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品讀春秋001


簡單來說,霍去病是病死的。

一筆帶過的司馬遷

我們需要知道霍去病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物,關於他最可信、最全面的記載全都出自《史記》,大部分就在那一篇《衛將軍驃騎列傳》,這部分《漢書》照抄《史記》,所以我們要討論霍去病,只能從《史記》入手。

要說《史記》,自然繞不開他的作者司馬遷,我們先明白一點,司馬遷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而。某些人由《史記》的瑕疵切入,指責司馬遷寫史很多都是自己想象發揮的,《史記》不能信之類,純屬無稽之談。而從《史記》記載結合自己的胡思亂想,堅稱“司馬遷這樣寫是有一定隱喻的”,又是迷信史書了,須知《史記》也只是一部優秀的史書,不是真正的歷史。

《史記》是怎麼記載霍去病離世的呢?其實就說了他哪年去世。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霍去病的死因

很多人糾結於“卒”這個字眼,認為太簡陋,配不上霍去病的身份,其中必有隱情!這個思維跳得莫名其妙,史書上那麼多人“卒”,怎麼不說他們的死有蹊蹺?就是霍去病的傳記,下面不遠就是一句“其後四年,大將軍青卒,諡為烈侯。”難不成衛青的死也有陰謀?

在我看來,司馬遷沒寫霍去病怎麼死的,恰恰是因為他是正常死亡,即病死。

按《史記》記載,霍去病出生於公元前140年,去世於前117年,享年24歲。放現在簡直不可思議,怎麼這麼年輕就沒了?可七十年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40歲作用,兩千年前的漢朝?背上長個癰都可能死人,24歲去世真的不算什麼。

司馬遷的史筆

如果霍去病真的死於什麼宮廷爭鬥的話,司馬遷真的非常樂意加上幾筆,畢竟《史記》是私史,司馬遷能挖老劉家多少黑料就儘管挖,項羽是劉邦的死敵不是?偏偏立篇本紀。

司馬遷也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這書立刻發行估計要被漢武帝燒了,所以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寫道:“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

潛臺詞就是現在這皇帝不好惹,我的書原稿藏在深山(想燒也燒不到),副本留在京師,讓自己的後人慢慢傳播,等後世出現“聖人君子”,應該就能讀懂我著書的用心了。

直到司馬遷死後,他的外孫楊惲非常喜歡他留下來的《史記》,入仕為官後便上書漢宣帝,將《史記》公開發行。

在皇權社會連皇帝都不忌憚的人,還需要替誰隱瞞什麼嗎?所以司馬遷沒寫的東西,要麼沒發生,要麼他不知道,司馬遷寫《史記》時離霍去病去世才十幾年而已,他都不知道,兩千年後我們是怎麼想象出來的,光憑司馬遷的記載去推測?那可真是回到了語文閱讀題——連作者都寫不出來的作者用意。

邏輯分析:正常的一般不寫

司馬遷沒寫霍去病的死因,褚少孫卻寫了。他是元、成時期的博士,當時《史記》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缺漏,褚少孫就補寫了幾篇,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他寫道:

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霍去病無後,霍山是過繼給他的孫子,霍光臨終前上書請求分一些封地給這位侄孫,在他的奏疏中,他對哥哥霍去病的死因形容是“病死”。這應該是褚少孫從官方檔案中抄過來的,可信度還是可以。也就是說,霍光親自站出來說:我哥是病死的。

再者從邏輯上看,人都有獵奇心理,平平無奇的事誰會當流水賬記上去?司馬遷不寫霍去病的死因,只能說明他死得太普通了,那年頭病死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實在太正常了。

像項羽這種自殺被分屍、戚夫人這種酷刑而死、周亞夫這種含冤絕食的死法才值得多寫一段。而且霍去病那裡加不加個“病”字全無影響,二十幾歲的人,不可能無疾而終,只能是病逝、謀殺、意外身亡三種,後兩者的概率都太小了,而且意外身亡更值得記一筆。


平沙趣說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部分去解答。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一、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霍去病的死因,只在異母弟霍光臨終前給漢宣帝的上書中有所提及,說他是病死的。後世很多人都不相信這種說法。

畢竟他可是絕世無雙的霍去病啊,17歲首次出兵,就能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被封為“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匈奴被他打得大唱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無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是他,讓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因此而開闢。他是天生的將星,一生從無敗績。而他“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志向,更是令人敬佩,激勵著後世無數將士。

毫不誇張地說,那個時代造就了他的輝煌,而他也讓那個時代變得更加精彩。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這樣一個人,戰死沙場可以理解,怎麼能是病死的呢?關於他的死因有幾種猜測:

1、漢武帝劉徹誅殺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霍去病年紀輕輕就立下如此戰功,未來肯定功高震主,劉徹擔心他失去控制,更擔心他的存在讓衛氏外戚集團勢力更為壯大,影響到中央集權,因而誅殺了他。

可是,霍去病去世之前,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劉徹大怒,準備派出霍去病再次對匈奴用兵,徹底殲滅單于主力。籌備過程中,霍去病突然死了,劉徹環顧朝中諸將,誰都不適合接替霍去病,不得不停止此次出征,引為大憾。

依常理推之,劉徹就算想殺霍去病,也不會在此時動手,至少要等他他戰勝歸來。所以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電視劇中的劉邦)

2、衛氏家族暗害

有人認為,霍去病是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即將取代衛青的位置,衛家不願坐視這種情況發生,遂暗中謀害了霍去病。

這更是無稽之談了。霍去病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他的母親衛少兒和小吏霍仲孺相好,未婚先育有了他,後來霍仲孺回鄉,另行娶妻,生的孩子就是霍光,霍去病長大成人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出征途中順路去見了父親和弟弟。

也就是說,霍去病雖然姓霍,實際上卻是衛家人,他和衛青是衛子夫的兩大支柱,衛家害他等於害自己。何況,當時的衛家雖然顯赫,實際上根基未穩,正需要霍去病這樣的英才,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遠不到內訌的地步。

事實上,霍去病的死對衛氏集團是一大打擊。

所以這種觀點也不可能。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3、李氏家族的報復

之所以有這種猜測,是因為此前李敢因父親李廣之死,遷怒於衛青並打傷了他,霍去病替舅父出氣,於甘泉宮狩獵之際射殺李敢。劉徹卻包庇霍去病,硬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霍去病沒受到任何處罰。

李家不忿,設計殺了霍去病為李敢報仇。

只能說大家的想像力都很豐富,第一,李家在李廣、李敢死後已經勢微,沒有能力和霍去病、衛青作對;第二,事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真是李家做的,不可能一點風聲都傳不出來,劉徹和衛青知道了,定然為霍去病報仇。

李家沒遭到清算,就能反證他們和此事無關。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那麼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我認為就是病死的。他能有這種戰績,不是靠運氣,而是憑個人努力。身先士卒,不計生死奮勇殺敵,才能書寫冠軍侯的傳奇。多次征戰,身體中留有暗傷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某人身體不好,常年吃藥打針,雖然病病歪歪的,卻一直活著;某人平日身體健康,忽來急病就死了。

霍去病應該就是後一種情況,急病猝死。但凡他的死因有一絲疑點,劉徹和衛家都會追查,他們完全沒有這種舉動,也就說明在他們看來,霍去病的死不是外力造成的。

(電視劇中的霍去病)

二、司馬遷為何不敢寫霍去病的死因

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死亡的記載很簡單,通常就一個字,皇帝是“崩”,比如劉徹;權貴者是“薨”,比如衛青。還有卒、死也用得比較多。

因而他用一個“死”字描述霍去病的死亡,再正常不過。正因為太過簡略,反而可以佐證霍去病的死因沒有疑點,否則應該會多加幾句隱射的話。

所以司馬遷不是不敢寫霍去病的死因,而是沒什麼可寫的,大家不用過於陰謀論。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霍去病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年紀輕輕就有著顯赫的戰功,然而最後霍去病卻英年早逝,年僅24歲。而對於霍去病的死亡原因,一直以來也有著很大的爭議,究竟霍去病怎麼死的呢,難道真是如歷史上記載的那樣是病死嗎?本文為你揭開千年真相。

霍去病簡介及事蹟

霍去病生於公元前140年的西漢年間,去世於公元前117年,去世時只有24歲。在這20多的年時間當中,他所創下的輝煌成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霍去病是歷史名將衛青的外甥,他的出生也是非常非常的具有傳奇性的,他的母親是衛少兒是衛子夫的姐姐,也是衛青的姐姐。衛少兒和平陽縣的一名小官霍仲孺私通而生下的兒子,於是他就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而存在了。

霍去病17歲封冠軍侯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憑藉著超人的天賦以及過人的武力,被漢武帝劉徹任命為了驃姚校尉,跟隨著衛青登山了匈奴的戰場之上。由於霍去病的一再請戰,衛青挑了八百名勇壯驍騎歸其指揮,初披戰袍。霍去病沒有任何實戰和指揮經驗,憑一腔熱情和血氣之勇帶著八百精壯離大軍數百里,偷襲得手,“斬首捕虜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捕季父羅姑比”,大勝而還,戰果空前,消息傳來漢武帝十分高興,賜封“冠軍侯”,取其勇冠三軍之意。

霍去病19歲任驃騎將軍

19歲的時候,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萬人出征匈奴。霍去病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6天中打了5仗,最後與匈奴展開生死決戰,結果殺敵近9000人,匈奴的盧侯王、折蘭王被殺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匈奴的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當然霍去病的部隊損失也十分慘重,只有3000人回到了長安。

這年夏天,漢武帝再次令霍去病等出兵抗擊匈奴,收復河西之地。在戰爭中,配合霍去病作戰的公孫敖在大漠中迷了路,而老將李廣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再次孤軍深入,越過居延,追趕匈奴至祁連山,斬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王母5人及大小閼氏、匈奴王子59人、高官將領等63人。這次大戰後,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

將匈奴趕進西北之地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21歲時,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令衛青、霍去病各帶5萬騎兵,對匈奴發起又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霍去病率部奔襲2000多里,殲敵7萬多人,俘虜匈奴王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83人。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舉行了祭祀天地的典禮。爾後,繼續北進,一直到達了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此之後,匈奴遠遁西北,大漠以南再沒有匈奴的蹤影。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霍去病的忠君愛國,從一件軼事中可以表露。相傳漢武帝看到霍去病討伐匈奴馳騁沙場,立了大功,為了犒賞霍去病,特地指派了工匠修建一寬敞華宅。竣工後,漢武帝讓霍去病先去過目、瞭解是否如意,但是霍去病卻向漢武帝上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愛國忘家,壯志凌雲,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言。

然而霍去病也有缺點,他少年新貴,有紈絝習氣,不愛惜士兵。史書上說漢武帝專門令宮中服務部門為他準備飲食,竟然有十多輛車之多。還軍時,“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色”。在塞外時,戰士缺乏糧食,霍去病卻在軍營中踢蹴鞠的遊戲。但是,將士們仍然願意為其效命,漠北大戰之後,因漢朝軍功封侯制度,許多衛青的部下都來投靠霍去病。

揭秘霍去病怎麼死的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歷代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也有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詛咒漢軍,因此水源區產生了細菌。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長期勞累身體免疫系統最終沒有抵抗過去。後來蒙古軍隊西征時亦用過此戰法。兩千年前的醫療水平有限,數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足以對霍去病的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病,漠北之戰一年多後霍去病病亡。


探索百科揭秘


“霍去病之死”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當時西漢那個時代的一大悲哀了,公元前117年,面對匈奴首領單于再次拒絕向漢臣服,漢武帝終於在一忍再忍之下忍無可忍了,正當西漢準備發動最後一次決戰匈奴主力部隊之時,年僅23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卻突然離世。“封狼居胥出少年”的霍去病的離世,不論是於家國、亦或是於君王,都是極大的人才損失。無論是早些年的《大漢天子》、《漢武大帝》,還是近年新播出的《衛子夫》等眾多影視劇作品,面對霍去病的突然離世,都曾將漢武帝等人悲慟過度的狀態尤為形象地演繹了出來。此情此景,目的就是為了突出霍去病對於大漢建設、抵禦外侮的勞苦功高。

1.人物生平的“一波兩折”

第一階段:初戰受封冠軍侯

公元前123年,漢匈漠南之戰爆發,17歲的霍去病首次被任命為校尉同大將軍衛青先後兩次於漠南出擊匈奴。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年僅17歲的霍去病就曾於漠南之戰親率八百將士追擊匈奴百里地,且以“斬捕首虜過當”的驚人戰績聞名軍中。因故受封冠軍侯。

第二階段:封狼居胥通河西

霍去病之所以能夠被稱為那個時代的“天才和戰神”,那必然具備其常人不及的過人之處。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戰中,年僅19歲的霍去病打出了匈奴聞之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威名。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中,年僅21歲的霍去病再以孤軍深入的戰法創下了“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偉大戰績,在此基礎上,霍去病“封狼居胥”之盛名便流傳開來。

2.霍去病死因成謎?

猜測一:因病致死

《史記》中曾這樣記載霍光曾言:“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權傾一時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的這種說法於當時看來較為官方,且眾多影視劇作品當中對於霍去病死因的演繹亦是:因病而亡。

猜測二:武帝害死

也許有人毫不猶豫地就將這種可能性排除了,但如果仔細分析霍去病當時所處的大環境之下,“霍去病死於漢武帝之手”這種死因是有可能的。①霍去病在“替舅報仇”的基礎上將李敢(飛將軍李廣的之子)藉口殺死,漢武帝看在眼中;②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已創下如此輝煌戰績,比起大將軍衛青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霍去病年輕氣盛,私下同太子交好,我們姑且可以概括為:功高蓋主和結黨營私。

3.司馬遷不言的隱情

①我個人認為,司馬遷先生不是不敢寫,其實是根本無話可寫,在《史記》當中記載: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難道非要規定“霍去病因何暴死”嗎?而且讀過《史記》的讀者都知道,司馬遷在《史記》當中很少對霍去病的功績有所記載。

②另一方面就是司馬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時漢武帝的“命令”,畢竟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不過如果這樣理解的話,未免有些太不符合司馬遷先生的真實“面目”了吧!


尚武菌


有時候常常在想,霍去病為什麼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雲,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個“病”字,而且還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難不成霍去病小時侯常常生病不成?

關於霍去病的名字當然只是一個猜測,沒有任何根據,古人起名不像現在這麼隨意、孤僻,一般古人的名字都有含義的。

霍去病這個名字在中國古代史上,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霍去病的一生創造了諸多的奇蹟,不僅僅因為他的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而是因為他以最年輕的年齡,創造出最偉大的功績。

漢民族在與匈奴民族的作戰中,霍去病是取得戰績最高的一個人,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即使是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戰功與霍去病比起來,也是微不足道的。

把霍去病的所有戰功集合起來,你就會看到他是多麼的了不起:

霍去病一生一共參與四次對匈奴大戰,殲敵112400多人,俘虜匈奴的王侯將相合計200多人,不僅打進匈奴王庭,而且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從霍去病17歲參與漠南之戰,到22歲參與漠北之戰,霍去病獲得這些戰績,只用了5年時間。

霍去病是漢民族的驕傲,是西漢帝國打擊匈奴的最大功臣,是第一個帶兵打到貝爾加湖的漢族將軍,是一個將匈奴趕出漠北的驃騎將軍,是歷史上最年輕的驃騎將軍。

然而天妒英才,霍去病一生只活了24歲就去世了,正是如花年齡,關於霍去病的死,司馬遷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意思就是:驃騎將軍自元狩四年(前119年)出擊匈奴的三年後,即元狩六年(前117年)就去世了。

司馬遷只說霍去病死了,沒說霍去病怎麼死的,而且對西漢帝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的死,僅僅只有一個“卒”字就一筆代過,而讓很多人覺得不服氣,為何這麼重要的民族英雄去世,只有一個字呢?

正因為司馬大叔沒說,所以關於霍去病死因的各種陰謀論大行其道。

陰謀死因一:漢武帝害死的。

有人說霍去病是被漢武帝害死的,原因有四:1是因為霍去病功勞太大了,比大將軍衛青還要大,功高震主;2是霍去病敢擅自射殺李敢,不把漢武帝放在眼裡;3是霍去病是太子劉據的外戚,又上書請漢武帝封自已的三個兒子為王,便請回封地,這等於是為太子謀利。

其實反駁這個很簡單,這完全就是胡說八道,漢武帝是什麼人?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代明君,匈奴未滅,就把功臣給殺了,就算要過河拆開也得先把橋建好了再說吧,況且漢武帝是什麼人?就算是殺功臣還用得著暗殺?武帝一朝,多少名臣賢相死於武帝之手?

就拿李敢那事來說,霍去病殺了李廣兒子李敢,漢武帝反而為霍去病掩蓋真相,如果要殺霍去病,直接定罪不就了事了,先打入大牢,然後再讓酷吏拷打,不就結了,何必這麼麻煩?

然後殺完再來個隆重安葬禮節?讓鐵甲軍從長安排到茂陵,還給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像祁連山的墳墓?

漢武帝既沒有殺霍去病的動機,也沒有殺霍去病的行為,所以說漢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說。

陰謀死因二:權力鬥爭害死的。

有人說是衛青集團的人與霍去病集團的人爭權所導致的,理由就是霍去病漸漸要取代衛青的位置了,霍去病已經是驃騎將軍了,與大將軍衛青相差無幾,在兩個人的背後分別形成了一股勢力,背後的勢力為了將軍的發展和爭權,於是害死了霍去病。

衛青手下的人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經毆打衛青的事給洩露出去讓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輕氣盛,為了給自已舅舅衛青報仇,親手射殺了李敢,結果就讓霍去病闖下大禍,原本以為漢武帝會殺了霍去病的,不殺至少也會讓他坐牢吧,沒想到的是,漢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之後就是衛青手下的人使用下毒的辦法害死了霍去病。

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況且衛青為人低調,不喜歡張揚,不養門客,不培養勢力,就連李敢打傷他,他為了息事寧人,對這事都不聲張,衛青雖然身居高位,但從來不是一個陰謀的人,近朱者赤,衛青不搞陰謀,哪來的背後勢力搞陰謀呢?這不就是無稽之談。

陰謀死因三:被匈奴人毒死的。

被匈奴人毒死的,就更加不可能了。匈奴人可是敵人,怎麼知道霍去病的行蹤,如果知道了霍去病的行蹤,不早就幹掉他了,還用下毒這麼麻煩?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霍去病是怎麼死的?

很簡單,正常死亡或者病死的。

前面曾經提到過霍去病的名字之所以叫霍去病,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經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體健康,但是實際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體一直不好,有些病。

然後在長年累月的長途奔襲戰爭中,身體非常勞累,不僅常常跨越數百分裡的草原、戈壁和沙漠,而且還要與匈奴人作戰,別說一個生病的將軍,就算是再強壯的身體,也可能吃不消這種高強度的戰爭。

身體本來有病,再加上高強度的戰爭,消耗了身體,所以霍去病在24歲時就去世了。

24歲在今天看起來很年輕,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13歲就能結婚,沒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時代,得了感冒或者是傷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時代,24歲去世真不算什麼。

那為什麼司馬遷大叔不寫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呢?

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霍去病死的很平常,沒啥寫的。在我們看來,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少年天才,但在司馬遷看來,不過就是漢朝一個武將,又死的這麼平常,真沒啥可寫的。再說了,司馬遷又不太喜歡霍去病和衛青,所以就以一個“卒”字代替。

司馬遷有啥不敢寫的?劉邦的黑歷史,司馬遷都敢寫,劉邦的敵人項羽,司馬遷敢把項羽的傳記放在皇帝的紀中,還有啥不敢的?等於承認項羽是皇帝,這對漢朝來說意昧著什麼?

實在不是司馬遷不敢寫,是因為霍去病的死,司馬遷無事可寫。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長安年少羽林郎,騎射翩翩侍武皇”,霍去病的死是個謎,司馬遷也僅一筆帶過,真的是不敢寫嗎?

恐怕未必!

1 霍去病是誰?

漢武帝時,對付外敵匈奴,湧現的英雄之一,除了衛青,就是霍去病,舅甥關係,不相上下。

衛青一生共出擊匈奴七次,斬殺擄獲敵軍多達五萬人,最後一次戰役,漠北之戰,大敗匈奴,殺俘敵軍一萬九千多人,此後十四年,匈奴未敢大舉進犯。

霍去病17歲上戰場,出擊匈奴六次,被加封驃騎大將軍,斬殺擄獲敵軍十一萬多人。

“河西之戰”,打通西域之路,為絲綢之路之基礎,匈奴再也不敢入侵西北邊境。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今蒙古境內),匈奴失去東北之地。

衛青之後,就是霍去病,聲勢一度蓋過衛青,“年少有為,舉世無雙”形容都不為過。

然而,公元前117年,正當漢武帝要戰降匈奴主力時,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2 司馬遷如何寫霍去病的?

司馬遷寫霍去病傳,沒有單獨成傳,而是歸入“衛將軍驃騎列傳”,寫霍去病大約用了三四千字,征討匈奴為主要內容。

司馬遷對衛霍二人並沒有流露出多少熱情,甚至有貶意,相反,對另一位抗匈奴將軍李廣卻極盡讚美,《李廣列傳》也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之前。

比如形容霍去病,“驃騎日益貴”(驕橫),“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奢靡)。

把他們兩位將軍列在《佞幸列傳》中評斷,佞幸是貶義詞,有“媚寵”之意。

形容李廣,“廣廉”(廉潔),“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其用”(寬容,受愛戴)。

寫霍去病與李廣的逝世,也是截然不同:

司馬遷用了六個字形容霍去病之死,

“元狩六年而卒”

元狩,漢武帝年號,六年,指公元前117年,司馬遷只用了個“卒”而已,一字帶過。

寫李廣之死,卻用了一段文字,還有臨終遺言,生動深刻,

“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可見,司馬遷是真的偏心!是不是一個“卒”字有難言之隱?

歷史上關於霍去病之死也始終是個謎,

漢史學家褚少孫補《史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官方歷史,病死!

民間更為神秘,或死於瘟疫,或死於陰謀,功高蓋主,被漢武帝殺了;搶功衛青,被衛氏家族殺了,甚至還有被迫自殺!

於是,很多人認為一個“卒”字,大有大章,是司馬遷畏於強權,不敢直言!

3 司馬遷不是不敢,只是不想

沒有史學家不敢寫的,歷史的細節很多是杜撰的。

司馬遷也是響噹噹的“硬骨頭”!

他寫漢武帝,《孝武本紀》:“志尚奢麗,尤敬神明...疲耗中土,事彼邊兵...人無聊生,俯觀贏政,幾欲齊衡。”(奢侈,迷信,好戰,與秦始皇一樣)

司馬遷對漢武帝都如此直言不諱,貶損批判,對霍去病又有何隱瞞!

司馬遷不是不敢寫,只是不想寫而已,這與他自身遭遇有關,與他的價值觀有關。

李廣是李陵的祖父,而司馬遷正是為李陵說話而遭受極刑的!

對李廣傾注滿腔讚美與同情,可能是為自己鳴不平,而對漢武帝的強烈不滿或許牽怒到了衛霍身上。

司馬遷是反對匈奴戰爭的,不認同漢武帝的“窮兵黷武”,民生凋敝,民不聊生,如此憂民傷民,又如何會去寫衛霍的戰功與影響!

同樣,張騫通西域,也是匈奴戰爭的結果,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然而司馬遷並沒有加以渲染!

司馬遷寫《李廣傳記》溢美之詞不斷,甚至包括李廣後代李敢李陵的遭遇,漢武帝包庇霍去病因為私仇就殺了李敢這樣的細節,都有具體的提及。

如此為李廣立傳,或許是因自身遭遇李陵之禍,為自己為李陵鳴不平!他沒有戰爭立場,僅從人性人情角度為李陵說幾句話而已,就被漢武帝視為“大不敬”,身受重刑,忍屈受辱,司馬遷是極其憤怒的!

司馬遷寫史,更喜歡寫失意的英雄!

“不以功過論英雄”,他更重視“人性”與“正義”!

尤其是對那些懷才不遇,落魄失意卻剛直忠烈,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傾注更多的熱愛與憐憫,比如“項羽”歸入本紀,這或許也與他自身遭遇有關。

所以,他還為陳涉的農民起義作傳!

衛青與霍去病是戰功赫赫的大人物,也算功德圓滿,而李廣則慘得多!

司馬遷的這一態度也影響了後世,“李廣難封”總被人惦記,而衛霍則被文人們冷落了!

正是這種強烈的正義感,賦予歷史人物永久的生命力,也使得《史記》更為傳奇!


一綠浮芳


公元前117年,漢武帝時期最厲害的年輕將領霍去病突然病逝。霍去病去世之時年僅23歲。關於霍去病死亡的記載,司馬遷似乎惜字如金。《史記》中只這樣記載: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關於霍去病的死,司馬遷只用了一個字“卒”。霍去病這麼一位軍功赫赫的傳奇將領,只用一個“卒”字概括其去世,可能會讓人覺得霍去病之死是不是有什麼隱情讓司馬遷不敢明寫。

司馬遷在史書中沒有直接說出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褚少孫在《史記》的補註中提到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史書記載:

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通過霍光的上書,我們可以得知霍去病的死因是生病。因病而死也是世界大多數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至於霍去病是得什麼病而死,得病多長時間而死,史書一概沒有說。所以後來關於霍去病的死法,也有不少猜測,也有不少版本。

有的人認為霍去病可能會有什麼疾病,否則名字不會叫“去病”。如果僅僅因為“去病”這個名字就認為霍去病有什麼病的話,未免過於武斷。“病”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疾加也,從疒丙聲,皮命切。僅從這個解釋看的話,“病”和“疾”的意思差不多。其實在古代漢語中,“病”的意思並不僅僅有“疾”,還有其他意思。比如害處、私弊、缺點、錯誤、責備、不滿、禍害、損害等意思。如果考慮到“病”的其他意思,“去病”就不一定是祛除疾病的意思。所以霍去病不一定是因為有病才取此名字。

如果“病”真的就是疾病的意思,也不能說明霍去病從小就生有某種疾病。“去病”可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疾病遠離自己。古代名字裡面帶“病”的名人並只有霍去病一人,後來的漢宣帝曾用名為劉病已。漢宣帝小時候也沒有什麼“病”。古人名字裡帶“疾”的人也不再少數,樗裡疾、馮去疾、辛棄疾。漢朝時期名字帶有某些美好願望的情況非常多,比如“廣漢”、“延壽”、“延年”等名字在漢朝時期大量出現。

霍去病死於疾病也非常正常,西漢時期的醫療水平非常差。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也只有39歲,東漢皇帝的平均壽命則更短。霍去病常年在外征戰,而且所率軍隊又多是騎兵,對身體的消耗非常大。霍去病在戰爭中身體有不可治癒的傷病也在情理之中。霍去病年紀輕輕病逝固然非常可惜。但是如果病魔找到了霍去病,誰也無可奈何。

有一種說法是霍去病的死可能和匈奴人的細菌戰有一定關係。中行說為了阻擋漢軍,命令匈奴軍隊退出之時,在漢軍必經之地將患有瘟疫的牲畜屍體投入水源中。屍體腐爛之後,這些水源便含有病菌在其中。漢軍經過之時喝有帶病菌的水,可能會生病。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所以病菌對每個人的影響不一樣。這種病菌可能恰好對霍去病有影響,最終導致生病。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當霍去病病發之時已經無法無可救藥,霍去病因此病死。

當然關於霍去病的死亡原因也有不少陰謀論,認為霍去病被漢武帝害死。霍去病公開射死李敢的行為惹怒了漢武帝。雖然漢武帝表明上為霍去病掩飾,暗地裡卻準備害死他。最終漢武帝謀害了霍去病。當然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在漢武帝眼中,打擊匈奴遠遠比李敢重要。漢武帝為了打擊匈奴,可以容忍霍去病的不足之處,也不會因為李敢而對霍去病痛下殺手。漢武帝也不可能因為霍去病功高震主而對他痛下殺手,漢武帝還沒有到清除功臣的時候。漢武帝還想繼續攻擊匈奴,霍去病去世直接導致漢武帝攻擊匈奴計劃破產。根據史書記載:

先是漢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單于亦輒留漢使相當。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

霍去病去世之後,漢武帝非常傷心,也給予霍去病極高的禮遇。霍去病得以陪葬茂陵,而且以祁連山為其墳墓的樣子。這樣的霍去病,漢武帝怎麼可能忍心害死他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霍去病被自己的政敵害死。這種說法其實也不可能。霍去病當時正得漢武帝恩寵,當時根本沒人敢對霍去病下手。如果有人敢對霍去病下毒手的話,漢武帝一定會追查到底,史書不會沒有任何記載。

我倒覺得霍去病就是簡單的病逝,沒有那麼多陰謀。司馬遷之所以只用一個“卒”概括霍去病的死,其實和司馬遷的寫作風格有一定關係。衛青去世的時候,司馬遷也就是寫道:大將軍青卒。司馬遷寫衛青也就是一個“卒”字。漢文帝去世的時候,司馬寫道:帝崩於未央宮。司馬遷寫漢文帝也只用了個“崩”字。司馬遷寫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人都是一個“卒”字。我們由此可以理解為如果不是因為什麼特殊原因,正常病死的大臣,司馬遷會傾向於用一個“卒”字。

再說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一向以敢於寫實著稱。司馬遷連劉邦的短處都敢一一揭露,對霍去病的死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依稀說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霍去病是在和敵人作戰的時候染上瘟疫去世的,但是這其中牽扯了國家的利益,就連漢武帝都沒有昭告天下霍將軍的死因,司馬遷就更不敢如實寫了。


畢竟一國大將軍在戰爭的時候去世了,這會很影響軍中的士氣的。如果這事洩露出去,軍中無主帥,一軍都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滅。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的侄兒,他在朝廷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漢武帝在位的時候,衛青帶著霍去病到處征戰,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穩定衛子夫在後宮中的地位,但是更大的一部分原因還是為了打敗敵人,維護社會的穩定。


正是因為這兩人的努力,憑藉他們的作戰經驗,打得敵人落花流水,大漢朝維護了一段時間的穩定。

霍去病在一場作戰的時候,在追擊敵軍的時候,敵軍將動物死去的屍體投入到河水中,死去的動物身上帶著瘟疫,汙染了水源。


但是霍去病帶領的士兵們不知道啊,他們還是照常使用河水,最後的結果當然不是好的,一個軍隊有不少的人染上了瘟疫,霍去病當然也沒有避免。

霍去病染上了瘟疫,但是當時的醫療水平並不能根治這個病症。雖然霍去病也找過大夫治療,軍中也有軍醫,但是他們沒有方法治療,最後霍去病就因為瘟疫而死了。


但是當時正在和敵軍作戰,為了大局,漢武帝下令不準將這件事情公佈於眾,一旦敵軍舉兵侵犯,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不可預估的。


江水趣談


霍去病,從18歲踏上討伐匈奴的征程,到其24歲去世,笑傲漠北,飲血匈奴。

河西之戰設置河西四郡,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山,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生如夏花之絢爛,霍去病就是如此。他的橫空出世,才讓匈奴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聞風喪膽”。

但是,正值大好年華的霍去病,卻突然撒手人寰。眼看著親手培養的種子選手突然與世長辭,漢武帝不能承受,北境從此太平的老百姓不能承受,哪怕時至今日,國人仍為之扼腕嘆息。

01 司馬遷為何沒有記錄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眾說紛紜,究其原因是《史記》成書於公元前91年,而霍去病於公元前117年去世,為何司馬遷沒有明確記載其死亡原因?

其實,史書上有那麼多人物,大部分只記錄他的重要事蹟,未必會詳細到他的離世。例如,孫武,不過記載了他練妃和幫助吳國攻打楚國的那場戰役,後面也沒怎麼提。

另外,從《衛將軍驃騎列傳》來看,司馬遷也只不過是列舉了他的戰功,並沒有過多的褒揚,反而認為霍去病對其下屬刻薄,所以對他的死估計也沒過多惋惜。其實,不難看出,司馬遷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忽略其對國家的貢獻,更關注於他的為人。商鞅,這麼偉大的改革家也不過以“刻薄少恩”來評價罷了。

所以,現代人很推崇霍去病、衛青,在他眼裡可能不算什麼。看看《孝武帝本紀》,就能明白他寫史書時摻雜了個人感情,漢武帝幾乎一無是處,何況是漢武帝一手栽培的霍去病呢?

02 史書記載

1)史書上的記載

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

霍光,霍去病的異母弟,其臨終之前,將霍山過繼給霍去病,並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霍光提到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就是病死的。

2)那麼霍去病如何患上疾病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漠北之戰的時候,匈奴人為了詛咒漢軍,就將病死的牛羊等牲畜埋到水源裡祭天,所以大漠當地的水源被汙染。

而霍去病為了保證行軍速度,常就地取材,誤食用帶有病菌的水,破壞自身的免疫系統,就染上了疾病。而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還不能應付大漠帶來的病菌,再加上霍去病喜愛迂迴攻擊法,這就意味著對騎兵的消耗巨大,所以,漠北之戰結束一年多後,霍去病便英年早逝。

可是,人們還是不願意相信這樣的原因,於是各種陰謀論喧囂而來。

03 那麼來看看,哪些人與他有恨呢?

1) 李廣子孫

漠北之戰,李廣自殺,他的小兒子李敢對衛青懷恨在心,後來伺機擊傷了衛青,但是衛青卻沒有聲張。霍去病卻為衛青打抱不平,後來李敢到甘泉宮狩獵時,趁機將其射殺。

這樣,李廣一脈只剩下了李陵和李禹兩個孫子。其中李禹為李敢之子,年幼,所以不可能是他。李陵當時不過十幾歲,且一直安然無事。如果他當初對霍去病下了毒手,這麼多年,漢武帝也會察覺,不可能後來還重用他,雖然他戰敗後被迫投降。

所以,李廣子孫也無動機。

2 )政敵

霍去病離開戰場後,就做了一件影響比較的事情,便是在公元前117年,也即霍去病去世的那年,霍去病曾上疏請漢武帝冊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此舉也得到相臣莊青翟、御史大夫臣張湯、太常臣趙充、太行令臣李息、太子少傅任安昌、霍光等人的附議,和衛青的主張也一樣。

除了漢武帝推讓了幾回,根本沒有他人跳出來提反對意見。難不成漢武帝認為霍去病管的太多了,將其秘密殺死?答案也是不可能的。霍去病一向對漢武帝忠心耿耿,為了打消漢武帝的顧慮,從不豢養門客。

3)匈奴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曾任用匈奴做嚮導,為了節約開支,曾聽取匈奴嚮導的建議,就地取食,然後回去後兩年不到就死了。如果是匈奴人下毒,不可能拖那麼久。

結語:

司馬遷可能對漢武帝處理李陵事件有怨恨,以致於不能客觀理性地評價漢武帝,而霍去病作為漢武帝一手培養出來的嫡系將領,當然也沒必要用重點記載。也許就是所謂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吧!



讀春秋思無忌


【米瑞君】的觀點: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最受寵愛的大將軍之一,他英勇善戰,殺敵無數,與他的舅舅衛青一起抗擊匈奴,保衛了大漢王朝安全與和諧,為漢武帝時期的政權穩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這位前途無量的武將在23歲的青春年華就離開了人世,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一度非常傷心。而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去世一事寫得非常簡略,只是略微提了一下:“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那麼,司馬遷真的是不敢寫這件事嗎?其實,司馬遷不是不敢寫,而是沒什麼需要多寫的。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有多種說法,到底那個才是真相呢?

說法一:霍去病是被李廣的後人報復致死的

李廣自殺之後,他的兒子李敢曾經怒氣衝衝地去找衛青算賬,並且還對衛青動了手,但衛青比較幸運,只是虛驚一場。但是,李敢的不冷靜讓霍去病非常惱火,李敢竟然對上司如此無禮,大逆不道。

所以,後來在漢武帝的一次狩獵活動中,霍去病瞅準時機,把李敢射殺了。對此,漢武帝並沒有處罰霍去病,而是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飛奔而來的一頭鹿給撞死了。所以,李家的人根本不知道李敢真正的死因,也不可能有人會去報復霍去病。

說法二:霍去病是被漢武帝秘密處死的

這種說法更是無稽之談了,當時,匈奴問題並不沒有徹底解決。漢武帝還要仰仗霍去病和衛青繼續為他打仗,所以,他不可能會秘密處死霍去病。當時,霍去病雖然有很盛的風頭,深受漢武帝的寵愛,但是,霍去病的能力還遠遠達不到功高蓋主的地步,所以,漢武帝也不可能以這樣的理由去殺死自己的愛將。

所以,以上兩種說法都是不靠譜的。實際上,霍去病是因為生病才去世的,其他的猜測都是錯誤的。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都很短,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之下,一次小小的感冒護理不當就有可能一命嗚呼了。年紀輕輕的霍去病帶著未完成的心願離世,留下千古遺憾。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品大漢風尚,析盛世風情。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