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多原发癌(MPC),又称重复癌,是指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系的癌肿(或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癌肿)。

它以出现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种:同时性MPC和异时性MPC。凡符合以下标准者,可以诊断为多原发癌。

①每个肿瘤均为恶性肿瘤;

②用显微镜观察每一个肿瘤的组织学图像都不相同;

③有足够证据排除转移癌。多原发恶性肿瘤与转移瘤在治疗和预后上截然不同。多原发癌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治愈的希望,特别是早期发现的多原发癌,而转移癌多为无治愈希望的晚期病人。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现在临床上发现的多原发癌越来越多,但其预后均与单发癌一样,只是再长肿瘤的机会可能比一般人高些,以后需定期复查。

一例检查发现右上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年轻女性患者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非常好。

原本前天(术后第4天)就可出院休养,但应患者要求再住院观察2天,予以复查了胸片,余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液,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正常,切口对合愈合亦佳,如今出院了。

患者第一处病灶:

1.CT影像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2.病理:结节型微浸润性腺癌,瘤体大小1.2*0.7厘米(贴壁型生长)

第二处病灶:

1.CT影像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2.病理:结节型微浸润性腺癌,瘤体大小0.3厘米(贴壁型生长)。切缘、支气管根部,第2、4组、第3组、第7组淋巴结慢性炎。

近年来,多发肺结节、尤其是以“磨玻璃样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肺腺癌患者越来越多,经过严格筛选和精心设计,这些患者是可以通过胸腔镜手术同时全部切除或分期切除的。如果不能一次全部切除病灶,主病灶切除后辅以其他治疗手段,也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所以,目前大多数肺癌研究中心认为,积极的手术切除依然是治疗多原发肺癌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30% -50%。

对于多原发肺癌患者,鉴于肿瘤的异质性,建议对术后的所有病理标本都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术后辅以免疫细胞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应用依据。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综上所述,在治疗多原发肺癌方式方面,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仍然以手术治疗为主 , 并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术后适当细胞免疫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从而保障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可以预期,随着多原发肺癌研究的广泛展开和不断深入,将会出台更加合理规范的临床诊疗指南以引导临床实践。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一般情况下,下面几类肿瘤患者比较适合采用细胞免疫治疗方法。

1、早期肿瘤者:免疫细胞治疗能精准杀灭早期癌症肿瘤细胞,提高康复成功率。但前提是,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

2、术后治疗者:免疫细胞治疗能清除残余肿瘤细胞,防转移,确保患者科研长久带瘤生存。

3、联合治疗者:免疫细胞治疗可以联合手术、放疗、化疗进行肿瘤的治疗,并能有效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4、病情较重者:对不能承受手术、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免疫细胞治疗安全、高效,成功率高,可持续性强。

5、晚期肿瘤者:免疫细胞治疗能很好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病例:右上肺肿块并双肺多发小结节,肺门淋巴结稍大,纵隔淋巴结淋巴结无明显肿大,经化疗后右上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肺部多发小结节无明显变化。

提示肺部多发小结节不一定为转移性病灶,不排除肺多原发肿瘤可能,可考虑行右肺肿块切除,以期去除原发病灶,同时明确部分肺部小结节的性质,还能提供足够的组织样本用于明确肿瘤的基因突变状态。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在充分沟通下,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要求手术治疗。2012-07-17行右上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右上肺叶后段,大小3*3cm,侵及脏胸膜,近肺裂处另见一直径约0.5cm结节。

术后病理:右上肺肿块大小约3*2.2*2cm,镜下为高-中分化腺癌,余肺组织内可见6个米粒-绿豆大小结节,符合肺泡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灶性癌变。支气管残端未见癌侵犯,支气管旁淋巴结有癌转移(1/2)。肿瘤组织基因检测:EGFR野生型,ALK阴性。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病理证实为肺多原发癌,患者右上肺的肿瘤及多发结节已切除,但双肺仍有10余个结节,大小不等。患者术后未予特殊治疗,接受定期随访至今,一般情况好,双肺结节缓慢进展。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肺癌肺内转移是原发灶肿瘤细胞通过各种途径(淋巴道、血管或者种植)扩散到肺内其他部位定植、扩增,形成新的肿瘤灶,与原发灶属同一克隆源。

肺多原发癌符合区域癌变学说,是多灶的癌前病变在共同的致癌因子作用下独立发展而来,处于不同位置的支气管黏膜上皮均可能发生癌前病变,最终独立发展至肿瘤,形成多原发癌。

肺多原发癌的发生率国内外统计结果相差很大,国内的数据约在1%左右,而日本的数据认为1%-20%不等。肺多原发癌常常被当作肺癌肺内转移,得不到正确的诊断,所以报道的发生率往往比实际偏低。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①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尽可能手术治疗;

②尽可能完整有效地切除肿瘤;

③尽可能多地保留健康肺组织;

④术后应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对于双侧多原发肺癌,积极的手术效果极佳,根据病灶特征,可以选择袖形切除术或者局限性切除。对于可手术切除的NSCLC伴其他肺叶GGO的患者,若GGO≥8 mm,则应手术切除;反之则影像学密切随访,若病灶增大或出现实性变,则行手术切除。

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是能够使MPLC患者获得最好预后的手术方案,同时还指出术后的 辅助治疗可以使患者获益。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对于异时性多原发肺癌,首发病灶一般按照常规的NSCLC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第二原发癌尽可能地行局部切除,局部切除具有低手术风险及低肺功能损失的优势,但若病灶>3 cm、分期较晚者,建议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同时性MPLC病灶位于单侧肺同一叶者,多采用肺叶切除;同时性病灶位于单侧肺不同叶者,一般较大病灶所在的肺叶行肺叶切除,小病灶采取肺楔切,若两病灶均较小,则行不同肺叶楔切;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对于病灶位于双侧肺的MPLC,多采用分期手术,2次手术相隔1个月左右,遵循的手术原则是:先切除中央型、进展较快、病灶较大或伴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后切除周围型、进展较慢、病灶较小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即先切除对预后影响较大、分期较晚的病变。

手术治疗MPLC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高达82.1%和77.3%,明显较肺内转移癌预后好;

在对10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多原发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和75%,对于临床分期属于I期的双侧原发肺癌采取局限性切除,并不影响5年生存率;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来自日本的一项报道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7.0%。而早些年的报道中,MPLC的5年生存率仅为30%-50%[34,35],以上表明早期的筛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术后采用免疫细胞疗法辅助治疗的应用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肺多原发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明显好于肺癌肺内转移,正确诊断及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在临床工作中,当遇到肺癌肺内多发结节的患者,需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想到肺多原发癌的可能。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为避免贻误肺多原发癌的最佳治疗时机,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是一个有力的保障。通过肿瘤科、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参与讨论,能使更多的肺多原发癌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开展胸部肿瘤MDT讨论开展多年,经MDT讨论诊断肺多原发癌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最终通过一期或多期手术治疗结合术后采用免疫细胞疗法辅助治疗的应用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70%左右的肿瘤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接受肿瘤免疫治疗,他们在接受手术、放化疗的同时接受免疫细胞治疗,做到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防止术后癌症的复发与转移,5年生存率甚至可达100%。 对于癌症的治疗,传统手术、放化疗依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由于其局限性,正在逐步被生物治疗所取代。如今,免疫细胞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术后进行免疫细胞治疗更是重要一环。

24岁重复癌患者 发现二处病灶,肿瘤科医生解读治疗选择和预后

术后免疫细胞治疗的作用是即可杀死手术所不能切除的肉眼不可见的癌细胞,更可以巩固疗效,减少癌细胞的转移与复发,并恢复手术造成的免疫损伤。

一般在手术后拆线超过1周进行免疫细胞治疗,也可在术前进行一次或几次免疫细胞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患者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疗法具体事宜注意事项点击我头像就能与我私信,面对病情要有积极的心态、减少心理负担积极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