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貪戀大理的藍天,在雲南一住就是多年。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在雲南吃吃喝喝的日子裡,但凡是個帶湯水的菜,都會有人招呼著,打個蘸水。

初時以為蘸水跟蜀地火鍋的油碟幹碟同出一轍。後面發現是我太天真。

雲南的蘸水怕是不下百種,一地一味,哪怕只是隔了幾個山頭,風味可能都有些差異。

雲南人無蘸水不歡,究其食俗的形成,除了出於地理因素,也跟這裡有著眾多的少數民族有關。


蘸水可簡可繁,簡單的不過一點糊辣椒一點花椒粉一點鹽,再來一勺熱湯,煮的啥菜給啥湯就成了。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辣椒粉,沒找到糊辣椒蘸水圖片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素菜湯打個蘸碟味道不壞!#美食#

煮苦菜,小南瓜,豆角,洋芋啥的,只用點清水煮和一點毛毛鹽提味,想吃什麼全靠蘸水,有了蘸水,不見一顆葷腥的菜蔬也能吃出一些豐盛喜悅的滿足感。


在版納還吃過一道煮的新鮮的蕨菜,蘸水竟然是一碗濃稠合宜芝麻醬。至清至濃,簡直是神仙搭配。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若是砂鍋魚或銅瓢煮牛肉,一點原湯澆在挖了一勺油滷腐的蘸水碗裡,氤氳的熱氣裡,綠的蔥香菜,紅的小米辣,白的蒜米折耳根,香味迷離,牽動著味覺,讓人想去一探究竟。作為主角的魚或者牛肉在鮮美的基礎上,好吃程度成倍增長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白族·生皮

大理的白族喜吃生皮,蘸水碟裡一味梅子醋統領全局,醬油為輔,野花椒、糊辣子、麻籽、蒜蓉、薑末、白糖齊聚一堂,講究點的還會加些油炸過的核桃碎花生碎。聞著蘸水的香味,對半生熟的帶皮豬肉的畏懼心不自覺的就消失了,一筷子下去,酸辣爽口,肉的香味和眾多調料的味道交雜著一同迸發出來,瞬間上頭,然後就一口接一口的停不下來了,生肉啥的,不過浮雲……


在哈尼族的土菜館裡,一碗蘸水雞,光是蘸水就已經好吃的要了人半條命去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哈尼豆豉,糊辣椒,小米辣、芫荽、苤菜、大蒜切碎入碗,而後與雞肉同煮的雞雜、雞血撈出後切細丟入碗中,再來一顆切開的白煮雞蛋,最後最關鍵的,澆上一大勺雞湯。一個大碗裝上來,這下主角雞肉都要靠邊站了。


重口味的蘸水要數傣族的各種“撒”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常吃大理北門一家擺攤的阿姐賣的牛肉乾巴和“撒撇”,她的撒撇就是“檸檬撒",各種"撒"中的小清新

細米線、火烤後錘散成一絲絲的牛肉乾巴,再連同切成片的幹牛肝裝作一碟,再給個紙碗的蘸水。

切碎的香柳,韭菜,大芫荽浮在汁水裡,看起來一派祥和的青綠,把細米線連同幹香的牛肉絲一起夾著放進蘸水,再拈到嘴裡,先是小青檸的酸直擊靈魂,然後就是不動聲色的辣開始蔓延,心臟緊縮,額頭冒汗,辣到後面又痛又快活。

大理這邊多數是用的小米辣,都這麼勁爆了。據說正宗的檸檬撒用的是大名鼎鼎的涮涮辣,一顆辣椒水裡過一下,只喝這水都要辣的人跳,不知那種檸檬撒會不會讓人飛到天上跟月亮肩並肩呢。


更重口的“苦撒”,“魚撒”,

蝦撒”都還沒有嘗試過。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苦撒”很奇葩,被人調侃成“米線蘸屎”,牛腸裡半消化的草連同裡面的液體一起被熬煮成為苦水,“苦撒”蘸水的基底。

不過吃過貴州的“牛癟”火鍋的我,對“苦撒”也是很有想法的,有朝一日去到德宏的話,說什麼也是要試試的。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另外傣味燒烤裡,不得不提到醃菜膏。烤五花肉蘸著醃菜膏吃,又是一絕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各色美食記錄片盛行後,西番蓮(百香果)蘸水也流行起來,烤肉,海鮮什麼的跟這個清香的水果酸味很搭。改天自己在家裡也來試試看,鹽烤大蝦配個百香果蘸水,感覺也不錯的樣子。


離開雲南後,在超市裡看到單山蘸水和雲香嫂的豆腐乳,都會有種故人重逢的親切感。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雲南蘸水中赫赫有名的單山蘸水

單山蘸水,吃燒烤或者火鍋的時候加點花生粉弄個幹碟來蘸兔腰,腦花之類脆嫩之物,不要太好吃

宅了57天,疫情結束能出門後,想去雲南把這100種蘸水都嘗一遍

雲南牟定地區的豆腐乳

沒吃過朋友給的牟定當地人自己做的油滷腐前,

雲香嫂是我心目中跟老乾媽並列的女神,抹個饅頭,或者吃牛肉湯羊肉湯時打個蘸水碗,都是一種享受。


打蘸水成了一個習慣,湯要蘸水,燒烤也要,烤包漿豆腐的溼碟,烤肉的幹碟。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馬虎。

而且打個蘸水也解決了朋友一起吃飯時眾口難調的大問題。燉鍋好湯,就可以火鍋燒烤全都走起,想吃啥味自己調唄。

即使再挑剔的食客,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專屬搭配。


文 | 影瞳瞳

圖 | 部分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