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唐代韩愈《答张十一功曹》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唐代韩愈《答张十一功曹》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创作背景: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803年)春天作的。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答张十一功曹注释: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筼(yún)筜(dāng)竞长纤纤笋,踯(zhí)躅(zhú)闲开艳艳花。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zhàng)送生涯。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恩波:谓帝王的恩泽。死所:死的地方。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霜毛:白发。



韩愈的主要作品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道、讳辩、春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二首·其一、祭十二郎文、听颖师弹琴、柳子厚墓志铭、原毁、获麟解、湘中、调张籍、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进学解、石鼓歌、山石、条山苍、子产不毁乡校颂、游太平公主山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师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青青水中蒲二首、花岛、贞女峡、答张十一功曹、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广宣上人频见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