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工人下崗買斷以後一些單位都變成領導私企了?你怎麼看?

aΡpybaci


對這個問題,確實有許多需要反思的方面。

雖然說買斷工齡是推進國企改革的一種選擇,但是,這種選擇並不是一個“買”字就能解決。因為,買斷以後職工怎麼生存,以後怎麼辦,也是需要一併考慮的,而不是買了就斷,斷了就可以拋向社會。殊不知,此後出現的許多信訪問題,都與買斷密切相關。原因就在於,買斷的背後,有太多不公的因素,甚至有嚴重的腐敗問題。

國企改革確實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但是,為什麼犧牲的都是工人利益,而沒有企業領導利益,為什麼接盤企業的經營者,一個個都一夜暴富,難道不是一個教訓?

其實,絕大多數工人並不反對自己做出一點犧牲。前提是,必須在公平條件下的犧牲,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的犧牲,在制度法規下的犧牲。遺憾的是,很多下崗員工,都是在迷迷糊糊中被買斷了工齡,且後續保障完全沒有的情況下回家的。因此,多數都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即便沒有買斷,也是在新的“的老闆”指揮下,日子越來越難過。

所以,新一輪改革強調維護員工利益,是完全必須的,是必須放在首要位置的。改革,就是要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這一點,不能動搖。


譚浩俊


一般有這麼幾招:第一步,瞞報漏報資產,反正能少報多少就少報多少,申報的資產總數越少越好;第二步,減員增效、下崗分流,這是當年常聽到的一句話,說白了就是趕人。由於前面第一步乾的不錯,同意下崗的職工拿到手的安置費、勞動合同解除的買斷錢就沒有幾個了,打發這波人後總資產有可能就清零或徹底的負資產了,實際上還有多少就只有做鬼的人知道了。第三步,賒股,空手套白狼啊,作為領導層、決策者認購個30%新的公司的股份,不過不用掏一分錢出去----賒,由於公司減員後第二年產生了效益(變相的告訴大家那些拿錢走了的都是些在公司吃白飯的、寄生蟲,就是因為有了他們公司才年年出現了虧損,實際上是加進了那些瞞報的部分資產、收回了一部分前期的呆賬、死賬),公司進行獎勵,還進賒股的賬。就這樣一年的時間下來這些人沒掏一分錢就得到了公司30%的份額,一個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基本上就是合法的成了個人資產了。續:對於大型集團公司的第四步,變現:1、實際控制人也就是公司的大股東將手頭可控制的股權(自己名下的以及公司名下的工會員工股)進行資產抵押套現,真金白銀進入個人腰包。拿著這些真金白銀成立各種個人名下的私有公司。2、打著資產重組的旗號再次變賣資產或拿著股權抵押出去換回的真金白銀來收購,就這樣他們又一次的不花一分錢將剩下的本該屬於集體所有的那點資產全部歸於自己名下。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國有或集團資產就徹底沒有了,這幫蛀蟲又一次徹底的把自己的員工給賣了個乾乾淨淨。讓真心想讓企業發展的勞動者真正的成為了無產階級,而他們成為了資產階級。


13080656006


用成億工人的下崗苦哀,換來了及少數人的致富,損公肥私,撈了悶心錢後,卻在某人的代領下,一些人卻移逃美國,也成了被人作為笑炳的一大奇事,,,這就是我的看法,哀哉,德不嘗失也。


嗯嗯143465653


2000年下崗潮,當時是打著企業改制,減員增效的旗幟;90%的職工強行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終止社保。是減員了,問問企業增效了嗎?幾個人一夜暴富了!!有的職工甚至沒有拿到安置費被趕出企業!職工傻傻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工作咋沒了?


淺笑149174147


如果沒有什麼新的政策支持或撫慰當年的下崗職工,這個話題還是不談為好!除了一把心酸淚,義憤在心中,還能咋樣呢?!不堪回首啊:“分流人員”、“瓜分國有資產”,導致了階級關係變化,社會形態變化和人們的意識形態變化。如果不打算“清算或追責”,再談、再議這個話題,都是一種深深地傷害!


yd3001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老人家晚年的憂慮、悲壯與無奈盡在其中。。。


老頑童174740797


公有制的國有企業,應為工人股分制。工廠的一磚一瓦,皆是工人自己的。國有企業的工人,不是老闆的打工崽,而是企業的主人。過去的下崗大潮,許多地方沒有給予國企工人應有的利益,侵害了國企工人的基本權利。公有制企業改制後,轉為有限公司,許多以前企業的領導成了公司的法人代表,成了公司老總……


雲淡風輕1488716


供銷社系統原來在所有大城市小縣城都是有最好的地段商店商場倉庫等!一夜之間變成了單位書記經理等幾個要好人的私人財產了!用公家財去公家銀行抵押貨款。再說買這些財產!就變成自己私有財產!職工變打工!什麼優化組合!停薪留職!下崗分流!全當理由!一轉眼暴富一大批基層領導!在職職工下崗離職買斷等達百分之八九以上!國有資產嚴重流失?不不那就不流失!就是變相全部讓一及少一部分人全部佔有!


全心為公


這就是國有資產流失的一種形式。


老史191112095


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後,數千萬甚至幾個億的國有資產還在那裡,若是礦產企業,地下還有相當的儲量,企業的礦產開釆證還有效。於是留下部分員工重組,於是一家新的所謂股份制企業產生了。

說是股份制企業,以我熟悉的一家企業來說,留下來的幾位高層員工是入了不少的股(因為他們有錢啊),底層的員工沒錢入什麼股。再說,當時的新企業實際上是被幾十位私人老闆把控著,人家也不讓你入啊。後來,憑著國家和原國有企業留下來的優質資產或資源,再加上後來運氣好國際上銅價暴漲,當時曾有人形象的聲稱:釆礦區炮聲一響黃金萬兩來!如此一來,幾位高管和私人老闆幾年下來賺得腰包鼓起,美其名"分紅"。於是乎屁股上坐的換了又換,歐美國家遊了個遍。而底層的員工無非是收入增加些,還得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被高層或老闆開了丟了飯碗。

再後來,銅價一路下跌,地下的資源逐漸減少,開採條件和成本增大,再加上國家環保政策執行的力度加大,這家企業又不得不開開停停甚至長年停工,真是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包老話。但無論河東還是河西,高管和私人老闆們有用不完的孔方兄,卻苦了拿點生活費的眾多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