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疑难解答:“共克时艰”或更好

“共度时艰”还是“共渡时艰”?


疑难解答:“共克时艰”或更好


当前,全国人民在奋力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团结一致,共dù时艰。那么,这个dù字是应写作“度”,还是应写作“渡”呢?

我们先看看《汉语大字典》对这两个字的有关注释吧。

“度”⑮过去。《楚辞•刘向《九歌•惜贤》》:“年忽忽而日度。”王逸注:“度,去也。”⑯超‘过;跨越……《史记•田儋列传》:“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严复《论世变之亟》:“幅员之广远,文治之休明,度越前古。”——从以上示例可看出,前两例的“度”指跨越空间,后一例指跨越时间。

“渡”:①过河,跨过水面……②通过;跨过。如:渡槽;渡过难关……《史记•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④同“度”,过去。《广雅•释诂二》:“渡,去也。”王念孙疏证:“渡者,《九歌》:‘年忽忽而日度’注一云:‘度,去也。’度与渡通。”——由以上示例可以看出,都是《史记》“dù平原”,这里用“度”,那里用“渡”。

而且,这两个字下都出《九歌》例,说明在越过、跨越义上互通,不论是跨越时间还是跨越空间,都相通。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却有了变化。我们看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度”字头下的提示:“㈡跟“渡”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意义是时间上经过“渡”的基本意义是由此岸到彼岸。“欢度春节”“度假”的“度”不要写作“渡”;“渡难关”“远渡重洋”的“渡”不要写作“度”……”

我们再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渡”的有关注释:渡 ❺ 动通过,由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难关|过~时期。“时艰”也是难关。所以,用“渡”似乎更稳妥些吧。

疑难解答:“共克时艰”或更好


至于“共渡时艰”是不是成语,可能是见仁见智的。我们认为,成语的形成跟词的形成相似。这类四字格,在结构上和意义上都符合成语的特点,而且为人们常说常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站住了脚,也不妨看作是成语。尤其是如果被一部有分量的成语词典所收录,就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当下“共渡时艰”和“共克时艰”几乎天天都在频繁的使用,二者所表达的意义是基本相同的。不过,“共克时艰”在出现的时间上似乎更久些,大概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就大量使用了,温家宝总理就曾多次引用过。而且“克”比“渡”的意义也更积极些,所以,我们认为,选用“共克时艰”更好一些。究竟最后会保留哪一个,还得经过时间的检验和筛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