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西魏宇文泰和东魏高欢,哪个厉害?

文武西瓜侯


我认为是高欢,我认为东魏的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士族势力强,高欢、高洋都以邺城的禁军、晋阳的鲜卑势力、河北的地主坞堡势力三方平衡,高洋开拓淮南之地;宇文泰的势力单一,关西士族力量不足,无法威胁皇权,宇文家族只需要笼络住带兵的军主就可以了,综合来说,高欢比宇文泰能力强大。


文武西瓜侯


分裂缘由

公元534年,北魏最后一个皇帝魏孝武帝元修忍受不了高欢的控制,轻装逃离了洛阳,西奔长安,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关中也因此成为了正统北魏,高欢在洛阳又另立元善见,就是魏孝静帝,北魏因此被分裂为两个朝廷:东魏和西魏。

对比

东魏高欢控制的军队是原北魏六镇的20多万精兵,西魏宇文泰控制的则不过是六镇的偏师3万多人。

西魏在当时根本打不过东魏,每到河水结冰期的时候,西魏总是要把与东魏之间的界河凿开来防止东魏踏冰进攻。

到了公元543年,西魏宇文泰率领着苦心经营的十万大军与高欢率领的十万大军在黄河边决战,宇文泰在黄河上游放满了堆着燃料的火船来防止东魏军渡河,东魏则利用长铁链将火船勾住拉向岸边,东魏军因此渡过黄河,在邙山脚下与西魏军决战,结果就是东魏胜利,宇文泰的十万大军没了一半多。虽然战争失败,但并不证明宇文泰就没有高欢厉害,因为本身东魏的军事实力就要比西魏强。

宇文泰没有向高欢一样采取压迫汉人的政策,他积极提高汉人地位并招入军队,宇文泰还实行了胡汉融合政策,让汉人与鲜卑人的地位权利相等,同时宇文泰还拉拢汉人世族。

反观东魏,高欢采取了高度鲜卑化的政策,他公开宣称汉人是鲜卑人的奴隶,这当然激化了民族矛盾,上层官员也越来越腐败,国力也开始由强变弱。

在后来,东魏与西魏变成了北齐与北周,北齐的底子比北周好的多,但最后却是北周灭亡了北齐。

所以,答者认为在个人能力上宇文泰要强于高欢。


调侃历史


宇文泰和高欢算北魏后期并世双雄,要说谁更厉害,大多只能依据个人喜好来评论。北周最后灭了北齐这使得很多人觉得宇文家强于高家,宇文泰的后代比高欢的后代强。实际上宇文家只是胜在年龄优势,宇文泰比高欢小11岁,后代也是如此。从事实上来说这两家不分上下,国祚都很短,北齐二十八年,北周二十四年。另外这两家的男人除了宇文泰和高欢外都没能活过四十岁。以第一代宇文泰和高欢来说,各有胜负,难分上下;第二代精英宇文邕宇文宪与高澄高洋相比,个人以为高洋完胜。高洋在任期间北齐全面碾压北周,老谋深算的宇文泰也奈何不了高洋,只能凭借地理优势闭关不出,这跟宇文邕战胜高纬完全是两码事。高洋和宇文泰算强强对决,而高纬与宇文邕明显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如果以高洋来对决宇文邕,宇文邕未必能赢,所以宇文家胜在年龄优势;再来看第三代宇文赟与高纬又同样荒唐败家,谁更坑爹还真难说,只是三代的高纬对阵的是二代精英宇文邕,所以败得理所当然。最后从这两家的结局来看高家虽然先败了,好歹还有后代存活下来,宇文家就被杀得干干净净绝种了。从杨坚篡位后施行的政治举措来看,他基本上是将北齐的政治体系搬照过来加以修改完善,才成就了隨唐盛世,从这个角度看北齐是明显优于北周。最后宇文泰和高欢相比,高欢的个人魅力明显胜于宇文泰。一个穷小子凭着口才和头脑从尔朱家获取了政治资本,又收拢了山东的各路豪杰,自己开店当老板,而宇文泰只是与其他柱国合伙开公司,还不能完全做主,这点不如高欢。


悠长夏日白云飞


论实力,东魏高欢据有三晋之地,地域广阔,农业比较发达,人口也比西魏宇文泰的关中地区更多,故在整体实力上比西魏于文泰更强大。在两军交锋中,始终是东魏高欢一直主攻西魏宇文泰,虽然胜负屡变。所以是东魏高欢厉害。具体如下。

在536年到546年的十年之间,高欢和宇文泰亲自统军,进行了无数次激烈的战役。双方的军队都是主力精兵,将帅亦各自精英,在中国军事史上演绎了精彩纷呈的一页,其中邙山之战是其中的最高潮战役。

起始,东魏西魏两军在陕、晋、豫的三角地带为争夺地盘开始了拉锯战。536年12月,高欢分兵三路大举进攻西魏,宇文泰避其锋芒亲率精锐骑兵从小道东出,在潼关以东的小关奇袭高欢之中窦泰军。窦泰猝不及防,兵败自杀,东魏中路军被歼灭。宇文泰随即回军北上,迎击高欢,高欢尚未渡河就不得不拆掉浮桥后撤,南路攻势也自然瓦解。这是东西魏之间的“小关之战”。“小关之战”后,宇文泰继续游击战术,不与高欢大军正面交锋,不断捣乱,遇击即跑。高欢率军追击长驱直入渡过黄河直逼长安。

宇文泰于沙苑埋下伏兵,使小股部队诱敌。高欢明知有埋伏仗着己军势大强攻,双方激战不分胜负。后伏兵出击,高欢兵乱最终大败。高欢乘夜东还。沙苑之战,西魏以一万多人大破东魏十万大军,东魏死伤被俘八万人以上,元气大伤。此后宇文泰转向战略反攻,将战场向关东转移,不久就派部将独孤信攻占了洛阳。西魏军开始大举进攻河南各地。538年,高欢另派侯景、高昂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收复了河南大片州县,随即攻向洛阳。独孤信躲到了金镛城中(洛阳城外要塞),侯景一把火把洛阳的建筑烧了个干净,孝文帝精心营造的一代名都,就此化为焦土。宇文泰率大军来救,侯景、高昂等撤围北上,在河桥以南、邙山以北布阵,准备和宇文泰决一死战。

“河桥之战”史载,是役“置阵既大,首尾悬远,从旦至末,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周书·文帝纪》),各方面都不能相互应援,成为混战一团的局面。高欢亦率军援助。宇文泰军不敌败退。

543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慎判降西魏,高欢为防领土丢失率十万大军兵临黄河,宇文泰率兵迎战。奋战后宇文泰不敌向西节节败退至邙山,“邙山之战”始。据《北史·彭乐传》的记载:“乐以数千精骑为右甄(阵),冲西军北垂,所向奔退,遂驰入周文营。”。(彭)乐乘胜追击攻入宇文泰大本营,俘虏了西魏一些主要的王室宗亲及将领,时宇文泰在前线指挥做战幸免。西魏兵见之军心涣散,溃不成军,大败而逃,被斩首三万余。宇文泰孤身逃被(彭)乐阻,宇文泰用金银珠宝收买(彭)乐后逃走。回后宇文泰再组织兵马第二天凌晨又偷袭高欢军,高欢军猝不及防再加上宇文泰军攻势伶俐,高欢军大败,高欢像昨天的宇文泰一样逃走。但是,虽然高欢逃盾了他的部下军士还在厮杀,渐渐的高欢军战力恢复过来反而占了上风,甚至以前被俘虏的东魏军也再次加入战斗,日暮时分,两支已经连续打了两天的军队仍在缠斗不休。沙场上杀声震天,哀号不断,尸骸满地。宇文泰见势不妙令退兵,高欢闻之又率兵追击,宇文泰方又袭扰,如此缠斗不休。最终高欢恐有变命收兵。至此,邙山之战正式结束。

大军做战,拼的主要是实力和谋略,凭借雄厚的实力和高谋略,最终东魏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刘文广


我认为西魏宇文泰更胜一筹。

高欢原是北魏权臣尔朱荣手下的大将。尔朱荣死后,高欢起兵击败尔朱荣军事集团,掌握了北魏政权。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高欢成为东魏大丞相,掌握东魏政权。

宇文泰本是北魏关中大行台贺拔岳的手下,后来贺拔岳被高欢杀害,宇文泰继承了贺拔岳的势力,与高欢分庭抗礼,掌权西魏。

东西魏并立之后,宇文泰与高欢之间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1.小关之战:公元536年,宇文泰占据的关中地区发生大面积的旱灾,高欢趁机发动战役。宇文泰凭借多年征战的经验战胜高欢,第一次交锋以西魏胜利结束;2.沙苑之战:公元537年,高欢为报小关之战的一箭之仇,率领三万大军包围宇文泰,在宇文泰的部将李弼的建议下大胜高欢,沙苑一战,东魏损失士卒八万,丢弃盔甲十八万,西魏再次获胜;3.河桥之战:公元538年,在河桥宇文泰大败高欢手下大将侯景,并击杀大将高昂。河桥之战,东魏先胜后败,并损失大将高昂,可以说是得不偿失;4.邙山之战:公元543年,东西魏在邙山展开激战,西魏军大破东魏军,邙山之战再次以东魏的失败而告终;5.玉壁之战:公元546年,高欢再次率领大军对西魏的玉壁城发起进攻,东魏军攻打玉壁城50多天,战死病死士卒达七万余人,高欢心力交瘁,无奈撤军。玉壁之战再次以西魏的胜利而结束。

尽管东魏的高欢也是一代名将,而且,东魏的人口和兵力都占绝对的优势。然后两魏五站,皆以西魏的宇文泰获胜,这不得不说明宇文泰的能力更胜高欢一筹。






洋哥说历史


个人认为宇文泰厉害。

首先宇文泰建立了北周,高欢建立了北齐,但是最终北齐却被北周灭掉。

其次宇文泰的后代相比较于高欢后代要厉害很多,北齐除了高欢之外,其余皇帝基本上都是昏君,整个北齐王朝被冠以“禽兽王朝”称号,反观北周王朝,除了宇文泰,还有英明神武北周武帝,若不是英年早逝,肯定能统一天下。

最后宇文泰建立府兵制,设立八柱国,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统一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流浪猫加菲呦


毫无疑问,宇文泰能力远远强于高欢。宇文泰一些制度上的举措,一举奠定了北周、隋、唐的强盛,这是高欢万不能相比的。

西魏、东魏的建立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实力得到极大发展。但到了北魏末期,北魏政治腐败,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当时的羯人酋长尔朱荣,趁机起兵,控制了北魏政权。只是尔朱荣及其子尔朱兆掌权后,并没有改变北魏末年的状况。

剥削四海,极其暴虐。

因此,原本已经投靠尔朱荣的高欢,带领北魏原来的六镇士兵,在河北冀州起兵,开始反对尔朱氏。不久,高欢打败尔朱氏20余万军队,成功控制今河北、山东地区。掌握了实权的高欢,废掉皇帝元朗,改立宗室元修为皇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孝武帝不甘心做傀儡,一直想摆脱高欢的控制。元修暗暗积蓄力量,准备突袭高欢,但被高欢提前侦知消息。于是高欢带领20万大军南下,声称讨伐南朝的梁,实际是进攻元修。元修自知不是高欢对手,于是逃到宇文泰那里。

几乎在高欢割据河北、山东的同时,原本也投降尔朱荣的宇文泰,凭借自己出身(出身六镇武川豪强),割据了关陇地区。当北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之后,宇文泰尊他为帝,迁都长安。

高欢眼见元修逃跑,于是另立宗室元善见为帝。就这样,北魏分裂为东魏(高欢掌实权)、西魏(宇文泰掌实权),两魏的皇帝都是傀儡。后来,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因为高欢控制的是今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生产发达,国力强盛。在西魏北周、东魏北齐时期,西魏北周最初是处于劣势地位。但就因为高欢、宇文泰采取的不同措施,使得西魏、北周慢慢扭转了劣势,最终北周一统北方。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当初高欢、宇文泰两人能力的不同。

高欢因为凭借六镇鲜卑军队才得以成功,因此东魏北齐期间,政权的鲜卑化是十分严重的。当初的实权者也无意改变这一状况,走的是一条不利于胡汉融合的道路。

北齐一改北魏孝文帝汉化的政策,又重新把鲜卑话作为通行语,歧视、迫害汉人,加大了集团内部的矛盾。在军队中,鲜卑军队和汉族军队都是分开管理。这样一来,自然就加大了离心力。而反观宇文泰,则走上了一条民族融合、富国强兵的改革之路。

宇文泰的改革

北周主要占据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其主要统治区域是关中地区,生产力和军队实力都没有北齐强盛。在这种背景下,北周想要生存发展,必然要走一条全面革新的道路。

宇文泰当权时期,就已经看到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最终使得北周能够弯道超车,一举统一了北方。宇文泰在选拔人才、实行均田、发展府兵制上,都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选贤任能。宇文泰在位期间,不限门第高下,而是尽量将各种人才都吸引到统治集团中来。这样无疑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力量,也使得当时的吏治较为清明,避免了像北齐那样政治腐败。

第二,实行均田制。计口授田的均田制,在北魏孝文帝开始实施后,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而西魏时期开始重新实行均田令,劝课农桑,使得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最高统治者还非常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在赋税、徭役等方面都比北齐轻。这样,后期北齐、北周的力量对比中,原本强盛的北齐便逐渐处于劣势。

第三,实行府兵制。宇文泰另一创举,是创建了府兵制。因为鲜卑军队的数量有限,为了对抗东魏,宇文泰便开始征召汉兵以扩充军力。为了协同胡、汉关系,宇文泰对当时的高级将领,无论是何出身,都赐予鲜卑旧姓,其所统将士亦跟从主帅改姓。

虽然这样的做法有些简单、粗糙,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胡汉关系,改变了士兵地位低下的状况。等到宇文邕掌握了府兵后,府兵更是成为北周皇帝亲自指挥的中央宿卫军。

府兵制的创建,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军事实力,对于后来北周一统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欢、宇文泰虽然都是鲜卑族,但他们在治国、治军上的理念、政策却是大不相同。高欢纵容、迁就鲜卑贵族,实行夷、汉分兵,偏重鲜卑军队。而东魏时的吏治也是非常差,贪污成风。到了北齐时期,这股风气更加严重。

宇文泰则截然不同,他大胆改革,不因循守旧。他曾多次颁布利国利民的政策,注重教化,尽地力、选贤良、均赋役等。这是一条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富国强兵之路。

西魏从开始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落后于东魏,到了西魏后期开始逐渐反超东魏,到了北周时期更是一举灭掉北齐,一统北方。虽然有北齐后来继承者昏庸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在高欢、宇文泰时期已经奠定的制度基础上,开始拉开了差距。

西魏实行的的均田制、府兵制,更是在隋朝和唐朝前期被继承下来,也促成了隋唐强盛的局面。所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对比来看,宇文泰是远远强于高欢的,两人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等到后来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帝位,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继续延续西魏北周以来的政策,最终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这既是当时的时势使然,也和当初西魏、北周逐渐制定的制度密切相关。而当初这些制度的制定,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宇文泰的。


飞熊说历史


高欢,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最初只是一个城门小兵。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高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穷二白的高欢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城门站岗的时候会被富贵女娄昭君看中。有了老婆的雄厚财力支持,高欢迎来了人生大转弯。靠着财力与魅力,高欢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在六镇子弟中混的风生水起。

宇文泰,字黑獭(一作黑泰),出身武川镇兵户之家。宇文泰小高欢十一岁,比高欢出道晚,更没有富贵女相助,全靠一刀一枪的打拼。邺城大战时高欢、侯景、贺拔岳早已投靠尔朱荣,成为其麾下大将,此时的宇文泰还在起义军首领葛荣手下效力。葛荣战败以后,宇文泰才投入武川镇老乡贺拔岳麾下。

高欢权谋比宇文泰强,毕竟他是白手起家,用到权术的地方要远远多于部落酋长后代的宇文泰。两雄对垒时,高欢底子比宇文泰大,但家业大,问题也多,如果把两人换过来,宇文泰未必处理得了高欢面临的民族,勋贵问题,也一样灭不了高欢,最多平手。

高欢不如宇文泰,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宇文泰的后代战胜了高欢后代,而且隋唐正是继承宇文泰西魏—北周一系,虽然宇文泰子孙被杀个干干净净,但重臣们后代还在新朝掌权,无疑有义务影响历史书作家给祖先或自己贴金。


诗雨花魂


个人观点:高欢-宇文泰的东西魏对峙时期,俩人一时瑜亮,称不上谁更厉害,谁不如谁。

个人经历上,高欢是草根出身打天下,宇文泰是富二代出身,一个胡化的汉人,一个汉化的胡人。能在乱世里面活下来吃得饱,俩人身上污点都不少。

东魏和西魏之间的几次局部战役,虽然说东魏账面上吃亏,但是这是要考虑到西魏资源贫乏,一直都是以战养战的进攻态势,东魏人多,输少就是赢。


二师兄聊历史


高欢不如宇文泰,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宇文泰的后代战胜了高欢后代,而且隋唐正是继承宇文泰西魏—北周一系,虽然宇文泰子孙被杀个干干净净,但重臣们后代还在新朝掌权,无疑有义务影响历史书作家给祖先或自己贴金,这可是李世民带的好头。

唐朝出现的史书难免要给重臣的先祖们讳败夸胜,而关于高家,倒不必讲究避讳,尽可以写得比野史还野史。不论从结局本身,还是因为这个结局影响到史书的倾向,高欢都输了。

高欢权谋比宇文泰强,毕竟他是白手起家,用到权术的地方要远远多于部落酋长后代的宇文泰。两雄对垒时,高欢底子比宇文泰大,但家业大,问题也多,如果把两人换过来,宇文泰未必处理得了高欢面临的民族,勋贵问题,也一样灭不了高欢,最多平手。

但高欢因为自己内部矛盾,以及自己作战的本事的确不如宇文泰,也灭不了宇文泰。如果两人继续打下去,还是两败俱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