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朋友家孩子八歲,別人跟她說話都不理睬,沒反應。整天愛看父母手機,怎麼辦?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


王華老師來答疑,以實例講教育。

提問的孩子是八歲,王華老師遇到過一位六歲孩子的情況。六歲男孩,玩手機到成癮的程度,只要睜眼就必須拿著手機玩,不給手機就會尖叫打滾。這個孩子玩的遊戲是樂高,但是時間太長太長,完全隔絕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從這個痴迷程度來說,應該比這個問題裡的八歲女孩還要嚴重。

那麼這個孩子為什麼會成為這樣呢?我問過男孩的媽媽,原來是之前孩子生了一場病,需要進行三個月的理療。讓一個六歲的孩子每天在兩個小時裡不動彈,那太有難度了。所以當時媽媽沒多考慮,塞給孩子一個手機,讓他玩他喜歡的樂高遊戲。三個月後,病好了,手機成癮了!由於生病孩子就沒能去幼兒園,現在卻是根本無法返回幼兒園,正常上課了!

平時爸媽是經營一家小超市,陪伴孩子的時候就比較少,陪孩子多的就是手機。現在是情況太嚴重了,爸媽才意識這樣不行。

這個孩子跟著爸媽來找我諮詢的時候,就一直是低頭盯著手機,對我們所有的交流充耳不聞!媽媽是非常的焦慮,一切情況基本上是媽媽來表述的。而爸爸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是個接送他們的司機,事不關己一樣。

我瞭解完情況之後,給到家長互動的方法,將孩子從虛擬遊戲里拉到現實的親子互動遊戲中,把孩子需要的陪伴放在生活中,並且我和孩子約定好,他在生活中用樂高拼好的作品,要讓媽媽拍照給我。聽到我的分析,爸爸開始參與到我們的交流之中,我講完方法,爸媽都覺得有了希望,而我與孩子的約定,也成功的將孩子從手機遊戲中拉出了第一步!

一個月的時間後,這個孩子已經可以正常的上幼兒園了。

一個六歲的孩子可以改變,一個八歲的孩子當然也可以改變。主要是找到孩子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對症下藥。

1、瞭解孩子生活中和誰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最多,相處的方式是什麼。現實中的互動越少,孩子越孤單,越會寄託虛擬世界。不論是老人還是父母照顧孩子,要和孩子進行現實的親子互動,而不是像個保姆一樣,照顧生活起居就算了。這個人和孩子之間一定要有情感上的交流,要通過眼神互動、肢體接觸進行愛的表達,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來自現實的關愛。親子互動遊戲,從網上找最簡單的就可以。

2、家裡一定要從現在開始,規定好每天的親子時間。這個時間是家裡人一起相處的時間,是除了最親近的人,例如媽媽,這個人之外,其他人的相處時間,例如爸爸。家庭教育不是單方面的事,不管是爸媽的哪一方都不可能代替另一方,所以,如果不希望孩子誤會爸爸不喜歡我,爸爸不要我了,媽媽更喜歡弟弟之類,就要和孩子有在一起互動的時間。

3、家裡人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孩子破冰,調整,轉變,直到一切改好。孩子八歲,已經是有一定的獨立意識了,而且按現在描述的情況,她要從這種成癮的情況脫離出來,必定是要經歷痛苦的。所以,孩子可能破冰很難,調整中會出現反覆,轉變的效果很不顯著等等,這一切都有可能造成家長放棄,惱火的不想繼續。堅持,才能勝利。

具體的方法就是:

1、孩子通過手機在玩遊戲或者看視頻,我們先要順著孩子的喜好,參與進來,通過語言交流的方式,介入到她的愉快之中,同時我們的交流就是現實中的行為,是在一點一點拉她走向現實。從遊戲裡的趣事,漸漸的把話題扯開,扯得越遠越好,一方面拉開遊戲和孩子的粘性,一方面擴寬孩子的想像力,她的世界就不會只有手機遊戲那麼唯一性了。外面的世界也很有趣,讓孩子產生嚮往,才會有力量放下手機。

2、家長的手機使用一定要注意,如果沒有非常必要的事情,在家裡家長儘可能的不使用手機,尤其是不要從孩子手中奪過手機,自己去玩遊戲或者追劇了,這是完全錯誤的示範。這時候家長和孩子就是要玩遊戲,看書或者是外出散步,總之是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注意力轉移,用其他有趣的有愛的活動來代替手機中獲得快樂。

3、幫助孩子結交同年紀的朋友,讓他們一起玩這個年紀的遊戲。這是與親子游戲區別的活動內容,也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人際交往的必要過程。當孩子在生活中有了要好的夥伴,有了喜歡的遊戲,她想玩的時候就會去找朋友了。當然,這些朋友的選擇家長要幫助進行甄別,千萬別找個也喜歡玩手機的,那就適得其反了。

希望這位女孩的家長能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幫助孩子,陪伴孩子,讓孩子早日成為快樂的小朋友。

歡迎關注我,共同探討家庭教育主題,成為睿智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