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交易ETF,但是他們未必瞭解ETF的運作機制。或許對於普通投資者,根本不需要知道ETF是如何運行的,只要知道5GETF、芯片ETF、半導體50、新能車ETF的名字就行,關鍵是買了能漲就行…… 關心其他的幹什麼?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本週僅過了兩個交易日,5GETF、芯片ETF、通訊ETF的漲幅就超過10%了,網上有一個段子說:

“今年投資科技股,中間不能下車抽根菸,一旦下車就有可能再也上不來了,因為這次你做的是高鐵、高鐵!”

接下來,望京博格還是打算用比較通俗的方式來講講ETF的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一、如影隨形的關係


ETF也是指數基金,而且是100%滿倉的基金,因為ETF的申購贖回並不是使用現金,而是使用股票。

接著有人問,到底是成分股的價格影響ETF的價格,還是ETF的價格影響成份股的價格?其實他們兩者之間是相愛相殺的複雜關係。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以半導體50為例,在行情軟件裡面有兩條如影隨形的線:

黑色:ETF實時交易價格;

粉絲:ETF實時“淨值”簡稱IPOV;


假設一份ETF有兩個成份股小A與小C,

1股小A與1股小C可以換成1份(ETF份額)大E,


那麼,大E實時淨值等於小A股價+小C的股價了,

嗯,就是這樣。


經濟學說:“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ETF領域:“價格圍繞淨值波動”;

所以通常情況下,ETF的淨值與價格是如影隨形的。


二、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普通投資者基本上都是買入ETF,輸入512760,根據市價買入就行了,但是這裡的ETF買賣價格是什麼決定呢?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最近很多QDII產品都溢價的,

溢價率計算公式=ETF價格/ETF淨值-1;


例如,納指100的溢價高達11.37%,如果誰可以申購這個基金,然後在場內賣出就可以賺11.37%的差價,所以很多人問望京博格如何套利撿錢?

這些QDII基金溢價的原因就是美元額度用完了,基金暫停申購了,如果誰想要基金份額就只有高價買了。即便溢價,想套利也沒有辦法,只能乾瞪眼……


同樣的道理:

(1)投資者在買入ETF份額的時候,只關心價格根本不看ETF參考淨值IOPV,如果1.666買不到就掛1.667買……

(2)普通投資者對於某個ETF追捧會造成這個ETF的價格高於ETF參考淨值,那麼做市商就可以買入股票申購ETF,然後賣出ETF賺一個價差。


問題來了,買入股票申購ETF的成本是多少呢,差不多就一個買股票的佣金(萬1不到),而且買股票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而且當日申購的ETF,當日可以賣出,這樣可以使得:買股票、申購ETF、賣出ETF這樣操作如同抽水機一樣循環起來。


假設一個,ETF價格是1.001,同時ETF參考淨值是1.000,這個就有0.1%價差足以覆蓋做市商的成本。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如果大家一致追捧某個ETF,這個ETF的交易價格總是高於參考淨值,做市商就可以不停的買入股票申購ETF份額,把ETF份額賣給那些急不可耐的投資者,然後這個ETF的規模就上漲了。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例如,最近大家偏愛芯片導致半導體50ETF的規矩迅速增加:

2020年2月11日份額是39.68億;

2020年2月24日份額是51.53億;

在十幾天的時間,這個ETF份額增加了12億份(差不多30%),同時基金淨值漲幅超過10%,

根據ETF規模=ETF份額XETF淨值

所以最近半導體50規模飆漲……


同樣,如果有投資者急於賣出手中的ETF份額,

ETF價格就會低於ETF淨值,

那麼做市商就可以買入ETF,然後執行ETF贖回將其換成股票賣出;

這樣的話ETF規模就縮小了。


三、ETF價格與成份股價格關係


有人說:

“因為ETF成份股的價格漲了,導致ETF價格也隨之上漲。”


其實,這個邏輯是錯誤的,

成份股的價格上漲,導致ETF淨值的上漲,

同時推高ETF價格的上漲,

否則ETF價格低於ETF淨值就存在買入ETF贖回套利的空間了。


同樣,如果ETF的價格上漲,

就會使得ETF價格高於ETF淨值,使得存在申購ETF套利的空間,

這個時候做市商就會買入成份股申購ETF賣出,

同時做市商買入成份股這個動作也會推高成份股的價格;


太繞了,估計大家一下也明白不了。

其實明白這些ETF運作關係,對於投資指數基金也沒有太大作用,投資指數基金關鍵是選好投資標的即可,例如最近買了什麼芯片、5G、生物醫藥、新能源ETF的都賺了……


四、ETF的聯接基金


ETF的聯接基金,就是以持有ETF為目的的基金。老是有人說聯接基金有雙層費率,例如ETF管理費0.5%,聯接基金管理費0.5%,兩個合起來就是1%(比ETF高),其實聯接基金合同中約定投資ETF部分的相關費用是免收的,所以聯接基金不存在雙層費率問題。


但是ETF是100%滿倉的,聯接基金(因對現金方法的申購贖回)也就是95%左右倉位,所以在上漲的時候聯接基金比ETF漲的慢,跌的時候比ETF跌的也慢。

為什麼望京博格的組合都是使用的(場外)聯接基金,而不是ETF呢?因為這方面有法律模糊的地方,2007年法規說,推薦場內交易的證券需要相關資格,當時這個場內證券主要是指股票,但是ETF也算是場內證券…… 據說最近要修訂相關法律,不知道最後結果如何。其實,如果誰想在場內複製綠巨人或者蜘蛛俠都是沒有問題的(PS,望京博格離開金融機構之後,也就個體戶屌絲一個,沒有啥從業資格了)。


但是,約翰博格做過一個統計,在1980-2010年ETF投資者的年化收益是7%,普通指數基金投資的年化收益是9%,相比而言ETF投資者的年化收益還低,給出的解釋是ETF交易太方便,導致投資者管不住手頻繁交易,頻繁交易不僅造成大筆手續費的之處,同時還有很大的踏空風險。


推薦三本書:

通俗版:ETF規模是如何變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