就算4月份結束疫情,可能難趕上季節了。過去有句口號:插完早稻過五、一。一年季節就哪麼長。早稻不在五、一前下插,晚稻延期,就算勉強插下去,會因寒露風,有可能白乾!

這次疫情影響著諸多行業。農民自然而然是受影響者之一,影響還不小。哪些抓季節,提高產量,靠多元化增收只是些喊得響不切實際的空白口號。要想農民減少損失。疫後的重建,農村需要懂農業的技術員。種子要靠得住,肥料要紮實貨。國家對種子肥料實行價格補貼,派技術員下鄉,對農民結對指導。補助發放的同時,提高農產品收購價。動用財政,幫農民解困,這是我想農民同志最期盼的!


海拉拉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大了,有的簡直算是毀滅性打擊了。因為來得太突然,誰也不會料到的,也來不及,也不可能有補救,只有盡最大能力去減少損失。

農民涵蓋的範圍太大,從事的各種行業也很多,每一個行業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就說菜農和果農吧。現在的菜農都不是小打小鬧種一方天地,都是大規模大產量,按以往的產銷模式,都是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固定的收購商,也有固定的消耗量,就像約定成俗一樣,自然成型了。這次疫情,道路和村莊被嚴厲封鎖,出不去也進不來,更別說交通運輸了。地裡的蔬菜講究實效性,沒有足夠的人手採摘,即便是採摘了,也無法運輸出去。所以,很多的數量巨大的蔬菜,都爛在了地裡,有些芹菜、西蘭花一類的,也完全失去了有效星,成了廢品。農民們原本指望辛苦勞作一年的收成,都成了泡影,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這都是電視新聞裡播出過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無情。還有種植草莓的果農,也是一樣的遭遇,草莓的保存和銷售難度更大,但是疫情,交通封鎖,完全卡在了運輸鏈上。

還有經營農家樂的農民,和所有的旅遊業一樣,完全停滯,完全沒有收益。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巨大。雖然有電商在全力給予幫助,但是徒然劇增的產量讓有限的產業鏈無法消化,只能說竭盡全力。

全國上下都在全力打擊這場疫情戰,隨著春天腳步的臨近,防控的趨勢也在好轉,有很多的單位都已經復工了,都在慢慢迴歸正常的社會狀態。各方也已經關注起疫情後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按指導思想,還是運輸鏈的問題,如何保障銷售渠道的順暢,產銷一條龍。

屬於我們的春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雲河


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疫情打亂了中國人民生活生產的腳步。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最佳時期。相關防控措施在不同程度,都影響了各地農業的生產安排。

為助力春耕,愷易物聯網無償為無錫市內所有農業園區和農場提供現代農業諮詢服務。這幾天我們收到了不少朋友的諮詢。許多大棚種植戶朋友表示最近都愁壞了,棚裡的蔬菜作物需要照料,要澆水、施肥、通風、捲簾、遮陽等,而疫情期間出行不便,缺少人工,生產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了傳統農業的許多短板。與現代農業相比,傳統農業生產環節勞動力投入量大,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低,抗風險力較差。在這個特殊時期,智慧農業愈顯魅力。

疫情對農業發展是把雙刃劍,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相信經歷過這次疫情,越來越多的人會對智慧農業模式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之路會走得更快速、更堅決。


愷易物聯網


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封村封路造成農資的緊缺化肥的供給不到位,農田管理不及時,村路嚴封可季節不等人,氣溫上升雨水溼度合適,正值管理的大好時節,望農民在解封之時,作到早購農資,早施肥,早除草早噴藥防病蟲害,填補延遲管理的缺憾,合理調正確管理措施,給迎接今年的好收成打好根基!


幸福陽光8001


農民要是不出門打工,就是在家打麻將,大部分都是無業遊民,種地賠錢。

農民能出的也都不願在家也都有門路了,還有一少部分年齡大的,可在家找點小活幹幹,各有門路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