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來自原生家庭愛的缺失是什麼感覺?

用戶4474589971


這種缺失是直接影響到小孩子一生, 他們會感到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 覺得自已沒有被愛過, 也感受不了什麼是愛, 無形中在他們心中渴望能儘快找到另一伴可以把它依賴對方, 導致沒有真正瞭解另一伴而盲目早婚, 當婚姻出現問題就容易發脾氣和吵架, 缺乏自信, 會容易懷疑對方不夠愛自已。


山姆SamVlog


1、父母決定孩子命運。明明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以為逃脫了原生家庭,卻發現:身體逃出來了,精神卻永遠被困在那個畸形的家庭裡。

2、小時候爸爸在外是膽小怕事的老好人,回到家卻暴戾得像條龍,把外面受得氣發洩在我身上。因為他不允許我反鎖房間門,所以他一回到家,我就在房間豎起耳朵聽他的動靜。如果他在外面摔摔打打,說明是心情不好,馬上要踢開我的房間門,我就開始迎接世界末日般瑟瑟發抖,反正他會找到各種理由來罵我,用最惡毒最傷害人的語言對待小小的我。後來,我就開始害怕大一點的聲音,到現在聽到鞭炮聲、汽車喇叭聲,總是被嚇一大跳。別人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會如此恐懼這些聲響。

3、從小缺愛,帶侮辱性的兩個字是父親對我的稱呼:死bi。父親跟我講話從來都是咬牙切齒,而不是正常人的交流方式,導致我現在講話總愛急也會咬牙切齒透露著不耐煩,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我不懂怎麼才能改掉。

4、從小到大,無數次想自殺,一個人通宵坐在河邊,想跳進去又缺乏勇氣。天亮,垂頭喪氣走回住處,哭累了才睡去。

5、在家得不到愛,極度渴望能有人愛自己。大學時期,交往了個渣男,明知道對方渣。但是每當家裡的事情一讓我糟心,就忍不住打電話給他哭訴,因為不想讓周圍的朋友知道家裡的情況。和他交往兩年半,不愛他,只為了能有個人可以讓我傾訴。

6、現在自己成立了新的家庭,很幸福,卻每晚都做兩三個壓抑緊張的噩夢。醒來胸口發悶,精神恍惚,明明逃離了原生家庭,卻每晚在沒有防備的夢中來提醒我:你是個不幸的人。

7、長大了,想丟下原生家庭,一輩子流浪都好,只要能和他們老死不相往來。父母卻假裝失憶了,彷彿從來沒有傷害過我似的,想跟他們算賬卻又不忍心。你們虐待小小的我,我卻不能虐待老去的你們,還要對你們噓寒問暖、為你們養老送終。有時會幻想來一場意外,帶走你們就好了,也許你們徹底消失了,我才能放下心中的仇恨,否則總覺得你們會害我。

8、總之,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就像個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為了和別人一樣,你安裝了義肢來掩飾。別人看你很健全,但只有你自己知道,我永遠不可能變得跟正常人一樣,因為義肢常常摩擦著身體帶來痛感。


烤火的樂崽


王鷗曾在訪談節目裡,談到一件小事。



她和媽媽開視頻的時候,同母異父的妹妹正在開車,於是她問媽媽:“妹妹車開得怎麼樣?”

她的媽媽回答她:“妹妹開得很好,比你那時候開得好多了!” 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讓王鷗瞬間情緒爆發,她掛了電話立馬哭了,許多年的委屈一下子迸發出來。

於是她給媽媽發了一條長到幾屏都翻不完的微信,把自己這麼多年獨自生活,獨自求學、工作的辛苦和委屈一股腦全說出來。


原生家庭缺愛往往讓人被迫獨立

上面提到的,王鷗給媽媽發的微信裡,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這麼多年我是很獨立,但我真的能獨立嗎?”



王鷗的獨立是被迫的,父母從小離異,雙方都不願意帶她一起生活,於是她被寄養在別人家,父母都很少去看她。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王鷗獨立自強的個性。

她學舞蹈、當模特,無論有多累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反而是15歲就開始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和母親,而她的媽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不工作了。

原生家庭缺愛會讓人容易陷入自責

2015年,出道多年的王鷗,終於在32歲這一年憑藉《偽裝者》和《琅琊榜》火了,連多年沒有聯繫過的朋友都發信息恭喜她,稱讚她戲演的好,但她唯獨沒有收到來自父母的一句肯定。



她在情緒爆發之後給媽媽發了長微信,但是過了兩天才收到媽媽的回覆,她說自己也很愧疚,“難過了兩天”。 王鷗一下子就後悔自己發微信的行為了,她覺得自己不該把情緒發洩出來讓媽媽傷心。

一個人傷害了你幾十年,你卻因為她難過了兩天而後悔和自責。長期缺乏關愛的人,往往對別人一點點的好都會很感動,也會因為對別人造成了一點點的傷害就內疚和自責。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往往付出更多

王鷗在成名之後,一心想好好照顧她的爸爸,雖然從小就沒有得到多少來自父母的關愛,但她依舊渴望父母親情。

但是她成名後沒多久爸爸就去世了,這成為了她一直以來最大的遺憾,後悔自己之前沒有對爸爸更好一點。同時,她對她的媽媽和同母異父的妹妹也非常好。

長期缺愛的人,即使沒有得到別人的愛,當別人接受他們的付出時,ta也會得到安慰,所以他們更願意為其他人付出。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不懂得如何戀愛

王鷗之前和明道一起參加的戀愛節目,她說過自己很渴望美好的愛情,但她不相信這種愛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她的幾段戀愛都不順利,還讓她很受傷。



明道說:“你不懂得和男生相處。”王鷗一下就哭了,說這就是自己的病,但是明道安慰她,告訴她不要太過於為難自己,一切都會順其自然地來到你身邊。

感覺王鷗在節目裡是動了真情的,她需要一個像明道一樣懂得別人的心理,還能治癒她的人。但很可惜節目就是節目,倆人下了節目也沒有在一起。

王鷗之所以每段戀愛都失敗告終,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當一個人在原生家庭缺愛的環境中長大,她沒有感受過愛,就會極度渴望愛。

所以在戀愛中會缺乏安全感,又敏感脆弱,一點點小事可能都會讓她受傷。這樣的情緒在戀愛中會讓對方感到疲憊不堪,同時又因為不懂得如何愛別人,讓戀愛的對象也時常覺得不被愛。


這樣反覆拉扯,讓原本可能相愛的人漸行漸遠。


喃喃的


原生家庭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學習、人生觀、今後的行為處事和婚姻關係以及他對子女的教育問題......

我就拿張先生的例子聊一下吧。同學時期認識張先生是因為他和我說了自己內心的苦惱,他爸爸經常打他媽媽,而他媽媽已經習以為常的像個木偶人可以一動不動,他心裡充滿了恨。後來又瞭解到,他爺爺輩就是和他奶奶三十年住在一個房間不說話,直到奶奶去世的第二天,他爺爺才告訴他爸爸他奶奶走了,然而只過了十幾天,他爺爺也突然走了。他說他叔叔是一個廠裡的總經理,把下屬總是罵得狗血噴頭,個個都怕他叔叔;他姑姑也是經常罵他姑夫,總之,這個家庭存在的都是惡狠狠罵人的感覺。於是他痛恨這個家庭,他16歲就和父親吵架被關在大門外不讓回去。

張先生終於長大到省城上學了,他接觸到了新環境新事物,他很開心,但他心中的秘密一直在心裡抹不去。後來他還找了女朋友,並結婚了。也許這段時間是他最自由最開心的事情了吧?後來家裡人不讓他留在外地,硬逼著他回了老家。從此他的人生又開始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結婚後爸媽不讓張先生分開住,說是怕鄰居笑話,以為有矛盾才會分開住。就這樣一個大家庭裡矛盾衝突又開始了,他爸爸總是覺得外地兒媳婦這不好那不好,天天給白眼看,他媽媽總是把聽到的話傳給兒媳婦聽。當他老婆告訴他這些事的時候,他總是罵他老婆,並且經常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情緒打他老婆;甚至懷孕期間都打,他控制不住自己,不打老婆也的把門打破一個窟窿。他對老婆也變得武斷專橫,不讓和外面男人說話,聽見就罵,他自己也不和同學交往,不和親戚來往,他天天和老婆走到哪裡,摩托車帶到哪裡,上廁所都要陪著在外面等他。就這樣7年後,他老婆終於承受不住了生氣跑回了孃家,並且是第一次生氣回孃家,結果張先生的家人都不讓往回叫,說要給他重新找個本地的家裡認識的,終於離婚了。後來張先生沒聽父母的話自己網上找了一個結婚生子,五年後又離婚了。同樣女人生氣回孃家就不讓再回來了,後面生的兒子也不讓進門,他後來又找過兩個女人一起居住。每次帶回來陌生女人,他兒子都覺得厭惡和他反抗對立,最終也的接受。

張先生離婚後,不讓兒子和媽媽聯繫,他痛恨他老婆,說欺騙了他,沒有和他一起到老。懷疑他老婆有了外遇不是跑回孃家,其實是找外遇去了。他仇恨的種子埋在心裡,經常打罵兒子。孩子媽媽通過奶奶打電話,他就連孩子奶奶也一起罵,就是不讓聯繫;孩子媽媽給兒子寄回東西,他們全家都罵,說是分散孩子的心,讓孩子不聽話。總之,那個家裡,爺爺總是罵兒子和孫子,張先生經常罵前妻和打罵他兒子。

張先生的兒子14歲了,他奶奶發現這個孩子與人不同,經常一會高興、一會哭的。老師也開始叫家長,他兒子和同學一起排節目,同學說他有個動作錯了,結果他兒子就找不見了,整個班的同學都找不到他,後來自己回來了,原來他跑到了學校樓頂上呆了幾個小時,老師嚇壞了,讓家長帶回去吧;培訓班裡有個女同學譏諷嘲笑說他有病,他和女孩吵起來,就不去補課了;他去畫畫班報道時,看見裡面很多人不敢進去,想著等都走了我再進去找老師,結果就躲到廁所裡等,竟然靠在哪裡睡著了,兩個小時後同學上廁所看見了告訴老師,才把他叫了進去。

這是一個原生家庭祖孫三代的影響。原生家庭的幸福指數、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員相處方式、和外界交往能力,都深深地影響著下一代。所以原生家庭的建設和改變很重要,想要改變總要從某一代人開始,後面的兒子孫子輩才不會遺傳式的受到影響。

那麼怎麼改變呢?

一、孩子要意識到自己身上出現的問題,並且發自內心想要改變。

二、多看書,從書本中學會判斷事物的對錯;應用知識填充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所追求。

三、多檢討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發現別人的優點,並有意識地向優秀的人學習。

四、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打開心扉和朋友或者老師傾訴;經常告訴自己,不要斤斤計較,要學會忍耐和寬容;實在控制不住的時候,你記住一句話“狗咬我一口,難道我還去咬狗一口嗎?”,這樣來剋制自己,努力讓自己改變,不要做爸爸的影子和翻版。其實你是痛恨爸爸行為的,甚至與他格格不入,但是你也和他一樣的行為處事,那你不是也變成他了嗎?要經常提醒自己的意識清醒,並且告訴自己那樣是錯的,一定要按照你自己的人生規劃生活。

五、如果有了以上意識和改變,但是受控於原生家庭不能得意展現,那你就學會堅強和忍耐,總有一天你考大學會離開這個原生家庭,那個時候你完全可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人生,你可以追求嚮往一切正能量的東西,積極向上的、和平和睦的美好生活。

六、如果有了意識和新環境,但是內心的磕絆太多,沒辦法自我改變,也可以尋求心理醫生幫助,或者多看情緒舒緩、緩解焦慮抑鬱的講座書籍。相信只有自己想改變,總是能往好的方向前進的!

七、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不能再回到原生家庭參合。等你新的家庭生活幸福了,和老婆相親相愛地相處了,正確的教育子女理念形成了,和外界交往能力具備了的時候,你回過頭來,就能容忍曾經父母的行為和能用自己的良好心態面對他們。

所以,只要自己意識到了,想要改變了,就是希望。如果不能改變他人,那我們就改變自己吧!


人生點滴是修行


關於原生家庭愛缺失的問題,我覺得好沉重的問題……那我自己來說,我的父母由於工作原因不能時常照顧到我所以從小到小學畢業都是在外婆身邊長大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幸福(70年代物資潰乏,沒有什麼奢華的生活但是簡單開心的每天)12歲左右外婆生病,無力照顧我回到父母身邊,父親是職業軍人非常不苟言笑,甚至覺得說話多一字都是浪費的那種人。母親是極端強勢,絕不會接受任何不同意見的人,喜歡操控一切。所以我一個習慣無拘無束的自由個性的人和冷漠不苟言笑從來看不到我優點的父親。強勢霸道,自以為是,喜歡用自己的意式強加於人的母親。我的人生到25歲前非常的痛苦,迷茫,甚至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我是叛逆的 ,倔強的,喜歡挑戰強權……但是內心深處有深深地不自信。所幸,25歲以後我來到了瑞士,在這裡我的人生開始了斷裂式的重新開始,我的不完美的性格在歐洲成就了我,讓我可以對自己非常狠因為要在異國他鄉生存下去,現在這裡我身邊的工作同事和朋友 以及鄰居都給予我深深地肯定也給我重新拾起了久違不見的自信!因為我身邊的朋友們包括我20歲的女兒 一直直都會用感恩的心善意提醒並且不吝嗇誇獎。哪怕只是小小的,你今天的鞋子好漂亮呀!你一直都看起來這麼的優雅...諸如此類的,天長日久累積起來讓我越來越看清自己,也越來越溫和善良的過生活。雖然每天都還是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堅強平和溫暖的自信的心讓我不懼未知。今天謝謝頭條讓我有機會解剖自己!感恩!因為我是隨興起筆所以寫的有些凌亂...請原諒!我覺得我們的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性格和我們長大成人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響力是非常巨大的!我慶幸自己有機會重新活一遍,重新找回自己缺失的部份。想說,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但是我們一定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好難,但是相信自己!可以的!


junBaettig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我初中高中就一直早戀一直有一個自己想要追尋的愛,就是父母內種無條件的愛,和在家裡的價值感存在感。

可是父母沒有靠感情去彌補。內心缺愛的孩子是非常容易感動早戀,以至於就是在我最愛的人離開之前我一直在尋找安全感。

以至於無意之中傷害了最愛的人。他走了以後我一直在尋找價值感拼命的賺錢一天只睡四個小時。



小魏的歷史課


知道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意識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利與弊,但是放大的總是弊端,比如,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媽媽,老媽對我怎樣我會自然而然對孩子怎樣,我試圖想控制,或者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像媽媽那樣,但是,我覺得我是失敗的,老媽對我的影響根深蒂固,就像脾氣秉性,幸好我可以跟老公談談這個問題,他會提醒我!


嘿大嘴巴


不好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缺乏勇氣…… 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會造成心理上的缺陷,一個心理上有缺陷的人,終究是不完善的,大多是痛苦的。 就拿現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來說: 她從小父母離異,與繼母關係惡劣,一度被父親軟禁起來,童年生活非常缺少關愛。 從家中逃跑後,陷入了極度的經濟困頓之中,一直靠看親生母親眼色,伸手要錢才勉強完成學業,她的一生都充滿了錢與愛的巨大內心訴求。 在原生家庭沒得到過溫暖,張愛玲的婚戀之路走得也十分坎坷。 她的三段感情中,對方均比她大,且有兩段雙方年齡差距懸殊,她愛胡蘭成,卑微到塵埃裡,卻最終被辜負。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在她的小說中體現出來。 她在多篇小說中,塑造了經濟拮据,又得不到家庭關愛的悲慘女性形象。如《半生緣》中的顧曼璐,《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等 張愛玲的成就很高,已經成了現代文學史上無法繞過的一座山峰,但她所看到的世界,依然是悲苦的一生。 再比如前段時間大火的《都挺好》劇; 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長大,既沒有被父母好好愛過,也沒有被兩個哥哥好好疼過,卻仍然在母親去世後,承擔起了贍養父親的責任。 她的身上,承載了許多人的淚點和痛點: 那些不被愛的小孩長大後如何了? 童年的傷害是否真的能在日後被治癒? 糟糕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這些問題,都能在蘇明玉身上找到答案。 在這個家庭裡,蘇明玉就相當是一個多餘的人; 吃飯的時候,母親只給兩個哥哥夾雞腿; 兩個哥哥的早餐永遠是火腿+雞蛋,自己永遠只有泡飯; 中考的時候,母親連個複習資料都捨不得給她買; 高三學習很累,放學回家,二哥欺負她讓他給自己洗衣服,她不服,這時候母親卻向著二哥說話,讓她洗衣服…… 最可怕的是,最後連蘇明玉住的臥室都被她媽給賣了。 蘇明玉問母親為什麼,母親竟然說:為什麼,你大哥去美國不需要錢啊,你二哥找工作不需要錢啊,不賣房子,我供得起他們麼?我們的房子,賣了還要徵求你的意見啊。 最後這關係也就徹底鬧僵了。 當然,後來更過分,蘇明玉去讀大學了,母親卻又賣了房,給二哥買婚房。蘇明玉知道後,回家跟母親理論。 母親卻說:你怎麼能和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後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然後,蘇明玉走了,再也沒回家。 但蘇明玉後來混得最好。 母親葬禮基本上都是她一個人張羅的,出錢又出力,僅僅是因為葬禮那天公司有急事接了個電話,被二哥出口重傷:你要不想來你就趕緊走吧,反正你也沒資格來參加媽的葬禮....滾!馬上滾!蘇家沒有你這樣的人,你不配當蘇家的人! 蘇明玉走後在車裡痛哭,估計也看哭了很多人。 重男輕女的母親,軟弱無能的父親,從小缺愛的蘇明玉,啃老不斷奶的蘇明成,犧牲自己家庭愚孝父親的蘇明哲,這部劇裡,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 2 原生家庭 會影響你的性格 不好的原生家庭,會直接影響人的性格。 比如知名歌手、演員馬天宇; 他外表是一個非常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兒,有著治癒系的笑容,總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實際上卻有著相當悲慘的原生家庭。 家裡四個孩子,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5歲時候母親因病去世,父親也因為負債遠走他鄉,討債的人來掃蕩家裡也抱走了他的弟弟,從此之後就再也沒見過。 他和兩個姐姐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為了生計,馬天宇不到16歲就成為了一名北漂,睡過地下室,做過最底層的工作。 後來參加東方衛視主辦的選秀節目《加油!好男兒》,獲得武漢賽區冠軍、全國總決賽第六名、全國網絡人氣冠軍。在朋友的建議下,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而後成名。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馬天宇,性格非常獨立,內向敏感,生活中不喜歡跟別人接觸。 關於戀愛觀,他希望對方是一個非常獨立,很有個性,保持自我的人,不喜歡對方黏著自己,不喜歡對方跟自己撒嬌,自己也不會黏對方以及跟對方撒嬌,凸顯出他在原生家庭背景下塑造的性格。 當然因為過多的經歷,他也是一個非常有愛,成熟執著,非常努力的男演員。 關於他演的電視劇,我也總會去刷那麼幾集,並非是追星,算是捧個場吧。 再比如,在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生長在一個貧窮、重男輕女的家庭,哥哥不爭氣四處惹事,母親只知道找樊勝美拿錢,甚至哥哥的孩子也要靠樊勝美養著。 好不容易獨自一人在上海闖蕩七八年,做到資深HR的職位,月薪過萬,但依然沒有存款。 她租住在普通的小區,和兩個初入職場的新人合租,與帥哥約會後,得到的購物卡、包包都拿去變現。 到了30歲的年紀,一心想攀上高枝拯救自己的命運,無奈她的家庭是一個無底洞,次次把她拖回尷尬窘迫的境地,對她好的王柏川她看不上,條件好的對她不真心。 最後,她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臺詞:“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樊勝美身上映射出了很多在大城市拼搏的小人物的心理,只不過她比一般人更可憐。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樊勝美,缺乏自信,沒有原則,不懂自愛,為了改變命運,只能拼命工作,姣好的容貌和工作能力與現實狀況形成強烈的反差,在理想與現實之中痛苦著掙扎著。 在《歡樂頌2》的大結局,她仍然單身一人,她的悲劇命運除了來自於原生家庭外,還在於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明白,唯一的救世主只有自己。 3 原生家庭的影響 是可以擺脫的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所以“原生家庭”這個詞出現之後,我們的不足與缺失似乎都找到了答案。 父母的打擊式教育、高壓政策抑或夫妻感情失和,都為我們的人格發展埋下了潛在風險。那種被稱為“童年陰影”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真真實實地影響著一生。 於是有人把所有的不如意不幸福都歸咎於童年創傷,認為一切糟糕的境遇與無力的現狀,都需要家庭和父母來買單。 可事實上,心理學家提出“原生家庭”的概念,是為了尋求解決途徑,而不僅是挖掘問題根源尋找責任方。 解決問題,遠比追究責任更重要。 那怎麼解決呢? 一、創造一個再生家庭 比如年少時的孫儷,她和母親相依為命,對生父的背棄耿耿於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對婚姻充滿排斥和抗拒,甚至起過終身不嫁的念頭。 直到她遇見鄧超。鄧超出身於一個重組家庭,也有過叛逆不羈的少年時光。 可當這樣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我們卻神奇地看到了傳說中的“負負得正”,他們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家庭,一面兒女雙全,一面事業豐收。 那些來自父母的負面影響,反而變為可借鑑反思的經驗教訓,促成了再生家庭的良性發展。 這個過程,看起來並不簡單,做起來,卻也不見得有多難。 首先需要與父母和解,打開多年心結,學會接受愛、給予愛。 然後是彼此關愛,通過婚姻獲取足夠的滋養,來彌補童年時代缺失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婚姻的本質,是把兩個年輕人剝離出原生家庭,共同創造一個再生家庭。 二、接納自己 希望你能練習不斷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接納自己的長相,接納自己的身材,接納自己當下的能力。拍照片時儘量避免“過度”美顏,微信賬號頭像也最好換回自己本人(而不是某明星)。 當下一定不完美,但當下是真實的,接納當下會讓你踏實,而踏實帶來自信,自信帶來力量,力量帶來改善的契機,我們就這樣一步步變好。 我花了那麼多篇幅來說明,一個人很大部分是受家庭影響的,不是為了讓大家自暴自棄,而是為了讓大家要有這個意識,然後在反思中,能有更加清醒的認識,更加堅決的鬥志,更加旺盛的鬥志,以及更加努力的繼續奮鬥,最終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Smile桃


原生家庭的傷害到底有多痛:房似錦的真名叫房四井,是房家生了三個女兒後,媽媽嫌棄她仍舊是個女孩,要把她扔井裡。她要讀書,家裡逼她去打工賺錢給弟弟讀書。等到咬牙讀完書,老媽見她掙錢了,又整天問她要錢。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房似錦知道:凡事靠自己,她不顧一切往前衝,甚至搶了同事的單子;她去租最便宜的凶宅,所有的安全都在一個放在門邊的報警器;她是業務精英,賺很多的佣金,卻整天穿一套工作服,看到一條喜歡的絲巾也只能駐足觀望,而不能買;一個人從泥潭裡走出來要走多少步呢?#電視劇安家# #孫儷新劇《安家》#


餘小滿


原生家庭的傷害是會伴隨一生的。同理,來自原生家庭愛的缺失首先會帶來的是心底的傷害,其次會有以下兩個感覺伴隨你一生。一個是精神上的自卑。從小生活在非打即罵看人眼色,仰人鼻息的家庭裡,打罵、呵斥,嘲諷侮辱甚至歧視就是家常便飯。為了生存為了減少呵斥為了討好,慢慢的就學會了低聲下氣、低迷順眼、察言觀色,日復一日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習慣,習慣年復一年也就刻在了骨子裡,成就了性格。待成年走出家門,接觸社會後總覺得心無底氣後無依靠,每當被人欺負或者是受了委屈時,心底那個傷疤就被揭開一次,酸楚疼痛的感覺只能自己傷心痛哭。另一個就是情感上的缺失。摔倒了沒人扶、受傷了沒人管、生病了沒人抱,穿別人穿過的衣服吃別人不想吃的飯,瞌睡了自己睡,夢裡驚嚇尿了床醒了挨完打還要扔到院子裡……這樣長大就嚴重的缺愛。不敢見人給點好,別人不經意的一句關心的話,一個不經意的拉手、擁抱都會讓內心湧起一股暖流,恍惚這就是愛。且及宜遇到別有用心的渣男,也因此可能毀了餘生。

其實,上面所有的感受都是我切身體會,小時候的經歷形成了既隱忍有愛衝動的性格,也是深受其害。至今想起總覺得不如人意,尤其聽不得別人的好話,最易感動心軟。幸好現在自己的小家夫賢子孝生活安穩,也算是得到了慰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