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是哪兩個將軍之間展開的?

史學達人


淮海戰役中的雙堆集戰役,就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主要圍繞我軍的劉伯承元帥和敵軍的黃維將軍展開。

淮海戰役打響後,我軍前委就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要消滅國民黨軍隊的黃維兵團。

從阻擊、誘敵再到包圍黃維兵團的之前作戰行動中,中野已經傷亡兩萬餘人,此刻華野主力正在陳官莊包圍著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還要阻擊李延年和劉汝明兩兵團的增援,淮海戰場我軍的兵力使用已經到了極限,解決掉黃維兵團成為當務之急。否則如此緊繃繃的情況極易出現問題,因此,擔負主攻卻缺乏重武器的中野任務非常艱鉅,劉伯承坦言哪怕拼光老本,也要殲滅黃維。

劉帥和總前委判斷,國民黨第十二兵團由於起義、傷亡造成的減員當在30000人以上,因此決心投入戰役總預備隊(華野七縱、十三縱),配合中野的六個縱隊對敵實施總攻擊。其中陳賡指揮東集團中野三個縱隊(附豫皖蘇獨立旅)、陳錫聯指揮西集團中野兩個縱隊加華野十三縱,王近山指揮南集團中野六縱(附陝南12旅)和華野七縱,共九個縱隊(含華野特縱)又二個旅圍殲當面之敵。

敵人最難啃的防區其實在南側,這裡距離小馬莊黃維兵團部最近,因此敵人的抵抗非常激烈,並且黃維還在核心陣地擺出了看家的兩個團,其一是號稱“老虎團”的第11師33團,駐守大王莊;其二是綽號“威武團”的第18師54團,死守標高25米的尖古堆。這兩個團距離兵團部都只有1000米左右,是黃維用來保駕的最後家底,由第18軍軍長楊伯濤親自掌握,也是“土木系”的終極精銳。

三個方向上的戰鬥空前激烈,南集團12月10日攻克大王莊全殲“老虎團”,再經三天苦戰,我軍已將黃維兵團全線壓縮至東西不過1500米里的狹長地域,淮海戰役總前委適時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

然而黃維拒絕放下武器負隅頑抗,為迅速解決戰鬥,總前委從華野再調三縱、魯中南縱隊馳援雙堆集戰場。同時調整部署,以剛剛到達的華野三縱、以及原西集團的華野十三縱加入南集團作戰,解放軍指戰員經浴血奮戰,逐漸迫近敵核心防禦陣地。

華野七縱在攻擊戰場制高點尖古堆的戰鬥中,遭到敵人毒氣彈(實際為催淚瓦斯彈)和燃燒彈的襲擊,傷亡較大不得不退下去休整,總前委換以華野三縱投入戰鬥(魯縱為預備隊)。為了攻克尖古堆,綽號“王瘋子”的王近山派出了中野六縱49團一營,,也就是是戰功赫赫的“襄陽營”,在解放襄陽的戰役中,正是這個營率先破城。

華野三縱司令員孫繼線選定的尖刀部隊則為8師23團一營,也是在洛陽戰役中獲得榮譽稱號的“洛陽營”,交戰雙方王牌盡出,因此,一場硬碰硬的戰鬥即將打響,這絕對是雙堆集戰役的巔峰對決。為了減少傷亡,中野其他部隊連夜為兩個突擊營挖掘壕溝,由華野特縱的一個重炮團和三縱炮兵團提供火力支援,14日18時,經過一小時炮火準備,兩個英雄營怒吼著穿過交通壕一躍而起,勇猛地殺上尖古堆。

經過兩小時激烈拼殺,敵第18軍“威武團”大部被殲,所餘殘敵逃出工事,楊伯濤隨即出動第18軍特務營、工兵營甚至炮兵營的士兵發起瘋狂反撲,但都被“襄陽營”和“洛陽營”擊退,尖古堆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從而使黃維兵團的司令部、炮兵陣地、快速縱隊的車輛和臨時機場完全暴露在我軍面前,第十二兵團已經大勢已去。

為了垂死掙扎,兵團副司令胡璉將兵團部警衛營、第14軍殘部通通劃給第18軍指揮,把所有能拿槍的人全部推上戰場,對於退卻的團長、營長不問緣由一概槍決,但是仍然無法克復尖古堆,華野的大炮已經可以直接轟擊第十二兵團部。

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12月15日黃昏,精神崩潰的黃維認為守不住了,招集各軍長決定分頭突圍,在野戰中被我軍兜殲,近10萬人的精銳兵團就此全軍覆滅。黃維、胡璉和吳紹周分乘一、二、三號坦克逃跑,最終胡璉脫逃,黃維和吳紹周等人被俘。

雙堆集戰役,是一場短兵相接的平原進攻戰役,中野和華野以硬對硬,歷經10天激戰聯手全殲陳誠的發家老本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軍。華東野戰軍參戰五個縱隊(第三、第七、第十三、魯中南和炮縱),中原野戰軍參戰六個縱隊,勝利結束了淮海戰役最艱苦的一戰。

在雙堆集戰役中,我軍的劉伯承和敵軍的黃維打了一場硬碰硬的戰役,雙堆集戰役也被成為解放戰爭中的絞肉機,足見此役的慘烈。


袁衛宇


我們知道蔣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的。1946年秋,為了奪取我解放區重鎮濟寧,蔣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時出動了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第五軍這兩支王牌部隊,同時向鉅野和鄆城進攻,企圖打通菏澤至濟寧的交通線,最後與其他部隊對劉伯承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合圍。

胡璉是一位優秀的防守型將領,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說,抗戰之羅店和石牌之戰可謂打出了名聲;而邱清泉是一位進攻型將領,外號“邱瘋子”,抗戰之崑崙山和龍陵之戰都是代表作。面對這兩股強敵的步步逼近,劉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終究都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而按軍委的意思就是兩支強敵都打,對其進行試探式進攻先摸一下對方的底子。

蔣介石下達進攻命令後,胡璉的整編11師突出於鉅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而邱清泉的第五軍則位於龍堌集附近。劉伯承得知這兩支強敵的動向後做出了戰略部署,一是巧設陣地誘敵深入,再集中兵力圍殲胡璉的整編11師各部;二是以一個縱隊採取機動防禦作戰,誘使邱清泉第五軍和胡璉部拉開距離,最後在龍固集將邱清泉牢牢牽制住,為圍殲章縫集的胡璉部爭取時間。

龍堌集十幾裡處的觀音集一帶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前沿陣地,當時邱清泉第五軍先頭部隊第第十九師部,率先向負責阻擊任務的陳再道二縱隊十四團發起了猛攻,觀音集處的一個小村莊瞬間一片火海,鉅野之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也至此拉開了序幕。

陳再道的二縱隊採取劉伯承的策略就是巧設陣地,在運動防禦中慢慢消耗第五軍的力量,首戰邱清泉就損失了七百餘人令其暴跳如雷,雙方經過五日的激戰過後,邱清泉依然沒能突破陳再道固守的龍堌集。此時章縫集一帶的槍聲仍未打響,警惕性很強的胡璉似乎嗅到了危機,遲遲不進入劉伯承的預設陣地,而龍堌集已經打了五天,二縱隊已經很疲勞,再硬碰下去戰線隨時會有崩潰的風險。

胡璉不愧是戰場老手,雖然龍堌集一帶與邱清泉激戰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非常的慘烈,但是明顯兵力過於單薄,胡璉察覺到了劉伯承有集中兵力合圍他的企圖。因此,非常謹慎的胡璉立即下了停止行軍的命令,並且依據有利地形修建起了防禦工事,構建了相互交叉的火力網,等待劉伯承主動來進攻,如果劉伯承此時不來進攻,等到邱清泉拿下龍堌集之後便可以與之會合,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後再奮力反擊。

而此時的劉伯承已經不能再等,決定趁胡璉立足未穩之際,星夜兼程主動出擊,開始向章縫集隱蔽移動以對整編11師各部進行分割穿插包圍。王宏坤的六縱隊率先出擊,試圖切斷胡璉11旅與其他部隊間的聯繫,沒想到撲了個空,胡璉這隻老狐狸像一隻刺蝟一樣將部隊縮成了一團,不給對手見縫插針的機會。

當胡璉發現劉伯承已經對其形成了合圍之勢後,胡璉憑藉著有利地形和強大的美式裝備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決定在章縫集與劉伯承來一場硬碰硬的大決戰。經過五日的交手後,王家垓王宏坤的六縱隊和章縫集村落陳錫聯的三縱隊及楊勇的七縱隊打得異常激烈,但始終都沒能有效突破胡璉構建的防禦圈,雙方打得難捨難分。

戰爭進入了僵局這是劉伯承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以致於戰後劉伯承在總結時說道:“未能大踏步進退調動迷惑敵人,使其暴露出弱點,結果反陷於被動,這種打法甚為不智。”而此時負責進攻龍堌集的邱清泉第五軍已經分出兵力增援胡璉整編11師,有序的撤出了戰場,劉伯承也不再戀戰下令各部脫離戰場。此戰雙方傷亡大抵相當,劉伯承與國民黨胡璉和邱清泉這兩位悍將的硬碰硬之戰就此結束。


賽門之略


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過很多場著名的戰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三大戰役期間,我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基本可以抗衡國軍的機動部隊,也可以面對面,硬碰硬,鋼鐵對鋼鐵的進行交鋒。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最硬碰硬的,本人認為還要屬在遼瀋戰役期間發生的“塔山阻擊戰”。


塔山阻擊戰發生在遼瀋戰役最關鍵的時刻,為了取得“關門打狗”的態勢,四野主力包圍錦州,準備一舉拿下。如果國民黨丟失錦州,就會把關內和關外的聯繫切斷,東北地區的國軍勢必會陷入絕境,等待國軍的就是被幹淨利落的全殲。顯然蔣介石不會坐視不管,派出了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企圖從東西兩線增援錦州被圍之敵。


不起眼的塔山就在此時顯得格外顯眼,“塔山”說是有“塔”有“山”,其實塔山既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一個只有100來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30公里,去錦州的必經之路就要從塔山經過。塔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適合防守,雖然四野守軍有八個師的兵力,但是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塔山基本沒有天然屏障,有的只是低窪的土地。但國軍的位置在塔山南面的山坡上,非常適合進攻。面對國軍11個師的進攻,四野守軍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塔山阻擊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役,也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戰役。塔山戰役的成敗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影響遼瀋戰役的結局。國共雙方都殺紅了眼。四野守軍誓死守住陣地,丟失了就再去搶回來,而國軍部隊在主將的監督下,也不得不向前發起一輪又一輪進攻。


第一天的戰鬥就非常激烈,國軍的“東進兵團”就像螞蟻一樣湧過來,被打死打傷1174人,而四野守軍傷亡也有319人。第二天的戰鬥就打成了陣地爭奪戰,陣地數次易手,雙方傷亡直線上升,“東進兵團”傷亡1300多人,四縱守軍付出了563人的傷亡。


即便國軍憑藉武器裝備的先進,還有飛機和軍艦助陣,我四野指戰員更是視死如歸,用血與肉組成鋼鐵長城,守住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守住的塔山。塔山阻擊戰,歷時6天6夜,1949年10月10日開始,15日結束,斃傷敵軍超過7000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為我軍順利攻克錦州打下了基礎,也預示關外的國軍等待他們的註定是被全殲的命運。


而我軍守將吳克華將軍,16歲參軍,是個老革命。在塔山阻擊戰動員大會上,就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誓死守住陣地。在塔山阻擊戰中,吳克華將軍不眠不休6個晝夜,體重至少減去十斤,可見壓力多大。戰後,吳克華也被譽為“塔山名將”,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國民黨東線兵團的指揮官則是侯鏡如,黃埔一期生。在侯鏡如未到任前,由蔣介石指定的第五十軍軍長闕漢騫負責指揮,蔣介石的倒忙,直接打亂了衛立煌的部署,也使得闕漢騫根本指揮不了其他的軍長,指揮混亂是導致塔山阻擊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侯鏡如到任後,也沒有積極採取靈活的進攻方式,每天定時定點發起進攻,到時間在撤退,敷衍了事。


為什麼侯鏡如會這樣指揮呢?其實侯鏡如早就厭惡了內戰,在遼瀋戰役爆發之前,就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伺機發動起義。後來在福建策劃發動起義洩露,到香港避難,1952年回國。


對此,你認為塔山阻擊戰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筆者認為,評判“硬碰硬”,最科學的指標就是傷亡人數。以此為標準的話,斯大林格勒戰役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硬碰硬”的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最為慘烈的一次大戰,甚至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大戰。雙方的主要指揮官分別是保盧斯和朱可夫。




斯大林格勒戰役從1942年6月28日打響,至1943年2月2日結束,共歷時199天。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42年7月至11月,此階段為蘇軍戰略防禦階段,這一階段蘇軍的戰鬥極為艱苦,蘇軍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防禦力量來抵擋德軍的瘋狂進攻。7月,斯大林發佈227號命令——“不準後退一步”。

德第6集團軍的一位軍官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為爭奪每一座房屋、水塔、鐵路,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個階段是42年11月到次年2月,蘇軍進入

戰略反攻階段。抵擋住德軍的瘋狂進攻後,蘇軍開始組織大規模的反攻,僅43年,德軍被俘9萬人,33萬被圍德軍被全殲。

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具體的傷亡數字一直沒有準確的統計,據蘇軍數據,蘇軍47萬餘人戰死,65萬餘人受傷或被俘,這個數字不包括平民的傷亡,而平民的傷亡絕對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因為僅在德軍攻入市區的短短一週,就屠殺了4萬多平民。鑑於蘇軍在傷亡統計中歷來喜歡將傷亡數字粉飾一下,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蘇軍的實際傷亡人數應該不止112萬(不包括平民)。而德軍為首的法西斯軍隊,共傷亡150萬餘人,損失3500輛坦克,12000門各式大炮,1400多架飛機。德軍第六集團軍幾乎全滅,第四裝甲集團軍大部被殲滅,二十多個師直接從戰鬥序列中撤掉番號。



就雙方戰損情況來看,比一戰著名的“凡爾登絞肉機”傷亡人數還要更大。

在如此大規模的集團軍的較量中,許多我們熟知的戰術戰法都宣告失效,就是正面硬碰硬的拼裝備、拼犧牲、拼意志。


史海拾遺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麾下有個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是陳賡將軍,4縱前身是八路軍129師386旅,386旅曾經被美國駐華參贊卡爾遜譽為“中國最好的一個旅”。在“臨浮戰役”中,陳賡的4縱與國民黨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展開了硬碰硬的對決,最終陳賡將軍完勝,全殲“天下第一旅”,活捉其中將旅長。

陳賡與胡宗南為黃埔一期同學,但因政治立場不同,在學校時兩人就多有對壘, 甚至還曾大打出手,有一次胡宗南一夥嘴上爭辯不過陳賡,想動手挑釁,但“黃埔三傑”之一的陳賡不光嘴皮子厲害,動武更是拿手好戲,他手拿棒子揍胡宗南一夥四處逃竄。國共分裂後,兩人在各自的陣營中也都獨當一面。

論地位兩人不相上下,陳賡是毛澤東周恩來的愛將,雖然四縱隸屬於晉冀魯豫野戰軍建制,但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到後來組成陳謝兵團也是同樣。

而胡宗南更不用說,是“天子門生第一人”,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所受的恩寵是無人可比的。

但要論實力,那陳賡與胡宗南就是天地之差了,胡宗南是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手下有11個軍(整編師),34個旅,50餘萬人馬,裝備精良,地盤廣闊,有“西北王”之稱。

由於當時共產黨實力有限,陳賡的4縱下轄3個旅,加上太嶽軍區的地方部隊,手裡總共只有2萬餘人,夾在胡宗南和閻錫山之間,地盤也小的很,所以比他大14歲的胡宗南也沒有太把他放在眼裡。

解放戰爭初期,陳賡領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太嶽軍區,在臨汾地區建立根據地,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側翼安全,也如同一顆釘在胡宗南和閻錫山中間的釘子,讓其不得安寧。

1946年7月,胡宗南聯合閻錫山向陳賡發起兩面夾擊,妄想拔掉這顆釘在兩人之間的釘子。

經過短兵相接,陳賡先打胡宗南,消滅其一個旅加兩個營,再打閻錫山,佔領了幾座縣城。出師不利令胡宗南惱羞成怒,把逃回來的旅長撤職, 兩個團長槍斃,並再次出兵,這次把主力精銳第一師第一旅即“天下第一旅”也調來參戰,爭取全殲陳賡部隊。


“天下第一旅”是胡宗南的起家之軍,曾經做過蔣介石的警衛部隊,被稱為“蔣家御林軍”,是蔣介石胡宗南的心頭肉,部隊裝備精良,士兵都是參軍好幾年的老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所以號稱“天下第一旅”。其指揮官的軍銜也都比其他同級部隊高一等,現任旅長黃正誠是中將軍銜,團長都是少將軍銜,待遇高也造成了這支部隊也特別驕橫,如果其他國民黨軍隊行軍時遇上它,都要趕快給讓路,免得自找麻煩。

陳賡也盯上了這個“天下第一旅”,他先誘敵深入,然後聲東擊西,把“天下第一旅”的一個團圍住,然後在阻援部隊的支持下,經過艱苦戰鬥將之全殲。然後又合兵一處圍住前來救援的“天下第一旅”餘部。


“天下第一旅”也不是白叫的,作戰勇猛,抵抗頑強,四縱拿出除阻援部隊的全部身家,經過近兩天的血戰,終於全殲了“天下第一旅”。中將旅長黃正誠被活捉。

聽到“天下第一旅”被全殲,胡宗南又心疼又憤懣,立即坐飛機趕到臨紛,準備再集結兵力與陳賡決一死戰。可是他已經找不到陳賡的位置了,陳賡怎麼可能等著胡宗南來打他,早已率部不知去向。

共產黨的前“中國最好的旅”,與國民黨的“天下第一旅”硬碰硬的決戰,畫上了句號,勝負已分,高低已定,陳賡與胡宗南的較量卻還在繼續,直到胡宗南狼狽敗逃臺灣。


我是歷史微點,歡迎互相關注,共同學習!


歷史微點


在世界的戰爭史上,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經典戰役數不勝數,無論是國內戰爭史還是世界戰爭史上,王牌與王牌之間硬碰硬較量戰役更是不勝其數,本期小姐姐給大家盤點個人認為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塞班島戰役。

塞班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美日為爭奪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塞班島進行戰役。


日本,在海軍方面,由日本海軍太平洋總司令南雲忠一指揮,守島部隊由司令小煨英良中將指揮日本第43師團,此戰日本投入總兵力4.3w人、軍艦55艘以及630餘架飛機。

美軍方面,由美軍北部突擊艦隊司令特納海軍中將指揮,為此,美軍此戰投入陸戰2師、陸戰4師和第27步兵師,總計兵力6.7w人、軍艦470餘艘和2000餘架飛機。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了實現本土的絕對安全區域,以本土為核心,周圍2000公里範圍內都是在日本控制範圍之內,防止其他國家攻擊日本本土,美軍採用“蛙跳”跳島嶼戰術,步步進攻日本本土,拿下塞班島,美軍的B-29戰略轟炸機就可以直接以此為基地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


為此,美日雙方都知道此戰戰略位置的重要性,由於之前美日之間已經經歷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等諸多奪島戰役,日本方面於1944年初,開始在塞班島修建防禦。美軍也積累了諸多奪島經驗,首先,美軍圍住塞班島,派出龐大的航母群切斷日本海上補給,對島嶼在戰役之前,進行不間斷的轟炸。在登陸之前的一週派出所有艦載機、轟炸機、軍艦上的火炮再次進行一週的火炮準備,日軍方面守島部隊修築的防禦工事表面陣地基本是被炸平。

美軍向來都是炮火理論,所有戰役都是炮火優先開路,日本守軍由於海上補給被切斷,傷員得不到救治,食品、尤其是淡水資源得不到補給,守島部隊在美軍炮火不斷打擊下,日軍基本都是死戰,抱著玉碎的信念,美軍只能一個個陣地進攻,步步為營,推進一點是一點戰術。在太平洋奪島戰役中,日軍基本都是“玉碎”戰死,日本守軍戰死率平均超過90%,美軍海軍陸戰隊則是專門為實施登陸作戰而組建的部隊。

奪島戰爭本來就是背水一戰,傷亡率也高,因此,美軍海軍陸戰隊在組建訓練中就非常注重戰鬥作風、戰鬥意志的培養。美軍海軍陸戰1師、2師、3師、4師都是美軍王牌部隊,在太平洋登陸戰役取得輝煌中,都是海軍陸戰隊打下的。



1944年7月7日晚上,塞班島日本守軍被美軍壓縮在島嶼東北角狹小地域,齋藤和南雲向東京大本營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集中島上剩餘5000餘人開始自殺衝鋒,幾個小時戰鬥,美軍傷亡2000多人,日軍基本全部戰死,齋藤和南雲也自殺身亡。

塞班島戰役歷時一個多月,日本戰死超過4.1w人,美軍傷亡1.6w人,日軍陣亡率超過96%,美軍傷亡也達到將近30%,可謂是戰爭史最硬碰硬戰爭。


小姐姐講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毫無疑問那必須就是——抗美援朝戰爭!

時間: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地點:朝鮮半島;

對陣將軍:彭德懷VS麥克阿瑟,李奇微。

背景介紹

戰役的雙方:中國vs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

一個是從沉淪中開始復甦,有著幾千年古老歷史的東方大國;而另一個卻是立國只有100多年的新興世界霸主。

所謂的聯合國軍是以美國為首,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和五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土耳其、希臘、泰國、南非、菲律賓、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

五個國家的醫療隊:瑞典、丹麥、意大利、挪威。

中國是以一國之力對抗21個國家,也可以說,中國以一國之力單挑全世界!

現在回頭看看,根據一國之力對抗世界的國家,八個字形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毛主席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首詩對彭德懷將軍的形容,特別的貼切。

面對囂張跋扈的聯合國軍,彭大將軍橫刀立馬,將美國乖乖的打回談判桌。

我們來看看彭德懷將軍的兩個對手:

  1. 麥克阿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2. 李奇微:美國上將。
這兩個人在二戰中功勳赫赫,在美國所有的將軍當中,實力可以排到第一列。名將,麾下帶著訓練有素、裝備先進,並且剛經過二戰洗禮的軍隊。

按理說這樣的配置可以橫掃世界,可惜啊,他們輸給了彭大將軍,輸給了中國,輸給了有毛主席軍事思想武裝的人民軍隊!


整個朝鮮戰爭,美國動用了除核武器之外,所有的先進武器裝備,卻最終還是鎩羽而歸。

直至如今,美國也想不清楚到底是輸在哪裡?

他們永遠不知道,曾經傲視世界,千年的古老國家,在遭受百年屈辱之後,內心所積蓄的能量一旦迸發,是所向披靡的。

這一場硬仗,中國是傾全國之力,動員國家所有力量,與整個世界一較高下。

勝則,東方巨龍從此崛起!

若敗,新興的中國將一蹶不振,前途未卜!

幸而這一戰,彭大將軍一戰定乾坤,讓中國從此站立在世界之上,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打出了幾十年寶貴的和平時間。

後記

我突然想起,赳赳老秦人那種,奮發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我華夏不敗的靈魂!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德康寧!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中國傳承千年的精神,流淌在血液之中,千年不滅!


賤議你讀史


解放戰爭中最硬碰硬的戰役,應該是孟良崮戰役,當時我軍就有“砸碎珍珠換瑪瑙”和“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說法,足見當時戰鬥的兇險和慘烈。

孟良崮上被全殲的74師有多厲害?我們可以從他們以往的戰績中看得出來。

抗日戰爭中,整編74師的前身74軍,是真正的抗日鐵軍,先後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先後有俞濟時、王耀武和施中城三任將軍。俞濟時時期,74軍下轄兩個師,一個是俞濟時的51師一個是王耀武的58師。俞濟時是憑藉老蔣的裙帶關係升上來的,而王耀武則是通過實打實的戰功上來的。1939年俞濟時升為第十集團軍副司令,王耀武成為軍長,餘程萬57師劃入編制,51師師長是李天霞,58師則是廖齡奇。

74師的最精彩一戰,是上高會戰,當時74軍死守雲頭山、白茅山陣地,使得日軍無路可逃,最終日軍連34師團長都被擊斃。這一戰,讓王耀武得了青天白日勳章,也讓74軍成了五大攻擊軍之一,一水的蘇聯裝備。抗戰後期,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為了不讓副軍長李天霞順利升任軍長,王耀武特意把74軍衍生出來的100軍軍長施中城調回來,74軍軍長的位置,留給了資歷並不高的前58師師長張靈甫。

抗日戰爭勝利,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張靈甫為師長,這支軍隊很快成了進攻華東野戰軍的主力軍。這一切註定了他的敗亡命運。

從1946年6月開始,74師為主力的國軍先後發動離淮陰戰役、第一次漣水戰役、第二次漣水戰役,粟裕所率領的華中野戰軍在74師打擊下損兵折將,最後丟失了整個華中根據地,退入了山東。

這時候,張靈甫立功心切,繼續勇往直前進攻解放區。當時的解放區已經實行土地改革,地主和村霸被趕走,張靈甫和其他國軍將領就組織那些地主和村霸形成還鄉團(還鄉團這個名字是張靈甫本人首創的)。還鄉團在國軍正規軍掩護下,在解放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組織土改的農民和幹部,大量遭到了點天燈、活埋、砍頭、剝皮等慘無人道的酷刑。而解放區的老百姓,自然把這筆賬,算在了張靈甫頭上。

張靈甫進駐坦埠和孟良崮一帶時,發現當地老百姓堅壁清野,所有的糧食和工具都藏了起來,就連水井都用石頭填滿。孟良崮多石頭少水源,地形複雜、怪石嶙峋、易守難攻,解放軍被躲在石頭背後的74師軍隊不斷擊中,傷亡慘重。

當華野六縱在司令員王必成帶領下不斷向孟良崮上的國軍發起進攻時,山坡上爬滿了解放軍戰士的屍體。74軍依託堅固工事,使用水冷式重機槍構建起無法逾越的火力網。所幸的是,孟良崮太高太陡,74軍的12門105毫米榴彈炮沒有帶著,要不然攻堅部隊的傷亡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傷亡。

國軍的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根本不缺子彈,卻沒想到最後因為缺水無法開火。在收割了一片片解放軍戰士生命後,國軍的已經沒有水為槍管制冷,值得解開褲子尿尿,最後尿也沒有了,馬克沁就啞火了。

國軍躲在嶙峋怪石背後,不斷向解放軍射擊,解放軍成片成片倒下,而國軍外圍也由蔣介石嚴令新泰之整編11師、蒙陰之整編65師、桃墟之整編25師、青駝寺之整編83師、河陽之第7軍和整編48師火速向74師靠攏,並急調第5軍、整編64師、20師和9師兼程馳援,集中外線10個整編師(軍)與解放軍決戰!

最後,仰攻的解放軍屍體鋪了六七層,就是拿不下孟良崮。幾名調轉槍口的74師解放戰士自告奮勇,用強大的火焰碰射器覆蓋孟良崮的所有石頭,74軍不少士兵被燒成火球滾落山崖,更多則是丟下槍走出工事,向解放軍投降。

在孟良崮最危險的時候,華野副司令員粟裕通告全軍“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孟良崮,只要張靈甫!”陳毅元帥則是直接向負責攻堅任務的幾個縱隊司令員葉飛、許世友、王必成和陶勇等人說,必須在5月16日拂曉之前拿下孟良崮,否則整個華野有可能會被國軍合圍甚至全殲!

當撥通華野一縱司令員葉飛的電話時,陳毅元帥這樣說:“葉飛啊,山東解放區的安危決定於能否在1天之內殲滅74師。你們要不惜代價儘快拿下孟良崮,哪怕拼掉2個縱隊,也要完成任務。”而蔣介石則是警告外援國軍,說“如有萎靡猶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頓,以致友軍危亡,致共匪漏網逃脫,定必以畏匪避戰,縱匪害國延誤戰局,嚴究論罪不貸!”最後,25師距離孟良崮只有5公里,已經能聽到解放軍發起總攻的炮聲,而83師也不惜傷亡,佔領孫祖、桃花山等阻援陣地。

國軍的瘋狂衝鋒太晚了,最終張靈甫還是被打死在了孟良崮的無名山洞中。同時,副師長蔡仁杰、58旅旅長盧醒等將領被擊斃,74師參謀長魏振鉞、副參謀長李運良、51旅旅長陳傳鈞、57旅旅長陳噓雲被俘。

1947年5月,國軍對解放軍的全面進攻僅僅才不到一年,天下第一師的74師就遭遇團滅。而華野方面,也付出了數萬人的巨大傷亡。孟良崮之後,華野在無法發動對國軍的大兵團圍殲戰。

一切都是值得的,“砸碎珍珠安瑪瑙”,張靈甫74師,這個國民黨反動軍隊王冠上的珍珠被砸碎了,換來了華野第一縱隊、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九縱隊等主力縱隊的浴火重生,後來這四支軍隊後來發展為20軍、23軍、24軍和27軍,即使在數百萬規模的解放軍全體中,也是相當當的王牌軍。


歷史知事


最硬碰硬的戰爭非上甘嶺莫屬!幾十萬大軍集結在只能部署兩個連的地方打仗,完全就是拿炮彈耕田犁地,又拿人肉把炮彈頂回去。

實際上不管哪朝哪代打仗,都很難做到真正的硬碰硬死扛。比如我們常說的化整為零戰術,這實際上就是因為敵方兵力少,只能堵住大方面部隊,小股部隊卻可以從這些部隊的縫隙裡穿插而過。所以,如何聲東擊西,如何誘敵如何捕敵都是有鬥智鬥勇的技巧在裡頭。唯獨只有上甘嶺,整個陣地面積就3.7平方公里,半徑只有一公里,一挺重機槍就可以射對穿的地方,在這種地方想投機取巧也辦不到,只能硬碰硬了。

上甘嶺戰役時雙方竟然總共投入了10多萬人,雙方大炮400餘門,坦克200多輛,飛機200多架,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單位面積的炮兵火力密度冠絕歷史。整個上甘嶺地區的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連冷兵器時代都沒有這麼密集的戰陣拼殺。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總共持續了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雙方陣亡總人數超過4萬人,幾乎佔到參戰總人數的50%,受傷更是不計其數,敗是慘敗,勝是慘勝。


優己


要說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美國人“鋼鐵裝備”硬碰硬的“上甘嶺戰役”了。

為了爭奪一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軍投入7萬餘人,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堅守的陣地投下了190萬枚炮彈、5000枚航彈,志願軍陣地上一片火海,銷煙瀰漫,甚至上甘嶺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平。

面對美國人的瘋狂進攻,志願軍戰士先後投入9個團,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mm重迫擊炮向美軍發射了45萬枚炮彈,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你死我亡的硬對硬的碰撞。

在長達43天的浴血奮戰中,志願軍戰士和美軍戰況及其慘烈,雙方對錶面陣地和坑道進行了反覆的爭奪,最終志願軍戰士憑藉鋼鐵般的意志頂住了敵人鋼鐵裝備的壓制,使得聯合國軍丟下了2.5萬具屍體灰溜溜從上甘嶺敗退。

再來說說這場戰役是爆發在哪兩位將軍之間的

志願軍在該戰役時的前線指揮員是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45師師長崔建功,戰役後半階段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也參與了指揮。

聯合國軍在該戰役時的指揮員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範弗利特決定出其不意,奪取並不利於其機械部隊展開進攻的咽喉地區,五聖山前沿的三角形山

其實上甘嶺戰役爆發前,雙方均出現了有叛徒向對方傳遞情報一事,但雙方均未引起重視,由於五聖山易守難攻,秦基偉只放了一個非主力師45師。

戰爭爆發時,秦基偉還判斷錯了敵人的主攻方向,由於敵人的猛攻,45師傷亡很大,終於在打退聯軍40多次衝鋒後,因傷亡巨大,無力在反攻,此時表面陣地失守,前沿部隊全部推入坑道。

志願軍總部調來3兵團李德生12軍31師作為15軍預備隊打反擊,秦基偉也從15軍後勤機關抽掉了1200多人來補充45師,依靠著坑道部隊的堅守,為大部隊反擊贏得了時間,憑藉猛烈的炮火準備和反擊部隊的奮力拼殺,逐步收復陣地。

此後依靠猛烈的炮火覆蓋摧毀敵預備隊集結區域,源源不斷的反擊部隊終於將陣地全面收復。

範弗利特最後只能灰溜溜的撤出了上甘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