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

待星残羽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词人)中最伟大的一个。她的成就,古代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超过。同时,她的诗词写作,也与她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前期的词清丽甜美,表明了她的生活十分快乐幸福。后期的词哀婉凄迷,表明了她的生活孤寂凄苦。

(李清照)

那么,李清照的诗词前后反差为什么会那么大,她晚年的生活究竟有多凄惨呢?

我们知道,李清照人生之所以发生重大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遇到了金兵入侵。金兵入侵,造成了国破家亡,生活从此颠沛流离,衣食无着。但是,这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作为一个有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李清照的凄惨主要还不是缺衣少食,四处飘荡,而是来源于她精神的苦闷。

那么,李清照的精神苦闷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挚爱的丈夫是个懦夫。

李清照和赵明诚琴瑟和谐,相亲相爱。李清照人生的前期写了非常多的爱情诗,想表达的就是她和赵明诚纯洁美丽的爱情,以及甜蜜美满的婚后生活。而且,两人的兴趣爱好也非常一致,都喜欢诗词,喜欢图书文物的收藏。古往今来,夫妻两人,能够像李清照和赵明诚那样,精神上高度契合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丈夫,在建炎三年,金兵南下,地方发生兵变的时候,作为江宁太守的赵明诚,竟然在兵变发生时,没有积极组织军队破灭,没有想办法守城保护百姓,而是自己在晚上悄悄拉一根绳子,丢掉全城老百姓,自己逃跑了。

这件事让李清照十分羞愧的。她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来嘲讽赵明诚。但是,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自己挚爱的丈夫,羞辱他,也就是在羞辱自己。嘲讽他,也就是在嘲讽自己。这种伤痛,是巨大的。

(赵明诚与李清照)

二、一生收集的宝贝遭遗失。

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出生于官宦人家,他们不爱金银,而特别爱好图书字画、金石拓片等等这些文物。他们倾尽一生收集这些东西,收集了不少,在当时远近闻名。

可是,当金兵南下,李清照和赵明诚带着这些宝物往南迁徙的时候,因为数量庞大,无法携带,只能沿路走,沿路丢。“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到了最后,依然还有十五车之多。

后来,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独自押解着这批宝贝东躲西藏,在兵荒马乱和颠沛流离中,宝贝遭遗失,遭焚烧,遭偷窃,等到她到达杭州时,一生辛苦收集的这些宝贝,已经散失得差不多了。

现在很多人搞收藏,目的可能是为了赚钱。在买卖中获取利润。但是李清照一生收集这些东西,显然并不是为了这个,而是一个纯粹的爱好。当爱好被毁后,心里的凄苦,是可想而知的。

(李清照)

三、失节改嫁却遇到渣男。

古代女子是要受贞节的。丈夫死后,是不能改嫁的。宋朝的时候,这种守贞的风气已经十分浓厚。欧阳修在批评五代的冯道的时候,曾举过一个例子,说一个李姓妇女,丈夫去世后,别的男人摸了一下她的手臂,然后她毅然把这条手臂给砍下来了。这件事实际上已经说明宋朝对女子守贞有多么看重。

李清照是知识女性,她自然不会太在乎那些东西。在颠沛流离中,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吏对她照顾有加。李清照感动之余,嫁给了张汝舟。

但实际上,这个张汝舟并不是真心对李清照好,他娶李清照的目的,是因为他知道,李清照曾收集了不少金石文物。这些金石文物是很值钱的,他贪图李清照的钱。但是,结婚以后,他才知道,李清照的这些文物早就散光了。再加上李清照对他又有优越感,不听他的,因此便开始对李清照出言不逊,并拳脚相加,对她采用家暴。

李清照想要挣脱这不幸的婚姻,于是,她告发张汝舟考场作弊。最终,她和张汝舟离婚了,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由于告发丈夫,她也不得不蹲监两年。

四、无子照顾致凄苦而终。

李清照没和赵明诚生有孩子,后来也没和张汝舟生有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对李清照精神的又一重打击。不只是打击,而且还没人照顾。就这样,李清照一个人在绍兴默默生活了25年后,最终凄苦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参考资料:《金石录后序》《宋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1129年,赵明诚病逝,46岁的李清照独孤一身,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代。这个时间段,她留下了一部声声慢是她当时心情的表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32年李清照跨出跃海,跟随朝廷,去投奔弟弟李迒,无奈还没安稳金兵就攻陷洪州。李清照只得逃难到绍兴而此时赵明诚留给她的一大批收藏古玩却被贼人盗走,李清照伤心欲绝只得花了大价钱赎回,最终被坑骗只赎回一部分。心灰意冷的李清照大病一场。

其实她一系列作品中就能表现出她无助又悲凉的心境

诸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其实我个人觉得,凄凉这个词用的有些过了,毕竟她算是小康偏上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非要说凄惨,大概是因为成了寡妇,思念亡夫。外加一个弱女子不太懂社会上的凶险,被骗了好几次,还有就是由于国难,有些所谓的颠沛流离吧。但是凄惨还是算不上的


以下是野史

还有一个更凄凉的改嫁悬案,说是李清照被人骗,而张汝舟号称赵明诚的同窗对李清照百般关怀只是为了赵明诚的古董收藏。最终张得知赵明诚留下的宝贝大部分遗失便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告倒张汝舟,张被罢官,而李自己因为告丈夫也锒铛入狱(这只是一大悬案)


武天老师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就是,一句诗:“沉醉不知归路”,一个词:“凄凉迷茫”,一件事:“惨遭家暴”,一次灾难:“九日牢狱”。最终的结局就成了“人比黄花瘦”。

但真正令她感到迷茫寒冷的并非丈夫赵明诚的病死,也非“靖康之耻”,而是听到一声童言无忌之语。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知书能文。从小饱受文化熏陶的她,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8岁那年,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生活优越,夫妻恩爱。因此,其词作多以女子的闺阁情怀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为主。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等诗句。

23岁那年,全家移居青州。

43岁那年,丈夫曾任江宁知府,但在金兵攻破青州时,因临阵脱逃,丢官去职。之后,李清照便与丈夫途经乌江,南渡江宁避难。面对金国入侵,又不满丈夫的懦弱性格,她情不自禁吟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留传后世的爱国诗篇。自此,丈夫深感羞愧,郁郁寡欢。若其所嫁之人,是位爱国英雄,二人定然可以名垂青史,书写传奇。

45岁那年,丈夫在建康病世。由于建康是她随丈夫的避难之地,所以平日很少有亲朋前来走访。同时,她又无儿无女,只能独守小院,孤影清灯,黯淡度日。

一天,冷落的门庭来了一位老友,并带着年幼的女儿。当她看到这个小女孩聪明伶俐,便甚是喜爱,随心生“授徒”之念。于是,她高兴地拉着小女孩的手说:“你现在正是学习的年龄,不如当我的学生吧,我会把毕生才学全部传授给你,将来也好为国家出力。”

但是,不知是其大人平日教导,还是周围环境感染,小女孩竟然来了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惊得李清照半天不知说什么才好,也深深地伤害到了她那颗清高的爱国之心。那个年代,女子的才华除了在教育子女方面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用途。如果生在现今,也许会掀起一场文坛风云。

当日,李清照对于人生,对于理想,对于追求,感到既迷茫又心寒,因此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将那种无奈迷茫,凄怆沉郁的心情表达了出来。之后,她便怀着凄凉、孤独、迷茫的心情,聊以度日,又经三年秋叶黄。

48岁那年,进士出身的张汝舟,通过纳聘将李清照娶到了家中。开始,李清照以为张汝舟是真心喜欢她的才华才娶她的。李清照后来才发现,张汝舟的真实目的竟然是为了贪图前夫留下的十五箱藏品和书籍(珍贵文物)。

结婚不久,张汝舟见自己的图谋已被识破,随之露出了狼子的“獠牙”,并对李清照大打出手。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李清照的长相,她的作品也成了婉约词派的代表,但能写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爱国豪情诗篇的女子,性格何其刚烈,又岂会任人摆布。因此,后世称她为: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一怒之下,李清照将第二任丈夫告上了大堂。但是,宋朝的法律规定,妻子告丈夫,自己则须接受两年的牢狱生活。然而,性格刚烈的李清照毅然不惧。最终,她只被监禁了九天。出来后,她向朝廷上呈了一纸休书,竟然将时任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的丈夫张汝舟休了。古代常有男子休妻,而罕见妻子休夫,岂不令人惊叹。

从此后,李清照就一直以凄凉孤独为陪,四处漂泊为生,结果就是“人比黄花瘦”。朱彧说她:“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碧鸡漫志》说她:“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郡斋读书志》说她:“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最终,在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死于漂泊途中,结束了她那传奇坎坷的一生。但她却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成为后世女性爱国的精神典范,因此备受世人称赞。


祥子谈历史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弟子,十六岁的李清照随母亲到汴京城与父亲相聚,父亲此时升任礼部员外郎。

所以,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环境优越,经济条件非常好,学习环境也好。

在京期间,嫁给了情投意合、门当户对的赵明诚。婚后,夫妻俩人兴趣爱好相似,夫唱妇随,生活过得悠闲而快乐。

金兵南下,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晚年生活非常凄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金兵南下,随着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方地区已经无法安身,李清照只有随着逃难的人群往南奔逃。

此时,双方的父母已经相继离世,在逃亡的过程中,赵明诚过世,在诺达的世界中,李清照只剩下弟弟与自己相依为命。生活变得孤苦无依,没有了依靠。

李清照一人带着与赵明诚收集的很多文物,追随逃跑的皇帝的足迹,想要把文物献给国家。

但是,那样动荡的社会,皇帝尚且不能自保,一个弱女子,带着这样多的文物,如何能护得周全?这些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丢的丢,被金兵烧的烧,一年之后所剩无几。

李清照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其次,是遭遇婚骗。

在李清照最无助的时候,一个比她小十来岁叫张汝舟的男子走进了她的生活,苦难的日子,太需要一个肩膀可以依靠。

谁知道,这个人却是一个道貌盎然的虚伪小人,婚后不久,就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原来,他是为了李清照手中的文物,才故意接近她,当她知道李清照手中文物已经散尽,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时,对李清照大打出手。

李清照本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子,悄悄收集此人骗取官位的证据,将他报官,此人最终被捕入狱。

李清照又要求与他解除婚约,在那个时候,妻子提出与丈夫解除婚约,是要被服刑两年的。但是,李清照宁愿服刑,也坚决与这个无赖解除婚约。最后,李清照被捕入狱,但是因为她的名气很大,关了几天,就被释放了。

虽然皮肉之苦少受了些,但是心灵上受到的伤害却是难以磨灭的。

最后,最令人痛苦的折磨的是来自心灵的孤独,这是人生最难熬一件事情。

李清照的晚年时期,所作之词《声声慢》堪称词作中最为凄惨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97个字,连用七组叠词,在反复吟唱间,将李清照内心的凄凉、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伤感和无法消解的愁绪,似乎弥散在整个空中,挥之不开,沉重难以排解,这沉重的愁苦,让人怜惜。


帅丫的历史文化茶坊


李清照生在两宋之交,也是乱世女子。甘苦无常,她也是无法。到公元1107年,也就只隔了一年光景,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亡故,时年六十八岁。赵父赵挺之虽与蔡京同为新党,却因赵父心性良直,与贼心满满的蔡京渐渐产生分歧,并且矛盾日益严重。所以,赵挺之去世之后,蔡京对赵家人落井下石。赵家开始败落。

次年,即公元1108年,赵家兄弟迅速遭到了蔡京陷害,于当年被迫离京。时年,李清照二十八岁,她与丈夫赵明诚也退居于山东青州,屏居长达十年之久。之于他们夫妻二人,这十年却是最好的时光。朴素单纯,清淡而生。在这十年里,夫妻二人财书泼茶,共同致力于金石文物的研究,更是完成了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金石录》的撰著工作。

赵明诚结束了十年青州生活之后,于公元1120年复仕,在山东莱州担任太守。四年后平调缁州。其间,她与他便几度分离。也是因为太爱,他在李清照生命里的分量颇重。每每他离开,她便觉心碎。有一种牵缠不休的痛。

是乱世。都无奈。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五月,南宋便建立,李清照被迫南渡。此时,他却不在身边,远在北方。是这样艰难的一段岁月。唯能孤伶上路,忘却自己是女子。

其实,这一些困难都是可以承受的,再多一些也可以。她想。若是可以换他多生一日,她宁可减寿十年。又何况只是颠沛之辛。却是无用。公元1129年,她生命里最爱的最好的男子,染上疟疾,劳顿而逝。

是年,她四十六岁,半老人生逢此变故,实在是艰难。再回首,竟也不过二十八年。她只觉短,只觉心里都是痛都是憾。情深不寿。多少爱,多少伤。此生是甘愿,纵他不在,那些艰辛,也是无怨。

如果一切止于此,也未尝不是一种美。但她犯了错。失了神,错识了人。张汝州是鼠辈,却是这样一个卑劣的人,竟也攀附上了她。他在对的时间出现,处心积虑,骗取了她的信任。对她百般殷勤,即便是好,却不料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划。

她携丈夫生前收集与自己收集的文物字画独自辗转,早已是凄惶。也真是到了绝境,否则她不会盲眼信了他。他想娶她,她思虑数夜,心中尚存些微指望,竟应了他。

婚后不久,他却得知,李清照手中价值连城的金石字画竟在流离颠沛中遗失甚多,所剩无几,顿时大怒。且就这寥寥无几的文物却被李清照视为珍宝,只因一切都是前夫遗下的心血,她深知自己断然不能轻薄了它们。于是也不让张汝州接近。

这到底是激怒了他,他终撕毁了面具,露出丑陋嘴脸。对她骂,对她打,令人发指。但她也是忍。忍无可忍时,便也毫不犹豫“结果”了他。她不是旁人,她是李清照。区区张汝州又如何是她的对手。她只是想安稳度日,却不想他要来招惹她,欺辱她。她忍到无可忍的地步,坚决果断地治了他。

她一纸状书,便将他告发,要与之离婚。旧时律法,女子告夫,即便成功,也要面对牢狱之灾。她却是静定有力,丝毫不怕。张汝州本即是人品低贱历史不洁的人,曾舞弊入官,一干罪行终被悉数揭露。最终得到报应,被流放到柳州编管。也是一段荒诞事,但谁不曾轻信甚至爱过几个低劣之人。

之后的余生,虽清简却安稳。也无甚不好。真的没有谁比他更爱她。于是,纵他已不在多年,她也一直甘愿陷在回忆里笃笃地回望他。仿佛,望的时间久了,他果真会回来。

其实,这爱,在她心中,日久年深,也就成了一种信仰。只要世上有她,她心便有他在,这日子也就处处月入歌扇,花承节鼓。

再读幼年时常念及的那一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忽觉,这一帜幽艳女子,原来,也曾那般欢悦地在时光深处穿梭过。

公元1156年前后,约至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李清照去世。


小书蠹


李清照晚年有“四惨”。

1,夫君早逝,孤寂一人。

赵明诚和她郎才女貌,志趣相投,却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于建康(今南京)。

赵明诚不是一个完美的丈夫(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完美)。在江宁,当叛军来袭,在部下已经把他们打退的情况下,身为太守,赵明诚却缒城而逃。这让李清照满心悲凉,后来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

但即使如此,两人至少在文化情趣上面(写词作赋,金石鉴赏,同喜书画)是相通的,生活上彼此是相濡以沫的。但赵明诚一旦先去,兵荒马乱中,一个弱女子的生活顿时陷于困顿。故此,“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态就随之而来了。清新可人之趣一转而为沉郁凄凉之意,实为实际生活心态之写实也。

2,二婚再嫁,复又离婚,满心沧桑。

本以为,那个谦谦君子张汝舟,是真心倾慕她才情。乱世之中,李清照能得一个温情男子的眷顾,那个温存的男子愿意呵护她剩余的年华,那就不管不顾,嫁吧,她想。不曾想,张汝舟觊觎她的无价书画,骗取不得,索性撕下伪装,日日厮打。自己冲破阻力、决意找来的渣男,自己就是坐牢也要把他休掉。

休掉渣男后,李清照一人独居。就这一结一离之中,李清照冲破阻力地结,拼尽全力地离。耗费精力周折之后,得来的却是一个被渣男伤害、被众人耻笑的结果。虽然,李清照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从不畏人言,但这始终是一处内心的伤口。回想之前,与赵明诚举案齐眉的日子,如今过得,实在是无处话凄凉。

3,无子嗣相继、相陪,更注定了自己孤老一生。

当年,赵明诚和李清照并无子嗣,赵明诚外放为官期间,据说曾纳有伺妾。在那期间,李清照远来探望之际,赵明诚曾对她有所冷落,李清照对此颇为不喜。

多年过去,物是人非,如今老来孤寂,无一子一女在旁事奉,老景如此恓惶。难怪,梧桐更兼细雨时节,想起亡夫赵明诚,想起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美好日子,如今这时辰,怎生忍受?

4,词学无传人。

这么多年来,李清照一直想把自己的词学传给有缘之人,却一直难以找到合适人选。

在晚年,李清照杭州住所不远的地方,搬来了一户新人家,户主孙综,时任从七品宣议郎。但他于仕途颇为冷淡,却热衷于吟诗填词,几次以晚辈后学身份向李清照请教。孙综有一女儿,清朗秀气,聪慧灵动。李清照初次见她,心中欢喜。

某日,孙综夫妇带女儿前来看望,寒暄闲谈良久。李清照说出了自己收徒的愿望。女孩聪慧,却毫不领情,说吟诗作赋不是女孩子该做的事情。李清照一腔好意,却讨了个没趣。可见,无论长幼,对于女性写诗填词之事,认同者太少。

一生才学,后继无人,此后词坛,易安词便只能是一种绝唱了。念及此,李清照心中孤寂,又添一层愁。

有人喜欢盛筵中的麻醉,有人喜欢离场后的清寂。两种选择本无对错,看你喜欢。

李清照,无论诗情画意,还是颠沛流离,喜欢的永远是按自己的想法活。光凭这一点,她一生中所有的欣喜与酸辛,都值了。

她的晚年生活是凄凉。但仔细思量,这些所有的凄凉,却每没有一个真正是她自己的错。

千年以后,我们依旧敬拜李易安,不为她的晚年凄凉,而是为她的才思泉涌,篇篇华章,更是为她的特立独行,率性真实。

我是酔余堂主人,读书写文,温暖向上。欢迎【关注】。如果你喜欢,欢迎转发,点赞,收藏,让更多爱美的人一起分享!

醉余堂主人


我们阅读李清照的诗词,会发现一代才女前期和后期的诗作风格有很大差别:

一、她的早年作品,明显偏向少女情怀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大都是缠绵悱恻之意

二、晚年的作品,明显地便多了些许凄凉的情感。因为这时中年丧夫,没有子女。

可谓是:锦食玉衣“绣幕芙蓉一笑开”的前半生,直至“凄凄惨惨戚戚”的后半生。

那么,没有子女、国家动荡不安,处在这样环境中李清照,晚年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以说,李清照晚年生活可以用她的这一句词来形容。

  “凄凄惨惨”的主要原因则是:

她的丈夫赵明诚死后,她嫁给了张汝舟。但张汝舟是为了得到她与赵明诚书画,才娶了她。可想而知,这样的婚姻是没有半点幸福可言的。

于是的书画的遗失,感情的欺骗,国家的懦弱,老无所依的处境等,恶劣的生活环境,都让李清照的生活陷入无尽的苦海——包括,婚姻、情感、孤独……

感情生活的不顺、人情的凉薄,国家危难等,都让她心力交瘁。世道炎凉,人生飘摇,而她则是飘摇在其中的一叶孤舟。

直到年迈,年轻的理想一个都没有实现,国事也没有能力再去操心。这时的她,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一个贴心人,只有一个小小的院落,但最让她感到寒冷的,周围人不但不理解她,而且还看她就像在看一个怪人,而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价值都没法实现。于是,在万分凄凉与无奈之中,她写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而抒发了她: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其实,李清照的晚年生活,过得比较清苦,但也说不上有多么的凄惨。因为她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是没有人陪伴,没有知己或贴心的人而已,只是一个人孤苦伶仃,多少都些凄苦之情。但是如果说非常凄惨,倒也还不至于吧。

实际上,李清照的人生悲剧,就在于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处在社会的至高点上;但作为一个女人的她,又处在一个社会的最底端,使她没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因此,看起来不由得让人觉得凄苦又凄凉!


搞笑大恶魔


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性词人,可惜身逢乱世,只有青少年时期平和安乐,之后都境遇孤苦,颠沛流离。

但要说她的晚年有多凄惨,倒也不见得,因为她是位相当坚强的女子,无论自身遭遇多大的坏事,总是努力把事情做好,把人生过好。

都说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其实也曾写过豪迈大气的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我认为这个称号对于她来说是很恰当的,并不夸张。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郎的孙女,基因里就带了文学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学习,从小就很有才华,得到时人的称赞。

后来嫁给了门当户对的赵明诚,过了两年多幸福的婚姻生活,不料李格非因政治斗争而被下罪,李清照自此再没了此前的安稳生活。

她和丈夫赵明诚,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对明确记载志同道合的夫妇,两人都喜书籍字画,喜金石古董,宁愿吃不上好饭,穿不了好衣也要收集这些雅器文物。

公元1117年,在李清照的协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大部分内容,之后数年,李清照不断补充整理,最终成稿。这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包含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这期间,两人虽然物质生活不大好,但精神上是富足的。可惜后来金兵入侵,而赵明诚去世了。

两人自成亲以来一直情投意合,李清照的悲伤难过可想而知。可她根本没有空闲去伤心,因为要急着逃命。而他们之前收集的文物更不能丢弃,那是他们的心血。

一个弱女子,于乱世中带着15车书籍器物投奔亲友,路途中左失一批,右失一批,到达杭州的时候几乎都丢光了,李清照一病不起。

此时有个叫张汝舟的人对她嘘寒问暖,表现得非常痴情。这对孤苦无依的李清照是个很大的安慰,未及深思熟虑她就嫁了。谁知张汝舟贪图的是她那些珍贵藏品,婚后发现没有自己想像中的多,对她就恶劣起来,甚至还会家暴!

这样的渣男李清照当然不会忍受,后来发现他还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她便去告发了,要求离婚。以当时的法律,以妻告夫哪怕事实俱在,也要判三年的刑,幸得亲戚朋友相救,她才只做了九天的牢。

之后她便不再困于个人小情小爱,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国家大事上,写下了许多热血诗词,盼望朝廷能收回失地,再复国土。但在她活着的时候,始终没有看到这一天。

公元1155年,李清照去世,时年73岁。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才女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是李清照晚年凄凉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词通过描写残秋之见、闻、感、悟,抒发了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喜爱和熟知李清照的人们都会为她扼腕叹息,其一生可谓冰火两重天,锦食玉衣“绣幕芙蓉一笑开”的前半生,直至“凄凄惨惨戚戚”的后半生。


李清照自幼家庭条件优厚,其父学者进士出身,其母王氏也是出自大家。十八岁成家,丈夫赵明诚是为当朝宰相之子。 因为家庭显赫衣食无忧,李清照夫妻二人初期生活之美好,感情之和睦,可以说如童话般的美丽动人。 可老话说的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不遂人意,总会遭受挫折磨难。自古才人多磨难。同时会有许多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更会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人生之路。 时值靖康之难,李清照又遇中年丧夫。她历尽艰辛带着见证夫妇二人感情和心血的古籍金石四处漂泊躲避战乱,独自一人的颠沛让这个柔弱的女子深感无助不安,此时生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卑鄙小人张汝舟就在这时出现在李清照的生命中,然而,张汝舟骨子里垂涎李清照的财产,婚后狼子之心逐渐显露,李清照还未享受几天被人怜惜的日子就遭遇暴力,彻底看清了张汝舟人性的丑陋,他与自己结为夫妻不是因为爱,而是源于自己和亡夫呕心沥血的藏品。为了守护爱的纯粹,李清照不顾封建礼法,将张汝舟上诉公堂,才得以与张汝舟离婚,之后散尽财产方被好友多方奔走解救出来,这才免遭宋代法规的牢狱之苦。

前半生是夭折的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后半生是颠簸游离并伤痕累累的骗局婚姻。李清照的心满是伤痕,不愿再入世俗,后半生她独守着自己的孤寂,或许是那骨子里文人的清高与信仰在支撑着她顽强的在那个艰难的环境里生存。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吟唱着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到这是何等深入骨髓的孤苦和伶仃,这般凄和惨,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瘦客


公元1127年,北方的女真族(金)蛮结棍呵,竟然一举攻破了汴京,乃徽宗、钦宗皇帝父子俩也捉拿下,高宗嘛南下逃脱。国运颓废,家难当头,逃难逃难~大家都往南逃呗(现在再乱也不必逃,过去是逃难,现在是难逃哈)。李清照夫妻俩也随同难民流落异地,一路飘流到江南,颠沛途中把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丢失殆尽,这给她带来了心惨的打击和极大的悲痛。金人到底是北方蛮族,勇狠善斗,大军铁蹄挥师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难以招架,一败塗地。同年李的老公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府叛乱之中,赵弃城落荒而逃,这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继续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悔恨満肠,郁闷成疾,病死于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有个叫张汝州的为了骗取李清照的钱财,趁危而入,对李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情绪低落,顶住了世俗之风,下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二人感情不合甚至发展到了张对李实施家暴,拳脚相加,百般摧残。再这以后,李清照探询到张汝州的官职竟来源于行贿,便一纸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竟然有这种龟腚:妻子告发丈夫,即使铁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灾,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保外释放,这段不满一百天的倒遭婚姻就此寿终正寝。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垂暮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前任丈夫的未竟之夙愿。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泡影,虚梦一场。李清照在南渡初期,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成为千古绝句,流传至今!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她的心灵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极度的伤害。老年的她无依又无靠,呼告无门路,倾吐无人闻,贫困交迫,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孤老地死在了江南一隅!想起后世张爱玲的终局倒也有点像李清照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