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瀋陽三名女醫護感動“雷神山”

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與武漢雷神山醫院三名(關曉宣、于娜、陳佳)醫療隊員視頻連線。在連線的過程中,三個女孩——一名醫生兩名護士,通過最真實、最樸素的語言,將十幾天來發生在雷神山重症病房裡的故事呈現出來。

瀋陽三名女醫護感動“雷神山”

三個女孩用她們的醫術,將一個個重症患者從死神中搶了回來;用她們真摯的愛心,讓一個個心態消極、準備放棄治療的患者重燃生的希望。

由於當地老年患者操一口濃重的武漢方言,醫患語言溝通成為了最大的障礙,看到瀋陽三個女孩的真心付出,病房中懂得普通話的年輕患者紛紛自願做起了翻譯工作。

困難:戴著護目鏡做穿刺,耗能像跑了1000米

2月9日,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三名醫護——關曉宣、于娜、陳佳出征赴武漢馳援,在武漢雷神山醫院A11病區工作。39歲的關曉宣是呼吸內科醫生,36歲的于娜和31歲的陳佳分別是醫院的呼吸科專業護士和重症醫學科的護士。

三個女孩最初到達雷神山醫院後,遇到挺多困難,由於雷神山醫院病區多是老年重患,患者精神壓力大,治療不積極,甚至有些人產生了放棄治療念頭,再加上由於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她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容易產生霧氣的護目鏡和勒緊面部的N95口罩,三個女孩壓力非常大。

護士陳佳說,N95口罩勒得比較緊,說話特別費力氣消耗體能,為了節省體能說話時經常近距離的與患者說、甚至要貼近患者的耳朵,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說。最困難的是,給患者做穿刺,既要精準又要快速,而護目鏡上經常是霧氣一片,需要將頭不斷地旋轉,旋轉到一個光線最好時候停下,進行穿刺。一個穿刺下來就像進行一個1000米的長跑。

耐心:一天收治34個養老院患者,愛讓倔大爺重燃生的希望

護士于娜說,這裡患者大多年齡大,六七十歲的很多,這個年齡的老人基本都有基礎疾病。剛到醫院時,老年患者通常情緒消沉,不愛說話、皺著眉頭,還有的乾脆不和醫護人員說話,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瀋陽三名女醫護感動“雷神山”

2月14日,她們所在的病區一天就收了34個患者,基本都來自一家老年養老院,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醫護人員既是他們的主治醫又是護理者,幫他們翻身、餵飯、擦身體。有一位姓韓的大爺脾氣不好,覺得自己的身體恢復無望,在治療時自己拔針,不與醫護人員對話。于娜對他說:“大爺雖然你一個在這裡住院,但是你不是孤單的,雖然你想放棄,但是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沒有放棄,一個病區的醫護人員都在關心你,研究你的病情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無論大爺多麼任性、有脾氣,于娜總是保持耐心、細緻、關愛的態度和大爺互動,三天後大爺露出了笑容,配合醫護人員治療,不斷地豎起大拇指給她們三個女孩點贊。

感動:年輕患者自發給不會普通話的老人當翻譯

三個女孩說,儘管每天工作辛苦,精神緊張,但是在武漢的日子充滿了感動和樂趣,這些來自於醫護之間、醫患之間、患者與患者之間。武漢中南醫院的醫生與遼寧醫療隊在一起工作,武漢中南醫院的醫生對東北的方言的意義很好奇,常問“趕趟”“埋汰”是啥意思?而當關曉宣工作上遇到疑難病例, 武漢中南醫院的醫生也是耐心地講解和指導。

無論是在醫院、在休息地的賓館裡、還是在武漢的大街上,武漢人對遼寧瀋陽的醫護都很尊重很友愛,她們聽到武漢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武漢人謝謝遼寧瀋陽的醫生”,這句話讓三個女孩覺得自己在武漢工作的有價值有意義。

瀋陽三名女醫護感動“雷神山”

關醫生說,對於醫患之間語言溝通上的障礙,病房中老年患者的地方方言比較重,三個女孩根本聽不懂,最初的時候需要不斷地用手勢比畫,互相揣測對方的意思,由於相處久了,病房裡中會說普通話的年輕患者紛紛當起了翻譯。會說普通話的患者自身也有病,呼吸困難說話也很費力,卻成為了語言翻譯,讓三個女孩非常感動。

護士陳佳說,在病房中,我們與患者有最初的陌生彼此不瞭解,變成了現在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友愛、互助的感受在病房中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