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針對性地養育才能事半功倍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在育兒信息的不斷轟炸之下,父母們似乎被洗腦一般地認為,自己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救世主”,大人任何細小的行為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應該對他們所有的行為負責。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本來無可厚非,但在養育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忽略一些事,一些我們根本改變不了卻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的事,孩子本身的temperament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temperament這個詞在中文中很難找到完全對應的詞,我們暫且將其翻成“氣質類型”)。

  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帶著自己獨特的特質。有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很難養,中午死活不願意睡,半夜經常被自己嚇醒,白天情緒無常。你反覆思考了所有的親子關係,覺得自己做得比教科書都要標準了,可是面對眼前這位還是束手無策。

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針對性地養育才能事半功倍

  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如果我告訴你這是孩子天生的特質造成的,你會對他造成一定影響,但卻可能無法改變,你願意相信嗎?

  恐怕大部分人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基於自身經驗和社會閱歷,成人往往能意識到一個脆弱敏感、性子急脾氣暴、或者有些暴力的孩子在未來會有多少扇窗或者門直接向他關閉。成人深切地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但又害怕面對孩子天生的特質帶給他們的劣勢,因此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孩子“改掉”壞脾氣壞性格,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看上去更“合群”。

  我特別理解家長這種焦慮又急迫的心情。但是我認為,與其馴化孩子成為一個“假自己”,不如與他一同直面特質中的不足,並且掌握應對極端氣質的策略,讓孩子打心底接納那個生而不同的自己。

  今天的文章就來解決兩件事。

  第一,我會教父母像一個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那樣,破譯孩子在9個維度上的天生特質,讓父母更加科學地直面自己孩子的與眾不同。

  第二,我會教父母在應對孩子極端特質時的最佳應對策略。要記住,那些你以為的劣勢,只要利用恰當,都可能能成為他人生長跑中致勝的關鍵。

  早在半個世紀前,心理學界泰斗級人物Thomas與Chess夫婦就發現人們在分析孩子行為的時候遺漏了一個關鍵的維度——就是孩子天生的temperament(一般翻譯為氣質、性情、性格)

  舉個例子,如果你看到一個遇事火急火燎,很難踏實靜下心的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把他和其他正常孩子比較,而且會嘗試管教甚至訓斥,希望他也變成一個不急不慢,穩穩當當的孩子。

  Thomas與Chess認為,即使同樣的父母,用同樣的教養方式,所教養出的孩子在氣質上也會有所不同。就像你不可能期待玫瑰枝頭開出梅花那樣,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單從孩子天生的特質差異來看,你的孩子就不可能變成理想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Thomas和Chess夫婦對133個孩子進行了長達30年的追蹤研究,最後終於總結出可以覆蓋超過65%孩子的9個可以明確測量的“氣質”維度。通俗來講,

每個孩子從出生就攜帶著一個9位數的氣質密碼,只要利用獨特的解碼方式,你就能將其破譯出來。

  下面就來展示這個奇妙的解碼方式,並且給出孩子在2個月、2歲以及10歲時相對應的常見行為表現作參考,方便父母進行解碼。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在某個維度上,出現極端分數比如1分或者5分時,就可以參考我整理的最佳應對策略,來“讀懂孩子”。

  前方高能預警:想要把9個側面儘可能詳細地展示給大家,因此本文會非常長,建議收藏,定期查看。

1,孩子行為的活躍度

  (極度活躍) 5----4----3----2----1 (極度不活躍)

  極度活躍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在睡覺時喜歡扭動,更換尿布時撲騰得非常厲害;

  2歲時,剛把孩子放到嬰兒床裡,他的第一反應是想怎麼從裡面爬出來,很少能直接安心入睡;

  10歲時,孩子非常喜歡玩對抗激烈的運動,很難有坐定的時候。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為孩子創造一個高能預警機制,比如給他做一個情緒牌,或者你們之間制定一個暗號。告訴他如果感覺自己有洪荒之力需要發洩的時候趕緊使用這個機制,並且允許他釋放。

  2、平時上學的時候,最好能陪孩子步行或者小跑去學校,放學後也先釋放一下過量的精力再回家;

  3、如果孩子犯錯誤,儘可能避免使用“限制戶外體育運動”來作為懲罰條件。

  極度不活躍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睡覺的時候很乖,基本上不折騰;

  2歲時,孩子喜歡玩安靜的遊戲比如拼圖,可以連續幾小時安靜地聽音樂;

  10歲時,孩子喜歡慢悠悠的生活方式,喜歡下棋和看書。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在孩子活動的時候,給他留出足夠長的時間。

  2、與孩子一起設定計劃完成的時間,並且使用“計時器”來記錄時間。

  3、如果孩子按照原計劃的時間完成了任務,一定要不吝讚美。

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針對性地養育才能事半功倍

2,孩子行為的可預測性

  (極容易預測) 5----4----3----2----1 (極難預測)

  極容易預測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每天都是每4個小時喝奶,排便也很有規律;

  2歲時,孩子的午飯總能吃得很多,睡覺前也會按時吃一頓小點心;

  10歲時,孩子一直準點吃飯,每天的睡眠時間也很固定。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如果原本的計劃有變動,一定要及早通知孩子。

  2、在平時要有意識多給孩子“打預防針”,告訴他如遇情況有變該如何靈活應對。

  極難預測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每天早上醒來的時間不一樣,每天喝奶量也無跡可尋;

  2歲時,孩子每天中午都入睡困難。很難做如廁訓練,因為每次排便的時間都不一樣;

  10歲時,孩子每天晚上的入睡時間都不同。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如果他的這點特質嚴重地影響了你的家庭習慣和生活,可以嘗試人為創造那些本來不需要的“規律”。比如到了晚餐的時間,無論餓不餓都先坐下。到了晚上睡覺的時間,無論能不能馬上睡著都先上床躺著;

  2、孩子每次能準時交作業時,都加倍地鼓勵他。

3,孩子對於新東西的反應

  (極容易接受)5----4----3----2----1 (極容易拒絕)

  極容易接受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總是笑而且喜歡舔自己的衣服;

  2歲時,孩子不在自己的床上,也能睡得很熟;

  10歲時,孩子即使是第一次滑雪也會非常地開心。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打心底裡知道這個孩子對新事物非常好奇。因此要嚴格監督他日常接觸的新東西是否可能對他造成傷害。

  2、讓他深切地知道在一個新環境下需要格外地提高警惕。

  極容易拒絕的表現:

  2個月時,牴觸喝奶。只要有陌生人在場就大哭;

  2歲時,孩子不願意接近其他陌生人。到了沙灘會大哭並且不願意接近水;

  10歲時,參加夏令營時,每天都會吵著想家,且不願意參加新的活動。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給他比別人更多的調整時間去面對一個新環境。

  2、默默地鼓勵孩子,但是不要逼迫他一定要參加新活動或者交新朋友。

4,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反應

  (極快適應)5----4----3----2----1(極慢適應)

  極快適應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第一次洗澡有一些牴觸,但是很快就開始享受洗澡。看到陌生人也經常笑;

  2歲時,孩子很乖,和爺爺奶奶一起待一週沒見到爸媽也不吵不鬧;

  10歲時,孩子喜歡露營,雖然一開始也會想家,但是很快就積極地投入到營地生活中去了。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告訴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而不是想都不想的人云亦云。

  2、鼓勵他在參與活動之前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到底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極慢適應的表現:

  2個月時,極力抵抗換尿布,經常發出刺耳的叫聲;

  2歲時,孩子每一次剪頭髮都以慘叫收場,堅決不從;

  10歲時,到了新學校,或者班級裡換老師就沒法適應。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成人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

  2、在去往一個陌生環境之前,做足夠的角色扮演以及練習。

  3、在孩子出現壓力很大的時候,及時告訴他爸爸媽媽可以感受到他的壓力,並且鼓勵他把這種壓力給說出來。

5,孩子的敏感度

  (極敏感)5----4----3----2----1 (極不敏感)

  極敏感的表現:

  2個月時,只要成人稍微一動奶瓶,孩子就不再吮吸;

  2歲時,成人需要非常艱難的哄睡過程,才能讓孩子入睡;

  10歲時,孩子拒絕所有容易發胖的食物,或一定要把水溫調到剛剛好才能開始洗澡。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經常告訴他爸爸媽媽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並且告訴他一些可以讓自己心情舒暢的方法,比如聽聽音樂,做深呼吸,閉目養神等等。

  2、敏感的孩子對於溫度要求非常高,給他們穿衣服的時候最好選擇單件面料薄的,多備幾件,方便他們根據自己的感覺脫掉或者穿上衣服。

  3、避免不必要的過度刺激。比如強光,噪音等。

  極不敏感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不太容易被響聲吵醒。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奶都愛喝;

  2歲時,孩子和誰在一起都不吵,稍微一鬨就睡著了;

  10歲時,就算生病也不太抱怨,什麼食物都吃。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成人可以說出那些顯而易見的“提示”。比如讓孩子去聽環境中的聲音,讓他聞聞周圍的氣味,或者表達出某種顏色的變化。

  2、成人也可以解釋一些肢體語言,比如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分別是要表達什麼意思。

6,孩子的心態

  (極度樂觀)5----4----3----2----1 (極度悲觀)

  極度樂觀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特別喜歡對著父母笑,只要嘗新食物都會抿嘴;

  2歲時,孩子很容易把自己逗笑,能夠自己穿上鞋就開心到不行;

  10歲時,孩子讀到有趣的段落就會大笑,有一些小成就就會特別享受。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關注孩子一些細節,因為有些極度樂觀的孩子是用樂觀來隱藏自己內心的悲傷。

  2、引導孩子合理地抒發傷心,憤怒,恐懼以及不安的情緒。

  極度悲觀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非常難哄,只有雙手抱著才能哄睡。只要放到搖椅上就開始大哭;

  2歲時,孩子在剪頭髮的時候就大哭,母親不能離開孩子的視線範圍;

  10歲時,孩子只要有不會解的題目就大哭。如果沒睡好會一直眼淚汪汪的。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可以忽略一些孩子日常無病呻吟的負面情緒,但是在他真的悲痛的時候給予充分的關注。

  2、鼓勵他去描述那些可以讓他感到快樂的事情。

  3、成人要成為孩子“積極心態”的榜樣,用真實的行為表現讓孩子感受到“樂觀”。

7,孩子對事情的反應

  (反應極度激烈)5----4----3----2----1 (反應極度溫和)

  反應極度激烈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只要尿布有一點溼就大哭;

  2歲時,孩子的玩具被拿走後會歇斯底里地哭,激動的時候也會大聲尖叫;

  10歲時,如果發現自己有一道會做的題做錯了,會哭溼整頁作業紙。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教會孩子一些可以控制自己感情的小技能。比如管理好自己的憤怒,可以和自己說話,去安靜的角落讀一本書讓自己平靜下來等。

  反應極度溫和的表現:

  2個月時,就算尿布溼了也不會哭;

  2歲時,如果別的孩子打了他,他會露出驚異的表情但不會打回去;

  10歲時,如果做模型的時候有一個錯誤,孩子能悄悄地把它修正,不會自責。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不要誤認為孩子沒什麼反應就沒有情感了,要花心思去讀孩子溫和背後想要抒發的情感。

  2、非常仔細地去聽和觀察孩子的行為,試圖從細微的線索中讀取孩子的情感需求。

8,孩子是否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注意力極不容易被分散)5----4----3----2----1 (注意力極容易被分散)

  注意力極不容易被分散的表現:

  2個月時,即使更換了尿布還是會不停地哭;

  2歲時,會只顧自己玩,忽略母親的呼喚;

  10歲時,能在非常嘈雜的環境裡讀書。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要他去幹一件別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告訴他,甚至有肢體接觸,並且多給幾輪的倒計時提示。

  2、給孩子設定好鬧鐘,並且提前告訴他下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注意力極容易被分散:

  2個月時,只要一塞奶嘴就不哭了;

  2歲時,只要被吸引去幹別的事馬上就不發脾氣了;

  10歲時,做作業的時候需要絕對的安靜。在面對琳琅滿目的貨品時,孩子很難決定買什麼。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儘可能地減少環境中存在的干擾,比如夏天最好能把空調打開,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寫作業等。

  2、家長不要嘮嘮叨叨的,把所有的指令縮到最短。

  3、和孩子建立一個“提示”機制,比如和他商量一個手勢,如果成人發現孩子走神了可以用這個手勢去提示他。

9,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

  (持續時間極長)5----4----3----2----1 (持續時間極短)

  持續時間極長的表現:

  2個月時,孩子只要有精力就能持續不斷地哭;

  2歲時,孩子會只玩一款拼圖遊戲,直到完成;

  10歲時,只要不喊停,孩子可以一直看書。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在每一次切換新活動前,給予反覆的提示。

  2、關鍵時刻提醒他,不是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都需要完美主義。

  持續時間極短的表現:

  2個月時,寶寶哭一下就停了;

  2歲時,如果一個玩具比較難玩,很快就放棄了或者馬上把玩具交給成人;

  10歲時,孩子每做10分鐘作業都需要上一次廁所,喝兩口水,吃一口點心。從來沒有從頭到尾讀完整過一本書。

  面對這些孩子的策略:

  1、把一個需要長時間做出的任務分成短時間的小任務,每完成一點都讓孩子休息一會兒。

  3、如果孩子非常努力地堅持完成一個長時間的任務,需要對他這種“持續”的精神大力表揚。

10, 能讀到這裡的家長,給自己一些掌聲吧!

  像你這樣認真的讀者不會太多,所以特別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收穫——以前你只在某個角度給孩子的行為貼標籤,現在,一下子可以有9個科學且完整的維度去分析孩子了,而且如果碰到極端情況,也知道了有哪些可操作的應對策略。

  怎麼樣? 你已經破譯出了你家孩子的氣質密碼了嗎?我自己的是:“425515335”。

  一點小感想:

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針對性地養育才能事半功倍

  這是一張我翻譯的圖片,它對我的觸動很大。

  如果孩子的行為有所謂的“問題”,那最多也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太多的父母關心如何去解決冰山表面暴露出的問題,卻忽視了應該潛入深海去探究,冰山背後的奧秘。

  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是“A child’s behavior is the result of individual temperament, emotional, physical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一個孩子的行為是他個人的氣質,情感,體質與認知發展的綜合結果。“氣質特質”被放在了首位,這也是為什麼我今天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討論,因為太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孩子天生的氣質本身可能對他行為造成的影響。

  其實“氣質特質”這個話題我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和大家分享,因為我害怕一旦講出這個思考維度的時候,父母一窩蜂地又要走入另一個極端,去按圖索驥,著迷於給孩子打分作評價。因此我一定要補上這張圖,讓大家知道這只是微不足道的瞭解孩子的其中一個維度。

  Thomas和Chess認為,人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初始密碼“333333333”,更不存在一個完美的密碼組合。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估計很快我就能破譯出他的氣質密碼,我會拿出來和他分享,讓他儘早能知道自己的特質與這個社會大環境的關係。同時,當他因為以上某種特質而受挫受傷的時候,陪他難受;因某些特質而得到喝彩的時候,與他一同慶祝。

  這才是我今天分享這些的目的。早一點與孩子一起直面自己本來的樣子,讓孩子打心底裡接受那個生而不同的自己。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