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人喜歡把東西裝在袖中,走路的時候雙臂垂落,東西為何掉不出來?

Sky小仁


小時候看古裝劇最納悶兩個問題,一是古人把東西放在袖子裡,為什麼不會掉下來?二是大俠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從哪裡來?

古人喜歡穿著寬袍大袖,裡面穿著貼身衣裳,外面再穿一件寬袍大袖的外衣,看起來很飄逸,不過古人看似把東西揣在袖子裡,實際上只是把手伸到袖子裡,把東西放在了口袋中,而這個口袋不是在外衣的袖子上,而是縫在了內衣上。

口袋的具體位置在內衣袖子的外面,靠近胳膊一側,距離手腕約20公分左右,袋口朝斜上方,用線將將袋口縫製在內衣袖子上,袋底則不固定,可以隨時擺動。口袋裡盛放物品後,無論胳膊怎樣運動,甚至高舉過頭,由於袋底不固定,口袋都會自然下垂,東西不會掉出來。

如果口袋是縫製在外衣的大袖子中,一旦放入東西,特別是東西較重時,勢必加重袖子重量,不但影響胳膊運動,還會影響寬袍大袖的外觀,所以直接在寬袍大袖中縫製口袋的情況比較少,即便有,也不適合放比較沉重的東西。

除了內衣袖子的口袋,古人還會在內衣胸口處的內側或外側縫製口袋。使用這些口袋時,就不需要把手從寬袍大袖處伸入了,而是把手從衣襟處探入懷中,把東西放到口袋裡即可,這種的處胸襟口袋設計直至近代仍在平民百姓中廣泛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穿著寬袍大袖的都是士大夫階層和讀書人、商人等,從事耕作的農民都身著短衣,不可能穿寬袍大袖,他們的口袋都是縫在懷裡。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還記得古代戲劇小說裡,美麗的姑娘給心上的情郎繡荷包?

荷包是幹啥的?放手機?放錢夾子,還是放賬本、放眼鏡?這些東西古代木有啊!對,古代沒手機、沒眼鏡,但古人出門也有古人必須帶的一堆“雜活事兒”。


最重要的,是出門帶錢!古代的錢,主要是硬幣:銅板和銀兩,硬幫幫的,形制還不統一,不能用今天的扁平式錢包收裝,只好用個牛皮或鹿皮的袋子收著,袋口繩子一收,一個錦囊袋,就是古代的錢包。


過去帶幾兩碎銀子出門,就有些顯沉而不便了,如果擱袖子裡,一路噼啪帶響,路人聽他袖中銀兩呼嘯,還當他顯富呢!古人也是甩著手走路(直立人走路都要甩起雙臂的,不甩的,是1.0版本的機器人),一不小心,還把銀兩甩出去!

大家想想,現代衣服設計千奇百怪,比如渾身都釘著口袋,從胸口到屁股蛋兒,前蛋後“蛋”,兩旁各安一對,就連兩邊肩上都會綴幾個小口袋,可有誰在袖口上安個口袋?明擺著不方便嘛(這跟後背上不安口袋是一個道理)!


口袋又叫什麼?叫荷包!比如,請把你的荷包掏一掏——掏荷包,就是掏口袋。

但古代的荷包又非今日的口袋,古人用的荷包,就是今天的手包,裡面放些小物事,比如散碎銀兩、情書等緊要之物。荷包要麼掛在腰上,要麼收在懷中(內袋)。

除了銀兩銅錢,還有一些較大的雜物,比如賬本、書籍、名札、文房四寶,有專門的書包、夾匣(小型的木製盒子)。古人派頭大,這些雜物有專門的長隨(僕人)拿著。養不起僕人的,就自己夾著,或者裝在褡褳裡。


褡褳是古人出門常用的較大的包,不是像現在一些影視劇表現的,像現代挎包一樣斜挎在肩上,而是搭在肩上或馬驢背上,有扣有襻,防止東西掉出來,裡面能裝不少東西。

最後簡單說說袖子,古代的衣服,如果出席重要活動,所穿禮服,袖子一般較大,端起來好看嘛!而日常生活中,普遍是小袖,比如明代流行的箭袖,都是窄衣小袖,說來都是為了生活方便。


古人能從衣服上辨別地位,稍有地位者都穿長衫,“勞動人員”則穿短衣,孔乙己窮得叮噹響,他唯一能守住的“尊嚴”,就是一件長衫。然而長衫也是窄袖,為什麼呢?只有窄袖才方便,好比吃飯夾菜不會把衣服落碗裡,讓人討厭!

可以這麼說,古人衣袖的寬窄與其幹活的多少是成比例的,不用幹活的人,衣袖就會寬一點(但也不會太寬,頂多一個手掌寬),天天下力的老兄弟們,整天擼起袖子幹,恨不得連袖子都免了!

窄袖裡,可裝不了什麼東西,除非塞一塊手帕,時時抽出來擤一下鼻涕。哼哧!哼哧!(胡丹/皇帝不稱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