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天作之合”这个词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

唐易127


大家好,我是文史面面观,一个热爱历史的90后,很高兴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天作之合''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我们知道《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而《大明》是其中的一首诗,写了周王室的一些故事,我们来详细看看:

历史背景

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

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

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

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

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

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

后世朝代引用

  • 愿意是指幸福美满的婚姻: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那张姑娘方纔听你说来,竟是天作之合的一段姻缘。''

  • 也指自然形成的伙伴: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就有:''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

  • 后世演化为祝人婚姻美满的话。表示两人十分般配。

我查阅了后世的一些婚书,并没有应用这个词语,而且典籍中也少又出现,多出于小说里的人物对话中,推测在古代多为口语应用,作为''场面话''沿用至今。

不过现在经常应用于如婚礼开场视频,结婚照周边,工艺品上面。

我是文史面面观,一个热爱历史的90后。这是我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哦~


文史面面观


天作之合是一成语,可是有两个故事,都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周文王,是爱情;一个是鲁惠公,是天意。

解释: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历史背景:西周初年,周7王联合西部八个诸侯,兴兵讨伐荒淫暴虐的商纣王,经牧野决战,一举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贵族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的功德,用诗歌记叙一系列建功立业的大事。《大明》就是这样一部史诗,其中讲到周文王的天作之合。

传说商代末期,洽川的莘野村出了一位美女,是姒家的大姑娘,起名叫太姒。人们都说:“天上神仙是什么样儿,咱没见过,可这太姒,却真正是人间的仙女!”太姒不光长得美,还心灵手巧。远在西岐的周文王就打发使者来到洽川访查。使者无论是明查还是暗访,人人都夸太姒好,没有一个人说不字。使者回去—汇报,周文王心里非常高兴。但他担心使者的话里是不是会有夸大的成分,便决定亲自到洽川走—趟。最后两人互相欣赏,成为了夫妻。人们都认为文王和太姒是再好不过的一对,她们的结合是天意,夸赞他们是“天作之合”。后来人们在喜庆新婚的横批上总爱写上“天作之合”,就是从这儿来的。

真正的天作之合应该是后来的一个故事:

《春秋左传》一开篇,讲述的是鲁国君主鲁惠公晚年一段“天作之合”的姻缘:

鲁惠公(前768年-前723年在位)的元配嫡夫人是某位宋国君主的大女儿孟子。孟子没有生下嫡子就去世了,和她一同来到鲁国的陪嫁女声子做了“继室”。所谓“继室”,就是声子住进孟子的宫室,接替孟子服侍鲁惠公、管理后宫,但是她的身份仍然是妾,生的孩子是庶子而不是嫡子。后来,声子生下了庶长子公子息姑。

然而,就在距离去世没有几年的时候,年龄大概已有50多岁的鲁惠公干了一件违背“诸侯不再娶夫人”规定的出格事:他迎娶了宋武公的二女儿仲子作为嫡夫人。按照《左传》的说法,这段婚姻是神奇的“天作之合”:仲子生下来的时候,掌纹里能看出字,说这女子长大以后要成为鲁国君主的夫人。礼制再大也大不过天命,宋、鲁两国都积极促成这桩“天注定”的姻缘,于是仲子到了适婚年龄就正式嫁到鲁国,成为鲁惠公的第二位嫡夫人。

仲子嫁给鲁惠公之后,肚子非常争气,不久就生下了嫡长子公子允,此时庶长子公子息姑已经40多岁了。前723年,鲁惠公去世。当时太子允还是幼儿,无法行使国君职能,于是公子息姑担任摄政君(也就是鲁隐公),而尊奉太子允为储君,等待太子允成年后再将政权交还给他。因为鲁隐公不是真国君,所以前722年正式即位时没有举行即位典礼,鲁史《春秋》中也没有记载。


阳高快乐


一、历史事实

天作之合出处是《诗经·大雅·大明》里的记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商朝第二十九代君主文丁(商纣王的爷爷)忌惮于周部落的强大,尤其是周侯季历(周文王的老爸),用现在的话说,季历有一种功高震主的意思,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说,这样的人要么反,要么归隐,要么死。尤其是季历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文丁看不下去了,下诏命令季历到国都受封"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同时也把他软禁了。季历还是比较有骨气的,直接绝食死。

季历之子姬昌在家等着老爸升官的好消息呢,谁料传来的却是噩耗。这个梁子结得深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至此商周关系恶化。姬昌开始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

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商朝可谓是腹背受敌。

此时即位的帝乙(商纣王的老爸)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只能把杀父之仇暂且忍下(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姬昌后来才能灭商成立周王朝),同意与商联姻。

此时帝乙的姿态放的很低,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

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成了大舅子和妹夫,时人觉得是“天作之合”。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同时也为商朝的覆灭往后推迟了一段时间。

二、引用情况

后面历朝历代引用天作之合的意思如下: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那时还不分男女,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三、现在最常用法

现代多用于祝人婚姻美满的话,如:今天婚礼上的新人真是郎才女貌,是天作之合的一对。


如虎天翼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意谓文王之妻太姒,乃天为之配合。后世遂以“天作之合”为缔结婚姻的贺辞。

明 朱鼎 《玉镜台记·下镜》:“以表妹之貌,配 温嶠 之才,真为天作之合。”《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竟是天作之合的一段好姻缘。”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五:“他觉得这个婚姻实在是天作之合,不可错过。”


一朵木棉


天作之合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典故;

西周初年,周武王联合西部八个诸侯,兴兵讨伐荒淫暴虐的商纣王,牧野决战,一举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贵族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已的功德,用诗歌记叙一系列建功立业的大事。《大明》就是这样一部史诗。其中讲到周文王的“天作之合”。

周朝的时候,莘国有一位女子叫太姒,美丽俊俏,贤慧简朴,其美丽与贤德的名字传到了周文王的耳里,周文王十分倾慕,二人在渭水之滨一见钟情。迎娶太姒时,据说当时渭水上没有桥,于是周文王用船的首尾相连搭起了一座浮桥,将太姒迎娶回西岐。周文王与太姒婚后相爱至深,太姒贤良淑德,管理着内宫,姬昌管理朝野,两个人都获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拥戴。太姒美好的德行被尊称为“文母”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周文王姬昌与太姒一共生育了十个儿子,都在太姒的教育下,从来没有做过任何错事。特别是姬昌成为一代名君,周公旦成为了后代争相效仿的贤臣。后人把周文王和太姒二人的婚姻,称誉为“天作人合”。

成语;天作人合。解释:天作。上天做了安排。合,配合。寓意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古往今来,其解释一直都象征着美好,美满,称赞婚姻婚配的美好幸福。

近义词;美满良缘,终身大事,幸福美满,佳偶天成,珠联壁合,等


用户言午泽群


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天作之合,准备为父报仇。

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

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

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

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

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


畅志园LJH


“天作之合”这个词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周朝晚期,依然是歌舞升平,男耕女织,一片安宁祥和之景象,周王朝之贵族、为了歌功颂德祖先的伟大功德,所以创作了“大明”一诗,后被收录进《诗经》,“天作之合”一词就出自“大明”一诗中。

诗中的“天作之合”,说的是周文王的婚姻,意思是他的婚姻是上天安排的,是不可抗力的结合,是上天的意思让他和他爱人结合在了一起的。因为文王有德,所以生了有德的武王,最后开疆扩土,伐纣灭商,建立了大周,才有了眼前的一片繁荣景象。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命所佑啊!


远方远方2


“天作之合”只适用于夫妻,但不少人把 它泛用到其他人身上,这样就会犯用错对象 的错误。 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 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 组合。


“天作之合”的意思是上天成全的婚姻, 可以理解为天生的一对儿,常用来祝人婚姻 美满。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比如: “你们俩结为夫妻真是天作之合啊!” 例句中的葛菲和顾俊并非夫妻,只是一 对配合默契的双打组合,用“天作之合”来 形容她们很不合适,应适当修改。 类似的专门用于夫妻婚姻的词语还有 “美满良缘”、“白头偕老”等。


梅姑姑318


天作之合:意思是上天撮合而成的婚姻,是上天给予安排好的,很完美的配合在一起,这是祝人婚姻美满的话。语出《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这句话解释一下就是: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年轻的时候,皇天就给他缔结好了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边。

这里的文王就是指周文王姬昌,到渭水河边迎娶的是太姒。相传,太姒出生在夏朝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的部落,莘国。人长得很漂亮,秀外慧中,心灵手巧,集美貌,善良,智慧,贤德于一身,远近闻名。西伯侯姬昌在渭水之滨遇到太姒时,就被太姒惊天美貌所倾倒。我们广为熟知的诗歌《关雎》描写的就是姬昌和太姒在太姒家乡俩人游玩时的情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窍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窍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窍淑女,琴瑟有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窍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淑女太姒,姬昌好逑。姬昌要娶太姒,但当时渭水无桥,姬昌就大动干戈,造舟为桥,迎娶太姒时,场面极其宏大。结婚后,太姒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历正妃),勤劳贤慧,以进妇道。姬昌理外,她就治内。《烈女传》中这样评价她:“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太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评价甚高,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尊称婚后妇女叫太太,就是由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演化而来,是希望他们的品德能直追“三太”

姬昌和太姒的结合被人们称为天意,是天作之合,他俩结合太完美了,太姒才貌双全,贤而有德,夫妻恩爱有加,姬昌和太姒共育十子,俩人白首不离。现在我们在婚宴上常能看到对联的横批为“天作之合”,就是希望我们的婚姻也能像他们一样幸福。


大漠慢行者


  •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意谓文王之妻太姒,乃天为之配合。后世遂以“天作之合”为缔结婚姻的贺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