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比喻成家庭的“希望”,会在孩子身上下不少的“功夫”,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于是就会用很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使用“语言暴力”,但是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自己严厉一些是为了让孩子更听话。其实长期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被尊重,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一、被“语言暴力”摧毁的孩子

前天,表哥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给他们家孩子找一名心理医生,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很震惊,表哥家的孩子今年7岁,是个聪明的小男孩,性格很外向,为什么突然要看心理医生?

表哥是个急脾气,在一家企业做经理,平时在工作的时候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他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严格,有时候孩子犯了一点小的错误,表哥都会大发雷霆,我曾经劝过他,让他别这样教育孩子,但是表嫂说,他就是那样的性格,改不掉了。

表哥之所以想给孩子请心理医生,是因为孩子前两天差点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后,没有及时写作业,而是在客厅里看电视,表哥在单位惹了一肚子气,回家后发现儿子还不听话,于是就把自己的怨气都撒在了儿子的身上,他对儿子说:“你能不能不看电视,作业写完了吗?”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儿子小声哀求道:“还有5分钟就演完了,我可不可以看完再去写作业?”

爸爸:“看完?你考试考了多少分,自己心里没数吗?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后都像你在看电视吗?真是给我丢人,有你这样的儿子我真是倒霉。”

儿子:“爸爸,我已经很努力在学习了。”

爸爸:“努力就是放学后看动画片吗?你这样的努力,还不如死了算了。”

说完这句话,表哥就去书房工作了,晚饭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卧室里不出来,表嫂喊了好几声,孩子就是不回答,还把门反锁,表嫂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就喊表哥拿钥匙。

打开门之后,发现孩子已经吃了很多感冒药,表哥赶紧把孩子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可是孩子对爸爸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让我死了算了吧”

事后,表哥很自责,也很不解,觉得自己没有打孩子也没有骂孩子,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脆弱”?其实孩子之所以会这样,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表哥经常用语言去“刺激”孩子,虽然没有说脏话,但已经形成了“语言暴力”,孩子最终承受不住,所以想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二、“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骂孩子。

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语言暴力”,从字面上来讲,很容易把“语言暴力”认为是骂孩子,为此,有人专门采访了一些家长:

家长一:语言暴力应该就是指家长骂孩子吧,但是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有谁能控制住自己不去骂孩子呢?我觉得挺正常的。

家长二:我从来不骂孩子,即使孩子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让我很生气,我也不会说脏话,我会选择沉默,不管孩子怎么喊我,我都不回答,我觉得这样就是远离了“语言暴力”吧?

家长三:我邻居很喜欢训孩子,我在家经常听到她说孩子“笨蛋”、“糊涂虫”、“废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语言暴力。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之前,在国外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儿子在玩手机游戏,爸爸看到后特别生气,觉得儿子不争气,于是就说儿子没出息、不务正业。儿子听到后开始顶嘴,父子俩就这样吵了起来。

爸爸正在气头上,于是对儿子吼道:“你如果有种,那你就别活了。”说完这句话,他把一把手枪放在了儿子的面前。

就在爸爸转身的瞬间,儿子拿起手枪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

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为爸爸的一句话,导致家毁人亡。

所谓的“语言暴力”,并不仅仅是指骂孩子,家长有时候说出来的一些带有讽刺、侮辱、嘲笑等意味的语言,或者是不理孩子,这都属于“语言暴力”的范畴。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三、常见的“语言暴力”,你对孩子说过吗?

前段时间,有一档节目很受家长们的关注,名字叫《少年说》中,在一期节目当中,有一个片段让大家记忆深刻:

女儿一边哭一边对自己的妈妈说:“你为什么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我身上的优点您永远都看不到。”

妈妈回答:“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之所以会不断打击你,拿你和别人作比较,是为了鞭策你,不然你会骄傲。”

女儿:“我的性格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

妈妈:“当你做得很好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打击你一下,当你失败的时候,我会推你一把。”

无论女儿怎么说,妈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最终,女儿无奈走下了台。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其实这个女孩是很多人童年的缩影,很多家长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总是喜欢对孩子说:“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其实这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指出: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却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会多加注意,有时候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打击、谩骂、讽刺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的语言暴力,将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语言暴力包括:“你根本不行”、“你真笨”、“你太让我丢人了”、“蠢蛋”、“废物”、“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四、“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被家长责骂、侮辱、嘲笑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很大。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部教育短片,片名为《语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在这部短片里,导演采访了6位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有一位少年叫张强,在他12岁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妈妈经常骂他,说他“没用”,说他是“废物”,还有一些话也是这些孩子经常听到的:“猪脑子”、“你真没用”、“你去死吧”、“丢人”、“是人都比你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家长的这些语言,就像是凶器一样狠狠扎在孩子的身上,而且孩子也会把家长的这些语言变成自己的“凶器”,做出一些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的举动。

有人曾经针对青少年罪犯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将近40%的人曾经都遭受过语言暴力,这些孩子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未来,而且还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五、家长“语言暴力”,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哪些影响?

美国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指出:“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每一位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贝,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不经意间使用了“语言暴力”。然而家长不经意间的这种举动,将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1、导致孩子变得自卑

经常遭受家长语言暴力的孩子,慢慢会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是最差的,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如别人,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卑。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2、孩子会变得叛逆

如果家长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反而总拿孩子的缺点说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叛逆,孩子会不服家长的管教,总是喜欢与家长背道而驰,而孩子越是这样,家长就越用语言暴力去对待孩子,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3、孩子不会上进

其实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孩子需要家长的赞美与表扬,如果家长不但不这么做,反而经常去数落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没有斗志,不再钻研和上进,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家长满意。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六、拒绝语言暴力,家长批评教育时请放低声音。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请对方处理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声调说话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家长也是一样,当自己想要管教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够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说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1、不要大吼大叫

有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严厉,并且声音要大,要把孩子“震慑”住。其实家长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难以接受,孩子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极力反抗,这都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

家长应该把声调降低,没有必要大吼大叫,自己用低声调去和孩子说话,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家长这样做,孩子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否则孩子只是被家长吓唬住了,下次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2、使用正确的措词

家长语言暴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措词不当,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是在教育孩子,其实这也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结果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要三思,想一下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如果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会不会伤害到孩子,能否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3、耐心解释

其实那些有“语言暴力”的家长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愿意和孩子解释,他们会直接下一个定义,或者给孩子钉上标签,比如家长说孩子是“猪脑子”,孩子并不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这么说自己,而家长又不和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说,所以就形成了语言暴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措词之外,还要耐心和孩子解释,不要直接就下定论,同时也要让孩子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孩子才会有改正的方向。

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凶器”,请口下留情

最后我想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除了要把孩子养大,更要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在批评和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试想一下自己如果听到了这些语言,是什么样的心情。

请家长们远离“语言暴力”,因为语言暴力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把“致命的凶器”,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请家长口下留情。


作者简介:甜橘妈妈,高级育婴师,每天会分享原创育儿类文章,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可以给我留言,我很愿意给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