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读历史、看历史能够读懂的有多少人?

五六居河西


一般的读史,还是止于皮毛的了解吧,不可能深入其精髓。

因为,我们都是通过史书去了解历史的,而史书记载的着重点,就是历史中发生的大事件、大变革,是浓缩版的历史。

如果能称其为看懂,那必须要做专项的研究了,那要深入某个历史时期的所有细节去探讨,去拜读各个层级的史料书籍,总结归纳当时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这才算得上看懂吧,而且也只限于某个时期的历史。

我记得我读《世界通史》的时候,感觉还是囫囵吞枣,了解大致。

毕竟史书记载的年代和地或,离我们都太远太远,我们只能通过书中记载的大事件和重要的历史变革,朝代更替,国土的统一和分裂。大致了解世界演变过程,什么十字军东征,拿破仑扩张,巴黎革命这些大事件。

当然,读世界史的过程也了解到,文明世界的先驱,用他们发现新大陆的触角,启蒙开发未开发原始处女地,整个过程沾满了利益的污浊和金钱的铜臭味。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向外输出文明的同时,也在疯狂掠夺当地的财富,残杀当地的原住民。

后来居上的英法海上霸权,用同样的炮舰手段,在续写这段不光彩的开发史。这种人类文明中的扩张史和占领史,被当时的西方列强渲染为文明的扩张,文化的输出。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强盗行为,他们以发现新大陆为由,占领当地土著的领土,掠夺当地人的财产,抢夺当地的自然资源,这帮文明人,干尽了野蛮事。

而读到中国的近代史,更是一部羞辱史,憋屈史和被欺凌的历史,中国在近代历史中,完全被西方列强视为盘中盛宴。

其实,读史不一定要完全看透历史,这样的可能只属于专家,属于一些历史研究学者。

一般人的通过读史,了解大致的人类成长史和社会进化史,这也就足够为我们所用了。

通过读史,让我们大致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已经不违开篇之益了。


云中一击


大家好,我是一个头条创作者,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大多数人根本无法阅读,更不用说阅读了。普通汉人无法理解古典汉字中的线条间摩擦感。就像在拥挤的城市中开车一样。它实际上是节气门和制动器,有时是突然的制动器。

  另外,实际阅读历史的人只有两种。一个是对知识的需求,另一个是假装知识渊博或说谎。马云说:“每位在办公室柜子里装满书本的企业家。十个骗子中有九个是骗子”,剩下的一个是伪装成知识丰富的伪善者。

  你为什么喜欢易中天?你为什么喜欢于丹?因为自从``白话翻译''以来,每个人都无法理解的历史以来,看似深奥而难以理解的语言实际上可以用白话来欣赏。所有人所能做的就是倾听。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A1简书


中国历史非常浩瀚,就正史二十四史能够全部看完的人不多,更不要说全部看懂。华东政法学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史教授钱元凯就在三十年前上课时曾经说过,中国全部通读二十四史原文的只有三人,他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真实性怎样不去研究,但至少说明这部史原文难懂,数量浩瀚,包含了纪,志,传多个方面,就举个例子《汉书》里的志就有很多,有地方志(地理方面的记载),艺文志(包含艺术工艺学说人文等等很多方面)等等,单就某一个方面的研究就能让你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一般人只有读些自己感兴趣的就不错了,一般这些巨制书籍很少有人全部去看,但可以当作工具书查阅某一段历史,就像《字典》不会有人全部去看,只要需要查阅即可。一般人读些大众了解的历史就可,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不需要研究这么深,除了正史还有很多野史加上去数量更多,你不可能全部光顾,这些就专门交给历史研究者研究吧。











六扇门人jgy


我觉得要想真正读懂历史,光看学校里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学过历史的人不少,但是说真正能够读懂的不多。

历史又有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还分国外历史等等。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系统。

大学里都有历史专业,但通常是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主动报考的人屈指可数,很多人都是被调剂过去的。我表姐家的孩子一本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就是被调剂到历史专业的,可见主动报考的人数能有多少。

所以历史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不太受追捧的,人们在乎的是哪些知识能够变现快,哪些知识能够有利于一个人快速就业、快速升职、快速加薪。而一些枯燥的纯学术的知识往往不受欢迎。

所以我觉得真正读懂历史的人大都出在高校里那些硕士生、博士生里边,作为国家级人才重点培养的对象,只有他们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历史的人。


周易研究与应用学者


大部分人根本看都看不下去,更别说读懂了。文言文的字里行间搓顿感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就像是在拥挤的城市开车一样,真的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有时候还是急刹车。

另外,真正去读历史的人无非两种人,一种是知识需求非读不可,另一种假装自己博学多识,要么就是骗子,马云说过,“凡是办公室柜子里摆满书的企业家,十个里面九个骗子”,剩下的一个就是假装自己博学多识的伪善者。

大家为什么喜欢易中天?为什么喜欢于丹?因为自从有了“白话翻译机”后,以往大家看不懂的历史,看似深奥难以理解的语言其实也可以用大白话去欣赏,老百姓能做的就是耳听即可。


高洋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有心的人可以看懂

用心的人可以看懂

细心的人可以看懂

历史是总结经验教训的

或着眼于人

或落笔在事

时空因为人有心而贯通

古今因为人用心而交融

得失因为人细心而昭然

历史是一种存在

就如曼妙明媚的庐山

当您来时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或移步换景

或因人而异

虽然有所不同

皆是亲见庐山

当您去后

庐山

在您意象里

或者手机里

无论您来与不来

庐山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无论是懂与不懂

历史仍在那里

不离不弃

带着心

来历史里

或让历史

走进心里

读百代荣枯

悟此生真理


书香居


普通人看历史,只是为了看热闹,也有许多人是为了增加学识,但真正能看懂的了了无几。读史明智,鉴古知今,这才是读史的真正意义。

试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朝代历次更迭,许多历史事件惊人的相似,但真正吸取教训、克服前朝败亡的统治者有几?且不说唐宋元明清这些大的朝代,就算五代十国这样的短命王朝也总是以同样的原因重蹈覆辙。

远处不说,拿非典和这次新冠相此,你就知道人们是多么善于遗忘。

读历史,首先要看大势。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迷惑于细枝末节。

其次,要找关键点,关键环节,转折点,以及造成山呼海啸的那只“蝴蝶”。

第三,读历史重在看其中的人,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英雄或是枭雄是他的其中的杰出代表。抓住主要人物无疑抓住了历史中的亮点。

第四,善于对比,总结,古今对照。

第五,多读原著,同一事件可以看不同的版本,避免出现偏颇。至于戏说、影视剧等,可以参考,但绝不能当真。

不要以为历史是古董,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你看懂现在,看到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也是历史。

所以,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请关注本作者,謝謝。


热爱生命1968


你好,解读历史不一定能使我们更聪明,但可以让我们得眼界更宽阔;它不一定能使我们无所畏惧,但一定可以让你豁达,心中有丘壑;它不会让你从此不犯错误,但一定能让你重拾信心,有更多的方法去面对困难!

当然,也有人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最多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吸取教训!

可我认为,全人类任何人不管是否读史或者是否读懂,我们的行为,言语,选择,态度,世界观…哪个能缺少父辈的影响,而父辈何不是如此,以此类推,谁人能不受历史影响,只是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罢了!

所以,我认为任何人不管是否读懂历史,其实已经按着他们“读懂”的历史前行!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谢谢!


流云看天下


你真正了解历史吗,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

什么是历史呢?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指过去的事情,我们都习惯说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更改,指的就是过去的事情。专业的角度指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历史在古代简称史,古人对历史都是十分看重的。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实的过去,让人在现实中能得到有用的经验。历史也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历史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情,而过去的事情历史真的记载的真实吗?真的记载得客观全面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也是历代君王用来统治天下的最好工具之一。首先个人思想的偏重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让历史变得不再那么“客观”了。而且作为失败者是没有权利发话的,至于失败者做出了哪些贡献和价值,历史并不一定会全面的记载和传承。其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古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一词多音和一词多解都是常事,关键在于中国人习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去表达复杂的事情和思想情感等。历史记载带有个人思想情感就会变得不那么公正和全面。

人们都说中国人是历史意思最强的民族,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历史。但是这些历史它的可信度到底有几分呢,是值得打一个问号的。民国时期大思想家鲁迅就曾经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批判说中国历史是“吃人”的历史。的确,中国历史看起来似乎言之凿凿,几乎每一年都有记载,但是鲁迅却说“没有年代”,永远都是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永远产生不出新的历史意义,永远都在掩盖同样的肮脏和丑恶。

再来细分析一下,中国的“史”字最早的意思既不是“打听、询问”,也不是发生的“事件”,而是用文字记录。而这种记录本身不是为了求知,其实更是一种官方的政治行为。后来才民间的政治思想,继而又上升为统治者最重要的一种意识形态。古代为什么要制订史官,为什么要修史?最早期的史官对这些还是比较模糊的。自从司马迁的《史记》得到官方认可之后,后续的历史都是延续《史记》的思想。而司马迁又是继承孔子的遗志,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很清楚的说明这个道理:“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办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拔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这就是传统史学一直贯彻的思想。任何一个当权者,哪怕是暴君,也多少会在意自己的劣迹是否会指著之竹帛、遗臭万年。

中国传统史学除了上述道德政治目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作为政治统治的技术手段。通过史学往往能预判出以后社会的大概景象,也是古人从历史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规律,如“水能载舟,亦能复舟”“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也是因为中国史学在政治层面上的可操作性极强,所以历代君王都争相在利用它。从而大大削弱了其认知功能。

历史是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突破传统的。需要继承那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遗产,非物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继承优良作风等。突破那些封建思想束缚,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买进新时代进程。

所以说我们今天了解到的历史争议性都是非常强的,也是因为如此现在才有更多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不同的结论,著一些不同历史思想的书籍。那些“专家”和历史学者所讲的历史也会和史学记载的历史会有不一样了!比如易中天中华史就是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去解读历史了。关于历史的小说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然而我们到底该怎样读史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今社会上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历史也是我们永远道不尽的一个话题,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历史,解读一个真正公正全面的历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需要全面以及所有关于历史爱好者共同去营造的好的氛围的事情。


希伦宝贝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同经常要照镜子一样,不管有没有文化,不管是否读过《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或其它历史书籍,人们都在通过各种渠道读历史、看历史。至于有多少人能读懂历史,我认为只要知道历史的发展轨迹,看得懂历史的走向和脉络,就算读懂了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