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陳朝的政治特徵跟其他朝代相比,有些不同。比如文帝成為皇帝是因為他繼承了陳霸先的帝位,但二人是叔侄關係,這跟以往的嫡長子繼承製有所不同。

雖然陳朝在文帝和武帝的統治下,疆土有所擴展。但正因為有了文帝那種不正常繼位的先例,使得陳朝的政治格局發生變化,所以文帝的弟弟陳頊憑藉其強大的政治力量,在文帝去世的兩年後就廢侄自立為帝,成為宣帝。通過這一系列事情,都可以看出陳朝與其他朝代迥異的政治特徵,也可以通過這些政治特徵,去了解陳朝衰亡的原因。

一、不正常繼位先例的出現

1.不正常繼位的先例

非正常繼位的情況並不是在每個朝代都存在的,陳朝就是其中之一,陳朝開創不正常繼位先例的皇帝是文帝陳蒨。公元前559年,武帝陳霸先去世時,陳昌沒能趕回,所以只能讓陳蒨繼位。但陳蒨是陳霸先的侄子,二人是叔侄關係,這樣的繼位關係打破了子承父位的常規格局,也就開創了不正常繼位的先例。

2.陳蒨如何成為皇帝

實際上陳蒨繼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畢竟是侄子關係,不合法度,而且,陳霸先去世的時候陳蒨正在外進行戰鬥準備班師回朝,所以,史書對陳蒨的繼位也有不同的記載。

首先,在《高祖章皇后傳》中就有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武帝駕崩後,章皇后與朝廷大臣等人商議,秘不發喪,召世祖入纂",而後,在《世祖本紀》中也有記載:"武帝陳霸先遺詔徵世祖(陳蒨)入纂,由武帝的章皇后宣佈命令"。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而後在《侯安都傳》中也有記載:"侯安都與群臣定議,尊奉陳蒨為帝。陳蒨考慮到衡陽王陳昌而"謙讓弗敢當",章太后"又以衡陽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侯安都"便按劍上殿,白太后出璽,又手解世祖發,推就喪次"。

通過上述三種記載和其他史料可以看出,陳蒨成為皇帝並不是偶然的,應該是經過一系列謀劃的結果,首先是侯安都用武力威脅章皇后,再捏造遺詔,繼而籠絡朝廷大臣,最後陳蒨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皇帝。

總得來說,陳蒨不正常繼位的情況在陳朝開了先例,對後來的陳頊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陳蒨的不正常繼位也可以看出在陳朝的政治格局中,皇權的勢力有所削弱,這也是陳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二、陳頊為何可以繼位

1.陳頊的政治身份

陳頊和陳蒨二人是兄弟關係,在陳蒨成為皇帝以後,

皇室中可以擔當大事的人只有陳頊和陳昌,但陳昌被侯安都殺死,所以陳頊就成為除文帝外活著的成年皇室成員,文帝自然會倚重陳頊,但當陳頊權利過大時,文帝也會防範陳頊,怕他會威脅到陳伯宗的統治,故而在去世前多番試探陳頊的衷心。

2.陳頊繼位的原因

首先,需要了解陳頊這個人。在《陳書》中就有對陳頊的記載,通過陳頊"多智略,有勇力,善騎射"的這些特徵就可以看出陳頊本人是有勇有謀的。並且,陳頊曾在北周有過遊歷,他從北周回國之後,就擁有中書監、驃騎將軍、尚書令等重要官職,而這都是陳頊自身努力的結果。除此之外,陳頊參加過文帝時期進行的一系列政治和軍事改革,自身的軍事素養和政治素養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其次,需要考慮當時的政治環境。陳蒨成為皇帝之後,陳朝的政權並沒有很通達,而他自己也需要建功立業用以穩住人心,所以他在武帝努力的基礎上打退了敵軍,削減了長江中游地區的力量,使得國家得到強盛,又對朝廷進行了一定的整治,使得社會得到穩定。

但是,在穩定政權、加強皇權的過程中,文帝需要依靠宗室的力量,所以文帝成為皇帝之後分封諸子去封地任王,鎮守重要的地方,但是這些孩子年紀不大,即使鎮守封地也沒有實際性的用處,他們只是皇室帝位象徵的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帝可以信任的人就只有陳頊,所以為了政治需要,文帝會扶持陳頊這一宗室力量來鞏固陳朝的皇權,這就意味著陳頊會在政治格局中起著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陳頊由始興嗣王變為安定王,從身份上而言,已經具備了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再加上前期的政治軍事磨鍊,他擁有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較高的個人素質,他和皇太子陳伯宗相比,此時的皇太子只是一個16歲的少年,並沒有任何威望,皇太子的實力和皇位繼承的法理出現異位的現象,陳頊和皇太子的比拼高下立見。

最後,還需要考慮陳頊的政治力量。在文帝去世時,陳頊雖然擁有一定的政治力量,但此時的他並不具備廢帝的條件,因為他擁有的權利並沒有變成屬於自己的真正權利,朝廷中還存在異己力量,他只能擴充自己的勢力。

在陳頊擴充勢力的時候,文帝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元566年,文帝身體不好,出於私心他讓陳頊成為尚書令——權利集中的中心,擁有國家最高的政治軍事權利。文帝之所以會讓陳頊成為尚書令,主要是希望陳頊可以盡心竭力的輔佐皇太子,鞏固國家統治,也希望陳頊能夠滿足於尚書令這一政治地位,不威脅皇太子的帝位。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但事與願違,陳頊成為尚書令之後,就帶領若干隨從進入尚書省。《陳書》中有記載,"文帝在位積年寢疾,不親御萬機……事務由仲舉、劉師知、孔奐、韓子高和陳頊主持",可以看出這五人是文帝最信任的人。而本就擁有較大權利的陳頊成為尚書令之後,開始獨攬大權,自然會威脅到其餘四人的政治地位,故而陳頊開始利用朝廷勢力削弱這四人的力量。

陳頊最先進行剷除異己,他除去與自己政見不合的臣子,其中包括劉師知等人。《陳書》對這段歷史有所記載,其中韓子高是文帝信任的人,"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陳頊獨攬大權後,韓子高因"兵權過重,深不自安,好參訪臺閣,又求出為衡、廣諸鎮",被陳頊所遏制。所以,韓子高聯合仲舉父子等人進行謀反,最終敗落,這些人全都被賜死。

孔奐本就與陳頊上下一心,所以至此陳頊已經完成了權利的壟斷。而後,他又鎮壓地方叛亂,籠絡人心,除去文帝舊臣。在公元568年時,陳頊的權利已經達到了頂峰,皇權已經被架空,

篡位的條件已經成熟。

總得來說,陳頊之所以可以成為皇帝,是多方原因造就的。陳頊本就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而文帝和皇太子對陳頊的倚重,賦予他較高的政治力量,本就壓制了皇權,擴大陳頊的政治力量。人心易變,文帝賦予陳頊較高的權利並不是為皇太子鋪路,只會使得陳朝的政治格局更加複雜。

三、從陳宣帝篡位看陳朝的政治特徵,探討陳朝衰亡原因

1.陳宣帝成功篡位

陳宣帝篡位時的政治條件已經成熟了,再加上本就存在先例,所以擁有良好的篡位條件。在《建康實錄》中記載了陳宣帝篡位的歷史,"光大二年,安成王陳頊以上流多反叛,乃諷慈訓太后",這裡的慈訓太后就是武帝章皇后,這段記載是說明慈訓太后能夠以太后名義支持自己篡位。而慈訓太后出於私心也光大二年的十一月,就下令廢黜陳伯宗,立安成王陳頊為帝,這就是宣帝。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通過陳宣帝的廢侄自立,也可以看出陳朝政權的一些政治特徵,從而解讀陳朝衰亡的原因。

2.陳朝衰亡的原因

首先,陳朝前期的宗室成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梁末的戰爭,活著的人數量不多。史料記載陳霸先的近親只有兒子陳昌和兄長陳道談、侄子陳頊和陳蒨。這跟其他朝代相比確實是特殊的情況,使得皇帝能夠依靠的宗室力量減少,

宗室成員的稀少從側面提高了宗室成員的地位。

其次,陳朝政權中皇權力量不強大,被其他勢力所分散,國家各方勢力存在爭奪權利的情況。比如陳頊獨攬大權時,文帝的舊臣寧願偽造詔令,也不願意藉助皇權,這就可以看出各方勢力寧可爭權也不願意輔佐皇帝。

最後,陳朝的政權中各豪族軍閥擁有強大的勢力,他們擁有軍事力量,獨立性較高。皇帝如果想要讓國家穩定,就需要保證豪族軍閥的利益,利益得到滿足以後,豪族軍閥就會支持符合他們利益的皇帝,比如陳頊。

陳朝奇葩的“政治”:陳宣帝為何廢侄自立?側面解讀陳朝的衰亡

這就可以看出,在陳朝的政治格局中存在多方勢力,宗族人數的稀少使得皇帝可以信任的人不多,權力會過於倚重於一人之手。而皇權力量的弱小,使得各方勢力爭權,並沒有達到鞏固國家的效果,皇帝與豪族軍閥的聯盟使得陳朝政權變得畸形,這都是使得陳朝衰亡的原因。

四、結語

陳宣帝廢侄自立為帝是多方面的原因所造就的。從歷史角度而言,這是有先例可循的。從陳宣帝自身條件而言,這是他長期沉浮於政治鬥爭,壟斷權力、架空皇權的結果,並且陳宣帝在一系列的政治鬥爭中也培養了良好的政治素養。

從陳朝政權角度而言,過少的宗族人員使得皇帝沒有過多可以信任的宗親,子嗣過小無法擔當大事,只能使得權利過度集中;加上朝堂政治格局的不穩定,也就使得陳宣帝廢侄自立為帝成為必然。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陳朝政權的畸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