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益生菌有用吗?

前些天有宝妈咨询药师,10天大的新生儿眼睛里还是黄黄的,担心黄疸更高了,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益生菌有用吗?


今天,咱就再聊一聊新生儿黄疸,宝爸宝妈们需要了解的一些事儿吧。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学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由于新生儿时期宝宝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正常情况下肉眼观察,足月儿中约有50%,早产儿中约80%可观察到黄疸。

大多数健康、足月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可达高峰,持续7~10天可消退。这样的新生儿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干预,仅需动态观察、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因此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目前国际上已不再强调确定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而是更重视黄疸的干预值。临床会根据胆红素列线图(图2)来识别存在发展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的新生儿,再依此决定是否及时干预。如图所示,横坐标为宝宝生后的年龄,纵坐标为血清胆红素值,宝宝相应日龄所测胆红素值低于图中曲线,则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宝爸宝妈们无需紧张,宝宝此时不需要特定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益生菌有用吗?


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是防止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胆红素含量过高,透过血脑屏障,造成永久的神经系统损害,如视力/听力损害、脑瘫等。2014年中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为:

(1)光照疗法;

(2)换血疗法;

(3)药物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或者白蛋白。

国际上如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和昆士兰新生儿黄疸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基本与中国指南一致。

光照疗法是最常用的且有效安全的方法

临床常考虑如下因素:胆红素水平、孕龄、出生后日龄,胆红素造成的神经毒性风险等,来评估宝宝是否需要进行光疗。当宝宝有光疗的指征时,宝爸宝妈请放心,用于光疗的蓝光照射是不会对宝宝的皮肤和身体造成伤害的。

光疗时,将宝宝仰卧置于无遮挡婴儿床或保温箱中(图3),尽量暴露孩子的皮肤,使用不透光的眼罩遮住眼睛,保留尿不湿(尿布覆盖面积可尽量小)。光疗可连续或间断照射,根据宝宝的日龄和胆红素水平决定光疗的停止时间。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益生菌有用吗?


  • 换血疗法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脑病的临床表现者;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用于确诊新生儿溶血病患者;
  • 而在一些需要换血治疗且白蛋白较低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以减少血清胆红素。

5、晒太阳是否有用呢?

有家长担心蓝光照射有危险,认为自然的太阳光更安全,想着回家给孩子晒晒太阳。目前并无权威指南推荐直接日光照射,因为日光的直接照射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新生儿宝宝皮肤娇弱,反而容易日晒伤,或使婴儿暴露于不需要且可能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增加发生皮肤恶性肿瘤的风险。

因此,如果医生评估宝宝需要及时光疗,宝妈们应遵医嘱,切不可认为晒太阳可以替代光疗。

6、新生儿可以使用茵栀黄制剂吗?

药师并不推荐其作为新生儿退黄的药物,理由如下:

(1)2016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在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了修订:明确指出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茵栀黄注射液。

(2)之前提到的中国及国外相关治疗指南,均未提到在需要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时选用茵栀黄制剂。

(3)虽然国内有研究提出光疗和中药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有效的。但是,没有更多的循证依据证明究竟是光疗起了主导作用,还是口服中药制剂退黄起作用。另外,在这些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是口服茵栀黄导致腹泻的不良反应,过度腹泻会影响新生儿生长,会破坏肠道微生态环境。

7、是否需要使用益生菌?

有观点认为,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尚未完善,影响了肠道内胆红素排出,因而补充益生菌有利于胆红素的排出。

实际上益生菌在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尚无高质量临床证据,在现有的权威的治疗方案中,是不推荐益生菌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因此,药师提醒宝妈,如果宝宝吃好睡好,无明显胃肠道紊乱的表现,不需要自主地给宝宝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黄疸。

8、如何护理普通的黄疸宝宝呢?

对于不需要进行光疗等治疗的黄疸宝宝,宝爸宝妈们可在家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护理。

(1)学会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动态观察皮肤黄染的变化,若有黄疸加重的表现,可到社区或就近医院及时监测血清胆红素。

(2)合理喂养宝宝,保证每日足够奶量摄入。

(3)观察宝宝的便便,多吃多排可帮助清除胆红素。

(4)避免发生感染,家里大人若有感冒,应尽量与宝宝隔离开。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询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由“问药师”团队钟莉莉药师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