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中华上下5000年,却跳不出这5大定律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读史明鉴,知古鉴今。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古人总结出了这样5条定律。

壹:萁子“象牙筷”定律


中华上下5000年,却跳不出这5大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死”。

启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贰:范蠡“兔死狗烹”定律


中华上下5000年,却跳不出这5大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成就大业之后,勾践的两个功臣,文种被杀,范蠡归隐。

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汉朝刘邦杀韩信,明太祖杀尽开国功勋……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

启示:功成身退。

叁:黄宗羲“积累莫返”定律


中华上下5000年,却跳不出这5大定律


历史上屡次通过税费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改革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案减轻农民负担。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

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

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是宋朝官府在灾年贷款给农户,使他们免受高利贷盘剥。结果执行下去,却变成了强行摊派,民怨沸腾,苦不堪言。

凡事从实际出发,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启示:知易行难。

肆:柳宗元“敌戒”定律


中华上下5000年,却跳不出这5大定律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柳宗元《敌戒》

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唯独柳公认为,有敌人是好事。

秦国因为六国在侧,才能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吞并六国之后,朝政反而开始混乱起来。

晋国打败楚国,外部没有了敌人,傲慢自大,才有了后来的祸患。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伍:孟子“五世而斩”定律


中华上下5000年,却跳不出这5大定律


当年八旗兵入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只凶猛的老虎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如此熊样?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是中国历史的规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富不过三代”。五世也好,三代也好,贫与富,是在不断地转换。

究其原因无非是:骄,奢,淫,逸。

启示:克勤克俭,自强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