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從班車到車間,員工經過的每個區域都經過細心的準備。

從門口的一次性紙巾到食堂外面的一米間隔線,每個細節都讓員工儘量遠離風險。

細節決定成敗,必須將能想到的每個可能帶來風險的細節落實到位,是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防控疫情的原則。

追求完美的細節控

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的疫情防控從早上6:30開始了。

6:30,健康環保安全部門已經將《疫情防控員工信息調查問卷》發到了微信群裡,這是所有員工在內的疫情防控群,每一位員工都要填寫問卷,彙報當天的體溫、居家辦公還是前往公司、乘坐班車還是自駕等相關問題。問卷收集完畢,各部門經理再對本部門員工的彙報情況進行審核,確認每一個異常的信息,包括員工及其家屬健康異常的報告。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各部門領導每天審核員工問卷表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每天員工群按時彙報

答完問卷,班車司機李師傅再一次核對這一天的班車路線,疫情期間,班車是員工上班的第一道防線,要守住第一道防線,司機的責任重大,“班車上的人數不能超過一半,上車之前要量體溫,體溫超過37.3攝氏度的不能上車。”

為避免因為檢測體溫登記造成人員聚集,公司開放了兩個大門,分別針對班車和其他車輛,班車進入大門後,每個員工領到一個新口罩,換上之後,再進入公司。其他進入公司的車輛要進行消毒,車上人員詳細登記、測溫後才可進入。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進門車輛消毒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入門登記測溫

員工來到公司,副總裁王秀珍也開始了每日的例行檢查,疫情防控需要落實每個細節,檢查所有的環節,是復工后王秀珍每天要做的事情。

為了讓員工減少接觸門把手,疫情期間公司所有常用通道的門都是打開著,門口、飲水機、咖啡機等公共設施旁都放置了一次性紙巾。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每個門外都放有紙巾

細節不僅僅如此。空調是不是都關著?每個位置的消毒液是否充足?分類垃圾箱是否清潔?兩個小時一次的消毒是否準時?臨時隔離室有沒有準備好?

……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公司配備了應急隔離間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衛生間的防疫細節

王秀珍在公司內巡視,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

更衣室和食堂是重點。

為了儘量避免員工接觸,公司的更衣室外劃上了一米間隔線,員工們要在線外排隊進入,更衣室每次只能進6個人。

食堂的要求更多,能容納40多人的餐廳只佈置了11張餐桌,餐桌間隔2米以上,餐食全部是份裝,員工錯時就餐,進入餐廳時也要站在門外的1米間隔線排隊進入……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食堂外的1米間隔線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員工就餐

除了例行的檢查外,每天查看員工上交的調查問卷表,聽取各部門每天的安全彙報,每週三次向公司瑞典總部的危機處理委員會彙報防疫情況,關注疫情相關信息,隨時補充防範措施……

這是除了公司正常工作之外,王秀珍在復工以後每一天的日常。

“只要有消息說哪個細節可能導致傳染,王總第一時間就要補上防範措施,所有措施必須立即整改完成,不能有拖延和懈怠。”在公司員工心目中,王秀珍是個事事追求完美的細節控。

不平凡的“抗疫”年

2020年1月17日,武漢發生疫情的消息被報道,作為利拉伐天津公司的負責人,王秀珍有敏銳的反應和應急經驗。

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是於2011年2月14日註冊成立的外國法人獨資企業,主要從事擠奶設備、飼餵設備、牛奶加工設備以及配套清潔產品、奶牛保健用品的批發、零售、進出口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

公司的經營範圍和奶製品有關,因此,健康安全一直是公司關注的重點,隨後的幾天,對這次疫情的職業敏感,王秀珍每天關注疫情的相關信息,蒐集防護知識。

1月21日,公司發佈通知,限制員工前往武漢,並建議員工取消假期旅行計劃,制定了公司內部疫情防控計劃,如對外來人員的篩選和體溫檢測,增設公共區域和個人消毒的設施。

1月23日,武漢封城,疫情告急。

這一天,是利拉伐天津公司春節放假的前一天。

“員工馬上放假了,可能會在春節期間串親、聚會,存在很大的風險,要讓員工遠離風險。”公司管理層不希望自己的任何一個員工出事,要求每個領導每天問詢員工的身體狀況。

公司管理層做好準備,準備物資,制定防控方案,組織人員實施落實,是春節從始至終一直貫穿的主題,

口罩的需求量、進出人員的管理、垃圾桶分類使用、消毒液的放置位置,就餐分流……都在每天的討論中。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垃圾分類

應急預案改了又改,應急措施加了又加,線上會議每天討論,整個春節,利拉伐天津公司的管理團隊在思考著每一個安全環節,每一處風險的規避,這個春節,是一個不平凡的“抗疫”年。

來之不易的許可證

何時復工關係著公司的命運。

“我們公司的服務對象是國際企業,如果供應中斷,將導致牧場無法擠奶,牛奶生產停止,原奶將會無法供應,對乳製品生產影響巨大。”

2月7日,公司向天津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提交了復工申請,此後是復工小組的一個根據復工要求一點點改善,一次次檢查的漫長過程。

“天津港保稅區疫情防控指揮部18小組的網格員,可能是到公司出勤率最高的人了。” 王秀珍說,從大年三十開始,網格員幾乎每天都來到公司檢查,下雪天都會來,一直持續至今,“他們每天檢查防疫措施,特別仔細,比如檢查口罩要開箱,數數量,看口罩的說明書是否符合標準。” 王秀珍說,疫情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非常專業認真,給予了很好的指導。

2月12日19:24,王秀珍終於拿到了公司復工許可證,利拉伐天津公司成為天津港保稅區第一批覆工企業,“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立刻向總部彙報,總部的領導為我們鼓掌祝賀。”

公司原本2月13日可以復工了,但王秀珍決定推遲一天,她要確保防疫措施萬無一失。

2月13日一早,王秀珍召集相關部門領導來到公司,模擬員工進場工作的狀況,從入口一步步排查,員工可能碰到的每一個細節都儘可能防護到位。

排查到消殺用品儲備間時,看著箱子裡各式各樣的口罩,王秀珍百感交集,王秀珍說,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想到購買口罩,但國內的口罩緊缺,瑞典總部知道後立刻安排購買了1萬多隻口罩寄過來,公司亞太區副總裁胡國明去新西蘭出差,揹回來100個口罩,同時協調在日本的同事們,跑到各大藥店買口罩寄到中國。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儲備間各種各樣的口罩

“國外的朋友給我發郵件,說中國對抗疫情快速有效,感受到大家的關心和鼓勵,也感受到職能部門的專業和認真,特別溫暖。”王秀珍說,對抗疫情,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即將復工的員工簽署了《個人承諾書》,承諾按照《疫情防控期間公司員工行為規範》嚴格執行;成立疫情防控應急全員小組和領導小組;向員工發佈《疫情防控實施方案》、 《員工行為準則》、《各部門注意事項》;落實好各部門的防控職責……

“復工只是開始。”一切準備就緒,2月14日,利拉伐天津公司復工。

老闆放心 員工安心

2月14日,雪下得很大。

復工第一天,從員工上班車開始,每個環節都按制定好的防控措施進行,第一天的復工工人為60人。

牟雲山廠長是機械工廠的負責人,從這一天開始,他的神經就一直緊繃著。

“沒復工前,最大的擔心是客戶交期,真的復工了,怎麼能讓員工執行防疫措施,別傳染上,成了更擔心的事情。”牟廠長說,這是在得到復工消息的一瞬間,他心態的變化。

利拉伐的車間看起來很空曠,記者目測,每個工人之間的距離至少間隔3米,工人們都在獨自工作。

都拿到了復工許可證,是什麼“細節”讓這家公司再推遲一天上班

車間工人間隔3米以上

牟廠長說,作為車間的負責人,他的壓力很大,2月份的生產交期已經很緊迫了,為了確保生產,計劃部門盡力尋求客戶的理解,希望能延緩交期時間,此外,公司儲備了一些安全庫存,可以緩解一些壓力,同時,客戶急需的物資復工後第一時間發送出去。

復工第一天,部分員工就加了班。“員工們很支持,有的工序24小時持續作業,沒有人反對。”牟廠長說,車間有100多名工人,大部分工人已經復工,部分員工返津後在家隔離,14天后經審核同意才能復工。

小高是公司最後一個回到天津的員工,他返津的過程有點曲折。

“員工回不來一定很著急,不惜一切代價讓員工回來,一個也不能少。”牟廠長在每天查看員工情況時,發現小高的回津時間一直是待定,他了解後得知,小高過年期間去了河北省老家,疫情期間,當地沒有公共交通,回不來了。

牟廠長當即決定,公司派車去承德接小高回來,但得知天津車輛不能出省,隨即幫小高聯繫專車,報銷車費。

“我從老家找了輛私家車,到北京後,又打了輛出租車,開到天津和北京的交界處,公司的車在那等著我了。”小高說,接他的車是公司用來接待外賓用的,“我一個工人還坐了把領導的車,一直把我送回家。”

兩天前,小高回到天津,等待隔離期滿審批後復工。

從復工至今,利拉伐天津公司運轉順利。

負責人說,員工們很配合,完全按照防疫措施認真執行。

員工們說,復工前會有擔心安全,但看到公司的每個細節都做到了,就沒必要特別擔心了……

對於利拉伐管理層來說,復工只是開始,在疫情沒有徹底解除的日子裡,每一天都不能懈怠,關注所有細節,切斷所有感染途徑,才能確保最終生產和抗疫的雙重勝利。

津雲新聞記者 勞韻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