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潜水”散户买不停 爆款基金是牛市见顶信号吗?

疫情并没有影响基民投资热情,上周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刷出公募基金22年历史上的募集(配售前)新高,该基金上限60亿元,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达到1224亿元,其中还有单个投资者认购9亿元。此外,上周还有交银施罗德瑞思三年、银华信用精选18个月等6只一日售罄的基金。不仅如此,在春节假期前的一周(1月13日~1月17日),基金募集也十分火爆,仅广发科技先锋在配售前募集规模就达到921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销售热度往往与股市行情有跷跷板效应。也就是说,在基金大卖之时,市场抢购情绪高涨,A股往往见顶;而当市场上基金难卖时,却往往是抄底的好时机。2020年以来包括爆款基金持续刷屏,“日光基”频现,这会是股市见顶的信号吗?为何疫情影响之下的A股不仅逆势大涨28%,两市成交量还连续4个交易日破万亿元?

爆款频出是市场见顶的信号,还是牛市的开始?

无论是新发基金受到市场热捧,还是基金市场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的提升,都表明当前基金市场热度高涨。睿远均衡价值三年、交银施罗德瑞思三年等爆款基金发行,投资者情绪高涨。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爆款基金发行,基金仓位达到高位,都表明市场热度较高,可能预示市场阶段性的顶部。近期多只爆款基金的出现是A股行情见顶的信号吗?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调查结果,76.45%的私募认为,基金市场火爆与股票开户人数新增同步,正说明了居民从储蓄到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方式转变,并且基金赚钱效应凸显正是爆款基金频现的推力之一,以爆款基金现象来判断市场顶部的经验可能失效。也有23.55%的受访私募认为虽然当前A股低估,但是市场运行规律往往是反人性的,所以在行情火爆的当下仍需警惕市场顶部的出现。

“潜水”散户买不停 爆款基金是牛市见顶信号吗?

此外,私募排排网还就此话题深入采访了包括圆融投资策略总监刘强、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华炎投资基金经理方翀、浙江以太投资基金经理庞春、纯达基金、金辇投资等私募。

圆融投资策略总监刘强介绍,从过往来看,基金发行放量大多为反向指标,其意味着市场接近阶段性高点,但本次基金火爆与先前有所不同,一方面受去年基金优秀业绩的影响,市场资金配置公募基金情绪依然高涨,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结构性行情活跃,普通投资者很难捕捉到相应的投资机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通过基金入市的动力。因此投资机构化的趋势使得新基金爆款频频,并非市场见顶的信号。

纯达基金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现阶段的市场情况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的历史经验可能并不适用当下或者未来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投资者投资理念逐渐成熟。A股市场发展三十年,投资者经历“庄股”横行、互联网泡沫、去杠杆等多次剧烈波动,及监管层大力普及的投资者教育,投资理念逐渐向价值化、基本面方向转变。以目前发行的爆款基金为例,很多都是三年期的长期投资基金。

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的机构化。过去A股是以散户主导的市场,散户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行为,导致市场剧烈波动,也无法实现盈利。而以公募基金的长期业绩来看,普遍都是盈利的,且优秀的基金业绩表现亮眼。投资者对机构的投资能力认同越来越高。此外,监管层也大力推进机构投资者加大市场配置力度,如扩大外资比例等。预计未来A股将成为机构主导的市场。

纯达基金认为随着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成熟和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未来优秀的基金会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发行规模可能会持续超预期。因此以爆款基金现象来判断市场顶部的经验可能失效。并且随着市场机构化程度的提高,基于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的理念,持股周期较长的特点,预计未来优质的公司长期表现会更优秀,市场的波动也会逐步降低,A股“慢牛”可期。

金辇投资表示,新基金爆款频出主要还是因为市场在经历2月3日调整后重新回到较低位置,吸引了各类资金的加速流入,再加上大跌后市场反弹有力表现,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大家参与热情一直都比较高。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这是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发生变化的重要信号,根据目前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居民配置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不足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认为近期出现新基金爆款,主要是由于最近几个月创业板连续大涨,市场赚钱效应出现,场外资金开始追涨,这符合市场一般规律。即股市越涨,入场的资金越多。考虑到目前蓝筹股估值普遍处于低位,牛春宝认为新基金的建仓可以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目前应该是结构性牛市的中途。

不过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坦言,近期股市行情比较热络,甚至有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客户私聊推荐股票,这可以侧面看出市场的热情。虽然市场上有很多数据和统计,也有很多的意见分歧,但是有一个说法基本上大家都是承认的,那就是资本市场长期来看七亏二平一赚,赚钱的永远是少部分人。在市场上也有爆款基金魔咒的说法,而且也大部分都获得了验证,是因为基金产品的销售对象是散户,尤其是公募基金。散户炒股99.99%是做择时的,如果大家都认同少数人赚钱的道理的话,那反推回来,当散户认真市场行情大好,打算炒股和买基金的时候,也必然是大概率错误的时候,短期或者中期的高点随之而来。作为爆款基金的发行人和基金经理当然也懂这个道理,虽然会在散户觉得好的时候发基金,但是自己也会做好风险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三、五年封闭期基金流行的原因。

华炎投资基金经理方翀也认为市场是否见顶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而且市场规律往往是反人性的,借用巴菲特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所以爆款基金的出现确实需要对市场多一分谨慎。短期而言,基金的销售火热会继续刺激市场的短期交投热情,但能否长期延续上行则需要经济基本面基础做支撑。

连续4日成交量破万亿元,为何疫情影响下的A股依旧走势坚挺?

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的影响,对A股也造成了短期的影响,但市场很快调整到位,并且以创业为代表的成长股表现亮眼,指数创三年新高,年初以来涨幅达到25.91%。

“潜水”散户买不停 爆款基金是牛市见顶信号吗?

股市持续火热离不开成交量的支持,周一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2000亿元,创2015年11月以来新高。自2月19日开始到2月24日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大关。更有市场人士指出,成交突破万亿大关正是牛市的标志。

疫情对宏观经济和企业基本面造成负面影响是确定的,对于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影响下的市场依旧走势坚挺,两市成交量连续三日突破万亿元的现象,私募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华炎投资基金经理方翀认为,疫情影响下市场走势坚挺主要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助力,疫情的相对好转也带动了市场积极情绪的延续。但也需重视本次疫情已经真真切切影响着消费和生产,而传统消费大幅下滑、生产效率下行等影响将在接下来的一季报中集中体现,而且目前来看,疫情发展带来的影响面正在扩大,所以后市仍需谨慎。短期成交量的释放能否有良好的持续性仍需观察,总之,市场的好坏始终与经济发展本身密切相关,不可过度乐观。

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也认为近期的市场只能说是大幅度反弹,而非上涨,因为毕竟指数只是回到了年前位置。侯延军认为近期的反弹主要还是资金及杠杆推动,是管理层释放流动性的结果,放水自然会推升市场,并使得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均失效。投资者虽可参与其中,但也需警惕回调。

金辇投资指出,其实从2019年开始,市场就已经逐步进入牛市格局,这次疫情对A股更多的是节奏上的影响。市场在春节期间经过了充分的情绪发酵,用一次快跌完成了对风险偏好的调整。随后连续多天反弹以及成交量的不断攀升让我们看到了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在持续回升。虽说此次疫情确实会对基本面短期产生影响,但公司认为不会改变投资主线的中期业绩向好趋势。而且前不久结束的政治局会议上,也明确释放了两个信号分别是货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和医药、医疗、5G的重点建设,这对于A股也是利好。金辇投资认为后期陆续出台的“宽货币” +“稳增长”+“逆周期调节”等一系列政策对稳定资本市场、对冲疫情不利影响、改善经济增长预期都会起到一定作用。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认为,交易量的放大与股市赚钱效应下普通投资者加速入市有关,但是与基本面无关。当普通投资者入市大量增加的时候,追涨杀跌行为较为普遍。增量资金入场与盘中换手频繁,导致了成交量的放大。

圆融投资策略总监刘强指出两市成交量的恢复主要原因在:疫情边际好转稳定了市场信心,同时政策支持叠加流动性宽松利好推动了市场景气度的提升。但基于市场盈利短期难有改善的考虑,目前还不具备全面牛市基础,未来结构性行情仍会延续,预计A股整体震荡上行。

近期两市成交量连续突破万亿规模,市场热度维持较高。纯达基金认为疫情对宏观经济和企业基本面造成负面影响是确定的,但市场已经充分认知,而为了稳经济、稳就业,政策对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心。疫情发生后,政府出台了多项刺激政策,如降准、降息、免税降费等,都有利于对冲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并且市场大跌之后,北向资金持续流入,以外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急于减仓,反而逆势加仓。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优质公司股价大跌通常是加仓良机,因此长期资金的行为符合价值投资投资理念,其占比的提升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纯达基金进一步指出,市场成交量连续火爆,也是基于市场大跌之后连续反弹,科技股暴涨,赚钱效应突出有关。随着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步消化,市场回归常态,预计未来市场将保持震荡向上格局,成交量也可能维持高位,加以投资者密切关注。

浙江以太投资基金经理庞春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在国外开启降息周期的背景下,市场一直有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但由于滞涨格局未及预期。在疫情冲击下,改变了经济下行的速率,但也大概率会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快政策推出步伐,甚至开启中国的降息周期,可以说当前市场的主导逻辑很可能是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改善,并不是经济企稳。另一方面,再融资办法略超市场预期重磅落地,再融资全面松绑,成长、科技板块直接融资比例会明显提升,成长风格板块的赚钱效应也进一步推升了市场风险偏好。但在整体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风险偏好不可能无限提升。但是疫情并不是利好,猪和疫情推升的CPI会抑制货币政策空间,阶段性、结构性的对冲政策更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因此需要谨慎追高,但调整后是布局良机。

本文源自排排网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