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小时候妈妈管得很严,处处挑我毛病以致于自己养成了每天焦虑、担忧未来的习惯,怎么办?

冉小闲


这种心情很能理解你,因为我跟你情况差不多,所以做什么或说什么都总是怕别人说不满意,很难找到自信,其实这种事事情完全是靠自己在这种恐惧的,不自信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自己要变得足够强大,人要过的很开朗,自己做什么说什么都不要去管别人的眼光。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己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凡事想开一点,慢慢慢慢就会好,多与人接触,比如学跳广场舞唱唱歌,多听听欢快的歌,这样心情会好一点,我也是这样慢慢慢慢自信找回来了,做什么说什么也不那么害怕了,最主要是把日子过开心是最重要的,加油!


胡里胡涂33


小时候妈妈管的很严,处处挑我毛病以至于自己养成了每天焦虑,担忧未来的习惯,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也存在。

其实我们的童年可以说是在阴影下长大的,我相信你很自卑,不自信,有焦虑症,而且会影响到睡眠,心思重,很容易就会有一个很坏的心情,这都是我有过的或者说现在也会有的症状。就像现在在疫情的状况下,呆在家里会上火,会担心曾经的按部就班突然就变了,会很在意别人的脸色,人家一个臭脸自己在那就要想半天,这都是负面情绪,这些的产生都是因为不合格的教育方式或者谈不上教育而是用自己的无知的负能量影响下一代的结果,还美其名曰:管的严!

摊上这样的家庭只能说是不走运,但又要面对现实,怎么办呢?随着我们长大更有了自主能力,要先远离这样的人,尽量的不接触,没有接触就没有负能量的转移。其次要多运动,运动会让人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会恢复一部分自信并减少了消极情绪的产生。多接触一些乐天主义的人看看在同样的环境和遭遇下他们是怎样做到无所畏惧的,尽量用他们的思维思考问题。如果有心情低落时,找到自己的好友,好友要是那种阅历丰富,心理强大的人,跟朋友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让朋友帮你分析,在具体问题上能够想明白,想通。

建议将来找另一半要找懂你的人,脾气好一些的人,开朗积极的人,和这样的人朝夕相处会无时无刻的影响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你摆脱梦魇。



张二俗日记


这个问题我有同感,小时候我在学习上以及课间游戏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然而,我妈妈并不满意,她凡事要求完美,说话严厉而又苛刻!虽然我在家里上面有姐姐哥哥下面有弟弟,可是,我在爸妈面前最受宠,可是,就这样也免不了老妈对我的高标准严要求!小时候活泼开朗爱笑的我随着年龄增长笑容越来越少。

近几年接触身心灵和国学以及自然冲击疗法后,我发现了内心有一种埋藏多年的怨气自己却不知,那是对妈妈的怨,后面和妈妈深聊后非常理解和懂妈妈,更加深爱自己的妈妈,和老妈和解后,积压在内心深处的结一下子舒展开来,身心也觉得非常轻松。

家长在他们那个年代接触到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大多数能够影响到下一代!

而我现在不想让孩子的成长重蹈覆辙,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放手,并非常信任孩子,经常给与他们的是相信、肯定、鼓励和赞扬等。

所以说,多看一些身心灵的书籍,有时间有条件的话多参加一些身心灵方面的课程。



幸福的小女人63060387


你说你妈妈从小对你管教很严,处处挑你的毛病,以致于你变成现在这样。因为与你有同感并且有过之而不及,不同的是我的爸爸对我很挑剔,不管我如何努力,他从小到大从没夸奖过我一句,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几乎陪伴我一生,甚至影响到我的孩子。所以忍不住上来一吐为快。

我爸爸是五十年代初中毕业生,从小是孤儿,因为流浪被街上开小饭馆的爷爷收养,并有机会上学参加工作。爸爸一手字写得很棒,尤其是毛笔字经常为邻居写对联为单位写通知;他的工作也很受尊重曾被上级派去其他省份建厂,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他有许多不如意,但那时还时我还小不懂事,喜欢玩到处淘气的女孩子。我印象中爸爸从未笑过,也从不讲道理,只要不如他意上来一顿细棍子抽,根本不问原由。我们放学回家都在做作业,一次有两个男生路过在我家窗户外往里丢沙子,我们吓得躲在一旁不敢出气。爸爸下班回家就要打人,我分辩几句他彻底火了,竞然提起小棍把我押到那孩子家让我给人家赔理道歉!理由竟是如果不是我先惹人,怎会这样。我一辈子记得这屈辱!

后来,我拼命的努力学习想考得远远的,离开家离开父母,终于我实现了愿望。在那里我用功苦读在三百多个孩子里考了第一名!我拿着学校优等生的奖金回家给他,原以为会得到一个笑哪怕,但是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都没正眼瞧过。为了博得老爸一笑,我努力工作争上游,单位什么荣誉都拿过了,高级职称也评了我爸爸知道了从没高兴过。我甚至恨他到牙痒,我想这辈子都再也不会得到他的鼓励和赞赏了。

但是奇迹发生了,当我女儿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后,老爸罕见的笑了,还拿出了五千块钱送给她做为犒赏。

爸爸老了,还是很少见他笑。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也常议论这事,女儿问我妈妈你有没有觉得你很像外公?我害怕自己不够努力让你不开心,只有拼命的学习,我想这是一种不安全感吧?

世事难料。我的老父亲去年因病去世了。我哭得泪流满面,痛不欲生。不知道是不是爸爸生前的爱对于我来说太沉重了,我一直心存怨恨,但这一刻我竟然原谅了他,因为我对他的思念冲谈了以往的一切。


宛若风中的蒲公英


我就没有啊,我爸我妈从小对我和我哥的教育散漫是教育,我妈没上过学,小时候教育我的都是她的思想,我从来不听她的,还反过来教育她。现在,我妈啥事也听我的,我还得继续努力,把我妈教育更好。[耶][耶][耶]


原野之花


我就是这样,我妈妈特别厉害。说话不留情面,一个大嘴巴扇得我直流鼻血。我爸爸特别宠溺我妈,所以这一辈子我妈就特别跋扈。我就特别想离开我的原生家庭。好在我的性格像我爸爸,开朗阳光。反正现在我妈妈都八十了,我依然很害怕她。也没什么感情。就是尽自己的本分吧


AaaBbbCcc0916


很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其实你细细想想,在你意识到妈妈开始管的很严之前,你是什么样子的?这么说并不是否定你的现状,而是说你完全可以成为你所想要的样子。

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认为即使妈妈管你很严,也是对你好,是对你进步的一种督促,甚至有时候会把这种严厉当成了一种动力,当你发现自己的行动满足不了这种严厉的要求的时候,你后来就逐渐把它当成了一种挑毛病,你看你的用词,“严厉”其实并不是完全的贬义词,但是你后来却用了“挑毛病”来描述这种管教,因为即使你产生了逆反的心理,也多少承认这种严厉管教的正确性,而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你开始焦虑和担忧起来,或许说你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而这种矛盾的心理被你投射到将来,就更加加深了这种了焦虑的心理。

你需要找到你妈妈,认真坦诚的告诉她你的想法和感受,毕竟你认为这是你焦虑的来源,但是你要知道,你妈妈也许并不与你的想法相同,所以你就更需要明白你到底要的是什么,把这个想法尽可能清楚的告诉妈妈,让她用一个你能接受的方式与你沟通,没有父母是不重视孩子的想法的。

这个问题并不很难解决,解决方式就是多次,良好的沟通,而沟通的前提是你需要把你遇到的问题大胆的摆放到妈妈的面前。


锋砺梅香寒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最近我在看的一本书上面说,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

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是: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我们一面期待着自己改变,又一面在为自己不能改变而感到苦恼。

你现在苦恼的是,你觉得自己总是焦虑,担忧未来。

你觉得这是小时候妈妈管的严造成的。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停止不前。

我们遇到了问题,通常会把这个问题,去把这个错推到别人身上,我们自己就会轻松很多。

你的潜意识里想的是,我很焦虑,我担忧未来,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我妈妈小时候管我太严了,都是妈妈的错。

我们的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要怎么样生活。

如果我们一直活在过去,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因为我也是一个刚刚走出迷茫的人,也在成长的路上,我现在做的就是找准一两个自己的目标,比如学英语,读书。

我也常常焦虑,我焦虑是因为觉得自己好多事都没有做,但是自己又没有去行动,坐在一边空想,就觉得这个也该做那个也在该做,但是最后什么都没做,就会产生焦虑。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做事去行动,哪怕从一件小事开始,你完成了之后都会有成就感。

就算是人生中大的成功,大的收获,也是由一小步一小步积累而成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那个故事:

一个酒鬼爸爸有两个小孩,爸爸醉酒杀人进了监狱,一个小孩长大后也是个酒鬼,并醉酒伤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小孩自己努力拼搏成了一个公司老总。

记者问两个人,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他们的回答都是,有这样的爸爸我又能怎样?

一件事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态,但不正确的心态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要相信自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不重复上一辈的人生。

虽然说有点儿鸡汤吧,无论说过去发生了什么,它都已经过去了,你完全可以当现在是重生,重新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去培养一下看书的习惯,哪怕每天看20分钟,就像有人说我们遇到过的问题,其实在书中一些人都已经遇到过了,而且他们也把解决方法写在了书中,我们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接受你现在的状态,如果你焦虑你就接受他,然后去改变更新自己。

[泪奔]我也是刚刚走在成长路上,现在在培养读书的习惯,也在想从书中寻找力量,说的有一些混乱,望理解。

希望有一天你能够恍然大悟,能够做自由的自己。





沉默岛主


第一,这是童年留下的创伤,童年创伤有时候需要一辈子去疗伤,而且不一定能够疗愈。

第二,童年时被妈妈挑剔已经成为事实,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第三,请接纳这个事实,在意识层面接纳它,既要接纳你有这样一位母亲,也要接纳她对待你的方式,更要接纳你被挑剔留下的委屈。

第四,但是,在意识层面接纳,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您需要做以下功课。

第五,这功课需要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一)一个人,不受外界干扰,入静,深呼吸三下,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胸前,和自己在一起....

(二)慢慢地,看着内在的自己,看着自己童年时的那个小孩,那个被妈妈挑剔的小孩....

(三)对着那个孩子说,“是的,你就是我,我就是这样,谢谢你…”

(四)然后,张开双臂,想象这个小孩,同时作出拥抱的动作,把这个小孩拥抱在怀里,想象这个孩子就在你怀里,成为你的一部分,永远在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六,这功课需要做五六次,每周做一次。一般情况下,你的童年创伤不但不会影响你,反而给你留下一份力量。

第七,如果还不行,你就再次邀请我回答,我会告诉你下一个功课。

祝福你[祈祷][祈祷][祈祷]



爸课激励


这是心病,需要挖掘背后病因,包括妈妈方面的。

不同地域、民族的人民的民族性格特点、行事风格、价值取向有所不同。长期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合的结果使得这种民族性越来越有标签特点,比如与我国毗邻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无论从人种外貌特点还是从人的个性特点都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主要是农耕文化,农民意识具有普遍代表性。从人种的角度讲,女性身上的男性荷尔蒙和男性身上的女性荷尔蒙高于其他地域人种。这点从中国女足和男足身上表现可窥一斑。所以,不是我们的男足千年老么,而是这一人种很难在需要高强度、高耐力的足球运动中拔得头筹。相比之下,乒乓、羽毛为什么可以?!

中国的妈妈们出于自身的生存焦虑和攀比心理,往往对自家孩子严加“培养”。

几十年下来,对心灵的影响和伤害已经形成,若有人只是从你不该焦虑、焦虑也没有用的角度相劝,恐怕作用不会很大。心病还需心药。

1、直面问题。与妈妈静下心来谈一谈,争取使她认识到自己当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意识的偏激及对于你的成才来说可能存在的偏差。在以后的日子,不要再有促使你焦虑的话语和行为。

2、提升自我。他人能够影响你,因为你不够强大、不够自信。当慢慢积累起自己的自信时候,心里的那片阴影会越来越小。

3、转移焦虑。当你总想着所焦虑的事情时,你的思想难以挣脱束缚。可以试着转移一下自己的关注点,诗词歌赋、文娱体育、沟通交往等都有助于你转移和消灭焦虑。离开闲散,积极活跃起来,生活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