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何现代一些人越来越喜欢曹操而讨厌刘备了?

挤不上的公交


今人喜曹厌刘,那是因为认知的觉醒,已经有了判断是非的独立意识,不再浑浑噩噩,思想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世人喜刘备而厌曹操,那是《三国演义》把人带跑偏了,罗贯中把他们二人给角色化了,刘备是正面形象,代表的是汉室正统,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干着仁义道德的事情。而曹操则成了反面形象,代表的是奸诈佞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干着欺世盗名的勾当。

现在人们思想解放,考虑问题全面,看待事物清晰,再看曹操刘备,岂止今人喜曹厌刘,三国之时,也是这么回事。

当时追随曹操的人可谓车载斗量,趋之若鹜,文臣武将,济济一堂。

而刘备的追随者,文有诸葛亮,武有赵关张,诸葛亮还是三番五次才请来的。

二者相比较,人品高下立判。

其实,刘备得关羽张飞也是占了先机,先入为主搞了一出桃园结义,关羽读春秋,知晓大义,忠肝义胆,张飞张屠户,明白事理,性情中人,他们俩人一碗血酒干进肚里,三个响头磕在地上,已经把自己交代出去了,生是刘家人,死是刘家鬼。

刘备好以仁义自居,其实就是假仁假义,满口仁义道德,先绑架了关张二位小弟,又迷惑了常山赵子龙,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刘备接过来就给撂地上了,当时就说了句让赵云差点落泪的名人名言,“妻子如衣履,兄弟如手足,衣服破了不足惜,兄弟伤了断我臂”,就纳闷了,连老婆孩子都舍得的人,还讲仁义道德,还顾兄弟情义?

赵云兄弟,你被骗了,试问刘皇叔,如果你已大功告成,君临天下,你还会讲这样的话?你太会耍心眼了,太会玩手腕了,你假模假式的,不过是想笼络人心,让更多的人来为你卖命而已。

估计徐庶早已清楚刘备为人,找了个借口弃他投曹,因为知道刘备“仁义”,所以借口就是照顾老妈,刘备被摸了软肋,满心不舍,也无可奈何,如果徐庶不是借口,那么他老妈已死,怎么不来投刘?

而曹操,虽也有缺点,生性多疑,好梦中杀人,宁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但他是真英雄,董卓祸汉,敢执牛耳尖刀前去刺杀,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刘备孙权称帝,他依然还是汉臣,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人叫人如何不喜欢?


七斗


🌹说明了人们“思想解放”,历史意识开化啦!历史观念与时俱进啦!

📒历史上有两个曹操:即史书上的曹操;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史书上的曹操: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对音乐也有相当的天赋。他和其子曹丞、曹植共同创立了“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后世称他们的文学风格为“建安风骨”。曹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屯田垦荒戍边,巩固北部边防……

📔而文学作品把曹操写成了“乱臣贼子”;“大逆无道”;“白脸奸臣”;“历史奸雄”等等。

📒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史书中的刘备,都是“无能之辈”。终生大业就是“光复大汉”,“恢复汉室”,夺回刘氏失去的“家天下”。就是“复辟汉朝”。今天说来,是历史的倒退。

📔其实,汉室刘氏从高祖刘邦算起,传统的“能力”和“手段”,就是“会用人”。刘备更会“用人”。其他没有什么建树……

📒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刘备呢?除了文学作品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封建传统的渗透与束缚,一直认为当时就是刘氏的天下,甚至认为这“此乃天意”。只有刘备才是“正统”,“正宗”,“名正言顺”……其他所有都是“大逆不道”,“乱世贼子”……

📔曹操: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刘备:恢复汉室刘氏天下的复辟之人!





笑看东篱


在《三国演义》中,为人们呈现了不同的人物和极具特色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至今对人们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有的人甚至成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例如曹操,他作为奸雄的代表人物,一直被人们谈论着。可是有一个现象是,现在人们反而更加喜欢奸雄曹操,而不太喜欢小说中典型的正面人物刘备,这是为何?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这些都和当代的价值观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例如曹操这个人,他虽然是奸雄,但是很多人却喜欢他这一点,因为曹操将自己的欲望表现得很明显,他对权势对利益的追求坦荡荡,所以虽然他是奸雄,但是他没有隐藏自己的性格和欲望。现代人很讨厌做作,例如明明喜欢,却表现得不喜欢,明明想要却说自己不想要,但是会转着弯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其实并不被人们所提倡。在很多人眼中刘备似乎就成为了虚伪的典型代表,所以很多读者在品读了三国之后,反而更加喜欢曹操,对刘备比较厌恶。刘备在小说中一直都表现得仁义宽厚,但是这种表现似乎有些过头,表现得似乎不太像一个人应该做的,而曹操就表现得比较接地气,这也是人们推崇曹操而贬低刘备的主要原因。例如刘备本来就想要夺取荆州,但是他却没有直接表态,这个过程弄得十分虚伪,而且刘备经常掉眼泪,但是他每一次掉眼泪都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他的眼泪从来都没有白流,也达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刘备用眼泪换取别人的同情,而一点也是现代人不太喜欢的。

另外从曹操和刘备的接班人方面来看,刘备也是很失败的,他的接班人刘禅是一个无能之辈,在蜀国亡了之后居然还能无忧无虑的在异国他乡安心度日。反观曹操的接班人,是由他一手提拔和栽培的,而且很有才能,这一点曹操也是完胜刘备。但是我们也需要公平公正的去看待曹操和刘备,他们身上都有缺点同时也有优点,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他们的长处,用历史故事和人物作为提升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过于苛刻的去看待他们,毕竟人无完人,更不要说小说人物了。


尚武菌


感谢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曹操,讨厌刘备,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相对于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刘备,奸诈又不失可爱的曹操更容易让我们喜欢,这符合人性,这点大家都可以理解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罗贯中描绘的太仁义了,所谓多仁近乎诈,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个原因是历朝历代的人都在赞美刘备,谴责曹操,不是说所有人,而是说绝大多数的人是这样,这种情况到了今天,人们早都听烦了,所以偶尔来一下反转也挺好的。

因为互联网的关系,所以大家会看到喜欢曹操的人变多了,但是之前也有人欣赏曹操,只不过因为宣传不给力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就很喜欢曹操,这个你们都不知道吧!

我与你相反,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反而越发的喜欢刘备。小的时候很喜欢曹操,认为他很有个人魅力,治军政治样样精通,人设完美到已经不像是一个人。或许是现代的人日子过的太舒服了,体会不到乱世百姓的那种艰辛。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这股农民组成的部队壮大起来以后对百姓的狠毒比之前犹过之而不及。你可以想象,那个年代,没知识的百姓农民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兵爷说一刀把你砍了就一刀把你砍了,你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说给你抢了就给你抢了你一个普通百姓还谈何生存?你如果是徐州大屠杀下的幸存百姓你还会说你喜欢曹操吗?相反越大越觉得刘备这种主子跟着不担心,起码他把人的生命当生命,跟着他的百姓不用担心飞来横祸,过的安心。所以新野的百姓愿意跟着他,徐州的百姓爱戴他,西川的百姓更是敬仰他。我觉得这才是曹操学不来的地方。义气,仁义


黑白格聊娱乐


对于刘备还是曹操是汉室的正统,历史上始终存在争议。在宋之前,一般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正面的,曹魏接受献帝禅让,承继大统,一脉相传。

在南宋时,由于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北方异族为患,以理学家朱熹为代表的士族,尊蜀汉为正统。

明初时期北部民族经常为患,特别是经过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影响,罗贯中把蜀汉作为了正统。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三国演义》自然就有褒刘抑曹的倾向。由于演义的广泛传播,刘备就成了仁德之君,曹操就成了白脸的奸臣。

这个理念就一直深入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之中。

但随着信息越来越公开,历史资料的学习越来越透明。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开始动摇,更多的人开始睁眼看历史,尊重历史史实,客观公正的对待历史人物。

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就有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的争论,而且非常激烈。当时,伟大的领袖是站在曹操一边的。但这仅仅还是思想界、史学界的讨论。在普通民众中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自由、公开、普遍的发表各自的观点。

回到题主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刘备、曹操都是一代枭雄。曹操跟刘备说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觉得是中肯的。

真实的曹操没有演义中说得那么坏,刘备哪,也没有演义中说得那么好。

本来有些人是喜欢曹操的,却因为演义的缘故而讨厌他;

本来有些人是不喜欢刘备的,却因为演义的缘故而喜欢他。

除了演义之外,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后,人们的理念发生变化。

本该喜欢曹操的,从演义中走出来,重新喜欢曹操;本该不喜欢刘备的,就重新不再喜欢刘备。

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

奇怪的是,一说曹操好就有人喷;一说刘备不好就有人吐。

你喜欢刘备,就不能允许别人喜欢曹操吗?

你讨厌曹操,就不允许别人可以讨厌刘备吗?

喜欢历史,特别是喜欢三国历史,实质上是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多是中老年人,理该是对待历史比较中肯的。

但不清楚,莫名其妙的吐个啥。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说一个老师在门口给每个女生用水喷脸,不允许过度化妆。

历史就像女生那张脸,谁也无法保证让每个女生素颜出面。

适度的化妆是有益的,不可避免的,但化妆过度就难免让人不舒服了。

刘备就是被描的太白,曹操就是被抹得太黑。

突然之间,把他们的脸都洗干净,却发现刘备并没有那么白,曹操也并没有那么黑。

其实哥俩差不多,虽说都是黑不溜秋地,但都不难看。

一些喜欢刘备的依然在喜欢刘备;一些讨厌曹操的依然在讨厌曹操。

但自然会有一些本来讨厌曹操的转而喜欢曹操;自然也有讨厌刘备的转而喜欢刘备。

整体而言,还是曹操被黑的太厉害,现在喜欢的人多一些。

同样的道理,一个女人化妆化丑了,人们不喜欢。一旦卸了妆,突然感觉她并不很难看,反而是喜欢了。

一个女人妆化的很漂亮,很招人喜欢。一旦素颜出镜,让人感觉很别扭,就不喜欢了。

同样素颜的情况下,或许她比那个原来感觉很丑,现在感觉还行的女人更漂亮一些,但人们的心理感觉却没有那么公允。

这或许是现在更喜欢曹操而讨厌刘备的原因吧。


豹眼看历史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此人眼光超前应和当代人思维和价值取向,比如唯才是举,多次发布求贤令网罗天下英才提拔重用了很多知名的寒门子弟,就是今天所谓的以人为本,人才兴国战略,这在门阀士族垄断上升通道的年代是个创举。搞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稳定边疆局势营造和平发展环境,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几代人沿袭这个策略最终积累了压倒性的国力优势,为一统铺平了道路。鼓励薄葬,当时民间厚葬之风日隆,民间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达官显贵了,这是非常愚昧空耗物力财力的事情,他自己就是薄葬跟诸葛亮高度契合,真是英雄所见啊,可以说看破生死,富贵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这种想法是当代人普遍的思维了,对比千年后的慈禧,他想法是有多超前。出色的家教,二代教育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大难题,包括今天包括未来这永远都是个难题,像他这样自己牛逼名垂青史,几个儿子同样牛逼,凭借才华名留后世的极为罕见,遍观史载唯有三曹三苏而已,给后世富一代们树立了榜样。他还有斑斑劣迹饱受诟病,这反倒让他显得更真实,拉近与普通人的距离,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久了历练成熟的人都能看透一点,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只是个普通人不是神,犯错作孽在所难免,这世上除了刻意包装出来的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高高在上拌作神,永远伟大光明正确的不过是跳梁小丑终将遗臭甚至根本没资格遗臭。


曹军002


曹操和刘备生活东汉未期,虽然天下大乱,王道崩溃。但人民生活还是想往和平安宁。可做为徐州地方长官的刘备,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叛乱。成为土匪,从官渡之前的徐州牧,豫州牧叛乱,被打击隐藏荆州,到又占领南方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上表投降,成为荆州牧。再以国家左将军率军占领益州后,又叛乱攻打汉中,走向分裂。而曹操为国家的统一,率领国人一生奋斗,形成了走正道,与走邪路,两种人生之路,格外显明的道路。

人们当然更喜欢走正路英雄。当然刘备在百折不回创业道路,中夺取成功。是人生奇迹 。但这种人生奇迹之路,认真想想,这种奇迹很难走得通,除了与时代相适应,有如骆驼过针眼的难度,人们更喜欢走大路,走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决不叛国的大路。反对分裂,反对叛乱,反对制造动乱分子, 全体人民一致打击分裂分子,打击叛乱分子,打击闹独立的各种敌对势力。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安宁,繁荣昌盛的必须手段。象刘备那样的人以制造叛乱分裂的首恶分子。要坚决无情打击,把他们消灭。才能保全体人民利益。


ww3721王建文


我认为这很正常。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来自于评书和戏曲,也就是曲中三国,评中杂叙,纯人为杜撰的因素比较多。

随着人们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发现三国志的记载更加吻合实际,有更多的人对曹操和刘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这是一个进步。特别是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掀起了人们探讨的热潮,历史的真像逐步展示出来。

人们发现,其实曹操本人非常具有英雄气概,有过人的才干,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框扶济世的抱负,为维护祖国完整,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他也有屠城的记录,也有限制献帝的行为。刘备虽号称仁义,却多行背叛,不断投机投靠,苟且偷生。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矗立在我们面前,他们都是能人和猛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子,任由后人评论。

再说曹操,对我来说就是个迷一样的存在,神一般的向往。他可以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杀掉塌顿,也可以不畏强权打死高官家属,全不管自己才是个小小的公安局长。他还是个愤青,敢于跑去刺杀董卓。他四处招兵,又差点被叛兵杀掉,屡战屡败却越战越勇。说他英明吧,他也时常犯糊涂。他最不明智的事情,在我看来就是汉献帝,如果不去迎奉,献帝早就饿死了,天下也早就是他的了。他还好色,也不挑剔,能用就行,连张绣的寡居婶娘也能看在眼里,面对一个四五十岁寡妇也要跑上前去调戏,结果逼反张绣,还赔上了自己的儿子,又走掉了自己的原配老婆。说他开明吧,灰暗的事也没少做,借刀杀人的事干了不少,杀吕布赖到了刘备头上,杀许攸又装模作样的要处罚许褚。呵呵,曹操啊,实在是我喜欢和崇拜的人物,也是一个猜不透理不清的怪咖吧。


小屋253315373


谈不上喜欢,只是不讨厌而已。我们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也是人,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正因为曹操不是那么的完美。所以他的形象不论在三国演义里,还是在三国志中,都显的那么的丰满圆润。说简单点,曹操的才能我们可以仰视。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曹操的缺点,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而他所犯得错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犯。这就会让我们觉得曹操虽然很任性,但却很真实。虽然狡诈,但不虚伪。接下来再说刘备。刘备在十几年以前乃至到三国时期。刘备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现在也是。只不过现在质疑他的人会越来越多了而已。至少在我们的父辈乃至以前,刘备还是不折不扣的君子形象。这跟老罗的三国演义分不开。大家看,老罗对刘备的形象的提拔和对曹操的矮化。也正是如此。戏曲里的曹操被刻画成白脸奸贼。刘备则成了浑身金光闪闪的王者风范。大家看,桃园三结义。破黄巾,义助徐州,三顾茅庐。等等等等。大家人尽皆知,耳熟能详了。反过来再看曹操。白逼宫,勒死董皇后,让自己的女儿僭越东宫。诈收徐庶。什么割须弃袍败潼关,火烧赤壁走华容。看看,这都是什么形容?当然了,写小说嘛?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好就是好,不好也要好。坏就是坏,不坏也要坏。我们说,曹操为了他的事业。的确做过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比如为了筹措军费而盗墓。这在当时对于曹操而言,属于不得已而为之。至少他没有骚扰自己治下的百姓。但说到底挖坟掘墓毕竟是犯忌讳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别怪后世人贬低他。同样是筹措军费。我们再看几千年的君子刘备是怎么做的?他是不盗墓。但他却祸害的是治下的百姓。靠着造大面值的货币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相比之下,刘备对社会的祸害程度更大。我们所了结历史的进程,只有靠文字。历史上所遗留的文字记载。但我们又怎能保证写这些字的人当时的心态已经思想。谁又能保证些这些字的人能在当时心态的公平公正,没有偏差呢?一部三国演义就影响了中国几百年。更别说别的了。另外,古代的道德标尺标杆也有偏差。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孔融的其他事情大家知道吗?请大家度娘一下,吃人等同于吃鹦鹉。什么意思?也正因为随着现代的科技手段的发达,以及一些历史文物文字的出现。一些迟到的历史真相也会越来越多的相机浮出水面。这也让现在的人对刘备曹操等人的真实作为越来越了解。随着这些真相的相机浮出。正面形象的刘备正在慢慢的走下他的神坛。而曹操的形象也越来越正面。当然了,这些都需要时间。要知道,在三国时期,由于那是个战乱时代。粮食供应不上。各个诸侯势力因为扩充军队而抓丁,无人种地而都会缺粮。对于这个问题,各个诸侯的解决办法都不一样。包括刘备,孔融。这些正面人物的军队都有过吃人的记载。反过来说,反面人物曹操和的军队却没有吃人的记录。因为曹操目光远大,采取了军屯民屯等措施,从而一举解决了军队缺粮的窘境。就连反面角色的老大,西北军阀董卓的军队,同样没有吃人的记载。是不是有些奇怪?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回顾近些年央视都干了什么?央视办了个节目《百家讲坛》请来了厦门大学的教授易中天,他在讲坛上评论了曹操和刘备。中国观众对曹操和刘备的认知首先来自《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把刘备美化成“汉室”的代表,“仁义道德”的化身,而把曹操演化为“独夫,奸诈小人”,“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国的戏曲更是把曹操化妆成“白脸奸臣”,而刘备是满面红光的正人君子。从明代几百年流传下来曹操的奸贼的形象在民间已经根深蒂固。

虽然历史上有人为曹操翻案,但是没有易中天在央视上影响力大。因此易中天为曹操翻案圈了无数的粉丝,当然有很多人因为易中天才喜欢上了三国的。

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曹操,讨厌刘备,其实答案很简单。最主要的是时代变了,人们喜欢追求真性情。而讨厌那种虚伪做作的人。而刘备恰恰是这样的人。《三国演义》把刘备描写的非常的仁义宽厚。比如说他想占据刘表的荆州之时,那种虚伪的情形,实在是让人讨厌。而且还十分爱哭,用自己的眼泪争得了许多人的同情,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靠哭挣出来的。这也就导致刘备没有实力,因此令人反感。所以刘备越来越被人讨厌,这跟《三国演义》将刘备塑造的太过正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反观曹操,曹操的形象在初时,因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出“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事情虽然并不光明磊落。但是曹操坏也坏的正大光明。不像刘备那么虚伪。很多人都喜欢曹操这种率真和洒脱。以前有很多人说曹操是奸雄,对汉献帝如何如何。但是如果东汉末年没有曹操,汉献帝早就死在董卓手里,如果没有曹操的搭救汉献帝的后宫都是董卓的后花园。对于汉献帝而言,在谁手里更好呢?最主要的是曹操一生没有叛汉,始终对汉朝有感情的人。可以说他重情重义。

此外曹操还有一个非常优越的特点,那就是曹操的文采。他写过很多著名诗篇,对中国的文化有着历史贡献。而刘备在这方面就显得很劣势了。此外刘备的后代与曹操的后代相比,显然曹操更胜一筹的,我们都知道曹操的儿子各个都是才华横溢,曹子建就是曹操一手教育出来的才子。而刘备教出来的,则是扶不起的阿斗。从这方面来看,曹操确实远胜与刘备。

抛出易中天的蛊惑,现代人追求势力和真情,他们对曹操的观点越来越正面,这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