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东方的辩证法与西方的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在哪,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区别体现?

心理之路


引言

文明世界两端的传统所具有的最明显差异是对待逻辑的方式。对于西方人而言,逻辑始终是文明的中心,这条线从古至今都没有断过。

——安古斯·格雷厄姆(AngusGraham),哲学家

很明显,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极其理性,以至他们拒绝理性主义......并且不愿将形式从内容中剥离出来。

——刘述先,哲学家

争辩逻辑一致性的问题......可能不仅让人愤怒,这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长岛信弘,人类学家


东西方思维中蕴含的基本原则迥然不同

如果你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成长的,那么你可能会对一件事感到惊异,即世界上的一个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中竟然寻不到形式逻辑的踪迹。

从柏拉图之前的时代到现在,直到中国人接触到西方思潮之前,在东方的确不曾有过逻辑发展的脉络。在亚里士多德发明形式逻辑之时,中国哲学家墨子和其追随者大致触摸到一点儿逻辑的门路,但他们始终没有发展出形式逻辑的完整体系。在墨子的思想蜻蜓点水般触及逻辑之后,东方的逻辑线索就此断裂。

西方人的思维源自古希腊,受到城邦文化的影响,擅长批判、辩论,喜欢思考物体的本质;东方人的思维源自中国的大陆大国文化,强调顺从、减少矛盾、中庸、和谐,喜欢思考关系,对关系的思考是东方人的思考长处。

西方思维是分析式的,强调认同逻辑概念,坚持非矛盾的观点;东方思维是整体式的,鼓励人们认识到变化,接受矛盾。

西方思维鼓励将形式从内容中抽离,以便评估论断的效度。结果是西方人避免了东方人会犯的一些逻辑错误。

东方思维产生了对于世界诸多方面的更准确的信念,也对人类行为的原因做出了更恰当的解释。东方思维强调关注影响事物和人类行为的情境因素,同样也要求人们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和个体都存在变化的可能性。

西方思维在近年来深受东方思维影响。传统的西方命题逻辑中补充进来了许多辩证法的原则。这两种思维传统为彼此提供了广阔的批评契机。逻辑思维的优点似乎是找到更多辩证法的谬误,而辩证思维的优点则是发现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比如心理学家彭凯平等人研究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对两起谋杀事件的归因,就发现中国人倾向于把事件归于周围的环境,而美国人则认为是凶手本人的特征造成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区别体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潘忠岐教授认为,中美战略思维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思维方式的缩影。换言之,中美在战略思维上的差异来源于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对而言,中国人更喜欢用辩证的方式进行思维,美国人更喜欢用逻辑的方式进行思维。辩证思维倾向于认为事物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矛盾的存在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矛盾的解决最好寻求折衷的办法。逻辑思维倾向于认为事物是相对稳定的,不能存在矛盾,矛盾一定会以某种非此即彼的方式得到解决。

1 关注和感知的模式

东方人关注环境而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喜欢研究事件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经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分别让京都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学生观看了八张彩色的生机勃勃的水下虚光照,其画面上都有一条鱼或多条鱼处于焦点位置,比画面上其他的东西体积要大、颜色更鲜明、运动得更快。每个画面中还有运动较为缓慢的动物,有植物、岩石、水泡等等。这个画面持续了大约 20 秒。然后又放映了一遍。在第二次放映完之后,参与者们要回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有同样多的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提到了处于焦点位置的鱼。但是 60% 以上的日本人都提到了背景成分,包括水,岩石、水泡以及无生命的动植物。另外,日本的参与者的第一句话往往指的是环境:“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池塘。”而美国参与者的第一句话有三倍的可能是指处于焦点位置的鱼:“那儿有一条大鱼,可能是鲑鱼,向左边游去了。”

这个实验的结论:东方人比西方人相对来说更关注背景。<strong>即西方人相对来说看不到一定背景中物体的变化,也看不到物体间关系的变化,也可以说西方人比东方人能够更快地捕捉到前景中物体的变换。

2 关于世界构成的基本假设

东方人看到的是物质,西方人看到的是物体。

看见一块木头,中国哲学家看到的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无隙的整体或者是几种物质水乳交融而构成的整体,希腊哲学家看到的是由微粒组成的物体。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人,世界本质的背景图式是物质的整体,而不是互不关联的物体的集合;而在希腊哲学中的背景图式里物体是孤立的。<strong>

<strong>

3 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的认知

西方人比东方人更相信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有的人在工作中很少与他人相互密切协作,比如狩猎、采集,与这些人们相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对场有更强的依赖性,传统的农民比生活在工业社会里的人们有着更强的场依存性。

4 对静止和变化的看法

西方人看到的是静止,东方人看到的是变化。

5 解释事件的方式

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看到的是包括环境在内更为广阔的网络。

美国人认为足球赛的结果主要归因于运动员的个人能力,而东方的运动员和教练的归属往往是指其他队的队员和背景。」

6 组织世界的习惯

西方人喜欢归类,东方人更强调各种关系。

关于这一点的理解同样可以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看待:猴子、奶牛、香蕉三者中哪两个是可以分为一类的?东方人往往会把猴子和香蕉分为一类,而西方人往往将猴子和奶牛分为一类。

7 组辩证法的运用

东方人在遇到对抗时喜欢中庸之道,西方人更喜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一种说法是,希腊人发明了辩论,而中国人发明了辩证。希腊开放的社会以及多国邦的结构助长了人与人的辩论可能,而 逻辑 产生于辩论时为了说服对方的过程里,亚里士多德发明的 三段论 就是对于逻辑的一次总结归纳。

8 对形式逻辑规则的运用

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喜欢用逻辑规律来理解事件。面对冲突的时候,东西方协商的方法并不相同,西方人通过辩论来解决问题,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避免冲突的产生,这同样也反映在了现代法律的制定上,因为辩论的传统与法律和科学方面的修辞风格是一致的。

结语

总之,在中国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真正代表中国传统辩证法精髓的是五行学说的三元连环辩证法.三元连环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分别是东方和西方两大辩证法体系的代表。

黑格尔的辩证法关注的是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的是对立双方交替性的相互压倒,遵循的是优存劣汰的推动原则,反映了西方辩证法思想以争强为主旨的特点,体现了西方人好胜的心态.三元连环辩证法关注的是三者之间的连环关系,强调通过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环环相扣的方式来实现总体平衡,遵循的是生生不息的和谐原则,反映了东方辩证法思想以抑强扶弱为宗旨的特征,体现了东方人平和的心态.三元连环辩证法对实现社会平等、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尼斯贝特著《逻辑思维:拥有智慧思考的工具》;

2.潘忠岐,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与美国人的逻辑思维 ;

3.竹本一世,东西方思维差异.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这个提问的关键词是“东方辩证法”和“西方逻辑思维”。认清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我们就能了解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何区别的体现了。

东方文化(网络图片)

东方辩证法主要指的是对事物的认识论。认为:任何现实事物,始终处于变化过程中,很可能现在正确的东西会很快变成错误的;这些变化都是在客观存在动态矛盾中变化的,因为,变化是不间断的,所以矛盾也会丛出不穷;那么,这些事物变化之间肯定是相互联系的。无论事物如何变化?怎样矛盾?关系如何复杂?但是,体现事物变化,矛盾和关系意义,只有在事物关系的整体中,才能显示其意义。事物整体的变化,矛盾和关系原则是紧密相连的。抛开其中任何一项原则,谈论东方辩证法是毫无意义的。

现在我们东方人依然坚持变化,矛盾和关系三原则的辩证法来认识和处理事物。

西方文化(网络图片)

西方逻辑思维主要指的是对事物的形式逻辑思维。认为:事物存在的三个定律。一是同一律。无论是什么,它就是它,而不是其它;二是无矛盾律。没有什么事物同时既是它又不是它,一个命题和它的相反面不可能同时为真;三是排中律。任何事物一定要么是,要么不是,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情况。

现在的西方人依然接受并践行着对事物的同一律,无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三大定律。这一逻辑思维,现在被定义为:形式逻辑。

以上可以看出东方辩证法和西方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东方坚持对事物的辩证认识论,而西方坚持形式逻辑思维论。一个是内容即辩证法,一个是形式即逻辑。这就是东方的辩证法与西方的逻辑思维对事物认识的本质区别。

东西方对事物不同的认识论的区别,对东西方日常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文化上,显然不同。西方人开朗,中国人害羞;再就是饮食上不同。西方人以西餐为主,中国人以中餐为主;还有就是宗教不同。西方人崇尚耶稣和基督教,中国人却以道教和佛教及儒家学说为主等等。

东西方文化差异(网络图片)

总之,东方对事物认识的传统观点还是朴实的道家学说,对于西方的形式逻辑接触的少。不过现在大学中设立了选修课《形式逻辑》。我们相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对事物内容与形式,辩证与逻辑,一定会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的。


言者青青


辩证法、正反合的逻辑思维都是来自西方,中国是易经的思维,十方思维,平面上八个方位加上下两方位共十方,十方周流循环往复的思维,最接近天道自然。

比如中医和西医的差别。



程习恩书法


谈一下我的看法:东方的辩证法是儒释道融合在一起而浓缩成的精华,比如人们常说的“好也不好,不好也好”“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而逻辑思维我认为就是象数学一样,加减法。比如现在的武汉疫情,用逻辑思维就会认为,疫情会使我国经济下滑下去。而用我们东方辩证法来讲,疫情让我们国人更加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疫情过后经济会快速反弹向好!



maidi8341


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问题涵盖着中西文化的差异。

东方辩证法是朴素的矛盾哲学,蕴藏在中华文化中,以易经,道德经,阴阳哲学为代表,重在事实的整体性,以大道为内核分化出阴阳,可以说是从大方面出发来讲对立。

在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可以发现,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事物,而是从整体上来把握,领悟大道之下的对立性,一个事物美或不美,有时候可以说是凭自己的意识感受,所以,不具备客观验证性,人自身认识事物就是从二元对立开始的,如黑与白,但是到底什么是绝对黑,绝对白,没有具体的标准。

以上主要说明东方哲学的辩证法,就是抓大方面,大方向。

好了,接下来反观西方哲学中发展出来的逻辑思维,恰恰与东方相反,是从小处开始,如物理方面各种元素,数学方面的几何原理定律,一开就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验证,演绎推理,研究具体事物的本质。

逻辑推理,就是先从思想验证方面,推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再从科学中取得数据,以证明推理或假设的可靠性。一个事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一二同等,逻辑思维就是理清他们的区别与关系,绝对不含糊,而且要从具体科学实验中整理出具体的科学数据来说服众人,指导工作。

最后,东方辩证法从整体出发,较为混沌,也较实际地体现了整体的时空关系,因为时空都是没有边界,这是从大处见宇宙。

西方逻辑思维更重视从小处验证出发,再经层层推理论证,重在实用,是从小处见物质,这就是他们之间一点区别。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应用出发,完全可以中西结合,中方辩证法的文化着处更人性化,更具柔性弹性,适合制定大战略。西方逻辑思维更适用于管理,制作各种具体的制度与方案。


宇道思维


东方的辩证法与西方逻辑思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区别体现?

东方哲学思想的唯物辩证法《易经》文化的〈天人合一》观,是建立在以宇宙自然法则为基础的思想体系,顺应自然规律的文明模式。西方以《圣经》的上帝文化,强权哲学思维的霸道逻辑。唯我独尊,有我无你的强盗行为横行霸道于世。逐步走向发动抢夺性的战争贩子。在近代人类历史上有目共睹,游民聚居的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反动帝国主义,做作独霸天下的美梦。这就是东方文明政治型,与西方强权经济型的显著区别。


用户6131822359598


谢了!大道理说不出来。个人观点,东方为○,西方为“一”。纯粹的东方之○,是不会出现“一”条路跑到黑的。不过,纯粹的东方之○,以基本消亡!至于本质区别,还有吗?看看大地上的绝大多的地域文化以基本被西方之“一”,给同化了!拯救东方之○,已成形式上的一个说辞(说是一样,做是另一样)。为什么?因为,人们以找不到从那个方向或那条路上去拯救东方之○了!不是吗?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说而已了,不是吗?除非嘴巴有用!


肖颖50


多元论和二元论,一个是权衡利弊,中庸之道。一个是黑白分明,是非分明。这就是两种文化不了调和的地方。





十四阿哥郎春涛


本质上有天壤之别!道是遍一切处一切时

的,涵盖万事万物,浸透大千世界,包罗

万象,通达天地宇宙苍穹之义理!

西方的逻辑思维算个什么乌?它只限于人

脑的思维,这个范围能有多大的空间?!


广法居士


″辩证法""逻辑思维″全是西方的!中西文化不同!西方文化里没有东方的″经学"″理学""道学""玄冥学"等概念!而东方文化里没有"辨证法″"逻辑思维"等概念,这是"不同"所在!况且,辩证法,逻辑思维是学术方法,而经学、理学等是学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