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現在農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老人在地裡耕作呢?

冬日暖陽187603428


不耕種難道慌了?南方很多荒地,因為都是山地丘陵,沒法機器作業,種糧食不掙錢,年輕人出去了,老年人幹不動,只能荒廢,可是北方平原多,基本實現全機械化了,種地也不難,他們也閒不住,還能有些收入。





玄松濤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是最有資格講的,因為我出身農村,也是最瞭解農村的。

80年代初,中國農村實行分田到戶制度,每個家庭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時候的我還很小,根本不知道這個分田到戶到底是什麼,只知道不管任何時候,父母親總是在地裡忙活,風裡來雨裡去的,特別是農忙時節,總是來去匆匆一天見不到人,你想想那時候,為了養活幾個孩子,父母親承受了多大的苦累呀?儘管如此奔波勞累,但在那個年代,靠幾畝田的糧食,僅夠維持一家幾口人的溫飽而已,就談不上什麼小康生活了。

長大後,我們都離開家鄉各自奔波在外地,有時候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家裡就剩下兩個老人在忙碌那永遠也忙不完的農活,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家蓋起了小洋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父母親的歲數也越來越大了,身體不像年輕時那麼好了,但依然堅持在田地裡勞作,我也能理解,土地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他們已經離不開自己的土地,也太愛自己的田地了。

其實我們兄弟姐妹幾個也曾勸過父母親,叫他們不要做了,畢竟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吃不消,就放棄了吧,但他們依然不聽我們的勸說,後來想想,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他們已經習慣了一輩子在地裡面操勞,如果真的閒下來,他們反而覺得無所事事。

於是我們也不再說什麼了,直到父親走了,母親一個人還在堅持了這麼多年,但終究還是抵不過歲月的風霜,如今已經80多歲的她,也僅僅是種了一小片玉米地和一片菜地而已,我也沒再勸說,只能任由她去吧,我也終於明白,以前年輕的時候,在田地裡忙碌那是因為生活所迫,如今生活好了還在堅持,卻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只有這樣遵循她的意願,才能讓她找到生活的樂趣,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讓她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吧!


壯族老三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談我的看法。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現在農村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可是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老年人不忍看到土地荒蕪,不顧自己年老體衰,依然在地裡忙活。另一方面城裡老人有退休工資,農村老人雖然有養老保險,卻少的可憐,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種些糧食蔬果,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我的父母親已年近八十,依然種了一些地,每次回老家,媽媽在我走的時候,裝了大包小包的青菜,還給我們帶一些玉米麵和白麵,回到城裡我把青菜分給鄰居,他們都羨慕我有個農村的家,有時候我怕父母累著,讓他們別種地了,可媽媽說能幹就乾點,如果停下來身體就不行了.我也就不強求他們。


我愛我家emmmm


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還在地裡耕種,我覺得一是他們認為自己身體都還能幹得動,多耕種點不僅自己有收入 能把自己養活的情況下不需要子女操心,還能為自己女減輕負擔。二是,他們這些老人在農村沒啥事,種地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了,都想自己種點地啊,菜啊,什麼的,自己不幹也閒不慣。

就說我自己父母吧他們都已經60多歲了,條件也蠻好的,哥哥家小孩從小沒讓他們帶過,而且哥哥常年在外面做生意,開店。他們老兩口一直在農村,他們一點也閒不慣,不僅養了好多家禽,而且他們還種了好多土地,我爸還在外面給人家做小工。每次回去打電話都在給他們說,叫他們少種點土地,年齡大了,種點夠吃的就行了,他們也不聽。我爸時常說現在我們還能做的動,不要你們拿錢,我們自己能保自己,你們不要操心,種點地嘛,你們過年回家有吃的,走時嘛你們可以帶點上,米啊油啊在外面少買點,自己家種的又好吃,每次回去給他們拿錢,他們都不要,而且每年還到貼給我們拿。今年疫情年前回去也是,走時我爸他們給我拿肉拿米的,不要非要往車子裡放,想想他們這麼大年齡了真心疼捨不得要他們的。

當父母的都是為兒女操心一輩子,想想都心酸,希望我父母身體永遠健康,也祝願全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普通何么妹


很高興認識你!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都不愁吃穿了,但是老人們生活簡樸習慣了閒不住了,手上沒活幹心裡不踏實,所以他們寧願累點也想多勞動一下,其次就是種田多少還是能有點收入的他們的心裡大概在想自己能養活自己就儘量不給子女增加負擔吧!我爺爺就是這樣的83了還不要後輩們養著天天手裡都在幹活!


無聞不默默


大家好,因為我出身農村,也是最瞭解農村的

80年代初,每個家庭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時候的我還很小,根本不知道這個分田到戶到底是什麼,只知道不管任何時候,父母親總是在地裡忙活,風裡來雨裡去的,特別是農忙時節,總是來去匆匆一天見不到人,你想想那時候,為了養活幾個孩子

在地工作的老人傳統觀念比較強,不忍心自己家的地荒涼,在者種地老人就當鍛鍊身體


小李農村生活


我的看法有兩點:

第一 這些老人忙了一輩子,按說是該歇歇了。但是他們已經養成閒不下來的習慣,

第二 我感覺在我們這很多老人也有一些養生意識,多動動,對身體有好處,像我也是農民,並不要求父母能幹多少活,,但是他們就是閒不下來,有空就幫我。舉個例子,我二伯父家的地承包給別人種了,我伯父呢,就沒有事,就去給我幫忙,有時候感覺他們歲數大了,想讓他們歇歇,不讓他幹,後來他沒有事就去撿廢品。唉,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他們為什麼幹活,人一定要懂得孝順。

這只是我的一點小觀點。


崔民濤


農村生活提高了但是老一輩的生活習慣跟思想已經固定了,在農村自己有田有地一年四季該種什麼想種什麼老一輩人都刻入骨髓,而且那個年代很多人連肚子都填不飽所以對田地糧食的感情可想而知,就以我公公50年代的人剛好經歷過大饑荒,哪怕到城市去他也不習慣什麼都要錢買物價又高會有壓迫感,在農村有田有地家裡有糧都是通過自己的辛苦土地回饋給我們的這樣的幸福感,這次疫情我孃家叔叔回去吃的油米菜全是村裡留守老人家裡種的,農村人的樸實善良慷慨在這裡發揮的淋漓盡致。就不知那一輩的老人還能種多久,他們下一代人全都出去了,他們不種田地就會荒,這個現象也驗證了這個時代的巨大變化。


海漂回鄉的琳琳


現在農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老人在地裡耕作呢?

大家好,我來說點我個人的淺見。有不同見解請評論。

首先,你說的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只是相比前十年,二十年,現在確實提高了很多。比如十年前每家每戶有摩托車,但小車少。而現在農村家庭大多數有小車,就算沒有的,也不能說誰怎樣,也許只是人家暫時不打算買而已。但是,還是離我們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差太遠太遠了。畢竟家庭開支極大,每天日常開支,如孩子上學,禮尚往來等各方面就不一一去述說,不過這些城市與農村都一樣。但是農村人的醫療保障比城裡人差太遠了。例如我鄰居去年在武漢同濟醫院住院時,同病房的城裡人幾乎不用自己花一分錢,而我鄰居一天少則幾千,多則上萬,這都是我們農民朋友一分一釐,辛辛苦苦,風裡來雨裡去,長期積累才擁有的血汗錢。

農民是不容易的。農村人本就長時期呆在農村,農村人都不種地,自己沒得吃,城裡人也不好過的。如果真的有一天農民都不種地了,你就是有錢也可能買不到糧食。也許你會說去國外買,但我只會認為你太天真了。所以,現在依然有許多農民在種地。而且現實是,種地又確實賺不了多少錢,有時連成本都收不回。

農民是樸素勤勞的。農村老人都會盡自己能力為子女多積累一點錢,會省吃儉用,會有病硬抗著。正因為也勤勞,所以農村老人不會讓自己土地荒蕪的,他們會心疼的。

這就是你看到現在許多農村老人依然在種地的原因。





湖南平安是福


走進鄉村,看到的是潔淨的街道,一棟棟樓房,家家門口幾乎停著小車,看到的人都會說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到田間地頭轉轉,會發現在田間管理莊稼的幾乎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到了耕種,收穫季節主力軍還是老年人。

這就很難讓人理解。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田間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應該是年輕力壯的青壯年,老人們應該在家裡照看一下家庭,照看一下孫子輩的孩子,或者 三五個老人聚在一堆,侃大山消閒才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現在農村表現出來的繁華也只是一種表象,它背後掩藏的真相卻是無奈和虛假;造成這種無奈和虛假的,卻是農民自己。

一戶人家拆了瓦房建起樓房,附近的人家就會隨著拆了瓦房建起樓房,一戶人家在城裡買了樓房,周圍的人也會有大批的相隨,你家買了汽車,我也得買一輛,這樣和你說話才有底氣;不要求比你強,但不能比你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即便借債也心甘情願。

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農村的樓房一棟棟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車開進了家門;然而,這種狀態卻是建立在虛誇的實力上面,不是農民真實財富的表現。於是,人情變得淡漠了,人心變得浮躁了,人性變得勢利了,這種不良的風氣似乎越來越猛。

然而並不是,許多年輕人,用他們無聲的行動,有意或者無意的進行抗擊:城裡的房子買不起就住在村子裡好了,買不起汽車騎著電動車也很好,滿足不了女孩們的要求,就單身好了;我過我自己真實的生活,誰也干涉不了。

假如有一天,農民們都過上自己真實的生活,用自己真實的能力創造出財富,建造起樓房,開上車子,那時候的農村生活才真的提高,那時候的農村老人就不會到農田裡從事與年齡不相配的工作。

那時候的農村才是真的富裕,農民的生活才算真的提高。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