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人建议中小学仿效澳大利亚,恢复跳级和留级制度,你怎么看?

晓林森歌


可以考虑让教师或家长申请,教师和家长、学校、孩子共同同意才通过。


avahgao


可以考虑,我闺女感觉就是有点晚发育的孩子,比较幼稚,晚点上学对老师对学生都能少点痛苦,而且我们以前七周岁上学现在六周岁上小学,太早了。不过,那些智商各方面发育比较早的也孩子可以考虑早一年,这样皆大欢喜啊


美若天仙的闻老师


我觉得可以考虑。现在我国教育实行班级制,一个班差不多五六十个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不用讲已经会了,有的孩子老师反复强调好多遍都弄不清楚。老师为了教学进度,考虑大约一多半掌握了就算过了。好的学生实际上早听的不耐烦了,可是他们只能等其他同学,浪费时间,也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可以跳级,就可以把这些同学放在一起,按他们的进度进行教学,实在好就可以直接跳级。可以说是因材施教,让他们随时都接受挑战,合理化的利用时间。而不是坐在那里等同学。

差点同学,他们接受能力比较慢,背东西也比较慢,聪明的孩子几分钟就背会一首诗,而他们也许三节课也背不会一首诗,并且背会了过几天就忘了。而我们都有教学进度,不能一直等着,所以这些孩子学的非常吃力,永远都追不上别人。如果可以留级,让他们再学一年,也许年龄大了,写作业也快了,给他们更多的时间,使他们学起来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当然对待留级生,我们不能以异样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多给以关注,关爱,多鼓励,不能把“学过了你怎么什么也不会”挂在嘴边。和其他同学一样对待。肯定会有进步。

跳级生也不要认为聪明的没人可比,只不过学的比别人快了而已,让孩子端正态度,家长,老师正确引导,让他们一步一步向前走,不要出现《伤仲永》的案例。

那我国的教育也会进一个新台阶!


taotao178303124


首先,要说一说我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不能跳级和留级。

1.义务教育规定是9年,如果学生留级,会重复占用国家资源,对没有留级的学生不公平。如果一个学生为了考高分频繁留级,这样会破话考试公平。

2.如果允许留级,可能会出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强制要求学生留级的现象。

3.留级或者跳级的学生在心智上和同班级的学生不一样,有可能导致学生适应不了这个班级。


【邹智明说】

2014年广东省颁布一个政策,明确规定,学生成绩优异,提前达到高一年级学历的学生可以跳一级;不得安排义务教育学段学生留级。

如果从孩子角度出发,要做到因材施教,国家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教育应该能给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一直跟不上,又不准他留级,我想这个学生很可能只会越来越差。那九年义务教育不就成了形式吗?<strong>

我觉得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留一级或者跳一级,一个学生在9年义务教育中最多留两级或者跳两级。

这只是我们小老百姓的想法,这个政策的可行度要国家考虑周全,科学制定。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个人主页有教育干货分享。


邹智明微课堂


我国目前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般不允许学生留级,一改之前必须考试及格方可升级的规定,一些家长很不理解这项规定,甚至个别教育工作者从自己学生的情况考虑,也认为“不得留级”这项规定“毁了孩子一生”。他们认为知识的内在逻辑,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如果“一步撵不上”将会“十步赶不上”,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在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理解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子女留级,想等孩子成绩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了再升级,从而取得发展的比较优势。其实这些认识与做法都是陕隘片面极端错误的。

1、从微观层面分析

⑴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或教师就让孩子留级,只是家长或教师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考虑,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目光短浅,也是简单粗暴推卸责任的滑稽行为,更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无情摧残。

学习发生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知、情、意、行各个领域;就其结果而言,表现为外显的或内隐的变化。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学生成绩的差异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内因即认知因素,包括学生本人的遗传素质、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水平;而外因即非认知因素,包括学习动机、人格特征等个人因素及父母的期望、管教方式、教育态度、教师态度、期望等外在因素等。

孩子要取得良好成绩,除了自身的好学乐学与刻苦努力之外,从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的,适于孩子学习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心理上消除不良情绪。从学校方面,教师要更关爱成绩落后学生,及时鼓励,多多帮助指导。

王安石《伤仲永》中神童仲永的结局说明了,如果没有适当环境和自身不断努力,天才也会堕落为庸人,一个人如果光靠天赋而不靠后天的努力是难以成才的。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和日本医学改革家德田虎雄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年龄小,身心发育不成熟,并有早有晚,考试成绩,并不能判断一个孩子目前是否优秀,也不能预示孩子以后的发展情况。教育研究指出学生智力因素呈“两头小、中间大”正态分布,即特别愚笨和非常聪明的孩子都极少,大多数智力水平相差无几。可以说,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是非智力因素造成,如粗心大意,学习不够自律、未养成良好习惯等等。盲目留级可能会给孩子贴上“不聪明”的标签,给孩子造成可怕的心理阴影,施加严重的心理压力,诱导孩子向标签方向错误认知自己,结果真变成了“不聪明”。

而且义务阶段的学习知识比较简单,等孩子年龄稍长后,通过自身努力,将缺漏的知识弥补过来,将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也不是难事。

⑵我们经常说“只选对的,不选贵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完全不必吊死在“大学”一棵树上而“千军万马闯独木桥”。找到自己的擅长领域并发展成为自己的专长,原来“三百六十行”,真的“行行成状元”。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要向制造强国、创新型国家、质量强国转化,需要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据统计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有7.76亿人,而技术工人仅有1.65亿人,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社会与家长要转变人才观念,对于不适合进入普高学习深造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就读,通过职业培训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优化调整技能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缓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而且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着力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技术工人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必将大有可为。

2、从宏观层面分析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从小学到初中共九年,属义务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除了个别因伤病等原因短期内不能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而需休学外,中途是不允许留级(也包括跳级)的。国家做出这项规定主要是基于国家教育的全局和长远战略,自然是有道理的。

⑴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教育,需要国家投入极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以来,国家在“普九”上的投入是庞大的。尽管如此,我们的教育在师资培养、校舍建设、配套硬件设施等教育资源上的缺口依然很大。2019年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将更大。

我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儿童人数庞大,如果不控制“留级”,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瓶颈将更加突显,会严重拖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或许有人会说,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特别差的孩子应该给予留级,这对孩子的进入高阶段学习有利,这点不错!但这个“成绩差”的标准是不可控的,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依据也不可靠,而只要允许留级的口子一开,在高中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情况下,估计所有考不上高中、甚至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都要求留级复读!义务教育资源短缺不允许,大量复读生的涌入,必然侵犯应届生教育的平等权,教育的公平性无法保障。

⑵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分数不是唯一评价标准。

义务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曾有人吐槽中国教育的三大阴差阳错:时光错位,童年为升学战斗,升学后回到童年;脑体倒挂,百般呵护身体,漠视精神成长;学习错位,忽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解答试题能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比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动机、兴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而要全面摒弃将考试分数当成“人才”的评价唯一标准。





玩转电子表格


个人认为,国内的中小学适合跳级,但不适合留级,原因是:1、对于跳级来说,是为了选拔出更好的人才,对于部分先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不被埋没到常规教育体系下,不要让让时间消磨这些相对来说先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热情;2、不建议留级,因为国内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如果经常留级,靠时间赢得低于自己年龄段的学生,从而形成更多不公平竞争,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会助长部分家长故意让孩子留级,以图用更好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的想法,如果很多家长选择这么做,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魔利乐享汇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提议,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来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留级就是怕被别人说自己孩子笨或者不如其他孩子。

这个担心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人向来就都重视面子问题,所以大家都恨不得让孩子变成全能,张口闭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各种培训班,足以看出孩子的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儿,更是全家的大事儿。

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的节奏,有的孩子启蒙的早,有的孩子晚,一时的成绩看不得一世。所以,对于一些启蒙晚的孩子实行留级是有好处的。

首先,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时候很痛苦。我们班二年级时候有两个小男孩儿,他们两个就属于启蒙晚得一类,做其它事儿都挺会的,就是一碰到学习就不行。平时上课就眼睛望着天花板,要么一个不留神儿就趴着睡着了,他们并不是故意要让老师生气,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只是他们听不懂真的太无聊太痛苦了,除了睡觉和发呆没有其他事儿可做。上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煎熬,是极其痛苦的。

第二,跟不上进度会导致孩子自卑。刚刚接得这个班有一个小女孩,我第一天去上课提问问题提问到她了,我当时对班里情况并不特别了解。这个小孩儿说了半天我也没听见说什么,只是嘴巴动听不见声音,其他孩子就开始不耐烦了,告诉我说她不会说话,我当然不信。后来,才知道她是班里数学最不好的孩子,于是她非常害怕回答问题,即使她可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敢说出来,怕大家笑话她。

所以,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对身心健康也会造成特别大的伤害。

第三,留级的孩子有时候会改变他的成绩。同校的二年级的一个孩子,以前是我教他语文,所以我知道这个孩子属于非常刻苦但是不见效果。到了三年级时候我才知道他留级了,因为二年级下半学期生了场病,所以一直没上学,符合留级的条件。我特地找他现在的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他们老师说属于中间,听话勤奋还有进步的空间。

以前的后进生现在变成了中间层,这不是挺好的嘛?而且这个孩子应对起来比之前要从容一些了,不再急得哭。下课时候也不是只坐在座位上改大家都已经改完只有他不会改的作业了,也跟其他孩子出去玩儿,我觉得他现在是快乐的。

留级只代表孩子某一阶段知识不扎实,再去学习一下变得更扎实,那么下面的学习才会顺利的展开。如果硬是推着孩子往前走,不管学好学不好,那么他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受,成绩也就越来越不好,甚至厌学。

所以,我觉得留级是一个好的提议,还能给孩子一些无形的压力感。





一名教书匠


可以留级,给孩子们多些选择的机会。不过,中考高考要相对提高留级生的录取线。。现在学校有的是,反而是缺生源,岁数大一两岁了,知道学习重要性,要想多学知识了,应该给机会。90年代以前都是可以留及的。


语过添情212008622


跳级 很多家长会拼命让孩子跳 总觉得自己孩子是天才 还会出现很多跳级辅导班 包跳 哈哈


首席资深评论专家


确实,很多孩子成绩不理想,三十四分,如果留级,他的成绩有可能会提高很多的。有了自信心,又可以成为“好学生” 不留级就会一直被打击,直到初中…因为他没有信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