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廣東東莞和江蘇蘇州是一個梯次的城市嗎?你怎麼看?

寂靜之春


九十年代,東莞經濟突飛猛進,一度GDP超過蘇州。但現在,蘇州已將東莞甩了幾條街。蘇州經濟更有後勁,東莞與蘇州的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連無錫的GDp現在都超過東莞了。

東莞為什麼會衰落呢?我看還是整個國家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陣痛: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靠簡單加工的製造業必然也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要核心技術的智造,產業升級換代必須加快。東莞當地人傳統保守,科學文化知識低的缺點就很難適應這種轉變。所以東莞的重新掘起任重而道遠。


老黃看財經


我是江蘇蘇北人,在蘇州讀的大學,而畢業後闖蕩廣東,目前定居東莞,在東莞工作生活近二十年,說說我對這兩個城市的感覺。

很多人的印象中,珠三角一直對標長三角,深圳對標上海,蘇州對標深圳,東莞對標蘇州。而崑山對標東莞,都曾經已臺商聞名。再看一下發展趨勢:很多年前,蘇州遙遙領先於深圳,十幾年前,蘇州基本和深圳持平,而如今蘇州被深圳逐漸甩開,對比東莞的領先優勢也在逐漸縮小。

就蘇州和東莞而言,都入選了“新一線城市”,綜合實力來講目前東莞還差蘇州一些,不過東莞後勁更足,不排除以後會後來居上!

蘇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水鄉”“蘇州園林甲天下”等等說法,蘇州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東莞包括深圳都遠不能比的,人文地理文化生活等方面對比,蘇州就是一個成熟的城市,生活其中比較愜意,本地人口居多,整體素質比較高。而東莞是改革開放後重點發展的城市之一,經濟發展迅猛,十倍以上的外來人口,激情澎湃,闖勁十足,尤其是經濟和城市面貌,每五到十年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當年畢業不久後,就是聽著“深圳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這麼一句話,揹著行囊,拿著離職後最後一個半月的工資來到了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廣東,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比較穩定的製造工廠和幾家公司平臺等,而且現在依然激情飽滿,鬥志昂揚,所以對比起來東莞更適合打拼和創業!

綜上對比,這兩個城市應該可以列入一個梯隊。


生命科學促進會會長


我是江蘇人,我在東莞工作。我想說蘇州去掉下面的縣級市其實還不如東莞,東莞沒有縣級市全是鎮,並且東莞以前就是個縣而已。東莞八百多萬人口其中六百多萬是外來人口本地人就一百多萬,蘇州呢?可以吸引比東莞更多的外地人嗎?另外,深圳基本上都是外地人發展起來的,為什麼呢,城市有吸引力才有人去打拼,有文化的有能力的開企業,其他的就上班。此外我覺得江蘇每個城市都挺排在的,別說外省的,本省的都很排。基本上每個市甚至每個縣各自為營,並且自己計劃生育又控制的那麼好,吸引外地人的能力又不強,沒有人談什麼發展?蘇南還好一點,把蘇中蘇北的人都吸引過去了。蘇中蘇北本地人越來越少,外地人又來的少,註定要淪落。


Angus4762


東莞和蘇州分別是廣東、江蘇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近年來多次入選新一線城市,從發展模式上來看,兩者幾乎是一樣的,都以外向型經濟為主,是以製造業為主的普通地級市、工業大市。蘇州挨著上海,東莞夾在廣州和深圳之間,兩者都接收到一線城市的產業外溢,發展得很好!

當然,蘇州的整體實力要比東莞強得多,蘇州的歷史、文化、科教、人文等就不用多說了,這方面可謂吊打東莞,畢竟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一座繁華的都市,而東莞原本只是惠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為順應經濟的發展,才在1988年升級為地級市。按照華頓經濟研究院公佈的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蘇州位列第7,東莞則是第28。



蘇州的體量也比東莞大得多,蘇州面積約8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2萬,GDP高達18597.47億元,號稱“中國最牛地級市”;而東莞面積僅為2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4萬,GDP為8278.59億元,相當於蘇州的44.5%,東莞實力也較強,被稱為“世界工廠”。



近年來東莞和蘇州經濟轉型都做的比較好,截止2018年,東莞擁有579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僅次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而蘇州則有541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緊隨東莞之後。東莞的智能手機產業發達,華為、OPPO、vivo等一批東莞製造和東莞品牌嶄露頭角,並逐漸發展為龍頭企業,而蘇州目前正在努力提升城市發展平臺。


錦繡中源


我不是廣東人、也不是江蘇人、但是都去過蘇州和東莞呆過、論開放包容性東莞強於蘇州、雖然蘇州經濟更強,但是對於外來人員的吸引力、是體現一個城市的包容性開放性。我本人去過江浙一帶野呆了三五年、大大小小都存在排外的現象。而且東莞的植被覆蓋率全國第一、公園數量全國第一、個人覺得、不論是生活居住、工作創業、我更喜歡廣東


YOJAR


最近看到的蘇州與東莞的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資料。

2009 年蘇州GDP 為7740 億元,與東莞2017 年 7582 億元相近。

2017 年蘇州GDP 較2009 年翻了一番,達到17320 億元,是 2017 年東莞 GDP 兩倍以上。

蘇州 GDP 的快速增長源於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蘇州新興產業產值從2009 年6912 億元大幅上升至2011 年11500億,增長幅度達66.4%。其中,新材料、新型平板顯示和高端裝備製造發展速度最快,2011 年產值分別達到2850 億元、2586 億元和 1828億元。到 2016 年,這3個領域產值位列蘇州市新興產業產值規模前3強:新材料 3976 億元、高端裝備製造 3428 億元、新型平板顯示2894 億元,3個領域產值之和佔工業總產值的 29%。

蘇州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要做法如下:

1.強化升級轉型,新興產業成為經濟新引擎:

2009 年起,蘇州旗幟鮮明地發展新興產業,不斷調整工業結構,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大力度提高自主創

新能力。僅 2009 年,蘇州便投資 260 億元組織實施自主創新重點項目112 個,R&D 經費超過150 億元。這一舉措收效顯著。2010 年,

新興產業實現產值 7101 億元,增長29%。到2016 年,新興產業投資已達到千億級別,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 25%,而新興產業產值

則突破了1.5 萬億,並且保持穩健增長。

2.融合遞進突出重點,做大做強新興產業:

2009 年至2016 年,蘇州持續優化產業選擇,不斷提升優勢產業地位。2009 年,“5+6”產業體系包括 5 個傳統支柱產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紡織化纖服裝、冶金及有色金屬、化工、石化及精加工)和6 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智能電網、新型平板顯示和傳感器)。2010 年,新興產業領域擴展到 8 個(增加智能電網和物聯網、軟件和高端裝備製造)。2016 年,蘇州確立電子信息產業的超級地位,明確納米和生物製藥技術高地特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等6大先進製造業體系進行支撐,目標到 2020 年形成10大年產值過千億的高端產業集群。


手機用戶65130119024


東莞和蘇州,在全國來說都屬於比較牛掰的城市!兩地取得如此不俗的經濟成就,都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一個珠三角,一個長三角,都是中國經濟非常活躍的地區!

蘇州的GDP是東莞的兩倍,面積是東莞的3倍多將近四倍。

蘇州下轄五區,代管四個縣級市。蘇州縣域經濟發達,代管的縣級市常年霸佔中國百強縣名單。蘇州城區也非常不錯,姑蘇區屬於老城區,古城保護做的還可以,護城河,蘇州園林,古城牆,平江古街區等等,對於愛好古蹟旅遊的愛好者們是一個好的去處!護城河外的建築比河內摩登的多!工業園區,虎丘區,相城區,工業連片發展,為GDP貢獻良多!吳中區屬於城鄉結合部。吳江區前幾年才改市設區,以前也是百強縣常客!蘇州代管崑山市,製造業發達,拿來與東莞pk,也不遜色!畢竟面積才不足一千,GDP和東莞比起來也算可以了!

東莞市屬於直筒子市,不設區,無縣,不代管縣級市,直接下轄鎮街。東莞鎮域經濟發達,大部分鎮街比一些縣還牛掰!城區向心力很弱,城區的幾個街道比起一些鎮還差些!

蘇州區域發展不均衡,發展模式不一。東莞相較而言則較為均衡,清一色的外向型經濟,加工出口,鎮街之間區別不大!


crd44


論級別,地級市,一個梯次。論名聲,那就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提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昨天(4月5號),福布斯中國發布最具創新力的30個城市榜單,蘇州成最大黑馬,超越上海,緊隨深圳、北京之後名列第三。這就大大改變人們對蘇州作為製造業基地只有製造沒有創造的感觀。而東莞作為加工產業集結地,老印象是三來一補,不過這些年在創新方面也進步神速,列這個排行榜第7,說明在有比較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鏈的同時,研發也跟著上去了。


這兩個城市經濟都有很不錯的表現,雖然東莞在GDP上輸蘇州一半,但也屬於發達經濟區塊,特別是外貿有很強的競爭力。



拿東莞與蘇州比其實不甚公平。蘇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人傑地靈,經濟水平一直就名列前茅,富裕歷史有幾千年。而東莞則完全是改革開放後發展起來,東莞在改革開放前經濟體量只相當於蘇州1/5。如果考慮區域面積和原有基礎,能幹到今天的水平是很不了不起的成績。

蘇州與東莞在經濟上不是一個等量級。蘇州曾經比上海都強,在江蘇,經濟實力不輸省會南京,GDP還超過很多,被稱為最牛地級市。而東莞與廣東省會廣州就無法比較,挨著深圳,臨近廣州,兩個一線城市正作用是帶動,副作用就是資源外溢只能當配角。

人文環境就更不好比,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文化積澱不僅僅是園林特色,教育有深厚基礎,出了許多院士,東莞籃球發展不錯,其他就無法在文化上與蘇州比較。
兩個城市如果比後來發展,創新這一塊東莞現在幹不過蘇州,那基本決定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東莞無法超過,應該甘當小弟。


布衣吳新建


我是蘇州人,說句心裡話,你這樣比心裡不舒服,蘇州是2500年曆史名城,出過無數狀元、名人,他的歷史文化底蘊太深厚了,蘇州人會自帶一種傲氣,其實蘇州人連對上海都不是很服氣的,你拿東莞來比真不是滋味。


樂高1560


蘇州這地方我瞭解不多,而東莞我瞭解的相對來說比較多點,單從GDP來看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世界工廠並不是徒有虛名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國家還很窮,記得鄧小平第一次南巡時對廣東省的領導說:中央是沒有錢給你們的,你們就大膽幹,要殺出一條血路來。從此廣東尤其是深圳東莞外資工廠遍地開花,當時國家窮外匯奇缺,東莞這原只是個縣的地方面積也只有兩千多平方公里,所創外匯佔全國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國家每十塊外匯就有一塊是東莞給賺回來的,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上海,連廣州都排其後。現在別看東莞GDP還沒過萬億,由於統計制度的原因,大批總部在深圳廣州的公司企業其生產基地其實是在東莞。今天國家龐大的外匯儲備東莞的貢獻還少嗎?整個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對國家的利稅創收貢獻不管是改革開放之初還是今天是那個地方能比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