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潛水”散戶買不停 爆款基金是牛市見頂信號嗎?

疫情並沒有影響基民投資熱情,上週睿遠均衡價值三年刷出公募基金22年曆史上的募集(配售前)新高,該基金上限60億元,有效認購申請金額達到1224億元,其中還有單個投資者認購9億元。此外,上週還有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銀華信用精選18個月等6只一日售罄的基金。不僅如此,在春節假期前的一週(1月13日~1月17日),基金募集也十分火爆,僅廣發科技先鋒在配售前募集規模就達到921億元。

從歷史數據來看,基金銷售熱度往往與股市行情有蹺蹺板效應。也就是說,在基金大賣之時,市場搶購情緒高漲,A股往往見頂;而當市場上基金難賣時,卻往往是抄底的好時機。2020年以來包括爆款基金持續刷屏,“日光基”頻現,這會是股市見頂的信號嗎?為何疫情影響之下的A股不僅逆勢大漲28%,兩市成交量還連續4個交易日破萬億元?

爆款頻出是市場見頂的信號,還是牛市的開始?

無論是新發基金受到市場熱捧,還是基金市場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的提升,都表明當前基金市場熱度高漲。睿遠均衡價值三年、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等爆款基金髮行,投資者情緒高漲。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爆款基金髮行,基金倉位達到高位,都表明市場熱度較高,可能預示市場階段性的頂部。近期多隻爆款基金的出現是A股行情見頂的信號嗎?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調查結果,76.45%的私募認為,基金市場火爆與股票開戶人數新增同步,正說明了居民從儲蓄到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方式轉變,並且基金賺錢效應凸顯正是爆款基金頻現的推力之一,以爆款基金現象來判斷市場頂部的經驗可能失效。也有23.55%的受訪私募認為雖然當前A股低估,但是市場運行規律往往是反人性的,所以在行情火爆的當下仍需警惕市場頂部的出現。

“潜水”散户买不停 爆款基金是牛市见顶信号吗?

此外,私募排排網還就此話題深入採訪了包括圓融投資策略總監劉強、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浙江以太投資基金經理龐春、純達基金、金輦投資等私募。

圓融投資策略總監劉強介紹,從過往來看,基金髮行放量大多為反向指標,其意味著市場接近階段性高點,但本次基金火爆與先前有所不同,一方面受去年基金優秀業績的影響,市場資金配置公募基金情緒依然高漲,另一方面,伴隨著市場結構性行情活躍,普通投資者很難捕捉到相應的投資機會,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通過基金入市的動力。因此投資機構化的趨勢使得新基金爆款頻頻,並非市場見頂的信號。

純達基金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現階段的市場情況與過去有所不同,過去的歷史經驗可能並不適用當下或者未來的情況。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投資者投資理念逐漸成熟。A股市場發展三十年,投資者經歷“莊股”橫行、互聯網泡沫、去槓桿等多次劇烈波動,及監管層大力普及的投資者教育,投資理念逐漸向價值化、基本面方向轉變。以目前發行的爆款基金為例,很多都是三年期的長期投資基金。

另一方面,市場參與者的機構化。過去A股是以散戶主導的市場,散戶投資者追漲殺跌的行為,導致市場劇烈波動,也無法實現盈利。而以公募基金的長期業績來看,普遍都是盈利的,且優秀的基金業績表現亮眼。投資者對機構的投資能力認同越來越高。此外,監管層也大力推進機構投資者加大市場配置力度,如擴大外資比例等。預計未來A股將成為機構主導的市場。

純達基金認為隨著投資者投資理念的成熟和機構投資者佔比的提升,未來優秀的基金會繼續受到市場的追捧,發行規模可能會持續超預期。因此以爆款基金現象來判斷市場頂部的經驗可能失效。並且隨著市場機構化程度的提高,基於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的理念,持股週期較長的特點,預計未來優質的公司長期表現會更優秀,市場的波動也會逐步降低,A股“慢牛”可期。

金輦投資表示,新基金爆款頻出主要還是因為市場在經歷2月3日調整後重新回到較低位置,吸引了各類資金的加速流入,再加上大跌後市場反彈有力表現,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大家參與熱情一直都比較高。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這是居民大類資產配置發生變化的重要信號,根據目前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居民配置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不足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認為近期出現新基金爆款,主要是由於最近幾個月創業板連續大漲,市場賺錢效應出現,場外資金開始追漲,這符合市場一般規律。即股市越漲,入場的資金越多。考慮到目前藍籌股估值普遍處於低位,牛春寶認為新基金的建倉可以為市場提供增量資金,目前應該是結構性牛市的中途。

不過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坦言,近期股市行情比較熱絡,甚至有許久未聯繫的朋友客戶私聊推薦股票,這可以側面看出市場的熱情。雖然市場上有很多數據和統計,也有很多的意見分歧,但是有一個說法基本上大家都是承認的,那就是資本市場長期來看七虧二平一賺,賺錢的永遠是少部分人。在市場上也有爆款基金魔咒的說法,而且也大部分都獲得了驗證,是因為基金產品的銷售對象是散戶,尤其是公募基金。散戶炒股99.99%是做擇時的,如果大家都認同少數人賺錢的道理的話,那反推回來,當散戶認真市場行情大好,打算炒股和買基金的時候,也必然是大概率錯誤的時候,短期或者中期的高點隨之而來。作為爆款基金的發行人和基金經理當然也懂這個道理,雖然會在散戶覺得好的時候發基金,但是自己也會做好風險控制,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三、五年封閉期基金流行的原因。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也認為市場是否見頂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而且市場規律往往是反人性的,借用巴菲特名言:“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所以爆款基金的出現確實需要對市場多一分謹慎。短期而言,基金的銷售火熱會繼續刺激市場的短期交投熱情,但能否長期延續上行則需要經濟基本面基礎做支撐。

連續4日成交量破萬億元,為何疫情影響下的A股依舊走勢堅挺?

春節期間爆發的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嚴重的影響,對A股也造成了短期的影響,但市場很快調整到位,並且以創業為代表的成長股表現亮眼,指數創三年新高,年初以來漲幅達到25.91%。

“潜水”散户买不停 爆款基金是牛市见顶信号吗?

股市持續火熱離不開成交量的支持,週一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2000億元,創2015年11月以來新高。自2月19日開始到2月24日收盤,滬深兩市成交額已經連續四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大關。更有市場人士指出,成交突破萬億大關正是牛市的標誌。

疫情對宏觀經濟和企業基本面造成負面影響是確定的,對於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影響下的市場依舊走勢堅挺,兩市成交量連續三日突破萬億元的現象,私募也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認為,疫情影響下市場走勢堅挺主要得益於積極財政政策的刺激和寬鬆貨幣政策的助力,疫情的相對好轉也帶動了市場積極情緒的延續。但也需重視本次疫情已經真真切切影響著消費和生產,而傳統消費大幅下滑、生產效率下行等影響將在接下來的一季報中集中體現,而且目前來看,疫情發展帶來的影響面正在擴大,所以後市仍需謹慎。短期成交量的釋放能否有良好的持續性仍需觀察,總之,市場的好壞始終與經濟發展本身密切相關,不可過度樂觀。

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也認為近期的市場只能說是大幅度反彈,而非上漲,因為畢竟指數只是回到了年前位置。侯延軍認為近期的反彈主要還是資金及槓桿推動,是管理層釋放流動性的結果,放水自然會推升市場,並使得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均失效。投資者雖可參與其中,但也需警惕回調。

金輦投資指出,其實從2019年開始,市場就已經逐步進入牛市格局,這次疫情對A股更多的是節奏上的影響。市場在春節期間經過了充分的情緒發酵,用一次快跌完成了對風險偏好的調整。隨後連續多天反彈以及成交量的不斷攀升讓我們看到了投資者風險偏好正在持續回升。雖說此次疫情確實會對基本面短期產生影響,但公司認為不會改變投資主線的中期業績向好趨勢。而且前不久結束的政治局會議上,也明確釋放了兩個信號分別是貨幣財政政策的進一步發力和醫藥、醫療、5G的重點建設,這對於A股也是利好。金輦投資認為後期陸續出臺的“寬貨幣” +“穩增長”+“逆週期調節”等一系列政策對穩定資本市場、對沖疫情不利影響、改善經濟增長預期都會起到一定作用。

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認為,交易量的放大與股市賺錢效應下普通投資者加速入市有關,但是與基本面無關。當普通投資者入市大量增加的時候,追漲殺跌行為較為普遍。增量資金入場與盤中換手頻繁,導致了成交量的放大。

圓融投資策略總監劉強指出兩市成交量的恢復主要原因在:疫情邊際好轉穩定了市場信心,同時政策支持疊加流動性寬鬆利好推動了市場景氣度的提升。但基於市場盈利短期難有改善的考慮,目前還不具備全面牛市基礎,未來結構性行情仍會延續,預計A股整體震盪上行。

近期兩市成交量連續突破萬億規模,市場熱度維持較高。純達基金認為疫情對宏觀經濟和企業基本面造成負面影響是確定的,但市場已經充分認知,而為了穩經濟、穩就業,政策對沖成為市場關注的重心。疫情發生後,政府出臺了多項刺激政策,如降準、降息、免稅降費等,都有利於對沖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並且市場大跌之後,北向資金持續流入,以外資為代表的長線資金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急於減倉,反而逆勢加倉。從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優質公司股價大跌通常是加倉良機,因此長期資金的行為符合價值投資投資理念,其佔比的提升也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純達基金進一步指出,市場成交量連續火爆,也是基於市場大跌之後連續反彈,科技股暴漲,賺錢效應突出有關。隨著疫情的負面影響逐步消化,市場迴歸常態,預計未來市場將保持震盪向上格局,成交量也可能維持高位,加以投資者密切關注。

浙江以太投資基金經理龐春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去年以來在國外開啟降息週期的背景下,市場一直有流動性寬鬆的預期,但由於滯漲格局未及預期。在疫情衝擊下,改變了經濟下行的速率,但也大概率會加大逆週期政策力度,加快政策推出步伐,甚至開啟中國的降息週期,可以說當前市場的主導邏輯很可能是流動性寬鬆,風險偏好改善,並不是經濟企穩。另一方面,再融資辦法略超市場預期重磅落地,再融資全面鬆綁,成長、科技板塊直接融資比例會明顯提升,成長風格板塊的賺錢效應也進一步推升了市場風險偏好。但在整體宏觀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風險偏好不可能無限提升。但是疫情並不是利好,豬和疫情推升的CPI會抑制貨幣政策空間,階段性、結構性的對沖政策更符合當前的經濟情況,因此需要謹慎追高,但調整後是佈局良機。

本文源自排排網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