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在古代,這3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姓氏,是一個人家族傳承的符號,相信人們對自己的姓氏總是充滿著自豪感,但中國又是一個講究自謙的民族,所以當有人問“您貴姓”,對方回答之前總要說一個“免貴”,比如“免貴姓趙”、“免貴姓李”等等,這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但是你知道嗎?歷史上有三個姓是不用說免貴的,說了反而不妥,到底是哪三個姓呢?

在古代,這3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第一、張姓

張姓為什麼不用說“免貴”?因為玉皇大帝就是姓張。我們看《西遊記》,總覺得玉皇大帝好像本事不大,其實不然。如來對孫悟空如是說: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可見,玉皇大帝著實了不得。

在古代,這3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據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在成仙之前,原名叫張友仁,也稱“張百忍”,因為修持有道,所以一步登天,但其人的事蹟,我們並不瞭解。也有人認為,這跟道教的張天師有關。

其實,玉皇大帝就是人間皇帝在仙界的影子,他掌管三十六天、七十二地,一切神、仙、佛、聖、人間、地府都歸他掌,可謂權力無邊。

但玉皇大帝的聲名鵲起,還是在北宋。北宋歷代帝王都尊奉道教,但那時候道教神仙譜太亂,需要有一個“掌門人”,所以就有了玉皇大帝,民間管他叫“老天爺”,地位逐漸升至三清之上。

所以若說“免貴姓張”,老天爺會不高興的,古代老百姓比較信這個。

在古代,這3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第二、孔姓

這個當然是因為孔子。孔子的儒家思想易被歷代統治者利用,所以對孔子都非常尊崇,早在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就封孔子八代孫孔騰為“奉祀君”,此為帝王冊封孔子後裔之始。

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為“衍聖公”,此後衍聖公這一封號代代沿襲,至明清時期,衍聖公為正一品,當然只是榮銜。直到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又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這並非尊號,而只具歷史意義。

所以,孔姓也是不用說“免貴”的,說了就是對孔聖人的不尊重,這在古代是萬萬不可的。

在古代,這3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第三、歷朝歷代的國姓

比如漢朝的劉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趙姓、明朝的朱姓等等。

有些皇帝為拉攏有功之臣,還會賜他們“國姓”,比如劉邦賜婁敬為劉敬,李世民賜徐世為李,以示尊榮。當朝的國姓,自然也不能說“免貴”了。

在古代,這3個姓氏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以上這些姓氏,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可以“免貴”,但現代已經沒這個講究了,只是生活中碰到有姓孔的,一般人多少會加一分敬意,畢竟是聖人之後,而對方通常也會說“免貴姓孔”。至於其他的姓,今天也都一樣要“免貴”了。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史小狐,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