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釜山行》这类电影展现了人类的阴暗丑恶,那有什么用呢?

U好记性


说说我的看法,最近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可能会重温这部韩国电影,揭露人性中的恶究竟有没有意义?我以为善恶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如同阴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揭示人的恶,更加让我们觉得善的可贵。

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撕毁给人看”。《釜山行》这个电影中,很残酷也很真实的揭露了人在极端状态下的各种面孔,自私的,利己的,但是最后男主角为了女儿而牺牲自己,又让我们看到了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让我们感到温暖。

导演为什么要这么拍?因为善恶有对比,才能彰显人的选择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保持善念,善让世界变得更美,而自私则让人们陷入绝境。在灾难面前,只有团结,只有互助,人类的命运是共同体,你不可能靠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

第二、基于艺术的真实,让电影反应生活

有人曾经说过:“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你,才是真正的“善”。

人们不能够靠粉饰太平来获得真正的心安理得,说真话,说实话,是尊重生命,是尊重现实,艺术创作也是这样,编剧要按照真实来塑造人,来表达自己,才是有价值的。

允许真实表达,是人类集体的进步。

比如我告诉你:偷了东西是可耻的,杀人是犯法的,乱吃野生动物会有报应得。

艺术揭露真实给你,是一种预警。

第三、灾难片存在的意义是一种未雨绸缪

无论是《釜山行》还是《传染病》,还是我们中国自产的《大明劫》,存在的意义就是未雨绸缪。

比如《大明劫》这部讲述明朝时期吴又可医生治瘟疫的故事。尽管医生提前给了大家预警,也有人站出来阻挠,来自权威的阻力,还是各种势力的博弈,尽管吴又可医生奋力医治,最终还是在不可抗力下,变成了悲剧。

但是留给了我们《瘟疫论》这样的医学经典,这在历史上都是领先世界的成就。

所以,揭露丑恶,揭露残酷,如同失败和磨难一样,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强更好。

总结:所以像釜山行这类灾难片,拍这种人性的自私,丑恶,于我们都是提醒、警示,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关注我,愿我的文字带给你价值。


守一心解


剧中小女孩在危难时选择和大家在一起,选择把座位让给老人,我们会看到我的社会还是有希望的,我们的花朵还在爱着这个世界。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还会有爱的能力?!

不知道看过的人有没有注意到其中一幕,当男主和其他一行人终于摆脱丧尸,回到火车时,已经在火车的人被煽动不给开门的场景(与其说被煽动,不如说被挖掘出了内心的真是一面),棒球队的小女孩因为心爱的人还在外面,极力要开门,其他人因为没有亲人而将姑娘绑了起来,那种丑恶的面孔比丧失更让人寒心,更让人恶心。

可是就在他们以为安全躲过丧尸,并成功赶走死里逃生的英雄们的时候,一个大妈打开了丧尸撞击的大门。因为大妈的姐姐在外面,一直无动于衷的大妈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我想那也是源于心里对亲人的爱!棒球小子在女孩被感染也没能扔下女孩,那也是对女孩的爱。

男主自己被感染义无反顾自杀的行为也是爱。只是这种爱是本能的爱,是人性本身具有的,与我们的大爱无缘,与我们的道德无关!

人性经不起考验,在最危难的时候我们无权责怪任何人。

《釜山行》给了我们在危难时刻看待人性的态度,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被挖掘出来的人性,在道德的掩盖下还是那么的友好。鲁迅先生的“人血馒头”也许讲出了国民的劣根性,《釜山行》却讲出了人性。如果你一辈子装好人,那么你就是好人。所以,请不要考验人性,让我们都是好人。





萧然讲电影


《 釜山行》这部电影作为一部丧尸题材的影片,但是其中最恐怖的情节却不是丧尸以及蚕食人类的血腥场面,而是而是在面临灾难的时候所暴露出来的丑陋人性,是那副自私自利的丑恶嘴脸。

这些都会让人想揭开在生活当中那些所谓的正派人士、一天满口仁义道德的人的真实嘴脸,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是否也如同电影当中的金常务、冷血的乘客们一样,实际上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掩藏着内心的丑陋。在这部影片当中让我感到细思恐怖的细节一方面是电影画面所带来的冲击感,而另一方面则是人性泯灭。

当男主角石宇带着女儿和惶恐的人群奔跑出地铁站的时候,看到了一群军人,本以为看到希望的他们却不知军队早已转化为丧尸,军队的职责在一瞬间就被转化了。

男主角石宇打电话给上司询问是否还有安全的地方,而在这其中闵太尉的回答无疑的体现了政府在这次事件当中只顾着明哲保身,只想着自己的性命,并没有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在大义的面前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侧面的反应出了韩国的黑暗,如果连政府都抛弃他们,谎报逃生信息那么有怎么会有生路呢,让人心生恐怖之情。

当男主角带着女儿和众人来到金常务所在车厢的时候,金常务为了自保鼓动众人封锁车厢的大门,由此可在当生命和道义之间,人性是经不起任何考核的。

所以这部电影提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丑恶的一面,也是给人类的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让人们去反思!





KK玩电影


像《釜山行》这类灾难片很多,而且很多都很优秀,就像题目所说的,这类电影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让观众对人性看得更加透彻,甚至对人性产生了厌恶。


但是,诸多的灾难片,真的都只是为了揭露人性的丑恶吗?在小编看来,大部分优秀的灾难片,其实主要目的不是揭露人性的丑,而是要弘扬人性的善,甚至是放大了人性的善。


看一部电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能发现影片带来的积极、正能量的影响,而不要过多的关注影片的消极意义。


回到题目中来,不知道观众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釜山行》,还是近期的《寂静之地》,或者《负重前行》之类的电影,它们都是恐怖片外壳包裹的父爱的故事。


不可否认,有些丧尸片确实只是在探讨面对丧尸如何自保的问题,而《釜山行》、《负重前行》这些电影,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展现了世界末日来临,人们是否可以为了家人牺牲自己。这些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在恐怖片外壳的包裹下,这份感情反而变得更加的真挚,更加难能可贵。


试问一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呕心沥血、不辞辛劳,不求任何回报?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而放弃更好的工作,选择陪伴孩子成长?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外地打拼的机会,选择离孩子更近一点?你养我小,我陪你老。亲情的故事生生不息,永不落幕。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希望能解题主的疑惑,也希望大伙在看电影的时候能更多的发现影片中的积极意义,弘扬正能量。


影评叫兽


一直对“丧尸”情节有点抵触,所以直到最近才看完了大热的《釜山行》。

跟我想象中略有不同,不是我想象中的血腥恶心的画面,也没有惊悚恐怖,相反结局还很感人。就像你说的,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揭露了人性的丑恶。

在丧尸围城的危急关头,在是生还是死的抉择时刻,每个人的本性都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原本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愿意死,但是区别就是道德理智有没有战胜生存的本能,有没有勇气去为了保护别人而勇敢的面对死亡。

男主石宇,在整部电影中有一个清晰的转变过程。刚开始,他只顾自己和女儿,只要两个人安全,他人的死活与自己无关。后来,看到胖大叔一边照顾自己怀孕的妻子还在拼命救人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犹豫摇摆的中间主义者。最后,胖大叔为了救大家独自一人抵挡一群丧尸的攻击,最终被感染,这时的石宇毅然决然的担负起了救人的使命,继续带着活着的人逃生,直到最后,为了保护女儿和孕妇,选择了牺牲自己。

我想,就连石宇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有这样的勇气吧。

影片中,有很多分布在这样三个不同层面的人,纯粹的利己主义的人,摇摆不定的人,可以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人。映射的正是现实世界中的人性。人性的恶并不是绝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善的。

我想,导演之所以毫不避讳的把人性的恶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是具有现实的批判意义,让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人性的恶,另一方面也是要告诉我们,善与恶,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白岩松在《幸福了吗》开篇就讲了什么是信仰,为什么我们要有信仰。我觉得,所有揭露人性之恶的电影,都不单单只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恶,而是让我们在清晰的善恶对比之中,让我们坚定对“善有善报”的信仰,让我们心中的恶少一点点,善多一点点,这也正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你觉得呢?


一道彩虹


这个世界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坏

如果只是按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总以为身边处处透露着善良,但真正的踏入社会才发现,恶却依旧存在。不然现在社会中的那些恐怖的案子又是如何存在的?像白银连环杀人案,南京碎尸案,朱令坨中毒案……再到公共危机上的全世界范围内因为吃野味而造成的新型冠状肺炎。

而以釜山行为类型的恐怖题材,悬疑题材,警匪题材,末世题材……都可以称之为艺术。而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包括生活中积极乐观向上的喜剧片,搞笑片,爱情片,当然也包括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他的对立面题材。

而通过电影和电视剧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表达方式

我们通过这些影片可以去窥探人心中的恶,当然也能看到其中的善,而很多经历过黑暗时刻的人或许能够体会这种危险,但是对于那些三观并没有得到完全塑造的人,这种宣传确实很必要。

就像我曾经看《原生之罪》,感觉里面的案件确实很不可思议,感觉现实生活中难道真的会发生这种事情吗?可事实是很多案件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七情六欲,生老病死,钱权名利,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做法也就不同,而带来的最终后果也当然不同。

就像我曾经看到过的一段话: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因此反映人类恶的影片依旧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恶才能去珍惜生活中的善。


星娱见


看完《釜山行》,半天的时间,郁郁的样子。没有恐惧,也许是韩国人跟中国有着同样肤色的关系,我有强烈的代入感。  电影的开篇,一辆畜牧车行驶在告诉公路,黑影冲撞向前车玻璃,司机有些恐惧,下车查看发现是一头鹿时,埋怨晦气。畜牧车开走后,鹿尸慢慢移动,扭动脖颈,站了起来。怪诞的一幕,预示着影片接下来更大的灾难。

  可是,写字楼里,证券基金经纪人石宇面对电脑屏幕上“水库鱼群因不明原因死亡”不以为然,也不会顾及“散户的利益”,让助手将股票全部抛掉,惟利是图、满足物欲,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僵尸灾难即将来临。

  石宇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他与妻子分居两地,对女儿秀安不够关心,拿回已经买过一次的电子产品,送给孤僻的女儿。

  秀安要去找妈妈,于是,石宇带着女儿开始了这趟尸山血海的釜山之行。

  一个闯入列车的少女,是这场灾难的开始。感染了僵尸病的少女,咬伤了列车乘务员,于是僵尸越来越多,整个列车上的人们开始了拼命的逃亡之路。其中,故事中的主角们,有人为了保护别人的生命奋力抗争,也有人为了独自求生将他们推向僵尸。在这个被恐怖笼罩的列车上,有谋害,有绝望,也有温暖和援助,常务的自私可恶,显得那么真实,就像我们周围见过的一部分人一样。胖大叔的粗鲁直率,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为之起敬。棒球社的学生们,一开始胆怯,后来的勇猛,珍熙和英国的纯美爱情,在这场灾难中不免让人泪湿衣襟。流浪者的惶恐无助,邋遢的外表与最终牺牲自我保全别人的举动,让人动容,挡住僵尸掩护圣经和秀安离开时回望的眼神,有着令人感动的光彩。秀安,因为缺失父爱母爱而孤僻的小女孩,却从未缺少善良,她给奶奶让座,她要告诉逃亡的人们安全的通道,她跟爸爸说“就是因为你只想着自己,妈妈才会离开我们”,影片中,用这个孩子的口吻到处善恶,似乎更让人有了思考的空间,如果是大人对大人的教导,肯定会被演成圣母婊的样子吧。身怀女儿的圣京,柔弱的女子,在慌乱逃亡中扶起摔倒在地的秀安,并在以后与僵尸的抗争中,展现出美丽和力量。石宇,代表了大多数人物的一个角色,从一开始的冷漠到被感染,为了不伤害孕妇和女儿,他在变成僵尸理智尚存时,选择跳下火车。

  影片最后,没有弘扬正义般地让士兵立马解救幸存下来的圣京和秀安,而是安排了救援士兵打算射杀的场景。女孩在黑暗隧道中唱着歌走来,光明到来。她唱着给爸爸的歌,可是,爸爸已不再。

  《釜山行》的成功在于,在一个恐怖笼罩的车厢中,有人性的黑暗,也有人性的温暖,令人百感交集。在对冷血残忍的失望中,又有一些让人欣慰的地方。虽然,影片最终的结局让人痛惜,但是圣京女士和小秀安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的时候,似乎又给了人们希望。

  在这场恐怖、温情、冷血、贪欲等交至的丧尸之战中,体现了对人性的反思。有网友说,《釜山行》又甩出中国电影好几十条街,也许,在当今恐怖电影发展势头下,能够激发人们反思与探讨的作品,才是最优秀的艺术作品。

《釜山行》的成功在于,在一个恐怖笼罩的车厢中,有人性的黑暗,也有人性的温暖,令人百感交集。影片最终的结局让人痛惜,但是圣京女士和小秀安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的时候,似乎又给了人们希望。也许能够激发人们反思与探讨的作品,才是最优秀的艺术作品。

这些都基本本质上,你就说你看见一大堆人不像人东西不像东西,你害怕😱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感觉不到对自己太多的危险,但是当危险真正到来时,你们会不会选择放弃一些东西,去让他人得到解救呢?《釜山行》这部影片就是表达了当真正的灾难到来时,人们面对灾难该如何去抉择。

人性本恶,难以趋势!




影乐电影剪辑


关于电影讲述的人性之恶的方面,其他答题作者都讲得很好了。

我从导演、制片人和市场三个方面说一下这部片子的拍摄初衷。

  • 导演:《釜山行》是一部丧尸灾难恐怖片,这个类型片很常见,而且相同主题的影片反复拍也很正常,这里面可能有导演的风格固化、个人偏好或者特定情结使然。例如武侠片已经很多了,但是李安还是会拍《卧虎藏龙》,目的是满足自己从小由来已久的武侠情结;战争片已经很多了,萨姆门德斯还是会拍《1917》,缘于从小就受身为一战老兵爷爷的影响,故事也有真实原型;还有擅长拍冒险、惊险等题材的好莱坞华裔导演林诣彬,他肯定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类型拍摄。所以,影片主题重复的情况很正常。
  • 出品公司:一部电影的立项,除了缘于导演的想法,还有可能是出于制片公司的商业考量。他们有专门的商业评估,会核算影片的投资额和回报率。如果有一个好的类型片剧本,他们会搭建起从导演到主创到宣发的完整体系。作为导演,只需要把这个任务完整就好了,至于是不是自己想拍的可能要退居其次了,例如李安的《理性与感性》就是制片公司布置的作业,而且这个类型早就有《乱世佳人》这样的旷世杰作,依然不妨碍再次拍摄。
  • 市场需求:目前院线商业片的类型其实比较固定,无非是爱情片、动作片、警匪片、恐怖片等等几种,而每一种都有固定的观众,每一种类型都是市场所需要的,都要在每一个档期满足观众的需求。作为一部标准的丧尸恐怖片,《釜山行》只是这个类型的一个影片,至于表现人性之恶的主题也是该类型影片广泛使用的,有了正邪对立,难免有人性撕扯。

综述,《釜山行》表现的人性之恶事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至于实际价值就表现在观众的喜爱程度上,观众喜欢的话,影片就达到了拍摄目的,就实现了价值。


偷换流年


《釜山行》改编于动画《首尔站》,这部动画讲述的是病毒疫情爆发后发生的种种事情。而电影也是在病毒蔓延的基础上,展现了各个阶层和人群的不同表现,借由病毒的爆发向观众展现了各种人性!

就像题主所说,人心本来就有善恶,它们对立统一的。很多电影编剧致力于揭露人性丑恶,但是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拿题主所提出的《釜山行》来说吧,电影就不做细述,里面各个角色代表了不同的意义。男主和女儿代表亲情,大叔和孕妇代表爱情,棒球运动员们代表友情,还有以西装大叔为代表的自私。各种人类情感相互交汇,人性的阴暗逐渐展露。

虽然这种电影所反应的思想都是人们所明了的,但是就像所有人都知道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是提倡并且道德的行为,但是又有多少人会真真正正的这么做呢?

所以这种反应人性的电影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揭露人性的丑陋,而是提醒人们人性还有丑陋的一面,督促着人们去改变,去发扬人性的美。



啊啊啊啊小黑


东野圭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看到那么多人推荐,还是忍不住去看釜山行,说实话,我一直在期盼着看到孔刘也就是父亲自杀的场景,但是看到了还是令自己难受,难以自控。其实在过程中我在想,人性到底是什么,大概不关于爱情,不关于亲情,只关于自己。人总会有阴暗面,只是有些人的阴暗面猥琐到掩盖了自己的本真而已。即使是金亿城,看起来那么丧失人性的行为,在被感染后还是会讲,带我回家,我的母亲在家里等我这样的话。即使是孔刘扮演的父亲,刚开始的时候也会让人很反感,那是事业心重?那是爱?其实都是利己心在作怪而已,大概打电话给大尉的时候是对于自己女儿的爱吧,但是这种爱令其他人无比痛恶。所以说,这就是人性而已,可能剧中是对人性,甚至对于国家的一种批判,但是每个人看了,会对自己了解的更多吗?谁知道呢。人性永远讲不清,也许我认为的对你好,却令你厌恶无比,可是我在怀一颗真心在做,你却把我当成了鸡鸣狗盗之徒,敬而远之。人性的弱点那么多,我们又都在做着自认为万分正确的事情,以为那就是自我的天性,以为那就是爱吧。可是最终,人性啊,爱啊,这些东西谁讲的清呢。有些东西,只有经历,才会真的产生触动吧,就像15号车厢中所有人都在抵抗刚刚离开的那群人的时候,老奶奶却打开了丧尸车厢的那扇门,她之前说的是,一群傻子,就像车长把人救了,自己却丧命一样,就像当自己父亲被感染了,你会不会心生恐惧,如果你自己被感染了,又会怎么做?你能解吗,你的人性有那么伟大吗!这是一部丧尸片,却让我想起了七号房的礼物。也许不同,但关于自我,关于亲情,关于爱情,这些都会让人感动,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无论对否,往事不回头,今后别将就,人性本善,做那些善良的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