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點書法繪畫的基礎都沒有,能否成為書法家、美術家?

怡昕使者


這個要看自己的悟性和接觸能力了,畢竟沒有誰天生就有學畫畫或者書法之類的功底,功底也都是慢慢的學習中積累而來的,千萬不要盲目的相信有什麼天才,那只是別人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努力而已,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王子玉111


首先這個跟有沒有基礎沒關係,沒有基礎從零學起最好,想成為書法家或美術家,不單只是一句口號的問題,下面我就拿能不能成為書法家,與大家簡單做一個探討!

記得啟功先生曾這樣說過,學習書法沒有半路出家這一說法,小孩也能學,年齡大的也能學。其實這是一個不需要任何基礎,且人人都能學的文化藝術,如果你說想平時練練書法陶冶情操絕對沒有問題,但你要是直奔書法家的目標去學習書法的話,恐怕這不是短時間的問題了。

大家都知道,想學習書法,必須要做的就是臨帖,想要有好的成績必須要刻苦臨帖,臨帖只是你成為書法家道路上的第一步,學習書法除每日臨帖以外,我們還有注重字外功的學習,也就是說文化知識,書學理論都要研究學習,有些人可能把成為書法家想的很簡單,認為只要會寫字就可以了,其實不然,這種想法太過於簡單。

一位書法家的產生,那必定是文化、學識、修養、閱歷的綜合體,如果你想成為書法家從最初的臨帖開始,我們就要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要能吃苦,能耐得住臨帖時的枯燥和寂寞,所以不管你有沒有基礎,只有你下苦工夫,方向正確,若干年後相信你會取得卓越的成就。(更多和書法有關的話題,歡迎關注:墨香閣書法講堂)


墨香閣書法講堂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舉例說明一下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早期吳昌碩任安東縣令,後來辭職,每日做詩,刻印,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吳昌碩的書畫金石藝術,使其名聲大振。

第二個,從青樓走出來的畫家,潘玉良。

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陳秀清,生於6月14日,江蘇揚州人。後改姓名為張玉良。

1919年入上海美專學畫。1921年考入中法大學,1923年考取巴黎國立藝術學院,1925年考取意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1928年回國後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再次赴法國巴黎直至1977年病逝。

第三,劉惠民先生,從開始學習繪畫到被人認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他告訴說:“真的想繪畫的話,四年多吧。”

創作中的傳奇書畫家劉惠民

看到我一臉的詫異,他又告訴我說:“學習繪畫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困難往往都是自己心裡想出來的。用四年多的學習繪畫時間是足夠了,別說是被一般人認可,就是成為繪畫大師,四年多的時間也夠了,關鍵是看你怎麼學。”

劉惠民先生花鳥畫畫作品

劉惠民先生給我舉了齊白石先生當年學畫的例子,他說:“齊白石先生開始學畫的時候是20多歲,當時他是個木匠,每天要做工,一天到晚做木工活很累的,每天抽出一個小時來練習畫畫就算是多的了,這樣算來到35歲時按15年,每年按365天,每天一小時計算下來就是15*365=5475小時,除以24就算合成228天。

劉惠民先生《牡丹圖》

從36歲到50歲又15年,每年按兩小時算合成456天。從51到63歲到北平藝專成為國畫系教授是13年的時間,每天按5小時計算是13*365*5=23725小時,除以24就算合成989天,天數加在一起就是228+456+989=1673天,1673除以365等於4.58,就是4年多的時間。

老耘先生作品《蘭石圖》

劉老耘先生的這一段話使我恍然大悟,原來學習一樣東西,我們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做著別的事情或猶豫徘徊,真正按照既定方案堅持走下去的人是不多的。我回想我原來定好的計劃用多少時間畫畫的,可是人不可能脫離生活環境獨自生活在空中,每次一到有人的地方回到家裡,就被周圍的人或事幹擾而把時間都消耗掉了。

老耘先生作品

看來要想快速地走向成功,必要要安下心來,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而且必須要有毅力、能堅持,這樣進步就會快。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成功。

劉老耘先生還告訴我,學畫畫的同時還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學習。

劉老耘先生作品《蝦趣圖》

第一,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等方面的修養,特別是詩詞等。他說畫面的內容一定要有趣味,而好的詩詞是高度凝練的語言,語言簡練而富含深意,文化修養高的人的畫往往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好的畫往往具有詩意。

老耘先生書法

第二,要研究我國的繪畫歷史。像黃賓虹先生、傅抱石先生等都是在先研究中國的繪畫歷史的基礎上走上繪畫大師的道路的,也就是先對我國的繪畫的來龍去脈先搞清楚,再去學畫畫心裡就會在方向和方法上做到心中有數。實際開始動筆練習時還要多學習前輩大師的作品和理論。

芥子園畫譜插圖

有正確的理論做指導就像在黑夜裡航行要依靠前方有指路的燈塔一樣。初入門可以先練習《芥子園畫譜》,齊白石先生等很多前輩都是從這本《芥子園畫譜》開始的,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再臨習其他喜歡的大師的作品。

齊白石先生作品《荷花》

最後劉惠民先生還告訴我學習繪畫除了理論聯繫實際以外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等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大膽創新才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大師的。

傅抱石先生山水畫作品

老耘先生和李苦禪先生是朋友,

劉惠民先生當年曾經李苦禪先生到北京拜見過齊白石先生,就書畫問題進行過一段時間的探討。但劉惠民先生一生孤傲不願留在北京。傳奇一生卻不求聞達,甘願大隱於民間,詩、書、畫、醫術、武術樣樣精通……每當想起這些劉先生這些教誨就不由然而生起懷念之情,為了表示對劉惠民先生也就是人稱書畫奇才的劉老耘先生的懷念和敬意,特此把先生當年傳授給我的這些學習繪畫的寶貴經驗和大家共享。

老耘先生花鳥畫作品

正確的方法加上力排干擾,靜心學習,學好繪畫應該不會太久,祝願大家早日成功!






圈子的生活


一點書法繪畫的基礎都沒有,能否成為一個美術家或者是書法家?

這個問題關鍵是看你是誰。

宋朝還有非常了不起的三個人物,就是一門三父子蘇東坡的一家子,家主蘇洵

,相傳他27歲時才開始發奮讀書,幾次應考,但都名落孫山。一些人對他冷嘲熱諷,但他沒有灰心,而是閉門苦讀,終於通六經百家之說,並因散文的極高成就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奇葩遲開,大器晚成”。

齊白石,在二十七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篆刻,耗費了他很大的心力,弄得到處都是水和泥,最終成就了他一手好篆刻。五十七歲的時候,在京城租房住下,開始了自己歷經十年的“衰年變法”,在經歷十年的磨礪之後,他終於成為內外兼修的集大成者,90歲的時候天下無人不知。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摩西奶奶,76歲開始作畫,80歲舉辦個展,100歲啟蒙了渡邊淳一,1000餘幅作品給無數年輕人帶來最純淨的心靈啟迪。

以上三個人是勵志的代表,是成功的典範。他們的事例說明一個事實,成功沒有早晚,勤奮沒有遲早。

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意志,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決心和艱苦的付出,這些條件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在繪畫領域還需要有相當的天賦或者是特別的熱愛和專注。

許多人總是哀嘆自己學習某種技能總是太晚了或者太遲了,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的一種託辭、藉口。而我們常人最容易為自己找的就是藉口,最難以做到的就是堅持,所以儘管下了無數的決心,但能夠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兩個月,一兩年,三五年的都鳳毛麟角,此外,普通人不容易取得大成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功利性太強,一旦發現自己進步太慢或者是沒有收穫的話,就很容易放棄。

所以,世界上成功的人總是極少數,能在技能、藝術上成功的人一定是具有極大毅力的人,但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的比例往往是鳳毛麟角。

所以說,你想不想成為一個書法家或者是美術家,那麼首先你要問一問自己是否具備這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以外的東西。你也不用去考慮自己經過了多少努力,會不會成為空想或者是白費力氣,如果你的目標就是書法家或者是美術家,即使達不到別人認可的那種高度,但是如果你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那麼一定會達到你自己認為的那種高度。


素心明月


如果有書畫這方面天賦,雖然學晚了點,也很快會成功的。就是說悟性很重要,否則總會走彎路。只要路子走對了,到頂峰是時間問題,如走錯了,越用功會離頂峰越遠。











雲雪書畫


沒有這種假設。書法和美術都屬於顯像哲學範疇的造型藝術,基本上需要內心對其的喜愛。喜愛就會動手動腦動心,連愛都不懂,哪裡會動心!一如戀愛一樣,她是誰不重要,她讓你鍾情、很重要。[愛慕]



君幸賞


當然可以,一些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在自學中自己感悟出來的,藝術沒有界限,只有不斷探索努力,多在學習前人和優秀作品上下功夫,一定能創作出好作品











畫家顏伶


幾乎沒可能性,首先想成為美術家藝術家不僅需要有面壁十年數十年的磨練,更需要天賦,如果沒天賦終其一生也難有成,至於偶聞60老婦從沒學過書畫,偶然提筆一鳴驚人,這種事只能是傳說,十幾億人中也很難見到一二。








王二木的畫


一點書法繪畫基礎都沒有,很難成為書法家,美術家,首先要了解成為一個書法家與美術家的基本要求:必須有天賦,有師承,有後天堅持不懈的努力!

書法基礎不好,能夠畫畫,但是畫不到一個很高的層次。書畫同源而異派,書畫不分家,中國的文人畫歷來講究書畫不分家,好的畫家書法一般都很好,書法家大部分也都會畫兩筆。一個大畫家一般也是一個書法家。歷史上的唐伯虎、文徵明、趙孟,近代的黃賓虹、潘天壽、啟功等等都是書畫雙有的大家。

畫家一定要會書法,書法家也都會去學習一下繪畫,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這是學習西方畫的畫家所不能理解的,這裡面除了技法,還有文化和傳統的因素在。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在技法上確實有一定的相通性,紮實的書法用筆對於繪畫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大寫意花鳥畫,更需要紮實的筆墨功夫,傳統的書法臨帖,能夠很好的訓練毛筆的掌控能力,對於繪畫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一個沒有一點基礎的人可以學習書法也可以畫畫,能夠寫出字,畫出畫,但是他的作品很難上升到藝術層次,沒有有書畫見解又創作不出有藝術品味的作品是不會成為書法家,美術家的!



張言好書畫


你好,我是秋山,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來講,書法和繪畫都非一日之功,要想有一番成就。首先要經過大量的臨帖,然後對書法家的生平和對各個時期書畫風格進行細緻的瞭解,至少要有十幾年的堅持。有師傅帶的話可能要進步快一些,但俗話說的好啊!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我覺得每天至少練習3個小時雷打不動的進行堅持。我覺得幾年之後水平可以了可以試著去書法家協會考核證書!有了證書就可以跟著裡面老師進行學習交流,算是開闢了另一片學習交流的機會。繪畫的話和我說的書法其實差不多也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畫,梵高就是長期的堅持再加上自己的風格成就了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博主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