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果当初华容道上关羽没有放走曹操,三国历史会怎样?

上古风玉子


在《三国演义》当中,华容道是一个很著名的地方,因为在曹操赤壁兵败之后曾经从此处逃命,而在华容道遇到了诸葛亮派出的关羽所部截击,此时的曹操已经无力反抗,所幸由于曹操早年对关羽的恩情,关羽才放了曹操一命。这个典故凸显了关羽之义,而从那之后华容道也从一个地名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在人们的口中,华容道甚至变成了中国版的“滑铁卢”。

尽管在历史上关羽并没有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曹操只是从华容道很狼狈的逃走并且遭到了刘备的追杀,但是我们今天不看历史,只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如果关羽真的把曹操抓了,三国历史会何去何从。

曹操虽死,势力仍在

曹操历次出征,几乎都会留着荀彧守家,无他,只因为对于曹操势力来说,荀彧就如同之后刘备的诸葛亮一样,有荀彧守家,曹操的根据地就如同有一根定海神针,而在赤壁之战中,荀彧依旧没有跟随曹操出征,而是在后方镇守大本营。此外,曹操的几个公子也都在后方。

这样的布置意味着曹操并不是后继无人的,一旦曹操出现意外状况,曹操后方的留守势力会立刻拥立曹操的二公子曹丕作为整个势力的继承人。而对于整个曹操势力来说,尽管当时西北仍有马腾势力虎视眈眈,内部也有汉献帝“贼心不死”,北方少数民族也伺机南下,但是此时的曹操势力整体是比较稳固的,尤其是在荀彧等主要臣工的辅佐之下,即便是曹丕或者是其他曹氏后人继承曹操的位置,整个势力也不会出现表面上的间隙。

此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几个儿子身边的势力都还没有成气候,在赤壁大战发生的公元201年,曹丕才只有21岁,曹彰19岁,曹植更是只有16岁,这个时候对于整个势力来说,只有曹丕是唯一的继承人选,而且由于曹操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年龄过小,他们也没有能力来和曹丕竞争,所以如果一定要让曹操传位给继承人的话,除了历史上他真正去世的时候,赤壁之战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刻了。

此外,曹操尽管赤壁兵败,损兵折将,兵力损失从历史上考证来看至少也有10万,但是对于曹操势力来说依旧根基未动,这一点我们从《三国演义》中也可以发现,战后曹操迅速回到北方,除了荆州在孙权和刘备的进攻之下丢失之外,其余并没有什么损失,甚至曹操还能在短时间之内出兵与马超决战以至于剿灭马超,这也就说明了曹操的根基依然没有问题,所以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兵败身死,那么对于北方的形势来说来说,其实相对于曹操活着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曹操是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想惹火烧身

曹操如果被杀了会怎么样呢?由于曹操势力此时已经比较稳固,同时曹操也有成年儿子做接班人,那么对于曹操的接班人来说,杀死曹操的实力一定会成为其头号敌对势力,而这个“头衔”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背负得起。

尽管曹操被杀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历史上与之相似的事情还是有的,那就是关羽被孙权所杀后 其头颅被送到了曹操手中,为什么孙权会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呢?一方面,孙权当时已经与刘备交恶,确实需要和曹操改善关系,所以放低姿态,将关羽的头颅作为战利品和“投名状”献上,但另一方面,也是向天下展示谋害关羽的“军功章”里不止有自己的一半,还有曹操的另一半,其原因就是害怕刘备的事后报复。杀一位都督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谈杀父之仇了,一旦刘备杀了曹操,曹丕继位之后一定会发动力量对刘备猛攻,而且于公于私这是站得住脚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明在赤壁之战中,主要的功劳都是东吴的,但是追杀曹操如此看起来大功一件的事情东吴却没有和刘备抢,这是很不科学的,所以诸葛亮并非是觉得曹操将星未落命不该绝,而是知道曹操是个烫手的山芋才故意派关羽前去。那么诸葛亮是否可以不派人去直接放曹操逃跑呢?从孙刘联盟合作分工的角度来说这又是行不通的,至少样子还是要做的,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才有了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关羽真的在华容道捉住了曹操,那刘备他们也不见得真的会杀曹操,而是会把曹操交给东吴发落,毕竟东吴才是赤壁之战中功劳最大的一方,而东吴真的会处死曹操吗?可能也未必,毕竟曹操名义上仍然是汉朝的丞相,如果孙权同样作为汉朝的臣子反而不经皇帝同意就诛杀汉朝的丞相,那么在法理上仍旧站不住脚,所以最终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便孙刘联军俘虏了曹操,曹操依旧可以保全性命返回北方,对于局势的走向并不会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是曹操自己更狼狈了一点而已。


以上


宇说三分


嗯,当初曹操的确因为粮食吃干净之后从华容道撤退到江陵再回去北方。

这个华容道是游戏:


可惜,江东连追击都算不上,至于拦截?

给周瑜十个胆子也不敢。而关羽...此时正与刘备等人收取荆州南部,捡便宜呢,根本没去追击曹操。

这个华容道,当然是假的:


周瑜知道自己在陆地上的斤两,远远跟在曹操大队人马后面欢送北退,然后领导江东孱弱的水军陆战队围攻江陵曹仁近一年,在出钱粮请张飞包抄后终于逼迫没援军(水军纵横汉江袭击襄樊)的曹仁退出江陵,曹仁就来到北面的襄樊驻军。


所以,楼主的问题,等于没问。


四川達州


如果关羽华容道杀了曹操,结局会怎样?


首先要申明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是艺术化的虚构,是作者罗贯中欲神话关羽的演义之笔。而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留曹仁守江陵,自己成功退回北方。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曹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本篇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为蓝本以曹操被关羽杀掉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进行大胆预测推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曹操被杀,最大的后果就是赤壁之战后各方力量的平衡态势被打破。它有可能造成以下几种结局。

曹魏政权内乱,内部各方势力相互博弈,权力重新分配。

1.曹氏子孙为争夺继承权进行斗争,相互攻杀,曹魏政权分裂。

2.曹氏集团权臣篡权,诛杀曹氏子孙。建立新政权。

3.汉献帝趁机重新执掌乾坤,结束中原地区的割据局面。这种可能性较小,汉室病入膏肓,气数已尽,天亡汉也!

以上无论哪种结局,中原地区的政权力量势必会产生动荡,大大削弱。

三国中的吴蜀两国抓住时机,扩大力量,入主中原。

1.吴蜀两国中的任何一国单独北伐,统一北方,谁能统一北方,谁就能实力大增,进而统一中国,建立新政权。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后来就走的这条路,统一了中国建立西晋政权。

2.吴蜀两国联合北伐,先统一北方。接着二者再厮杀,胜者统一全国。若不分胜负,则中分天下。北以太行山脉为界,南以荆州至四川盆地为界。

北方柔然、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乘中原内乱出兵南下,建立政权。

1.仅仅占领长城以北长江以南的中原地区,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比如历史上的北魏政权。以长江为界,中国历史提前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

2.少数民族游牧骑兵一羁绝尘,荡平华夏,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像后来的元政权或清政权。不过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当时北方的各少数民族也处在分裂的阶段,实力还很弱小,最多统一北方,像鲜卑族拓跋珪那样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政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游牧民族绝对没有实力问鼎中原,一统华夏。

公元266年,西晋灭吴,天下重归一统。

结束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上分析,虽是戏谑推测之言,然而这个历史必然规律却是谁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埋首故纸堆


两龙相争,诸雄并立,东吴吞刘备。

历史上没有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一事,我们假设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身亡,那么后续天下形势会如何演变?

北方失去曹操的威压,亲汉室势力重新抬头,与曹魏集团对立争权,北地大乱,兵烽四起,手握重兵的将领纷纷成军阀割据之势,诸雄并立。

东吴集团携赤壁战胜之威,孙权、周瑜率军跨越长江天堑,北伐中原,开始统一天下之战,同时,分兵攻略荆州,遏制刘备集团发展。

刘备集团两线出击,一面迅速南略荆楚,占领稳定根据地;一面矫诏勤王,令关羽率江夏精兵北向宛洛,直扑许昌,以求迅速挟制汉室以大义名分号令天下,才能长期对抗相对强大的东吴集团。但孤军深入许昌,此计过于凶险,刘备集团军微势故,北向难有发展。待东吴集团坐大后,刘备集团免不了被东吴吞并的下场。

这也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借诸葛亮之口分析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的本意吧。





黑衣不器


三国演义中有两次故意放逐对手的经典戏,都是孔明先生导演,展示了孔明超群的智慧和准确的判断。有些事只能去做,让别人去领悟,而不能说透,这才是三国演义的韬略精髓。


第一次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诸葛亮料定曹操兵败之后必走华容道撤退脱困,此时刘备立足未稳,还不是杀掉曹操的时候,他又知道关羽欠曹操许多人情,必定不会加害曹操,于是就故意让关羽去做这个顺水人情放走曹操,事后诸葛亮又弹压关羽几句,要依照军令状斩首关羽,此时刘皇叔出面为兄弟解围树立恩义,诸葛亮又让他心生畏惧,便于以后听命于诸葛亮。


之所以不能杀曹操,原因也就是题主所问的答案,虽然魏军赤壁兵败,然而魏国内还有谋臣大将无数,如果刘备方面杀掉曹操,不但魏国会群起而攻之,团结一致为曹丞相复仇,周瑜也会趁机夹击刘备,因为赤壁之战已经结束,刘备没有了利用价值,而此时刘备尚无容身之地,躲都没地方躲。唯有放走曹操,趁乱占据荆州,与魏国、吴国,形成鼎足之势,而后继续交好孙权,联兵抗魏,符合双方利益,此时魏国收兵休养,东吴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刘备也借机站稳了脚跟。


另一次故意放走对手是诸葛亮上演的空城计 ,他独自在城头抚琴,让老兵故意打开城门只顾扫地,暗示司马懿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如果诸葛亮一死司马懿不久也会被扫地出门,对魏国来说司马懿也就没有活着的价值了,司马懿领悟了诸葛亮的用意,立刻撤兵,否则的话,自己无需进城冒险,完全可以随便派一个手下入城拿下诸葛亮,即便撤退时遇上伏兵,手里有诸葛亮也没有大碍。

三国演义留下无数故事,布置悬疑而不说透,是让后人去思索感悟,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才能学以致用。


非想


历史上真实的华容道

曹操从赤壁战败后,确实是从华容道撤退,不过事实上并没有关羽的拦截。也就是说,所谓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是子虚乌有的。

华容道是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至华容县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曹操败退必须经过华容道。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华容道确实不好走,《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描述:曹操在战船被烧后,率军步行从华容道经过;当时华容道一片泥泞,无法通行,加之天刮大风,行走困难;于是曹操命令老弱士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老弱士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就在快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时,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认为刘备与自己相比,反映缓慢,没有及时派兵在华容道放火拦截自己,否则自己就会全军覆没。结果曹操话音刚落,探马来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曹操折戟华容道的后果

当然我们都知道关羽并没有在华容道拦截曹操,但是曹操还是在华容道遭遇了天灾人祸,付出极大代价在得以通过华容道。假如即使没有关羽的拦截,曹操真的折戟在华容道,三国之后的故事该如何改写。换句话说,就是曹操在此次南征中,不但没有打过长江去,还将自己搭了进去;那么,天下形势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 首先,曹操刚统一的北方势必会发生动荡,刚被平定下去的各方势力会再次兴风作浪,北方极有可能再次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

  • 其次,傀儡皇帝汉献帝会再次沦为各方势力抢夺的香饽饽,如果北方再次能够出现犹如曹操强权的诸侯,很快平定北方动乱,那么三分天下的局面依然会出现。
  • 第三,占据荆州的孙刘联军,曹操的覆灭无疑就是双方希望出现的变局,正好符合诸葛亮《隆中对》、鲁肃《榻上策》中等待的时机,双方趁机出兵北伐,然后投入中原争霸之中。
  • 第四,孙刘联军依然将曹操覆灭作为战机,但是双方没有选择及时出兵北伐,而是在被没有外敌威胁的情况下,开始决裂,先开始在南方打了起来,为北方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留出了时间。

安定郡小书生


三国历史不会有所改变,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关羽在华容道截击曹操的事。

根据《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诸葛亮派关羽把守华容道,截击在赤壁大战中败逃的曹操,关羽感念曹操待己厚恩,而放走了曹操。这就是有名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京剧有《华容道》一剧即演此事。可是这只是小说、戏剧的虚构,因为历史上并没有曹操败走华容、被关羽释放的事实,所以也就不会有如果关羽不放走曹操,历史会怎样的假设了。

据《三国志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曹)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 卷五十四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烟炎张天,(曹操)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以上《三国志》关羽传、曹操本纪、周瑜传,《资治通鉴》原著,都没有提到“华容”二字,所以根本不存在关羽在华容道放曹操的事。


沙门岛主


假如,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他失算了,没料到号称重情重义的关羽,他并没有因曹操的恩情而放过曹操,将曹操给杀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刘备三顾茅庐之际,诸葛亮为其规划的战略宏图,提前泡汤!

曹操因赤壁之战的大败,元气大伤,但其根据地并没遭受到多大损失,依旧是最强。曹操虽然被杀了,但魏国还是势力最大的,而这个时候的刘备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厚着脸皮强借借孙权的荆州以落脚,寄人篱下!

孙权因曹操势大而与刘备结盟,如果曹操被关羽给杀了,孙权绝对不会再刘备结盟,而受益最大的孙权,这个时候刘备是极有可能会被孙权给灭了。

即使刘备不孙权给灭了,关羽把曹操给杀了,就得彻底罪了魏国,魏国上下必将举全国之力而攻击刘备,这个时候的刘备势力是最弱的,刘备集团根本无法独自抵挡魏国的攻势,刘备是极有可能被魏国给灭掉!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没有把曹操给放了,而是将曹操杀了,那么历史上就不会形成三国之势。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华容道关羽绝义斩孟德

话说刘备、孙权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无奈舟船全部被烧毁,曹操帅军向华容道奔走,待过华容道时,曹操仰天长笑,周瑜、诸葛亮小儿也,无能之辈,若在此处埋兵,岂有我等活命之机。

话音刚落,一声炮响,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者手提青龙刀,腰跨赤兔马,拦住去路。

曹军见了,亡魂喪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曹操见了,心一横:将士们,死战吧!

程昱劝到:素问关云长义薄云天,丞相昔日有恩于他,今日何不亲自说情,以解比难!

孟德闻言:该当如此。

对着云长欠身说道: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我奉军事之命在此等候丞相多时了!

孟德:我已兵败如此,走投无路,还请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昔日丞相待我甚好,可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

孟德:五关斩将之事忘了吗?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都忘了吗?

云长见曹军惶惶,心中不忍,可已向军师立下军令状,守义而忘本,哥哥如何立军啊,也罢也罢,怪我一人足矣:我已向军师立下军令状,为了我家哥哥,丞相切莫怪我!我会将丞相送回去的,也将随你而去,安息吧!

说罢,云长举刀前冲,五百校刀手顿时将曹军击溃!

云长命左右手斩木为架,抬了孟德尸身回营复命。

可怜一代枭雄曹孟德,兵败华容志未筹。

手提青龙偃月刀,云长回营复命!

孔明同刘备于帐中叙话,见云长回营,起身问道:将军定不负军命,孟德已归天了吧!

云长:军令不可负,我已手刃曹丞相,尸体就在外面,还请军师将尸体送回曹营!

孔明闻言呆立而望。

云长面相玄德:今日云长不负所托,望哥哥不负汉室,兴天下百姓!言罢,云长引剑自刎。

正值此时,翼德闻兄长归来,前来营帐恭迎,却见到云长饮剑自刎,悲痛不已,转身怒视孔明:你个鸟军师,害死我兄长,拿命来!

说罢扑向孔明,欲杀之报仇!



幸玄德惊醒,将其拦住,才保孔明无碍:三弟,云长实属自刎,赖不得军师,是我的错,才致使云长身死!

孔明:是我错矣,害死将军,甘愿受死!

张翼德:你个鸟军师!哥哥,我三人结义,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你却要保这鸟军事,这天下不要也罢,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翼德转身离去,从此世人不知所终!

见翼德离去,刘备转身看向孔明:这该当如何啊!

孔明无奈的说道:封锁消息,立刻进军汉中,谋取汉中之地!
却说曹仁寻找曹操下落,久久未归,心中担忧更甚,回到营中,与众将商议:不知丞相如何了!

不知是谁,说了句,恐已身死了!

众人闻言悲愤不已,但心中都已有此想法!众将此时听命于曹仁,望曹仁主持大局!

曹仁无奈,说道:我先且领命,待丞相归来,我等向丞相说明原有!

说罢,曹仁立刻命三军回许昌,留人守候南郡!

十日后,刘备赚取汉中,随后送还孟德尸体回许昌,值此,世人皆知曹孟德已魂归西天!

曹仁见到孟德尸体,立刻统兵于手,整顿上下,调兵遣将,镇守边防,集权力于己。

孙权命周瑜收南郡,联刘备攻曹仁。

马腾闻讯,集兵力于西凉,向长安进军。

公孙康集兵力以自保。

刘备欲攻张鲁而兵败!

新的局面产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新兴力量不断露出,天下四分五裂,而孔明之言三分天下,也不得而终!


墉士


我们参考《三国志》、《山阳公载记》等资料中,并没有关羽放走曹操这段历史。我们先从《三国演义》中假设,关羽华容道上没有放走曹操,历史会怎样。

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于赤壁之战中仓皇溃逃,败走华容道。当时,曹操刚说完:我要是诸葛亮和周瑜就一定会在华容道设伏,从此看来,诸葛亮和周瑜也不过如此之后。走了没多久,就遇到了关羽。

如果关羽当时杀了曹操,我个人认为,第一个要被灭的一定是蜀国。首先,曹魏得知曹操死在关羽手里,一定会发兵攻打蜀国,从当时曹魏和蜀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看,在加上哀兵必胜的信念。蜀国必败无疑。(这也是孙权和刘备不想杀曹操相互驱赶的原因吧)。

此后曹魏一定会选择一位领导人继续领导曹魏政权,修养生息,几年之后。在行灭吴之事。

这样来看只会更早的结束三国,从而一统天下。(此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