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90后没几个愿意种田土的,对此您怎么看,以后的土地的趋势会咋样?

平凡小李有梦想


我是农业追梦人。90后没几个愿意种地的,而且90后也没多少会种地的,现在农村的土地大部分还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再种。80后种的也不多了,社会在发展,农业问题要解决,最早种地是人工,现在基本达到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那么接下来就要到智能化,趋势是这样的。智能化了也意味着很少的人能种更多的地。现在这种情况也加速了智能化,或者也类似是农场主的形式了。




农业追梦人


大家好,我是乡村小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城市的发展很快,很多90后都选择生活在城市里就业、工作学习,有的还在城市里买房子,那么90后还有几个愿意种田的。我来给大家分析。

回到90年代,计划生育非常严,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十分疼爱,基本上都没有种过地,也没有那个力气,面朝黄土背朝天,90后跟本吃不了苦,对于90后很多不愿意种田。

现在有些90后大学生在城市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机械化带替了农民劳动力,加上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只好选择回农村创业种田,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他们用勤劳种下了收天的收获。

以后土地趋势会咋样呢?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补贴,对于老龄化减少,土地不断的空旷,这时国家大力扶持土地承包户和大学生创业给出各种补贴,以后土地转化为种粮大户。

谢谢大家关注




乡村小志VOlG


你好,乡村亭亭呀来解答这一问题。

我作为一位90后宝妈,真心不愿意种地,因为自己家里也有地,自己也有在地里干过活,讲真的,干活是真心累,面朝黄土背朝天,小时候帮爸爸妈妈在地里干过活,在地里拔草,摔花生,掰玉米,在地里又累又渴那个状态,想必只有农村孩子才能了解的[灵光一闪]

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农耕简易替代的工具越来越好用,农村人下地干活变得越来越轻松了。但是也需要人力下地干活,而且浇地,施肥,拔草,到丰收,费时费力,而且收入微薄,对于90后的我们,养孩子,想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实在有点难啊。所以,在农村,男人们一般外出打工挣得还多点,大多时候只能和孩子老婆两地分居,也属是无奈。愿我们越来越好。当然90后有想法的人在农村包一大块地,利用好土地,有好的农资产品,利用黄土变现,也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乡村亭亭呀


我是米吉农家,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在农村生活,所以能更深刻体会到农村的年轻人种田的越来越少了。

因为现在的90后要么上学考上了大学,要么已经步入社会了,但你在农村农田里基本上看不到这些年轻人的身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不会种地,以前基本上在上学,所以家里面的农活不用干,也不会干。而且干农活是种体力活,在农田里干活又累,又晒还脏所以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干的!

现在在农田里面劳作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了,只有他们懂一些种植技术,知道什么时节该种植什么作物!

由于这些中老年人年龄和身体原因也干不了多少年,而家里年轻人又不愿意接手干农活,以后的农村土地只会有更多的走流转的趋势,一些大的有种植经验的种植户会将土地流转过去,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这样既节省了成本也节约了劳力。

土地流转以后普通的农民可以每年收到相应的田租,平时还可以到种植大户那里面帮忙,挣钱,还可以到一些工厂里干些轻体力的工作。比单纯种地收入要好!





米吉农家


有人说现在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对于70后从小跟着父母干农活,自然熟知了种地,但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来源都跑去城里打工,都不愿种地。

对于80后,有一部分跟着父母在地里干活,我一部分父母去外地打工,一同带出去了,之后在外地就有了学习和工作,渐渐地就把老家当做成故乡,每逢佳节回家探望。

对于90后,独生子女较多,有的娇生惯养,基本上没做过农活,对于90的父母都认为种地是没出息的,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基本上都让孩子读书和到城里工作,因此90不懂种地,也不愿意种地。

面对以后得土地趋势会咋样?

可能以后“土地的集中流转”会成为一种趋势,统一管理,整合土地资源,让种植更规模化,科学化,自动化和机械化,实现农民制管理。




乡村小柏


以前老年人总说种地不要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其实种地真的需要技术的,我以前在外打工也不懂农业里的一些问题,当我真正的从事农业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种植反季节白菜,我种过,没有成功,不会管理,不知什么时候种。要选择什么品种,我就在就给别人打电话问,远水解不了近渴别人也给我说了,当我去做时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结果白菜全坏了。没卖到钱投资啦很大,损失惨重。当我一提起这是心里特别不舒服,其实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你会种地吗?只到怎么种地粮食高产吗?隔行如隔山,我这几年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一度想放弃,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出现,我会努力。希望那些90后的人想靠种地收入的人。你要想清楚你热爱种地吗?热爱农业吗?现在有些90后的连自己的地都不知在哪。哎。


99999开始


90后没几个愿意种地,这句话说的很对。别说90后了,包括70后80后也没几个愿意种地,现在是经济社会,恰巧农业现在是最不赚钱的。

90后一是吃不了那份苦,二是受不了那分类,三是不赚钱。种地的人真的很苦,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干完活身上一身臭汗,90后哪个愿意干这种活,90后都愿意把自己弄的花枝招展的,最主要是种地收入微薄,不够90后开销的,90后一个月挣着几千块钱都不够花的,更别说种地了,种地得饿死。种粮食,产量好点一亩地年产一千多斤,按一块钱计算,一亩地一年也就一千多块钱。我们这种苹果好一点,但这两年也不赚钱,不赔钱就是好的,90更不会干这受累不讨好的事了。

现在支撑着农业生产的群体是50后60后,等这一代人干不动了,将会出现一种新的局面。农场化,把土地承包给资本家种植,或者用土地入股,到时候50后60后退休了,70后80后的农民工也该返乡了,一边分着红一边还可以到农场工作赚钱,这样于农于商都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壹凡人


那是因为现在的农村年轻人,有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了,大多吃不了那个苦。他们觉得父辈辛苦一年,就那点收成,太少了。还不如自己出门打工挣钱多。所以就不愿种地了。

现在国家允许土地流转,好多地方都是,地都是一个人承包种。而且现在消费高,养孩子,养家靠种地是不够的。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老人看病干啥的,都让你吃不消。所以农村90后也无奈!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70后不愿种地了,80后不会种地了,90后不提种地,55岁以下的人,在田间很少能看到,留守老人和妇女反而是种地的主流军了。

第一: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再愿意种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从小被父母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里倾其所有也要让孩子出去上学出人头地,走出农村,不种地。

第二:田里累死累活忙一年,都不如在外边打工几个月。

第三:而且农民这个身份已经不再是体面地标签了,在计划生育施行的日子里, 很多独生子女父母表示,再苦不能苦孩子,一个个娇生惯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根本就干不了农活。

第四:再者这个社会处处需要用钱, 目前中国种地是很难赚到钱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差,甚至还有很多农业大户还赔钱,种的地越多,风险越高,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选择种地了。

以后的趋势是:

一是:未来我们国家会逐步的把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加快农业的发展,未来的农民大都是依赖高度机械化生产,而不再是依靠体力,自然会减少农民的实际需求量,所以未来的职业农民肯定是有能力、有技术的,到时候职业农民肯定是一种体面地,收入很高的职业。

二是: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出现了柑橘、茶叶、花卉、中药等合作者,它们主要是农民合作的,以土地转包、租赁的方法,然后统一管理,账目公开,把土地经营的更好。

三是:企业下农村

很多企业呆着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下乡,徐闻县本就是一个条件恶劣的地方,这里过去种粮食,一亩地一年才三四百,后来一切企业到这里从农民手中租来土地,开始大规模搞热带水果种植,然后通过互联网方式去倾销。

所以说,虽然当下农业“后继无人”,但并不用太操心未来谁来种田的问题,以后的现代农业就是要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农民也像西方的农场主一样,人少产量多!



桃源客


农村老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很多人貌似对农业很操心忧国忧民,咸萝卜吃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90后没有几个愿意种田土的,对此您怎么看,以后的土地的趋势会咋样?谁能看得清呢?有些东西,人微言轻,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大体上还是有轨迹可循的。

三百六十行,要说哪一行更辛苦?只有农民这一行了,虽说农民也是一种职业,但没有人发工资,所以农民作为一种身份更为贴切。农民的工作岗位是露天型的,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在田间地头、打麦场,要做很多道工序的活,包括春耕春播,夏季双抢,秋收播种,其中的辛苦,没有做过农活是体验不出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望天收”等,都是形容农民的。因为自己辛苦,所以作为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孙再继承父业,我们这一代农民和我们的父辈又不相同,我们的父辈把土地视为命根子,因为以前确实除了土地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90后作为农二代,他们现在才二三十岁的年纪,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有的还在上学,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90后,要比我们更幸运一些,因为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优越生活条件,可以不用下地干活就能有学上,有钱花,另外还能外出打工,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因此题主说的农村90后不愿意回来种田的很多,这个我也不否认,甚至在心里头赞成他们不回来,因为在外面的工作岗位,会比干农活稍微轻松一点,虽然也会是干体力活,但不用在田间地头做一个泥腿子。不做父母不知道作难,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给孩子们创造了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又怕他们贪图享乐不知道珍惜,而后继续走上我们的老路。


至于以后农村土地会有什么趋势?作为升斗小民无需操心的,大局会根据社会走势而调整,但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小农农耕经济模式不是最好的模式,虽然它在很久以前对农民来说大大提升了种田的积极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化时代的到来,慢慢会变成枷锁,而戴着镣铐跳舞的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土地以后如果不再是农民的命根子,那就会变成鸡肋,但这个过程会很长,直到规模化种植时代的来临,直到新型农业工人的到来,直到一个个大型农场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不复存在,成为有社会保障的城乡居民中的一员。

谁来接手以后的农业生产?现在农村土地虽然还是有农民承包经营,到时届满时又再延长承包期30面不变,但已经可以流转租赁了,这就为未来出现农村土地成片流转的局面,就会出现大的农场,出现大的农业合作社,对农村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种植经营,土地耕收都是机械化、现代化,也需要大量的农业工人或者说叫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会有工资收入,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也会有社保养老,退休后也有养老金,可以保障自己老年无忧。扯远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得到,目前老家60岁退休农民每月有100多块的基础养老金,也不错了,聊胜于无,如果再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更完美。



未来农业,也许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还会变成朝阳型的产业也说不定,到时候还不得很多农民挤着去做农业工人?但要求会有提升,会要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所以我们农民需要做的,不是关注农业趋势,而是学习新的技能知识,保证自己不会再慢半拍。


农村老俗话


虽然说农业发展是国之根本,到农业投入高,收益低,费工费时,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在农村,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农业,只是为了口粮。远远没有劳务或是创业收入来的快,可以说在农村家庭中,劳务收入占很大的比例。90后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留在城市会发展的更好,收入也比较可观。他们一个月的劳务收入购买整个家庭一年的口粮绰绰有余。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村就会有大面积的撂荒地出现,劳动力不足,好的地块可能会被流转,而大于25度的山坡地,极有可能会退耕还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