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高考成绩只占60%,部分高校实行综合评价录取,这是否会造成录取不公平?你怎么看?

西部神雕


十年以前还有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呵呵!现在,

数学老师,恩今天你们美术老师有事,恩打开你们数学本。

语文老师,恩,马上要考试了,我跟你们音乐老师争取了,余下几周的音乐课,我给你们把语文补上。同学们好不好,


動手达人


看了这个问题,并且看了部分回答,顿时觉得后脑冷风飘过!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不知道你们出于什么想法,而且还打着改革的旗号!在中国,目前高考是最为公平的一次考试了,没有之一!如果这样搞了,正像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所言,给掌握权利的人留了个后门,那么那些寒门学子真就再难以出贵子了!这是一方面,另外,这么搞一定就公平了么?如果有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结果高一下学期生病了,或者家里状况不好,不能一心放在学习上,一直没能把名列前茅,仅仅在及格,等高三时突然状况变了,还学生奋起直追,成绩一下上来了,那么按照这个政策,学与不学没用了,这也就断了一些学生浪子回头的路,你还会说这个政策合适么?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高考绑起来,怎么想的?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会不会把学生平时的成绩给的贼高?这样做公平何在?看了评论有地地方已经实行了,自觉自己是幸运的,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应该没有我上大学的余地了!现在一考定终身,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最为公平的,也是寒门学子跳龙门的一条路,如果高考也把能人为操纵的因素放里边,那么真是一场切切实实的灾难!人无完人,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会走一些弯路,当这样的人想学时,成绩会扶摇直上,这就是所说的学霸级的,脑袋好使,你不能把这样的人一直绑在高中的学习上,要是实行了题主的政策,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会被彻底封死了,你也得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让其有改正的机会


微小向日葵


如果实行这种政策,那么必然会造成不公平。

举一个例子在欧美一些教育产业化的国家有非常多的大学,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哈弗,牛津这样的大学,他们都有买分买学位的政策。

比如说一个同学的爸爸妈妈非常的有实力是企业家,只要他的爸爸妈妈捐资助学捐个几亿美金,那么他的孩子就能够在这些大学里面读书,并且顺利获得学位。

这种行为在中国是非常不耻的。如果发生在我们中国的学校,我们全国人民一定会非常的批判。但是在欧美国家却非常的常见。也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现象,所以存在资产阶级把持社会资源的情况,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欧美国家给你的假象就是当某个穷人因为运气好翻身成为上层阶层人士以后,媒体会非常疯狂的报道,让你以为这个国家非常的公平,但是现实是99.99%的人。都不是幸运儿。

我们国家就不会报道一个孩子从穷苦人家出生考上大学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每年都有几万个案例,没有报道价值。

这正是因为高考是由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决定的。

因为分数是没有感情的,考到了那个分数,电脑就给你划定了分数线,那么人就没有可操作的空间,在学习成绩这一块,如果人一旦有了操作的空间,那么就一定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如果学校的表现成为了评定标准,那么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面和班主任的关系和任课老师的关系以及同校长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也许这些同学没有钱去捐助大学,或者在中国捐助大学获得学历的事情很难发生。但是你能够保证每一个地方中学里面的班主任或者是校长,能够保持他们的干净吗?

通过高考成绩来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如果这个考生因为高考没有成为出类拔萃的人,那么有可能他是知识水平不行,也有可能是他的心理素质不行(比如总是临场发挥失败),又或者他的眼界不行(比如能去读大学,不去读,非要考上某个大学才去)。

总之通过高考来淘汰掉一部分人是有他的选择机制的道理存在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通过其他的机制选拔上来一个人,当他站在一个重要岗位上的时候,他却心理素质不行,造成国家重大工程的失败的时候,那么谁来替他负责呢?

或者我们选出一个眼界不行的人,他站在一个重要岗位上,明明有非常多的折中的办法来达到发展的目的,但是他偏偏要盯着一个点去拼,最后花了很多的钱却没有办成事情,那么谁又要为他负责呢?

知识水平不行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来就应该被淘汰。

所以高考以分数作为评定标准是非常公平的,如果要引入其他的标准,那也必须是在分数以下,作为辅助,比如说同样是招生招了10个学生,但是,有13个学生达到了分数线,最后4个学生是同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比较这4个同学的分数比例,以及他们平时的表现,或者之前的社会活动情况,以及学校里面的奖惩情况。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如果一个学生在高考之前确实对社会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又或者他之前有见义勇为或者其他对社会有贡献的行为,那么这样的同学自然而然会得到相关的奖励,甚至是高考加分。

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普通的学生,平时的表现也都是大多是相同的,增加一个40%的比例去评判他们的平时表现,会让非常多同学做出很虚伪的事情。比如说无中生有的见义勇为,用钱买来的发明创造,捐助自己所在中学换取的优秀评定等等。。


外语那点事


自从隋朝有了科举制度以来,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要把高考成绩只占60%,部分综合评价占比40%,就会造成很大弊端。下面我具体陈述一下。

一.40%的综合评价,其标准很难制定,那就掺杂着个人主观因素。综合评价可能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各方面的才艺等综合素质。找不到一个具体的标准,那只能由评判员来认定。说谁行谁就行,说你不行,你也没有好的论据去驳斥。就容易造成营私舞弊,任人唯亲等不公平的腐败现象。还会造成寒门子弟读书无门,而埋没良才。

二.这样的高考办法,只能造成弱势者更弱。打个比方。高考的成绩满分是100分。而录取的成绩分数是80分。有钱,有势力的孩子考试成绩是80分X60%=48分,通过疏通关系就可以拿到综合评价的40分,总成绩为88分。而无势,无钱的寒门学子要是考试成绩为90分X60%=54分,若能拿到综合评价的20分,总成绩为74分,那么寒门的学子就无缘进大学的校门。富家子弟就可以顺利的去大学读书,日积月累,寒门的子弟,更是读书无望,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只会埋没大量的人才。

社会上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那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综合评价是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考量。势必造成大批的优秀人才被埋没。而那些庸庸碌碌之辈,也能走上高端的岗位,有可能会误国误民。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释放出人的创造力,把祖国带向繁荣和富强,但是前提也要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德才兼备的实干者,才能把道路领正,不会走歪路或邪路。


赵绍亮


目前来说,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实行这种政策。不过已经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在高考成绩占60%前提下,剩下的40%南方科技大学是这样分配的:

一、南方科技大学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其中机试占25%,面试只占5%。

二、高中学业成绩占10%。3%为综合素质分,7%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若综合成绩相同,高考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都相同,则按南方科技大学能力测试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面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占的比重是非常少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芯199


我不知道这个综合评价怎么评,如果说高考占60%,平时成绩如高考的单科结业成绩占40%,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那40%如果是所谓的综合素质评价那就算了吧,只要加入了人为的主观因素的东西就不会再有公平哪怕是相对的,比如一个上海农村的孩子,假期帮助父母看摊,在市井街坊眼里这是个懂得体谅父母的举动,应该加分。可在所谓的砖家眼里,一定不如在假期时间参加志愿者服务这样的行为。你说哪个有错,但是农村的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样的活动啊。在我的眼里,阶层分化已经是现实,不能进一步固话。流水不腐,虽然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现在已经很难和富裕家庭的孩子竞争,可毕竟还有一丝希望。


冷月边关


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公平二字,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会还是不会?

首先,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这是个常识,不需要什么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来佐证,因为人类没有发明哪种制度是全人类都认可的,所有人都认为很公平公正的事是不存在的。所以综合评价录取这个事肯定存在不公平的一面!这毫无疑问。

第一个不公平就是权利寻租。这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之初肯定也想到了这个可能性,而且这还比较简单易操作。因为学校在综合评价考核环节有自主权,比重也达到了30%,完全可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去留。打通相关环节,搞定相关主要人物,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并不难。

第二个不公平是地域差异。



如图所示,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规则就明确的指出,“上海、浙江考生仅举行面试不参加机试”那对于其他省份的考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北京大学在上海也推出综合评价录取,但是它在上海是属于提前批录取,换句话说上海考生没被北大录取,依然可以参加常规的报考,但是北大在浙江也推出了综合评价录取,但录取方式并没有明确说是提前批,那对浙江考生公平吗?当然,人家学校推出不同的录取规则,必然有人家的合理考虑,我们对此不做评价。

其次,公平是其本质。


为什么我认为它是公平的呢?我们一一解析一下。

第一,只要对大多数人是公平的那它就是公平的,因为你无法做到所有人都满意,所有人都认为公平。就拿权利寻租来说吧,这个情况肯定会发生,但是终究是小比例的,因为我们有法律的利剑,有制度的约束,不是可以恣意妄为的社会。大学推出综合评价的录取规则,绝不是为了招一批废材进来,绝大多数学生肯定还是凭借真本事考进来的,这一点我觉得毋庸置疑。

第二,我们要明白高考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选拔人才,提高国民素质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选拔机制给了那些考场发挥失常但综合素质很高,有特殊才能的考生一次机会啊,这些都是人才啊,不能用一考定终身埋没了人才啊!

第三,有些朋友刚一开始听说这个规则,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认为这会给那些学习差但是家里有权势
的考生大开了方便之门,其实不是啊。毕竟高考成绩占了6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还占了10%啊,两个加到一起占了70%啊,所以说分数低的考生通过综合评价拿到高分并不是很容易事啊。

最后,我们要允许改革,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任何改革都允许试错,不改革哪来的进步?不试错哪来的成功?科比是超级偶像,赛场上的超级杀手,可他也是超级打铁王啊,但是你不让他打铁,何来那一次次的绝杀?欢乐喜剧人都允许用电影pk相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放包容的允许高考改革呢?


黑狗智库宋老师


哪种方法都是相对的公平,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客观全面的标准,只看分数一刀切的做法会刷掉很多优秀学生的,人的聪明有很多种,不适合数学,可能擅长语文。不擅长教科书可能擅长厨艺,三百六十行都可以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这样社会上的人才才会争鲜斗艳,百花齐放,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或者还是天才,不应该把一个人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定义在一个标准上,伟大的民族应该是包容,并且允许各种竞争和挑战的存在,要相信整天只爱打游戏的孩子可能是游戏天才,要允许各种优秀的人存在,不拘一格。


那年我们彼此陌生899


当资源紧缺时,考试的好处毋庸置疑,它客观地防止了不公平地走后门托关系等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但是现在,弊端越来越突出,如应试教育的补习班现象,公务员考试,使大批青年把大好的年华浪费在各种省考,国考之中。

我们不能总是害怕暗箱操作,而把我们大家都束缚在一个互不信任的环境中,人人自危。我们总要从旧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

我认为,既要有考试,又要有的推荐,来综合评定一个学子,一个求职者,似乎更合理,更公平。

同时推荐人,应对其推荐的内容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正式的推荐信,推荐人需手签,并存档。录取学校,或用人单位如发现有推荐信中有虚假或不实内容的情况,造成损害的,可起诉推荐人。


JackLin160150263


平时的政治思想表现,团结友爱、关心社会政治、爱党爱国爱劳动等等最为重要。教育部可制订学生在校平时表现的细则供学生评比参考。毕业生的档案评语必须是全班同学评定,而不是老师、校长喑箱操作写了算。录取学校必须公开录取生的分数,同时公开被录取生的毕业评语,毕业学校必须组织毕业生回校,对被录取生的情况由全班同学监督(也是一次励志教育过程),让没被录取的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公评公证。初中升高中也以同样方式毕业。

这样一来,十年就会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