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這兩天,由文化名人許知遠等創辦的單向街書店,因特殊時期顧客很少,現金流吃緊,而發出求助信。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求助信中寫道:“截至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我們(單向街書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而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15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預計書店2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80%之多,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這意味著絕境。”

求助信中還附有眾籌方案,分為50元、200元、600元、8000元不等的金額。

目前,高曉松等人已經認籌。

希望單向街能夠撐下去。

單向街書店創辦於2006年初,由許知遠、吳曉波等13人每人出資5萬元入股創辦。在2006年首屆民營書業評選中,單向街書店榮膺年度優秀小書店。

作為知名書店的單向街尚且如此,那些知名度不高且遲遲無法開門營業的書店,其境況更是可想而知。

開書店是很多愛讀書的人的夢想,然而,夢想再好,也要面對沉重現實——書店是一個投入大、資產重、利潤率尚可但總體利潤低、難以上規模、客戶資源有限、運營成本高企的行業。隨著近年來房租、人工成本逐年攀升,開書店從夢想慢慢變成了奢望。

這裡說的書店是面向零售市場(讀者)的民營實體書店,不包括教輔書店、專事批發的書店(書商)。

為什麼會這樣?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一、開書店投入大、資產重、成本高

一般來說,開書店的成本包括房租、裝修、員工工資、稅費、進貨成本、行政辦公等6大部分。

一是房租。這裡麵包括租房押金、管理費、物業費、水電等。這都是剛性固定支出。

我們以300平方米,每平方每天4元(為便於計算,此項含管理費、物業費、水電等)計算,1年綜合房租是43.8萬元,月租金3.6萬元。

二是裝修。裝修是一次性剛性支出。

我們以最普通的工業風簡裝,300平方也需要30萬元。

此外,還有書架、電腦、書店管理系統等軟硬件,按10萬元計算。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三是員工工資。這裡麵包含社保、公積金和員工團隊商業保險(如果有)。這也是剛性固定支出。

我們以一個書店營業12小時計算。商場書店一般是早10點到晚10點,街面書店可從早8點到晚9點。

按照最簡單情況,需要6名員工計算。300平6個人管真不多。每人工資5000元+社保公積金等2000元,1位員工共7000元,6位4.2萬元。

四是稅費。稅費按照營業額的一定比例計算。各種稅+費按照營業收入的25%(不止)計算。

五是進貨成本。這屬於較大的資金佔用。有些書進了一批,可能幾個月都賣不完,資金利用率非常差。一家書店按存貨(圖書)2000本,每本平均40元計算,需要佔用資金8萬元。

六是行政辦公等費用

綜合來看,以最基本的費用支出房租+員工工資來算,就需要7.8萬元。

那麼書的利潤呢?

按照賣1本書平均賺15元(不低了)計算,7.8萬元需要賣出5200本,每天需要賣出173本(30天)。

如果加上行政辦公費用、裝修均攤、稅費等,每天至少要賣出300本書才能達到盈虧平衡。

像單向街所說,1天賣出15本,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員工自己買走的,不虧損是不可能的。

總體來說,開書店投入大、資產重、成本高、資金週轉率低、整體利潤不高,不是一門好生意。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二、書店有8個收入來源

說完書店的支出,讓我們再來看看書店的收入結構。

書店的收入大概可以分為8個方面。分別是賣書(含批發)、混業經營收益、會員費、場地服務費、講座、業務代理佣金、政府補貼、投資者額外補貼

一是賣書(含批發)。雖然可以用圖書銷售這樣的詞,但我還是喜歡直截了當地說是賣書。書店也是生意,做生意就是做生意。這是書店的主要的持續性收入。

二是混業經營收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書店設立悠閒閱讀區,售賣咖啡、茶、飲料、小禮品、自營文創用品等,這些屬於混業經營。一些主打格調的書店,混業經營收益已經超過了賣書的收益。

此外,一些書店出售雜誌、報紙,也能獲得一些收益。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三是會員費。一些書店收取一定的會員費(購書可以打折),這項收入佔比極其之低。

四是場地服務費。不少書店非常有格調,專門隔出一些空間用來出租,可以舉辦諸如新書發佈會、詩歌愛好者的小型論壇等活動。不過,這項費用也幾近於零,場地大多是書店免費提供,主要用來引流。

五是講座費用。單向街書店經常請名家開講座,不收聽講座者的費用,也算是做公益了。

一般情況下,書店可以容納講座的場地通常不大,一般也就是二三十人,可以收取一點茶位費,也可以不收。

六是業務代理佣金。比如自費圖書出版轉介、相關產品的廣告畫冊擺放等。這部分收入也不多。

七是政府補貼。一些具有地標性意義的書店,在申請相關項目後,可以獲得相應的補貼。

八是投資者額外補貼。我見過多位開書店的老闆,開書店是自己的愛好和心魔,然後用自己做的其他生意的錢補貼書店,這也是很多書店得以存活下來的原因。

我在一次參加書店活動時,兩位開書店的老闆互相調侃:“你今年賠了幾套房了?”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三、書店的4個優勢

相較於主要價格競爭對手——圖書電商——書店具有4個主要優勢。

這裡說的圖書電商,主要包括:1.專業的圖書電商(各類在電商平臺賣書的網店);2.傳統書店開設的網購渠道如中國圖書網、文軒網等;3.兼營圖書的大型網商(如京東、噹噹等)。

書店的優勢是:

一是閱讀(購書)氛圍。在書店買書,一眼望過去,一本本書像等著自己翻牌子的愛妃一樣,讓人身心舒泰。光是一本一本地看過去(目光掃過封面),就有feel。捧一本書找個角落一站,翻兩頁,心情也立刻平靜下來。在這種氛圍中獲得的心理滿足是無可比擬的。

二是可以翻閱。雖然圖書電商也列出圖書目錄,有的還提供前幾頁免費閱讀,但在書店翻閱圖書,有時會因為一句話打動自己就產生購買慾望。

三是書店也是社交場合。一些有格調的書店成了打卡勝地,尤其是商場中的書店,再加上舉辦講座和社交活動,扮演的就不再單純是書店角色了。

四是可以淘到一些特別的書。圖書電商除了專業的舊書電商,銷售的通常是最近出版的書,有些因為種種問題被下架的書,只有在傳統書店才因為時間差而被淘到。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四、書店的3個劣勢

相對於圖書電商,書店的劣勢十分明顯,這也是導致傳統書店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

一是圖書價格過高。圖書電商往往一次批發較多圖書,從出版社拿到的折扣比實體書店更大。比如實體書店5折拿到的書,圖書電商4折就可以拿到,這往往形成對實體書店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此外,圖書電商經常在節假日推出優惠活動。如滿200減50或減100等。實體書店即使有優惠,也往往拼不過圖書電商。

書店的折扣往往不大,大多是打9折、8折、75折。

目前來說,圖書價格過高是實體書店最大的硬傷,很難克服。

二是圖書品種較少。一家書店,即使營業面積再大,也拼不過圖書電商。更何況,很多平臺型圖書電商,開發平臺給很多網絡書店經營,圖書品種可達數萬種。

這就導致無論是綜合書店還是專業書店的圖書品種都無法與圖書電商比擬。

三是無法送書上門。絕大多數書店都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而圖書電商在購買一定金額(如68元)後會快遞到讀者家中,省去了前往書店購書的時間和精力。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五、你為什麼不去書店了?

不少人很少逛書店(開在商場的書店除外),原因不外乎4個:

一是書店圖書售價過高。很多讀者在書店翻閱圖書,然後用手機在圖書電商網站下單購買。

二是耗費時間。

隨著城市框架拉大,從居住地到書店有一定的距離,除非路過,否則去書店要耗費不少時間(往返書店與居住地),而網絡購書,只要打開手機即可。

三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改變。互聯網出現之前,書店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出現後,人們的知識獲取渠道極大地增加和便捷,專門去書店的動力大大減少。

四是社交作用減少。在大型綜合商場出現之前,書店是社交場所之一。年輕男女約會往往打著去書店買書的藉口,現在不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開在大型商場的特色書店,具有打卡價值和社交價值,吸引了不少人進店。

當然,有孩子的家庭,仍會在節假日帶孩子逛書店,但其購買多為教輔和青少年圖書,與本文提及的書店類型不同。

名人開的書店也求助,50元不嫌少,怎麼拯救書店

六、解決之道

實體書店的長期存續或經營有沒有解決之道,說實話,基本沒有。

從圖書價格、銷售規模、圖書品種、利潤率等指標考慮,實體書店真的很難。

我試著提出2種。

一是把書店打造成文化生活地標(社交場所),用店內其他生意補貼書店

最常見的是把書店打造成書店+社交場所。

把書店的一半或更多地方,變成小酒吧+活動場地。

小酒吧是利潤來源(酒水利潤較高),活動場地可以邀請名家或小樂隊來演出,參加活動者支付茶位費或免費,以此為導流手段,吸引更多人到小酒吧消費。

小酒吧比咖啡吧更好的一點是,酒的社交媒介作用比咖啡大。

二是把書店變成休閒度假場所的文化標誌

在城市郊外打造集吃喝玩樂遊讀為一體的度假場所。比如農莊或者生態(休閒)園。

書店的概念是全市最大最全最有型格的書店,作為度假場所的文化標誌。

總之,單純靠賣書,在圖書電商的衝擊和房租、人工費用高企的今天,99.9%是難以經營下去的。把書店變成文化或生活地標,做出特色,以書店為媒體(平臺、跳板),用特色書店引流(打卡勝地),用其他業務補貼,互相成就,書店還有一線生機。

——

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