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这次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主妇”们的情绪无疑是焦虑的重灾区。

“主妇”们不仅指那些“全职太太”“全职妈妈”们,还包括很大一部分不能正常上班,不得已待在家做“主妇”的职业女性们。

当正常的生活工作被打乱,家里的收入受到影响,孩子们不能正常上学,上要担心执拗不带口罩的父母长辈,下要忧虑孩子的网课学习效果,更时刻被网上关于疫情的消息所冲击,各种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主妇”们在不断加深的焦虑中,还掺杂着日渐消极的自我对话,自我否定。

如何去调整这种焦虑的情绪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述疫情之下,主妇们所感受到的焦虑以及如何应对容易加重焦虑情绪的七大“扭曲思维”。

  1. 焦虑从何而来,为什么女性更容易焦虑?
  2.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要正确认识和接受自己的焦虑情绪。
  3. 疫情之下,“主妇”们要警惕容易加重焦虑情绪的七大“扭曲思维”,并学会如何应对。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01.焦虑从何而来,为什么女性更容易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

在美国著名的焦虑问题专家埃德蒙.伯恩的心理学书籍《应对焦虑》中,把焦虑的诱因归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长期诱因。它是指产生于出生至童年时期,导致日后患焦虑症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早期创伤性经历,包括被父母忽视、过度批评等。

第二,近期环境原因。比如近一两个月内压力突升、遭受重大损失、生病。

第三,使焦虑持续的原因。这些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肌肉紧张、消极的自我对话、错误的信念、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和缺少自我呵护的能力等。

第四,神经生理因素。

这次疫情的爆发就属于近期环境诱因。疫情之下,人们会为自身和家人的安全而担心,为经济方面的损失而担忧,为孩子们不能正常上学耽误学业而担忧,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或者因为对自己或者某个情况失去控制而担忧。

其主要表现为“情景性焦虑”和“预期性焦虑”,情境性焦虑,主要表现为脱离式过度担忧;“预期性焦虑”表现为预想即将发生的事会有不好的后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焦虑情绪和焦虑症并不是只有唯一一个主因或者一个成因。焦虑问题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家庭背景和教养方式,心理条件作用,个人信念体系,表达情感的能力等多方面。不同的个体处在相同的环境中,面对焦虑情绪也有不同的表现和应对。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为什么女人更容易焦虑?

2016年,美国焦虑和抑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被诊断为焦虑症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

我们在现实中也可以发现,女性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更容易陷入焦虑。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表格,用搞笑的语气来形容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日子里,一家人的生活。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网上流传的隔离在家一天的生活

这个表格虽然有搞笑的成分,但却让很多家庭感同身受,纷纷应和说,我家就是这样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疫情之下女人的焦虑情绪有多严重,情绪多难以控制,同时也揭示了一部分“主妇”们焦虑的原因。

“主妇”们更容易焦虑,主要有生理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理原因。

最近有一项关于压力的研究表明,雌性小鼠的大脑对于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比雄性小鼠要敏感的多。而这种因子影响大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它会在遇到压力时激活,让人有唤起,警惕的感觉。

换言之,女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那种警惕性,压力感会比男性敏感的多,女性更容易焦虑。

除此之外,一些研究表明焦虑与激素孕酮有关。有一些女性在经期前通常会感觉到烦躁不安,心思不定,就是因为孕激素的增加改变了大脑中抑制焦虑的受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产后女性而言,孩子出生后体内荷尔蒙的剧烈变化也可能是焦虑的根源。

所以从生理方面来讲,“主妇”们对焦虑更敏感。

第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对于女性秉持的“理所当然的要求“,往往成了女性的一种焦虑源。

比如尽管现在社会对于女性在职场上的要求已经和男性几乎平等,但是家庭的责任还是会更多的压在女性的身上。人们一方面对女性的要求提高(其中不仅有他人,也有很多女人对自己有理所当然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某些特别突出的女性又吹毛求疵,这给了女性无形的压力。

还有一方面,就是女孩从小到大的教养中,家长倾向于低估女孩的能力,认为女孩更需要被帮助和呵护。这种教养模式对女孩成年后应对压力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成年后的她们更加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压力,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变得自我怀疑和焦虑。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02.适度的焦虑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要正确认知和接受自己的焦虑情绪。

①焦虑首先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情绪。

在原始社会,男人们出去打猎,女人们就需要在家守护食物和老人孩子。她们必须要小心谨慎,要提防野兽的攻击,要警戒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如果不焦虑,不担忧,她们很可能就生存不下去。

这次疫情之下,大多家庭也是女人最早开始囤积食物,嘱咐家人带口罩,用消毒液一遍一遍地消毒,甚至因此遭到家人们的嘲笑。

但这种焦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并不都是消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家人的物资供应和安全。

②正确认知和接受自己的焦虑情绪。

排斥或对抗焦虑的结果很可能是让焦虑问题更加严重。面对焦虑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紧张或试图赶走焦虑。

接纳焦虑症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我们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应该先去接纳自己。对自己说:“哦,这是正常的,并不是我心理不正常才会有这种情绪”,“很多人都会这样”“看,这种讨厌的情绪的又来了,让我来面对吧”,只有接纳,才能不恐惧,才能让自己培养出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03 疫情之下,“主妇”们要警惕容易加重焦虑的七大“扭曲思维”,并学会如何应对。

适度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时疏导,也会发展成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焦虑症”,甚至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对“主妇”们来讲,有七种“扭曲思维”容易加重焦虑情绪。

①过滤,即只关注负面信息,忽略所有积极的方面。

比如这次关于疫情的消息和新闻,很多的“主妇”们会更关注比较悲观,消极,负面的消息,而忽略比较积极的消息。

看到每天的疫情通报,她们最先关注到“死亡人数”,而不是“痊愈人数”。而且为了让家人提高防护意识,会特意“摘取”比较严重的消息来传达,这就是一种有意和无意的“过滤”思维,消极的信息对心理形成很大的压力。

应对方法:迫使自己去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

不要过度的浏览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多去注意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消息。其实对于非疫区的人们来讲,很多心理负担是不必要来承受的。我们只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不出门,少出门,勤消毒,危险系数比想象中的要小许多。

②极化思维,即认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如果不是十全十美那就一无是处。

比如一个妈妈,她想要孩子在这段时间养成一个阅读的好习惯,就规定每天的下午三点钟跟孩子一起读书一小时。她坚持了9天,但是第10天,因为某些原因耽搁了读书。她就很自责,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于是开始变得焦虑。

应对方法:使用百分率界定自己。

比如上面这位妈妈,她不需要非得认定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或者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而是可以对自己说:“我有10%做得不够好,但有90%的表现仍然是出色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避免极化思维。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③过度泛化,即根据一个证据或单一事件得出一般性结论,夸大问题的频发性。

比如一个主妇去超市买菜,一次花了400元,她觉得很心疼,虽然不是每次都花这么多,她还是因为这一次买菜得出了总是花钱很多,花销特别大的结论。

她就开始反复地说:“每天都这样花怎么得了”“不赚钱光花钱,损失太大了”在这种过度泛化的“唠叨”中产生焦虑。

应对方法:用数字替代描述感受的形容词

把上述“花费巨大,承受不起”的话语,改成具体的数字。

可以计算一下自家最近一段时间到底需要花多少钱。比方说一家人一个月需要支出3000元。那么比起“花费巨大,损失巨大”这种结论,“我家这个月要花费3000元”的感受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在不能开工的情况下,很多人对收入方面的损失也是焦虑的一大问题所在,如果能把这段时间的损失具体化,而不是一直说“我损失巨大”,就可能会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看透他人心思,别人没说什么,就认定自己“知道”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比如有些主妇在让孩子去学习,让老公去做家务时,只要他们露出一点反感或者不情愿,那么自己就认定“他们觉得我特别讨厌”,“他们一定对我不满极了”,“他们就是嫌我管的太多,太宽”,之后就会变得很伤心,引发一系列思绪,导致焦虑。

应对方法:不要随便揣摩别人的心思,敢于反思和求证自己的假设。

不在心里藏太多的心思,如果自己出现了这种揣度别人想法的情况,可以直率地去问:“你们这么做是不是对我很有意见?”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的反应也不过是正常情绪的表达,而不是针对你。而且当你和老公,孩子坦诚沟通的时候,他们更会理解你的“唠叨”,愿意“听从”你的唠叨。

当然,也要反思,自己的某些说话方式是不是不容易让人接受。从根源上刹住自己的焦虑。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⑤放大,即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当孩子听不明白做错题时,就会很急躁,甚至情绪崩溃,认为孩子前途堪忧,自己后半辈子没有了指望,认为一切都“糟透了”!

应对方法:停止使用“可怕的”“我受不了了”“糟透了”这样的话;同时告诉自己,“我能应付困难”“我能处理得很好”

多给自己一点信心,也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你要知道,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很多的孩子在学习上也许没那么出色,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以后的人生就会一片灰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一个安心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进步。

⑥“应该”陈述,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一套严格的规则

这一点在“主妇”们的思维里也很常见。

比如很多的“主妇”们会对自己说:“虽然不能上班,但我必须保持与上班一样的节奏去看书学习”“孩子必须每天练两小时钢琴,必须一天学习8小时”,“老公必须每天早起床,不能赖床,不能玩手机”。

面对这种“应该”陈述,当实际情况满足不了要求的时候,就会发生很多的矛盾,导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产生争吵,还会产生深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自律,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焦虑。

应对方法:当我们出现“应该”陈述时,需要寻找一些例外。

比如现在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种例外,允许自己在这样例外的日子里做一些不那么“应该”的事情。

可以偶尔的赖赖床,偷偷懒,放松放松精神,可以偶尔地不那么自我约束,不开心的时候,就发个小脾气。学着去接受自己偶尔的“不应该”,这样精神会放松许多。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⑦灾难化思维,即把一件普通的事情想象出一个灾难化的后果。

灾难化思维形成的原因是过高估计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和过低估计自己应对消极后果的能力。

很多人说,每次看到疫情新闻,我就觉得嗓子眼发痒,想要咳嗽。而有的人在自己咳嗽一声后,就会特别紧张,想“坏了,我一定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怎么办?我会把家人都传染的!”“真传染上了,我是不是就要死了?”

这就是最普遍的“灾难化”思维,总去想象某种灾难即将发生,即便它很不合逻辑,不符合现实。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我们可以用“三步曲”来应对这种扭曲的“灾难化”思维:

第一步,识别扭曲思维。

把担忧的问题列出来,并且改成陈述句。

——比如我咳嗽了一声,我担忧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改为陈述句——我得了新冠肺炎。

第二步,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

——咳嗽一声就得肺炎的可能性有多高?

——万一我真的感染了,是不是就死定了,完全没有办法了?

第三步,用符合现实的观点来取代扭曲的观点

——我没有武汉接触史,没有出门,接触病毒的概率很小。

——我刚才换了件薄衣服,我更有可能是着凉了。

思考到这一步,然后把具体的步骤写在纸条上重复看,读。如此重复几天后,心理的自我暗示就会起作用,灾难化思维就会得到缓解。

平日在生活中只要碰到让自己产生这种“灾难化”思维的具体案例,就按此逻辑分解,写下来,常读常看,坚持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这种“灾难化”思维会越来越少出现,心情越来越轻松。



疫情下的“主妇”们,警惕这七大常见“扭曲思维”,学会应对焦虑


结语

主妇们的焦虑情绪,除了要学会面对和接受,学会对抗七大“扭曲思维”之外,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帮助。

家人们要多对她们说一些肯定的话语,认可她们的付出,理解她们,帮助她们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来面对焦虑

疫情之下,一家人都相聚在一起。这是一段“共患难”的日子,也是一段“共温情”的日子。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格外漫长的假期,来真诚的陪伴家人,认真的思考生活。

真心希望在这难得的团聚之日里,少一些焦虑和烦躁,多一些平和和欢乐

最后,祈祷疫情赶紧结束,一切生活能够回归正轨。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