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么看秸秆粉碎还田这件事?

A共享秤


我是地道的农民,从用于桔杆烧火做饭到烧煤做饭把秸秆堆放到田间地头再到如今的烧气做饭把秸秆粉碎还田都亲身经历过,现在我把每一个阶段的亲身感受向大家分享一下,相信桔杆还田是好是坏大家心中自然分晓!首先说用秸秆烧火做饭的时候,那时不但秸秆用于烧锅,就连玉米杆圪塔、谷子圪塔、小麦圪塔都被人们捡回去烧了还不够,农闲时上山拾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那时到处青山绿水,小溪常年流淌,小鱼小虾自由倘徉,青蛙青蜓到可见,但那时粮食产量只有一二百斤,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之后人们的日子稍微好一点,开始用煤代替秸秆烧火做饭,秸秆便堆放到路边地头,坑塘河边最终去向是点燃或者沤烂,那时的秸秆可用于报仇,如果对谁不满便把于秸秆堆放在谁家的树旁,或者堆放在谁家的鱼塘边,待干燥后待机点燃树毁鱼死,这一时期河里的水开始变红,一到夏季到处是腐败的干秸秆味,但这时的秸秆点燃并不是集中燃烧而是慢慢的在相当长的周期内烧完,所以对空气的污染并不明显,但对水的污染突显,河中的鱼虾急剧减少,紧接着农民更知道省力了,连田头路边也不运了,直接在大田里集中燃烧,烟雾遮天盖地,每逢这时村上害眼病的人成群结队,院里凉晒的衣服上到处是灰尘,因烧桔干造成火灾比比皆是,这时雨水减少十个小河九个干,更谈不上小鱼小虾了!土地开始板结肥力下降。接着进入禁烧阶段,这时开始粉碎桔杆还田,这一时期村上害眼病的人基本上没有了,土地开始变的肥沃!前几年我连续两年做过实验,我的5亩地一半烧一半还田发现烧的一半禾苗又黄又瘦,秸秆粉碎还田的一半禾苗又黑又壮比烧了的亩产量多120斤左右,至于病虫害多少并没有明显区别。从烧秸秆做饭到秸秆还田做饭用气的过程,正是人们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的饱穿的暖再到吃的好穿的好,房屋从土屋到瓦屋到平房再到楼房再到进城买房的过程!通过以上分享大家不难找到答案!


山农老程1963


首先,秸秆还田是一项很有益的国家政策,给了很多的补贴资金。

秸秆还田有效的解决了秸秆焚烧的现象,在环境日益严重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推出秸秆禁烧政策,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其他收集打捆作为牛羊饲料等也是有效举措。

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地营养,至于说,有很多病菌滋生繁殖,也有这方面现象,是因为秸秆还田不是独立存在的政策,还有土地深松项目,单独的秸秆还田,深度不够,土地也消化不了,配合深松,效果会更好。只不过现实情况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很多流于表面,作业面积达到了,但是作业质量很多没达到。




小伍6789


我很荣幸可以回答“秸秆还田的看法"这个问题。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的作用。那么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好处和弊端吧。

秸秆还田的好处是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秸秆还田后,由于新鲜腐殖质是在土体内部形成的,可以随即与土粒结合。秸杆还田还能促进固氮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另一方面秸秆还有一定的保氮作用。这是因为秸秆可供给微生物生命所需的能量。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吸收了土壤中的速效氮,从而合成体细胞,从而使氮素得到保存。同时土壤对微量元素的补充也有一定的作用。秸秆还田还可以为田地积肥,使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但秸秆还田也是有缺点的,秸秆还田量过大易发生土壤微生物与农作物幼苗争夺养分,更为严重的会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秸秆还田也会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使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的发芽生长。因此我们在秸秆还田以后还要对土壤进行施肥和镇压,以增加土地的肥沃和平整。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农人小涛子


看从哪个角度分析了。

从国家政府角度来看,肯定是秸秆要还田。因为如果不还田,很多农民就会把秸秆焚烧。一来焚烧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这是国家不能允许的,也是一直在整顿的。二来焚烧也会有其他风险,比如小麦收获完秸秆焚烧,会引燃周围其他没收获的小麦或者其他作物,造成损失。

从农民角度来看,最希望的是高产丰收!一般情况下,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增加了氮磷钾含量,是有益的。但是秸秆还田有可能会带来其他风险,如上一季的虫卵,病菌等带回田间,造成病虫害加剧。还有一个风险就是秸秆还田后如果腐解不充分就播种,有可能会降低出苗率。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其实如果秸秆能够综合利用的话,可以既能解决这些问题,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比如将秸秆做成生物炭后还田,这是将来的趋势,但尚未开发好。比如将秸秆做成纸张,木质化较好的作物秸秆做成压缩模板等等,秸秆还能卖钱,岂不更好?





指尖上的三农


农户直接把秸秆粉碎还田,会对土地有影响吗?

1、病虫害的加重。在没有了秸秆焚烧的前提下。秸秆上残留的病菌、虫卵等一并通过农机作业埋入地下,会造成病害和害虫的连年繁殖,使病虫害发生的基数增大。而且最重要的是秸秆在土壤中的发酵状态达不到人为堆制农家肥的那种高温状态,病菌、虫卵等不能有效的灭杀;而且,秸秆在土壤中的腐烂较为困难,无论是温度还是水分或者是微生物环境都是不利于秸秆腐熟的,尤其是东北寒冷地区。秸秆腐熟就是个最大的难题。

2、土壤通透性过强,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很多作物的草谷比都是大于1的,也就是说产生的秸秆的重量远大于产生的果实的重量,长期还田,会导致大量不能腐熟的秸秆在耕地表层沉积,造成土壤颗粒间间隙过大、通气性过度。影响种子、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对于水田来说,土壤中的秸秆在水中逐渐的腐熟、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同样会对水稻的根系产生毒害作用。

秸秆如何腐熟还田?

益富源秸杆腐熟专用浓缩复合菌种

本品由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双岐菌、光合细菌、放线菌、醋酸菌等单一菌种经特殊工艺研制而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种。每克含有益总菌数≥500亿CFU。

【产品名称】益富源秸杆腐熟专用高效浓缩复合菌种

【产品性状】本品为乳白色粉末

【执行标准】Q/ZZYFY001-2016

【产品描述】本品为休眠型原种,使用前需先激活方可使用。

【激活方法】以1瓶菌种,制作20公斤菌液为例子

[原料准备] 能够密封的塑料桶(容量20公斤) 红糖(2公斤) 益富源秸杆腐熟发酵专用菌种(1瓶)  无菌干净的水(深井水、凉开水、或者放置2天的自来水)

 步骤1、先把塑料桶装入20公斤无菌干净的水。

 步骤2、取5公斤水加热融化2公斤红糖,溶化后倒进步骤1中的塑料桶内。

 步骤3、将益富源腐熟发酵专用菌种加入塑料桶的红糖水中,搅拌菌液,密封起来。

 步骤4、温度控制在30--40度之间发酵4天左右。如果温度在20--30度之间,发酵时间为7天。

 步骤5、用ph试纸5天后打开容器【测试PH值,PH值在3.5-6】范围内,即发酵成功。如果没有ph试纸,可以倒些发酵原液口尝,酸甜后即发酵成功。一般发酵7天后使用效果更好。

【功能作用】

1、提高肥效降成本:使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提高2-5%,促进植物对难溶性矿质养分的吸收,将土壤中未利用养分转变成可利用的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減少肥料费用12-30%,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作用,分泌各种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使土壤肥沃力强。

2、抗重茬抑制病害:第一年使用即可降低发病率20-30%,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真细菌,破坏线虫虫卵,连续使用3-5年,彻底消除农作物连作重茬引起根腐病,青枯病、立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

3、提高秸杆养分转化率 益富源秸杆腐熟菌种中富含有益微生物,能快速软化,催化秸杆,将秸杆中不能被利用的有机物,释放秸杆中的钙,镁等矿物质元素,充分转化秸杆中的物质,提高秸杆利用率。

4、增产增收: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性物质,促进作物长势,叶片肥厚增大,光合作用加强,开花多结果多,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亩产量提高 10-15%。

【用 法】

1、秸杆返田法

2、秸杆发酵有机法

【秸秆未进行腐熟处理的缺点】

1、 如果不对秸秆或粪料进行发酵处理,直接施用于土壤,则作 物的病虫害会比较多,因为很多的虫卵和病毒、病菌都存在于秸秆和粪料中;

2、另外,还有杂草种子在发酵过程中也被消灭,以利于控制杂草。

3、由于未处理的粪料和秸秆中存在大量热源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能量),如果不处理,直接施用于农田或土壤,则会在土壤中发热,造成烧根,农作物死亡等;

4、 另外,秸秆的碳氮比太高,直接施到土壤中后,会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争夺土壤中的氮元素来繁殖微生物菌体,造成与植物争氮的不好现象。

5、秸秆中虽然存在大量的氮、磷、钾、硫、镁等肥料元素,但它们在秸秆中多以结合状态存在,如存在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结构中,不能被植物吸收,又如以植酸磷形式存在,造成磷不能被植物吸收等,发酵就是要把它们释放出来,便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6、直接把秸秆还田,只能腐熟一小部分,速度太慢,所以如果不能加速秸秆的腐熟进程,则大量的秸秆无法进行合理处理,如果焚烧处理,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 7、秸秆腐熟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以上综述归纳为:防治病虫害,彻底杀死秸杆、畜禽粪便中虫卵和病原菌;提高养分,更好地分解有机质、磷、钾固氮;预防烧苗,彻底腐熟避免施肥后二次发酵,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蒙山脚下宝哥


秸秆粉碎还田,是环境保护的需要,过去多年来,人们习惯焚烧秸秆,污染环境,使大气层产生雾霾,对人民身体健康不利,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霾在空气中蘼漫,混合作有毒气体,容易滋生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因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将秸秆粉碎还田,可改良农田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有利改良土壤板结,使农作物更好地快速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提高粮食的千粒重,提高粮食的品质都是很有利的。秸秆粉碎还田要在制度上和法律上加以强制执行。




方征中


秸秆还田技术这几年在我们华北平原地区是强制推行的。因为前些年农民大多是把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每到秋收季节乌烟瘴气窗户都不敢打开。不过秸秆焚烧能把庄稼上的虫卵和病菌一并消灭,草木灰是很好的钾肥。通过这几年秸秆还田的推行空气质量变好了,土地养分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化肥用量减少了,不过发现病虫害增多了,农药用量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也造成土壤农残超标。

能不能找到即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又保证土壤安全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麻豆007


我国农作物秸秆逐年增加,已经超过10亿吨,随着我国农村能源清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秸秆做饭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各级政府把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作为尚方宝剑在各地进行推广。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而且大大减轻了秸秆就地焚烧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减少了化肥投入、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效的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是各方面皆大欢喜的措施。去年我国秋冬季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面积约在3亿亩(0.2亿公顷)以上。但是秸秆还田真的那么好吗?

一、秸秆还田致霾气体。

据文献报道玉米在成熟收获时的青鲜秸秆的数量平均每亩约2吨(T),其化学成分约为水分70%、糖分10%、纤维等固体物质20%。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后,在土壤里产生以下致霾气体:1.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在玉米秸秆砍割晾晒的情况下,青鲜秸秆中的植物细胞失水破裂,细胞中的糖分流出、暴露于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散逸于大气中。在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的情况下,这些秸秆和秸秆中的糖分被封存于土壤缺氧的环境中,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降解。降解的产物有:烷烃类、烯烃类、醇类、有机酸类、脂类、醛类、酮类、醚类等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如葡萄糖果糖可以被野生酵母降解为乙醇、乙酸、丙酮等;木质素可以降解为香豆醇、松柏醇和芥子醇等。这种缓慢缺氧状态下的植物遗体降解,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提高地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植物(农作物)生长旺期,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还可以对植物(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秋冬季非植物(农作物)生长旺期,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大量排放,不仅白白地浪费了资源,更加重了空气雾霾污染!因为这些BVOCs是形成空气悬浮颗粒物(PM2.5~PM10)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其与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2)、氨气(NH3)或氨根(NH4)等一起凝成二次气溶胶。气溶胶粘结起来形成PM2.5等悬浮颗粒物。在秋冬季时有的冷重高气压、静稳无流动、上热下冷的逆温天气状况下,这些悬浮颗粒物就会越凝结越密、越粘结越大,再与水蒸气(雾)一起,就形成了视线极差、呼吸困难的雾霾!2.秸秆降解使土壤温度升高。秸秆中的糖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的过程都是放热的化学反应,这些热量使土壤温度升高,一般可使20厘米(cm)的土壤表层升温2~4度(CO)。土壤温度升高产生三个后果:①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中有机物降解加速,BVOCs排放更快更多;②土壤里残存的化肥(如碳酸氢铵、尿素等)、农药也加速分解,产生出氮氧化物(NOX)、氨气(NH3)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③土壤里的水分吸热,变为气体水分子或水蒸气(液体水分子)排入大气中。3.土壤蒸腾逸出的水分子在空气中遇到悬浮颗粒物,形成类似于“雨核”的“霾核”,液态水包裹着灰霾。像云不是云、似雾不是雾,现在有个专有的名词称呼——“雾霾”!事实上,分析雾霾的化学成分,其水分在90%以上。以上种种,本文把因为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产生的、在秋冬季特殊的气候(气温、气压、流动性等)条件下的、能够导致(Zhi)雾霾(Mai)发生发展的各种农田气(Qi)体(Ti)排放物,专称为“秸秆还田致霾气体”,简写为ZMQT。以区别于其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的致霾气体。农田致霾气体(ZMQT)的排放,从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的当日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来年的3月上旬,其排放强烈期在每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元月上旬约100天左右。期内排放最高值每日可达1千克/平方米(1kg/m2),即每公顷(1万m2)每日排放可达10吨。若按平均每日每平方米排放0.5千克即每公顷每日排放5吨计算,则在100天的时间里,3亿亩(0.2亿公顷)的秸秆还田面积共可排放致霾气体(ZMQT)100亿吨。(5×0.2×100=100亿)我国华北地区9月20日左右开始秸秆直接还田,10月1日左右就开始有严重雾霾;东北地区10月10日左右开始秸秆直接还田,10月下旬就开始有严重雾霾!发生严重雾霾的区域和时间与秸秆直接还田的区域时间高度吻合!!

致霾的本质和现象秸秆露天焚烧,向大气中排放烟雾颗粒物污染大气,社会大众和各级政府已充分认识,并采取了严禁焚烧的措施。而目前我国鼓励的秸秆直接还田,其农田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温和隐蔽性、长期持续性、危害次生性并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合理性,因此大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也是秋冬季雾霾的主要元凶之一:①温和隐蔽性。秸秆直接还田的致霾气体(ZMQT)排放,不像工业烟囱排放的烟气、不像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烟雾、不像汽车尾气排放的尾气,这些排放强烈、集中、直观,视觉冲击性强,相反地,秸秆直接还田的致霾气体排放是看不见(隐蔽)的,每天排放不多(温和)的,正因为这种温和隐蔽性才让人们未认识、不重视!②长期持续性。秸秆直接还田的致霾气体排放,从秸秆还田之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秸秆全部分解完毕。在华北、东北区域大约需要六个月以上,分解快速期即排放强烈期在始于九月底十月初,终于来年元月上中旬约100天。而此时期正是我国静稳天气多发、秋冬季雾霾严重时期,这不是巧合——在这二百多天的时间里每时每刻都在排放,长时间、大面积的排放,累积起来数量惊人!这些年,我们查遍了工业源排放、生活源排放、也查了农业源排放,唯独没有查“秸秆直接还田的致霾气体”的排放!③危害的次生性。秸秆直接还田排放的致霾气体不是颗粒物而是气体,排放时数量小、看不见。在秋冬季排放,若遇空气静稳而累积起来,与其他工业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空气污染物混合,就会凝结成空气悬浮颗粒物,不升不降不解体,致使空气污浊、视距变短、使人如坠地狱,恐慌恐惧!由开始的透明无害的气体,到凝结后才形成霾,所以说它是次生的危害性,是产生(导致)霾的“元凶”之一!为什么在秋冬季我国会突然大尺度地域形成严重雾霾?就是因为我国大面积的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2016年秋季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达3亿多亩(0.2亿公顷以上),其降解(分解)后产生致霾气体的面积广大,在离地面0-300米的空间弥漫。因其开始是透明气体而不是雾霾,所以不引起关注。而一旦条件适合(如逆温、静稳天气),这些无色气体立即成霾,在三两个小时内突然就填满几百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巨大空间——从飞机(6000~10000米)望下看,不见大地城市;从雾霾里望上看,不见天日!这种大面积、大体量、短时间地爆发霾灾,显然是不仅仅是工业污染所能达到的。2016年12月16日,《京华时报》摄影记者潘之望,在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拍摄了北京雾霾形成的多幅照片,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刚才还是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天气,几乎就在一瞬间被腾起的雾霾吞噬。这些雾霾不是风刮进来的(即不是输入性的),更像是得到了什么号令(合适的致霾条件)一样,腾地变脸,立即霾锁几千平方公里的大地。

二、碳氮比失衡。作物秸秆的碳氮比较高,超出了微生物生长和活动的最适碳氮比,秸秆还田后过高的碳氮比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活动,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小,微生物分解秸秆的作用较弱,将不 利于秸秆的快速腐解与转化,另外,秸秆在腐解过程中 会强烈固定土壤中的有效氮素,在后茬作物生长初期可能发生微生物和作物争夺氮素的情况,不利于作物苗期的生长发育。有研究指出,秸秆还田后导致小 麦减产的原因是秸秆单独还田导致土壤碳氮比失衡。 随着作物产量提高到高产和超高产水平,秸秆生产量增加,长期大量秸秆还田,加之氮肥施用量的不合理,会导致土壤碳氮比失衡现象加重。

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受温度、水分、土壤碳氮比等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大,因而秸秆还田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其排放量的影响显著,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 量,尤其是甲烷的排放,淹水混施秸秆处理水稻生长期内甲烷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淹水不施秸秆处理,冬季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冬灌田水稻生长期内的甲烷排放。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小麦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的甲烷排放量,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其排放量差异显著,秸秆覆盖处理比秸秆均匀翻压混入处理甲烷总排放量减少32%。秸秆还田对N2O 排放的影响结论不一,可能是因为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导致了不同的土壤碳氮比和农田小气候,对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水稻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N2O 排放量在小麦生长季增加了15%~39%,而秸秆均匀翻压混入还田处理降低了3%~ 18%。

四、后茬作物出苗质量差在秸秆直接还田农田,秸 秆还田质量对整地和出苗质量影响很大,受秸秆的影响,容易出现耕层土壤不实、悬空、漏气、播种过浅或过深、秸秆(或根茬)阻碍、土壤水分不足等现象,影 响 后茬作物的出苗和生长。有研究指出,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率的根本原因与玉米秸秆或根茬有关,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出苗率。秸秆还田处理的出苗期比不还田处理相对较晚,出苗质量相对较差,在黄化 和弱苗率上有显著差异。出苗率低、幼苗素质差不仅浪费种子,还将影响最终的作物产量。

五、病虫害加重秸秆还田条件下,后茬作物病虫害多发。首先,一些病菌源和虫卵随秸秆还田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连年的秸秆直接还田,使土壤里积累的病虫越来越多,其次,秸秆还田具有保温、保墒作用,为病 虫繁殖和危害提供了环境条件,从而增加了病虫害大 范围发生的可能。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区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区,乔玉强等研究指出,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另外,一些病菌源会随着秸秆还田直接侵染后茬作物,出现交互侵染现象,不利于病害的防控和治理。李丽莉等通过田间调查发现,秸秆还田地块的二点委夜蛾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地块,而且对照田地块药剂处理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地块。此外,还田的秸 秆为地下害虫提供了食料来源,也会造成地下害虫发 生量和危害率的增加。尤其是在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地下害虫数量增加,危害加大。

六、秸秆直接还田的潜在土壤隐患,秸秆直接还田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效应不仅仅是土壤碳氮比失衡、病虫害加重、整地质量差、耕作耗能增加等,这些问题通过一定的农艺和化学技术,可以得到解决或缓减。但令人担忧的是,秸秆全量还田增加土壤的负担,长期的秸秆还田势必将超出土壤本身的承受能力,给土壤埋下潜在的安全隐患。土壤 是农业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未来粮食 需求的刚性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均需要土壤肥力持续提升和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然而目前简单的、数量巨大的秸秆直接还田,与此背道而驰。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作物秸秆在腐解过程中,特别是在淹水土壤 的厌氧环境中会产生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等化感物质,这些化感物质会对后茬作物根系和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均产生化感作用,显著降低水稻种子发芽指数和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 活力,其作用强度与秸秆腐解方式及腐解时间有关。 虽然在当前秸秆还田量下,产生的化感物质不至于对作物发生大面积毒害作用,但长期的秸秆直接还田将会增加发生危害的可能性。 实践中,秸秆的腐解受土壤水分、温度、碳氮比的 影响很大,一年一熟地区秸秆还田问题并不突出,但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地区,夏玉米季高温多雨,小麦秸秆腐解较快,而在冬小麦季低温干燥,玉米秸秆腐解较慢,研究表明,华北地区至小麦收获为止,玉米秸秆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腐解率为33.7%~43.56%。刘世平等研究指出,在麦稻两熟农田,稻季麦秸还田一季后秸秆残留率有20%~25%,而麦季稻秸还田一季后秸 秆残留率有40%~60%。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和转化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一季作物的生长,还田的秸秆腐解率有限,加上现阶段秸秆还田机械对秸秆粉碎不充分,秸秆粉碎过长或者漏切,腐解速率也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大量未腐解的秸秆在土壤中积累,这无 疑会对农田系统造成威胁,如果未腐解的秸秆累积量 超过了土壤的腐解能力,将严重影响农田的生产能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解决措施的建议回顾近十几年来,严重雾霾天气不是始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而是始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露天焚烧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并没有发生严重雾霾;而秸秆大规模直接还田在2008年以后,秸秆还田面积越多,雾霾天气时间越长、雾霾严重度(PM2.5浓度)越高。虽然空气污染源有很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雾霾越治理越严重”?是不是我们治霾的方向有偏差?我们严打工业污染、机动车限行、停工停课等等,花费的代价不可谓不大,但是却收效甚微、甚至雾霾还更严重!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停止“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有关政策,并采取如下措施:

1、将农作物秸秆大部分收集起来。特别是秋季大宗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的秸秆要做到尽量多的收集起来,不要就地粉碎喷撒田地里。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秸秆产量大并且机械化收获率高,我们采用机械措施、技术措施,在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是可以很快实现“将农作物秸秆大部分收集起来”的良好效果的。2、将收集起来的农作物秸秆中的大部分,制成各种有机肥还田。如:制成牛羊饲料过腹还田、秸秆和人畜粪便混合发酵沼渣沼液还田、秸秆干馏制成活性炭还田、秸秆制成黄腐酸还田、秸秆制成粘胶纤维生产可降解的农用地膜还田等等。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秸秆未经处理不是有机肥,我国几千年来提高地力的传统技术是人畜粪便堆沤腐热(发酵)还田、秸秆与人畜粪便混合堆沤还田、秸秆草木灰还田等。当然,农作物秸秆经生物技术处理或工业化处理后还田,耗时费工,提高了还田成本等,有人说秸秆一离田就很难再还田了,比如现在肥效更好的人畜粪便都不能回到田地了,遑论秸秆!现在情况确实如此。但是若在“严重雾霾”和“花些成本探索秸秆工业化生产有机肥还田新模式”之间,我们选择哪个呢?!3、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要转变解决农作物秸秆问题的思路。农业不生产粮食不行,生产粮食就有秸秆问题。全社会都要认识到仅指责、罚款、拘留来强制农民,不如改变思路,为农业提供公共社会化收获服务,为农民解决秸秆出路困难。比如由中央政府主导,各玉米主产大省(区)制订本地《玉米秸秆收储运用规划》,采用PPP模式,由省级政府和专业化的规模化的公司共同建设覆盖全省的玉米秸秆收储运用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由过去的政府行政行为转变为公共服务行为,由临时的应急措施转变为长效服务机制,由零星分散的小散乱个体盈利行为转变成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公益化行为。4、在农业现代化的理念下解决农作物秸秆问题。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没有农业现代化不行,农业现代化不解决农作物秸秆问题不行!要下决心建设覆盖全国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用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上世纪90年代,我们说秸秆露天焚烧是烧死害虫虫卵、草木灰磷钾肥田;近十几年我们说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秸秆直接还田加重了雾霾——这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与当时的农机能力低下有关!目前我国的工业能力增强,农业机械也一定能够将这些海量的秸秆收集起来,经过生物加工或工业加工后再还田。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建设覆盖全国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用网络服务平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切入口!5、立即停止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从今年秋季(9月份)开始,将全国(至少是京津冀地区)大部分玉米秸秆收集起来(离田),严禁直接粉碎还田!大面积开展秋冬季农田(耕地)致霾气体污染物调查并做秸秆还田与不还田的对比试验。我国为了治霾,花费几千亿、(停工)损失几万亿,玉米秸秆离田的费用不用很多,可以由政府和农户分担。2010年至今七年来,我国每年都要发生雾霾天气,有的时段雾霾严重程度令人发指!治理雾霾,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关乎国家的科研实力、关乎执政能力、关乎国家形象!因此要严查严禁一切致霾污染源,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产生如此巨量的致霾气体(ZMQT),理当严令禁止!若今年还要继续大面积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秋冬季一定会有更严重的雾霾!使其他的一切治霾措施(如工业停产、汽车限行等)的效果趋于无用;若同时禁止秸秆直接还田三至五年,一定会重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蔚蓝天空。


两宝贝爹


秸秆粉碎还田,是对土地的回馈!

秸秆粉碎还田,是变废为宝!为啥这样说呢?因为秸秆是天然的无机肥,粉碎还田对于农作物来说是相当有益的。

当然了,秸秆粉碎还田还是成本比较高的。毕竟是使用机器的,油费还是挺高的。不过好像国家现在对这方面有补贴,所以,秸秆粉碎还田还是可以大力推广的。

以前,农民朋友们收完农作物,秸秆都是焚烧的,对空气污染严重。现在,农村实行了秸秆粉碎还田,那是相当环保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秸秆粉碎还田是农村的进步!


客家小伙农村行


首先,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养分。

这种操作也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秸秆分解慢,影响下季种植等问题。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