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重啟閱讀計劃:一個人沒有希望,心境就不會得到安寧

大家好,我是博集天卷的編輯王維,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法國作家加繆這部經典作品《鼠疫》。

關於這次分享會,想和大家聊聊加繆筆下這場可怕的疫情,以及在疫情面前所表現出來的人性。在如今,全國上下都在積極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現在,讀這本書,又能給我帶來什麼啟發呢?

下面,先給這本書和作者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以此來幫助大家能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1. 加繆,何許人也?

加繆,全名是阿貝爾·加繆(Albert Camus)法國著名小說家、哲學家和戲劇家,存在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加繆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城,1933年開始在阿爾及爾大學攻讀哲學。二戰期間,他參加了發對德國法西斯的地下抵抗運動,曾為多個報紙工作並撰寫專欄文章。1942年,因中篇小說《局外人》一舉成名。主要作品有小說《局外人》《鼠疫》《墮落》和短篇小說集《流放和王國》,劇本《誤會》《卡利古拉》《戒嚴》《正義》,哲學隨筆《西西弗神話》等。1957年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主,1960年,不幸遇車禍去世,年僅47歲。

加繆作品內容的核心是人道主義及人的尊嚴問題,寫作多用白描的手法,文筆簡潔、明快、樸實,其哲學及文學作品對後世荒誕派戲劇及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重啟閱讀計劃:一個人沒有希望,心境就不會得到安寧

阿貝爾·加繆(Albert Camus)


2. 《鼠疫》——這本書是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酷熱的夏季,一場鼠疫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城悄然到來。死亡的陰影籠罩在城市的上空,公共汽車滿載著屍體開往火葬場。政府遮掩事情,封鎖消息,封鎖城市。藥品脫銷。有人開始末日的狂歡,有人惶然不可終日,有人忙於譴責人類的罪惡,有人卻在默默地承擔責任、防治鼠疫。鼠疫的日子像是“一種永不停止的踐踏”,而更可怕的是我們終於習慣了踐踏之下的生活,對它安之若素。麻木和沮喪代替了開始的驚恐,垂死者的呻吟聲和焚屍爐的煙塵成為日常生活可以忽略的背景。別離和喪失都沒有激越的悲痛,鼠疫“帶走了愛情,甚至友誼”,帶走回憶和希望,帶走了崇高的情感,大家都一樣平凡單調,帶著厭倦的神情心不在焉。當冬天來臨,災難終於過去,人們迅速地忘卻了痛苦,回覆到以往生機勃勃、單純無知和我行我素。


重啟閱讀計劃:一個人沒有希望,心境就不會得到安寧


《鼠疫》·博集天卷


3. 這是一本寓言式的小說,加繆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小說呢?

加繆說,他同時代的人出生於一戰初期,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希特勒上臺後製造的事件、西班牙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進程使加繆認識到要起來反對荒誕的命運。鼠疫象徵著法西斯,也是荒誕的現實和存在。其內容是由一位第一人稱的醫生所述。他目睹疫病的發生,肆虐一座小鎮,使之必須與國中其他地區隔離。疾病在小說的背景發生、惡化,然後逐漸消退。人們在其中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從奉獻犧牲到無法無天不顧別人死活都有。這是一本現代世界難得一見的寓言之作。帶來疫病的鼠輩正是納粹黨,而隔離的小鎮不是法國便是納粹佔領下的歐洲。在小說中,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人,也無一站在鼠輩一邊,但現實情況確實如此麼?

重啟閱讀計劃:一個人沒有希望,心境就不會得到安寧

《鼠疫》·博集天卷


4. 讀完《鼠疫》,看看加繆如何用故事來表現人性,想想在疫病襲來時的人的態度和選擇?

《鼠疫》表現出了善良的人奮不顧身地與邪惡事物鬥爭的場面。每個人對他周圍發生的事都負有責任。作為一場災難的見證人,小說中的裡厄醫生一邊不顧死神的威脅與病毒搏鬥,一邊拿起筆來,記錄下人們迫於困境做了些什麼,又基於責任感承擔了些什麼。所以,當恐怖的災難再度來襲的時候,我們可以懷有警惕,並堅信“人的身上,值得讚賞的東西總是多於應該蔑視的東西”。

一場鼠疫被戰勝了,現在新的疫情又冒出來挑戰人類。人性的惡或許不能被根除,但必須相信人性善的力量,並期望它能幫助人類的一次次渡過難關,戰勝苦難。

重啟閱讀計劃:一個人沒有希望,心境就不會得到安寧

書籍 內封+外封


不過,要是隻懂得些東西,回憶些東西,但卻得不到所希望的東西,這樣活著就叫做“贏了”的話,那麼這種日子該是多麼不好過啊!大概塔魯就是這樣生活過來的,而且他體會到,一種沒有幻想的生活是空虛的。一個人沒有希望,心境就不會得到安寧。

塔魯認為,人是無權去判任何人刑的,然而他也知道,任何人都剋制不了自己去判別人的刑,甚至受害者本身有時就是劊子手,因此他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從來也沒有在希望中生活過。難道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他才想做聖人,才想通過幫助別人來求得安寧?


——加繆 《鼠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