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六六
所有人平時都是各忙各的全國到處跑,鄉里鄉親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的很少接觸,友情親情人親都沒那麼深沒那麼好啦,所有物價又太貴,走親串友都要買東西,很早串門走親只要帶一包糕點也就幾毛塊把錢,現在串門少於一百的東帶去串門前面走後面就要被說三道四的,再說以前春節都有互相請酒,今天他家明天你家的,以前一桌沒幾個錢,現在一桌少於五百的就對不起客人,貴的一桌一千多,請個四五桌請不起呀,以前春節走門串戶聊天玩,現在春節就是天天打牌看不到人,所以就沒什年味啦。
低調逍遙客
原因太多了,歸根結底是生活的變化,人情的變化,社會發展的變化…
1.生活的變化
我出生在華北東部一座鋼鐵大市,我們那裡的工作基本都跟鋼廠有關,雖然九幾年鋼鐵行業發展迅速,但底層工人其實工資並不高,從小我爸幾百的工資,到近幾年六七千,足足隔了十幾年。
由於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平時吃肉?平時喝個飲料?平時吃點好菜?想都別想…唯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燉排骨,整個村莊我都感覺是泡在肉裡。村裡都是鐺鐺鐺剁肉餡的聲音。排骨熟了父母先給我盛一塊,我就蹲在地上啃著排骨,看著動畫片…那時候的肉,真的真的香。能夠喝上飲料對我們孩子來說,在當年也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我記得當年水蜜桃等等塑料瓶的飲料,24瓶裝,差不多要20塊錢,旭日升的汽水飲料那就更貴了。再說菜,平時吃的菜除了自家種的還是自家種的,一年到頭,茄子,黃瓜,豆角,韭菜,大白菜…我很難想起還有什麼,哦對了,夏天還有苦瓜,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或者有大聚餐的時候,大蝦,魚,皮皮蝦…琳琅滿目…對了,皮皮蝦的狗尾巴套在小手指上。我們小孩能玩一天。
現在,生活好了,肉不在是奢飾品,飲料幾塊錢一瓶,不是為了健康基本喝到吐,什麼蝦啊魚啊好菜啊,平時偶爾也能整點…
只是現在再吃,已經沒有當年的感覺了,味道還是那個味道,卻少了一見如故的情懷
2.人情的變化
以前親戚多,孩子多,每逢過年,都是一波接著一波,熱鬧的不得了。我們那有個習俗,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過年來客人,女人和孩子是要等男人喝完酒才能上桌,現在沒有了,來了就吃,沒那麼多講究。
每年家裡都要堆很多去拜年的年貨,每次都給我饞的不行,會偷偷把裡面的吃的拿出來一個,然後收拾收拾案發現場,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這個年貨有可能這個年貨,是我送你,你送他,然後他送我,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現在也變了,一是年紀人越來越少,本來是親戚,隨著年老人去世,也不在走動了。二是現在的孩子也少了。
3.社會的變化
現在人們都在圍著錢賺,以前過年談談這一年的人情世故,誰誰家誰誰去了哪,誰誰嫁了哪娶了誰,現在就是誰誰一年賺多少,然後露出刺眼的大金牙…
當年,沒有環保壓力,基本大年三十從早上到晚上鞭炮不斷,尤其年三十到初一0點,根本睡不著,現在?沒有鞭炮聲,過年總感覺少了點東西。
另外說下我們這一代怎麼過年(90後)
隨著90後慢慢長大,科技的不斷髮展,現在的孩子們已經跟當年的我們不一樣了。我小時候年三十凌晨五點被小夥伴叫醒,兜裡裝滿炮仗,在村裡轉來轉去…晚上吃完飯,跟小夥伴去村裡最有錢的一戶人家門口看放炮。現在的孩子們可能會睡到太陽照到屁股,起來玩玩王者榮耀……
我們都長大了,全是相對傳統那一代基本結束了,00年以後,經濟的發展讓現在的孩子思維,習慣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他們更多的是在互聯網上,而我們更多的是街上,都叫過年,各有各的樂趣吧…
偉大的馬
因為現在過年最開心的那個人不是你了,所以覺得沒有年味了!當然這也是其中之一!歸根結底我總結了一下:
現在的物價上漲,其實我們大家的收入根本都沒有跟上節奏,回一趟家過年真的很費錢,不是說錢比親人重要,這是事實吧、那我來說吧,從河南迴重慶一趟下來,我家5口,開車回家路費,油費,生活,住宿,還有孝敬父母的,各種各樣的人情往來,最少也要2萬起步了,這都是省吃簡用下來的,這是其中之一!
其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小時候一起生活的狀態了,無憂無慮的,現在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自己的生活質量,還有各種行業的不同,造成每個人回家的時間段也會不同,你回來了他走了,總是聚不到一起,沒有人群哪有年味,
其三,攀比,大家都很忙的,都在為了自己的前途奔波,再說了過年回家都成了攀比大會了,各自都在炫耀自己的經歷,而且目前城市都是小區為主,關上門誰不認識誰,老家都是些老人兒童們,老人根本沒有這些精力!
綜上所述,不是沒有年味了、是我們沒有人情味兒了!
莽撞人622
過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應該說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無論在哪座城市打拼,到了過年,絕大多數的人總會搶上一張回家的車票。
近幾年我們可以聽到越來越多的人說,年味沒有以前濃了,過年沒有氣氛了,越來越沒意思了。從我的實際體會來看,的確如此。
小時候很喜歡過年的一大原因是因為可以放鞭炮和煙花。臨近過年,爸爸帶著去買兩袋子煙花,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已經記不清從哪一年開始,我們家不放鞭炮了,不是因為環保,也不是因為安全,而是因為“感覺沒啥意思了”。
我覺得一句“感覺沒啥意思了”,基本概括了現在,尤其是年輕人,對過年的感覺。這也是漸漸失去年味的重要原因。
那為什麼“感覺沒啥意思了”呢?因為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只有過年可以吃到的東西,享受的快樂,現在在平時就唾手可得。
以前只有過年才吃餃子,現在想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吃;以前只有過年可以穿新衣服,現在幾個月不買衣服,很多小姐姐就覺得沒衣服穿了。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很難再想到有什麼事情是隻可以在過年時候才能擁有而平時不可以擁有的(小孩可以拿到壓歲錢不算,因為我現在是屬於要發出壓歲錢的那一撥了)。所以,過年不再那麼稀有,既然不再稀有,也就沒有那麼重要,既然沒有那麼重要,那原來在過年時要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就會逐漸被“嫌棄”為繁瑣,也正是因為太繁瑣,所以不由自主地被簡化,年味也就逐漸變淡。這麼看來年味的失去與人們怕煩有關,而這又顯然是人之天性。因此,在生活日漸向好的今天,傳統年味變淡,看似令人嘆息,實則必然。
這裡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既然過年對中國人是重要的,但現在年味又逐漸失去。那是不是要盡力挽回傳統年味,保留過去那一份對年味的繁瑣呢?我看不必!就好像元曲在中國文化史上那麼燦爛,在它轟然倒下之後,我們沒有必要為元曲的消亡扼腕嘆息,因為在元曲之後,新的戲曲和藝術形式會生長出來,其取代元曲的地位而絲毫不影響元曲的歷史地位一樣。每個時代有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記憶,沒有一種文化記憶能夠經久不衰。中華文明能屹立數千年而不滅的原因不是因為先秦文化一以貫之,而是多次新文化和新思想的融入。餘秋雨對文化的定義是“文化是一種形成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 我深以為然。不同時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年味淡正說明我們生活在時代的快速變遷中,所以,需要的不是嘆息,而是積極的去融入。既然覺得一如既往的過年方式越來越沒意思了,那就去嘗試新的方式。出國旅行過年可以,用完成一項對自己的挑戰來過年也可以,“過年”對中國的意義是辭舊迎新,是一種對自己的激勵,只要你覺得有意思,就都可以。
當然啦,對於一直在外打拼,很少回家的年輕人,還是要考慮父母的感受,在團圓的基礎上過出新年。雖然現在才十二月份,但是相信大家已經在規劃即將到來的新年該怎麼過了吧?希望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能過出和以往不一樣的新年。這其實是對過年文化的創造,而不是對過年傳統的遺忘。
沫之雨兒
中國年是以陰曆計算,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隨著國家的不斷改革開放富強,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究其原因我大致總結這些:
五十、六十年代的人都有記憶,那時國民總產值低物質匱乏,人們生活條件差,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憑各種票證供應。
每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幾個小,家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平時的飯桌上主食是玉米麵、高粱米,副食幾乎沒有肉,油都很少,只有過春節能供給多點。
春節是全家大人孩子歡天喜地最高興的日子,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如花生、毛嗑、大白饅頭、炸丸子、炸油條、殺雞宰魚、再包二頓肉餡餃子。家庭條件好點還可以給孩子做身新衣服,買雙新襪子。不只是物質匱乏,文化生活也單調,過年期間能看場電影。
俗話講‘有錢沒錢娶媳婦過年’,老百姓一年365天,苦辛扒作大人孩子盼望的就是這個年。根據家裡老人講究的傳統和規矩,每家都使出洪荒之力要把年過得隆重、熱鬧、有排場。這樣才能喻似一年的日子能紅紅火火,順順利利!
隨著國家富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如今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錢袋子鼓了物質更是極大豐富。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和買不起的,老百姓生活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每天的日子都像過年。
新生的事物不斷湧現,老的傳統東西越來越少,有的已慢慢消失。所以再也沒有了往日慾望和祈盼,人們已漸漸對過年失去了興趣,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
秋葉之靜美49
1.經濟方面。
從前物質極度缺少,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幾天好的,穿一次漂亮衣服。因此,對“年”特別重視。這些年,隨著經濟的進步,物質逐漸豐富,人們再也不會為吃肉穿衣服發愁了,和過去相比,現在天天是過年,小孩子對年的期盼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
二.家庭方面。
現在,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不多了。以前,農村之所以年味很濃,因為人多,老人小孩都有,大家一起過新年慶團圓!聚在一起打年糕、放鞭炮、鬧花燈、發紅包、穿新衣,是多麼的有年味啊!可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那種三代、四代代同堂在一起的家庭越來越少了。這也影響和淡化了現在的年味。
三.社會方面。
現在外岀打工的越來越多了,導致家裡人越來越少。很多人外出工作,年輕人不在家就沒人去搞,造成春節期間“冷冷清清”。
四.環境方面:現在很多地方規定不讓放鞭炮,不讓放煙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年味。
五:科技方面:以前過年,人們都要到實體店去買一兩套新衣服穿著。趕集就是趕“年味”,就感受人氣。如今在網上什麼都能買到,就沒有這些春節的年味體驗了。過去年初一到親朋好友家拜年都是挨家挨戶登門拜訪,很是熱鬧。而現在拜年就一個微信視頻就解決了。記得我小的時候過完春節,都會隨父母親到外婆家去看望,那種感覺真是具有濃濃的春節味道。
(PS:希望春節的假期能長點)
娛不熱
以前條件差,一年忙到頭都沒什麼收入,生活只能求著每天有三頓吃的,還不能保證吃好,不餓肚子就不錯了,那就巴望著過年了,大家都一樣,過年弄點好吃的,其實也就是多吃點肉什麼的。然後燃放鞭炮,驅除上一年的不順心,張貼對聯祈禱下一年有好的收成。 現在好了,天天過年😄😄😄😄就沒有那個激情了。
用戶9509435734753
我今年快50了,談一談所謂的年味。我小時候,大家都物質貧乏,有一套新衣服穿可高興了,大魚大肉吃美死了,放鞭炮更是最愛。那時候父母非常注重過年,老禮兒多,從臘八開始就算籌備了,天天都有講兒。到了三十兒張燈結綵,貼春聯掛年畫,尤其是晚上放鞭炮禮花,那是賽著來,你鞭炮有多有響,我禮花又高又燦。到了初一就瘋了,挨家挨戶拜年,主要是為了收糖果,每家都給一大把。過了初一就開始走親戚,各家親戚家吃好吃的。過年這幾天的事都能寫出一本書來
Zslee
現在也不愁吃了,過年基本上都不用買年貨,過年街上也能買到菜,生活上差別不大
另外就是交通便捷了,回趟家方便,不像以前很長時間見不到親人
還有現在因為環境原因,不讓放鞭炮煙花,缺了點意思
工作方面很多人春節期間的假期不長,基本上過完年就得工作了,春節就是簡單的幾天假,過完了還得工作
最重要的大概是春晚吧,現在的小品實在太尬了,看今年肖戰謝娜演的那是啥,沒有以前的味道了。而且現在網絡發達,各種app各種搶紅包,大部分時間浪費在手機上,而不是好好過年
想你就寫信123
好多限制歷史傳統所制,沒有以往的,鞭炮齊鳴亮神州,煙花五色燈光彩啦,治汙治國現藍天,民生民意少亮點[捂臉][捂臉][祈禱][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