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抗疫一線:鎮雄縣仁厚村活躍一批疫情防控志願者

30天過去了,村民們希望的新冠肺炎疫情“拐點”還沒到來,他們依然向著疫情“拐點”前行,守護著一個村莊的平安。

抗疫一線:鎮雄縣仁厚村活躍一批疫情防控志願者

仁厚村,地處鎮雄縣尖山鄉東北部,距尖山鄉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它的東邊是尖山鄉長安村,西邊是鎮雄縣滴水村,南邊是尖山鄉田灣村,北邊是芒部鎮口袋溝村。地理位置複雜、人口居住分散,疫情防控困難不少。看見村兩委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不分早晚在鄉間山路上奔波,村民們想法來了,“疫情防控是大家共同的事,我們村民也有責任啊”。

抗疫一線:鎮雄縣仁厚村活躍一批疫情防控志願者

1月26日,仁厚村村民成立了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同其他一線人員“逆”疫而行,為“拐點”而戰,用實際行動把“共同防守”的理念傳遞給每一個村民。

在芒部鎮口袋溝村與仁厚村的交界處的勸返點,志願者鄧成大和一名鄉村幹部在這裡守候著。他們的任務是盡最大限度勸阻外來人員入村,嚴防病毒傳播,避免交叉感染。在勸返點,鄧成大抗擊疫情的武器是溫度計、消毒液、警示牌和出入登記表,用它們測量體溫、消毒,登記外來人員和車輛。在鄧成大的眼裡,這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盡最大努力築牢盡最大努力築牢。“原則上外村人員、車輛禁止進村,村民也不出村,如遇特殊情況,村民進出村都要進行登記報備和體溫測量。”鄧成大說。

抗疫一線:鎮雄縣仁厚村活躍一批疫情防控志願者

仁厚村的疫情防控,志願者中湧現一批“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身份是普通黨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更多的是普通村民,春節剛過,從1月26日開始,他們放棄陪伴家人的機會,到村口站崗執勤、檢查來往人員登記記錄,在公共場合消毒、宣傳防疫知識,在微信朋友圈裡轉發疫情防控的新聞。58歲的毛國聲是一名退伍軍人,他認為軍人應該該衝到前面去,“雖然退伍多年,但軍人的本質不會褪色。”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再次激發了一個軍人的鬥志。

抗疫一線:鎮雄縣仁厚村活躍一批疫情防控志願者

不讓病毒進村,這是志願者們的共同心願,也是仁厚村村兩委和駐村扶貧工作隊“防、戰、治”疫情防控阻擊的目標。以村民小組為單元實行差異化防控,在每個村民組都設卡點,守住村民小組這一道防線,做到“防”要有力;各村民組之間分散、相距很遠,志願者們開著自己的摩托車、三輪車、小汽車,線下流動宣講疫情防護知識、幫助測量體溫,做到“戰”要有法;凡是與發現與患者有親密接觸的,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檢測並隔離,對伴有咳嗽、發燒症狀的,送到相關醫院去檢查,做到“治”要有效。在這個防控體系中,志願者發揮了自己的光和熱,83歲的老黨員王昌華是67名志願者中的一位,他們的參與和堅守,讓仁厚村這個邊遠的鄉村在疫情中多了一份溫暖和祥和。

抗疫一線:鎮雄縣仁厚村活躍一批疫情防控志願者

2月26日,一個月過去了,仁厚村無論是確診病例還是疑似病例都是零。疫情還沒有解除,但“拐點”很快會到來。隨著全國各地用工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鎮雄縣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實施就業脫貧一批政策。仁厚村村民們紛紛外出,但按照規定,他們需要進行體檢、開具證明、聯繫車輛,為保證疫情防控與務工就業“兩不誤、雙推進”,仁厚村的志願者們再一次忙碌起來。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汪舒 通訊員 劉傑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