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想用獎學金買一支mac口紅,但是家庭條件不好,內心會有負罪感,該買嗎?

朱維妙


01<strong>

你好,看了你的問題,

建議你買,

因為這象徵著你是值得被愛的。

和本老師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你有這個問題,

是因為你內心有買與不買的衝突,

而買與不買的衝突,

過去是家庭背景的原因。

現實的情況是,

你現在可以選擇買一個口紅,

但是充滿了罪惡感,

因為這個錢非常重要,

買了這個口紅就會生存問題的,

你是不會提這個問題的。

你一定是能買這個口紅,

但是你內心有什麼東西阻止了你,

所以真實的問題是:

買,內心有罪惡感,

不買,覺得不甘心,該怎麼辦?

而和本老師建議你買。

不管你家庭是不是富裕,

顯然在金錢的使用上,

你是有罪惡感的,

而這樣的罪惡感,

來自於父母傳達的禁止腳本。

在一個家庭中,

誰能無憂無慮,無需承擔責任,

只是單純的被愛,享受快樂?

——孩子

和本老師猜測一下,

你可能生活在經濟壓力大,

或者類似家規非常嚴格的家庭中。

這個兩者都會壓抑你的需求,

父母在你的潛意識裡說,

“你不能表現得像一個小孩子一樣。”

02

和本老師之前接過一個案例,

是一個大學的女生,

她向我提問,

她總是因為零食和男朋友,

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必要,

她也知道是自己無理取鬧,

但是她就是覺得非常不舒服。

比如家裡就剩下一包薯片的時候,

男朋友如果自己吃掉,

不告訴她的話,

她就會覺得非常難過、生氣,

有時會嚴重到睡不著。

還有在街上的時候,

她想吃一個糖葫蘆,想讓男朋友買,

但是價格非常不合理,

她自己就說不用買了,

男朋友沒買,她又生氣了,

她也覺得不應該,但就是忍不住生氣。

和本老師就問她,

這樣的感覺和什麼時候很像?

她思考很久才說了出來,

“就好像我每次都要讓著我弟弟一樣。”

她說小時候,

一起出去玩的時候,

媽媽就買了兩份糖,

而弟弟吵著兩份都吃,

媽媽就姐姐該謙讓,

她不願意,就在商城裡吵鬧,

結果被媽媽打了一巴掌。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

甚至不主動提起來的時候,

幾乎都想不起來,

但是她說完這個故事的時候,

淚流滿面。

她小時候太懂事了,

可是她並不想這麼懂事。


很多小時候的事情,

沒有好好體驗,

長大以後是很難彌補的。

小時候沒有吃到嘴的糖,

長大以後再貴的糖也補償不了。

對於她來說,

懂事不是什麼好名詞,

而是她痛苦的根源。

所以在和男朋友相處時,

就通過“不懂事”來找回補償。

03

回到本題中,

因為獎學金要不要買口紅的問題,

在糾結這樣的問題,

說明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可是懂事的背後,

代表著一種無可奈何,

如果能任性,誰想懂事?

懂事也肯定意味著,

小時候,不管是主動、被動,

你都放棄了享受樂趣,

否則你就會被貼上,

懶惰、罪惡、自私之類的標籤,

而這樣的標籤,

是你最信賴的人貼上去的。

這不是你的錯,

這也不是父母的錯,

那個時候可能條件不允許,

你沒有選擇的權利。

而現在獎學金,

是你學習努力得來的,

這是一種獎勵,

獎勵有激勵作用,才叫獎勵,

而獎勵也是通過各種感受來體現的。


你感受到的獎勵,才是獎勵。

你買一個蛋糕來吃,

味蕾的快感是一種感受;

你買一隻口紅,

追尋美的刺激也是一種感受。

這沒什麼不對。

甚至在情況比較寬裕的情況下,

你用獎學金全買口紅都沒問題,

關鍵在於你應該清楚,

你長大了,選擇的權利在你手裡,

你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愛自己了。

而且就算你選擇把這個錢挪作他用,

和本老師也希望這是你的選擇,

而且不是痛苦的選擇,

是愉悅的選擇。

就好像丈夫給妻子買一支玫瑰,

是因為希望妻子高興而買,

還是因為害怕妻子生氣而買,

這兩者的區別就在這裡。

所以和本老師會勸你買下來,

而且是希望,

你能取悅自己高興而買,

告訴自己,你能自己滿足自己了。

希望和本老師的回答能給你幸福,

當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

可以在評論、私信留言,

和本老師會抽選部分普遍性的問題,

給予專業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