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東方的辯證法與西方的邏輯思維的本質區別在哪,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區別體現?

心理之路


引言

文明世界兩端的傳統所具有的最明顯差異是對待邏輯的方式。對於西方人而言,邏輯始終是文明的中心,這條線從古至今都沒有斷過。

——安古斯·格雷厄姆(AngusGraham),哲學家

很明顯,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極其理性,以至他們拒絕理性主義......並且不願將形式從內容中剝離出來。

——劉述先,哲學家

爭辯邏輯一致性的問題......可能不僅讓人憤怒,這更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長島信弘,人類學家


東西方思維中蘊含的基本原則迥然不同

如果你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成長的,那麼你可能會對一件事感到驚異,即世界上的一個偉大文明——中華文明的歷史中竟然尋不到形式邏輯的蹤跡。

從柏拉圖之前的時代到現在,直到中國人接觸到西方思潮之前,在東方的確不曾有過邏輯發展的脈絡。在亞里士多德發明形式邏輯之時,中國哲學家墨子和其追隨者大致觸摸到一點兒邏輯的門路,但他們始終沒有發展出形式邏輯的完整體系。在墨子的思想蜻蜓點水般觸及邏輯之後,東方的邏輯線索就此斷裂。

西方人的思維源自古希臘,受到城邦文化的影響,擅長批判、辯論,喜歡思考物體的本質;東方人的思維源自中國的大陸大國文化,強調順從、減少矛盾、中庸、和諧,喜歡思考關係,對關係的思考是東方人的思考長處。

西方思維是分析式的,強調認同邏輯概念,堅持非矛盾的觀點;東方思維是整體式的,鼓勵人們認識到變化,接受矛盾。

西方思維鼓勵將形式從內容中抽離,以便評估論斷的效度。結果是西方人避免了東方人會犯的一些邏輯錯誤。

東方思維產生了對於世界諸多方面的更準確的信念,也對人類行為的原因做出了更恰當的解釋。東方思維強調關注影響事物和人類行為的情境因素,同樣也要求人們認識到事物發展過程和個體都存在變化的可能性。

西方思維在近年來深受東方思維影響。傳統的西方命題邏輯中補充進來了許多辯證法的原則。這兩種思維傳統為彼此提供了廣闊的批評契機。邏輯思維的優點似乎是找到更多辯證法的謬誤,而辯證思維的優點則是發現邏輯思維的侷限性。

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上---中國人的辯證思維包含著三個原理:變化論、矛盾論及中和論。西方人的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這種思維強調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上:學者們常常用辯證思維來描述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用邏輯思維或者分析思維來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歐美人的思維方式。

中國人來說,“中庸之道”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積澱,甚至內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徵。與中國人的辯證思維不同,西方人的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

正是因為思維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況下,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人的行為歸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國人強調個人的作用,而中國人強調環境和他人的作用。比如心理學家彭凱平等人研究了美國人和中國人對兩起謀殺事件的歸因,就發現中國人傾向於把事件歸於周圍的環境,而美國人則認為是兇手本人的特徵造成的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區別體現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潘忠岐教授認為,中美戰略思維的差異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人與美國人不同思維方式的縮影。換言之,中美在戰略思維上的差異來源於中國人與美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

相對而言,中國人更喜歡用辯證的方式進行思維,美國人更喜歡用邏輯的方式進行思維。辯證思維傾向於認為事物總是有正反兩個方面,矛盾的存在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事物在不斷髮展變化,對矛盾的解決最好尋求折衷的辦法。邏輯思維傾向於認為事物是相對穩定的,不能存在矛盾,矛盾一定會以某種非此即彼的方式得到解決。

1 關注和感知的模式

東方人關注環境而西方人關注物體,東方人比西方人更喜歡研究事件之間的關係。

有一個經典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分別讓京都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的學生觀看了八張彩色的生機勃勃的水下虛光照,其畫面上都有一條魚或多條魚處於焦點位置,比畫面上其他的東西體積要大、顏色更鮮明、運動得更快。每個畫面中還有運動較為緩慢的動物,有植物、岩石、水泡等等。這個畫面持續了大約 20 秒。然後又放映了一遍。在第二次放映完之後,參與者們要回答他們所看到的東西。

有同樣多的美國人和日本人都提到了處於焦點位置的魚。但是 60% 以上的日本人都提到了背景成分,包括水,岩石、水泡以及無生命的動植物。另外,日本的參與者的第一句話往往指的是環境:“這看起來好像是一個池塘。”而美國參與者的第一句話有三倍的可能是指處於焦點位置的魚:“那兒有一條大魚,可能是鮭魚,向左邊游去了。”

這個實驗的結論:東方人比西方人相對來說更關注背景。<strong>即西方人相對來說看不到一定背景中物體的變化,也看不到物體間關係的變化,也可以說西方人比東方人能夠更快地捕捉到前景中物體的變換。

2 關於世界構成的基本假設

東方人看到的是物質,西方人看到的是物體。

看見一塊木頭,中國哲學家看到的是,由單一物質組成的無隙的整體或者是幾種物質水乳交融而構成的整體,希臘哲學家看到的是由微粒組成的物體。也就是說,對於中國人,世界本質的背景圖式是物質的整體,而不是互不關聯的物體的集合;而在希臘哲學中的背景圖式裡物體是孤立的。<strong>

<strong>

3 對環境的控制能力的認知

西方人比東方人更相信對環境的控制能力。有的人在工作中很少與他人相互密切協作,比如狩獵、採集,與這些人們相比,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對場有更強的依賴性,傳統的農民比生活在工業社會里的人們有著更強的場依存性。

4 對靜止和變化的看法

西方人看到的是靜止,東方人看到的是變化。

5 解釋事件的方式

西方人關注物體,東方人看到的是包括環境在內更為廣闊的網絡。

美國人認為足球賽的結果主要歸因於運動員的個人能力,而東方的運動員和教練的歸屬往往是指其他隊的隊員和背景。」

6 組織世界的習慣

西方人喜歡歸類,東方人更強調各種關係。

關於這一點的理解同樣可以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看待:猴子、奶牛、香蕉三者中哪兩個是可以分為一類的?東方人往往會把猴子和香蕉分為一類,而西方人往往將猴子和奶牛分為一類。

7 組辯證法的運用

東方人在遇到對抗時喜歡中庸之道,西方人更喜歡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

一種說法是,希臘人發明了辯論,而中國人發明了辯證。希臘開放的社會以及多國邦的結構助長了人與人的辯論可能,而 邏輯 產生於辯論時為了說服對方的過程裡,亞里士多德發明的 三段論 就是對於邏輯的一次總結歸納。

8 對形式邏輯規則的運用

西方人比東方人更喜歡用邏輯規律來理解事件。面對衝突的時候,東西方協商的方法並不相同,西方人通過辯論來解決問題,而東方人則更傾向於避免衝突的產生,這同樣也反映在了現代法律的制定上,因為辯論的傳統與法律和科學方面的修辭風格是一致的。

結語

總之,在中國哲學史上,辯證法思想是非常豐富的,但真正代表中國傳統辯證法精髓的是五行學說的三元連環辯證法.三元連環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分別是東方和西方兩大辯證法體系的代表。

黑格爾的辯證法關注的是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強調的是對立雙方交替性的相互壓倒,遵循的是優存劣汰的推動原則,反映了西方辯證法思想以爭強為主旨的特點,體現了西方人好勝的心態.三元連環辯證法關注的是三者之間的連環關係,強調通過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環環相扣的方式來實現總體平衡,遵循的是生生不息的和諧原則,反映了東方辯證法思想以抑強扶弱為宗旨的特徵,體現了東方人平和的心態.三元連環辯證法對實現社會平等、和諧與穩定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尼斯貝特著《邏輯思維:擁有智慧思考的工具》;

2.潘忠岐,中國人的辯證思維與美國人的邏輯思維 ;

3.竹本一世,東西方思維差異.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這個提問的關鍵詞是“東方辯證法”和“西方邏輯思維”。認清這兩個關鍵詞的意思,我們就能瞭解這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何區別的體現了。

東方文化(網絡圖片)

東方辯證法主要指的是對事物的認識論。認為:任何現實事物,始終處於變化過程中,很可能現在正確的東西會很快變成錯誤的;這些變化都是在客觀存在動態矛盾中變化的,因為,變化是不間斷的,所以矛盾也會叢出不窮;那麼,這些事物變化之間肯定是相互聯繫的。無論事物如何變化?怎樣矛盾?關係如何複雜?但是,體現事物變化,矛盾和關係意義,只有在事物關係的整體中,才能顯示其意義。事物整體的變化,矛盾和關係原則是緊密相連的。拋開其中任何一項原則,談論東方辯證法是毫無意義的。

現在我們東方人依然堅持變化,矛盾和關係三原則的辯證法來認識和處理事物。

西方文化(網絡圖片)

西方邏輯思維主要指的是對事物的形式邏輯思維。認為:事物存在的三個定律。一是同一律。無論是什麼,它就是它,而不是其它;二是無矛盾律。沒有什麼事物同時既是它又不是它,一個命題和它的相反面不可能同時為真;三是排中律。任何事物一定要麼是,要麼不是,兩者之間不存在其他情況。

現在的西方人依然接受並踐行著對事物的同一律,無矛盾律和排中律這三大定律。這一邏輯思維,現在被定義為:形式邏輯。

以上可以看出東方辯證法和西方邏輯思維的本質區別:東方堅持對事物的辯證認識論,而西方堅持形式邏輯思維論。一個是內容即辯證法,一個是形式即邏輯。這就是東方的辯證法與西方的邏輯思維對事物認識的本質區別。

東西方對事物不同的認識論的區別,對東西方日常生活有深刻的影響。例如在文化上,顯然不同。西方人開朗,中國人害羞;再就是飲食上不同。西方人以西餐為主,中國人以中餐為主;還有就是宗教不同。西方人崇尚耶穌和基督教,中國人卻以道教和佛教及儒家學說為主等等。

東西方文化差異(網絡圖片)

總之,東方對事物認識的傳統觀點還是樸實的道家學說,對於西方的形式邏輯接觸的少。不過現在大學中設立了選修課《形式邏輯》。我們相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對事物內容與形式,辯證與邏輯,一定會融洽地結合在一起的。


言者青青


辯證法、正反合的邏輯思維都是來自西方,中國是易經的思維,十方思維,平面上八個方位加上下兩方位共十方,十方周流循環往復的思維,最接近天道自然。

比如中醫和西醫的差別。



程習恩書法


談一下我的看法:東方的辯證法是儒釋道融合在一起而濃縮成的精華,比如人們常說的“好也不好,不好也好”“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而邏輯思維我認為就是象數學一樣,加減法。比如現在的武漢疫情,用邏輯思維就會認為,疫情會使我國經濟下滑下去。而用我們東方辯證法來講,疫情讓我們國人更加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疫情過後經濟會快速反彈向好!



maidi8341


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問題涵蓋著中西文化的差異。

東方辯證法是樸素的矛盾哲學,蘊藏在中華文化中,以易經,道德經,陰陽哲學為代表,重在事實的整體性,以大道為內核分化出陰陽,可以說是從大方面出發來講對立。

在道德經中,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可以發現,它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事物,而是從整體上來把握,領悟大道之下的對立性,一個事物美或不美,有時候可以說是憑自己的意識感受,所以,不具備客觀驗證性,人自身認識事物就是從二元對立開始的,如黑與白,但是到底什麼是絕對黑,絕對白,沒有具體的標準。

以上主要說明東方哲學的辯證法,就是抓大方面,大方向。

好了,接下來反觀西方哲學中發展出來的邏輯思維,恰恰與東方相反,是從小處開始,如物理方面各種元素,數學方面的幾何原理定律,一開就對具體事物進行思考驗證,演繹推理,研究具體事物的本質。

邏輯推理,就是先從思想驗證方面,推斷事物之間的關係,再從科學中取得數據,以證明推理或假設的可靠性。一個事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一二同等,邏輯思維就是理清他們的區別與關係,絕對不含糊,而且要從具體科學實驗中整理出具體的科學數據來說服眾人,指導工作。

最後,東方辯證法從整體出發,較為混沌,也較實際地體現了整體的時空關係,因為時空都是沒有邊界,這是從大處見宇宙。

西方邏輯思維更重視從小處驗證出發,再經層層推理論證,重在實用,是從小處見物質,這就是他們之間一點區別。

從現代企業管理的實踐應用出發,完全可以中西結合,中方辯證法的文化著處更人性化,更具柔性彈性,適合制定大戰略。西方邏輯思維更適用於管理,製作各種具體的制度與方案。


宇道思維


東方的辯證法與西方邏輯思維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區別體現?

東方哲學思想的唯物辯證法《易經》文化的〈天人合一》觀,是建立在以宇宙自然法則為基礎的思想體系,順應自然規律的文明模式。西方以《聖經》的上帝文化,強權哲學思維的霸道邏輯。唯我獨尊,有我無你的強盜行為橫行霸道於世。逐步走向發動搶奪性的戰爭販子。在近代人類歷史上有目共睹,遊民聚居的美國,為主要代表的反動帝國主義,做作獨霸天下的美夢。這就是東方文明政治型,與西方強權經濟型的顯著區別。


用戶6131822359598


謝了!大道理說不出來。個人觀點,東方為○,西方為“一”。純粹的東方之○,是不會出現“一”條路跑到黑的。不過,純粹的東方之○,以基本消亡!至於本質區別,還有嗎?看看大地上的絕大多的地域文化以基本被西方之“一”,給同化了!拯救東方之○,已成形式上的一個說辭(說是一樣,做是另一樣)。為什麼?因為,人們以找不到從那個方向或那條路上去拯救東方之○了!不是嗎?這個問題,也就是說說而已了,不是嗎?除非嘴巴有用!


肖穎50


多元論和二元論,一個是權衡利弊,中庸之道。一個是黑白分明,是非分明。這就是兩種文化不了調和的地方。





十四阿哥郎春濤


本質上有天壤之別!道是遍一切處一切時

的,涵蓋萬事萬物,浸透大千世界,包羅

萬象,通達天地宇宙蒼穹之義理!

西方的邏輯思維算個什麼烏?它只限於人

腦的思維,這個範圍能有多大的空間?!


廣法居士


″辯證法""邏輯思維″全是西方的!中西文化不同!西方文化裡沒有東方的″經學"″理學""道學""玄冥學"等概念!而東方文化裡沒有"辨證法″"邏輯思維"等概念,這是"不同"所在!況且,辯證法,邏輯思維是學術方法,而經學、理學等是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