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的道和西方的逻辑学在思维方面有什么关联性吗?

心理之路


西方逻辑思维是单因素静态短链因果分析微观思维,而道是东方中国全因素大系统动态宏观加微观思维,道法思维比逻辑思维高出几个数量级。


海山


道,是个什么没人能讲清楚,一般现在人都用《道德经》中的“道”来定义道,可是对《道德经》中的道,理解也各不同,《道德经》几乎是文字游戏,怎么断句、甚至倒读都可成文,因此道是个啥,还是各有个的理解。我的理解是:

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道理(规则,但不是普通的规则。是什么道呢?第二十五章明确地出了:

物有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说“道”就是天地(宇宙)形式时定下来的规则。

《道德经》全篇并没有给出这个规则是啥,但全部都要遵守这个规则,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人最终也要遵守道,道自己遵守自己,也就道是最终极规则,然也(就是这样)。

道的内涵是个啥?老子也没说(不知道),但《道德经》很多章节都在举例,“上善若水”、“圣人之治”……,全篇都是教你怎么做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人呢?因为你要遵循“道”。实际上《道德经》是教你怎么做人,理由就是遵循道。仔细看,这与《圣经》基本一致,只不过《圣经》中教你怎么做人,理由是我是你的“主”。

这么看,“道”与思维没有关系,是个说教中最后的精神支撑。

逻辑一般指形式逻辑,表示一种因果关系,也没法证明“形式逻辑”本身对错,只能说是人公认这种因果关系成立。

逻辑与道完全两不沾。


ched123


国学中的道,我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和西方的逻辑学(哲学),思维层面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跟每个民族独有的文化发展而来的分别,当然了,也有联系,只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更加高级。

第一、西方人思考的方向

先说西方的哲学(逻辑学),实际上这个逻辑学就是要考虑事物前因后果,分析这件事能否成立,他的推理正反两个方面,从生到灭,从结果往开始,我们反推,倒推我们应该做什么?

举例1,就像这个灯泡为什么会亮,因为通过电,那种可以承受电流呢,钨丝可以。举例2,黑格尔的辩证学,他是辩证存在,相互依存,当然了他的这种哲学还收到中国《周易》《老子》思想的影响,这也是有一定的关联度了。

第二、中国人独有的思考世界观

我们中国人思考世界,可不是这样思考的,我们中国人是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我们是高于正反两个思维层面存在的,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个世界。

1⃣举例,黑白,那有没有存在第三个形式,有,灰,我做一个灰人,不做好人也不做坏人,我做一个中间地带的人,我藏起来,我清静无为总可以吧?

2⃣举例,上下左右前后,有没有第三种,是不是多了一个“中”字,你看上中下,左中右,为什么多了一个中,中是什么概念,中是恰到好处,所以河南话说中,那就是行了,别左右摇摆,这也是中原,中医,中国的由来。

3⃣举例,独有的差不多的思维,如果西方人谈事情,都会说几点准时见,而我们中国人说“5点左右差不多吧”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思维的不同,差不多就是大差不差,我4点多也行,5点多也可以,反正你的等着,谁等谁都可以。

4⃣举例,西医中医,啥叫西医,你那里疼,我给你治哪里,哪和器官坏了,要么给你割了,要么给你换一个;中医呢,头痛去脚上给你治,西医是用一种疫苗去对抗另一种病毒,中医给你三位中药搞定了,中医是预防医学,上医治未病,这次的冠状肺炎疫情,中医就取的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西医到目前我认为在很多方面也没有中医这么强大的功能,中医思考的是我们这个人跟自然,环境的关系,遵循这自然,和谐,阴阳五行相刑相克相生的多种复杂道理。

5⃣举例,建筑学,中国的很多建筑,现在让西方人去学,都不得精髓,那种追求跟自然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西方人是理解不清楚的,换句话,科学解释不清,比方说都江堰工程,陕西的灵渠,赵州桥,木塔,铁塔,很多建筑千年不倒,西方有几个建筑能做到的,大概很少考虑到这方面的思考。

我更觉得中国人的思维层面是形而上学,尤其是向儒释道的文化,是高于科学的,是发散性思维,是多个面去思考,而西方的逻辑学(哲学),更倾向于科学科技的,深究细节,一个点去思考问题的,我想这应该就是其中根本的区别。


易经君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

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逻辑。

从狭义来讲,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广义来讲,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

国学中的道与西方的逻辑学有相通之处,他们都是研究客观事物运行及其之间的关系的,但也有不同,逻辑注重的是思维的规律,而道指的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规律。


鹏学天下


从终极的道理和源头这个角度看,国学中的道与西方的逻辑学,在思维方面有很大的关联。

首先,西方的逻辑学Logic的字根是Logos,在希腊文化中就是指向终极的道理和源头,因其不与世俗发生任何交集,就使得其理念超乎寻常,叫人虽可以揣摩,但又琢磨不透。就这一点上说,希腊文化中的道与国学中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有得一比。

再有,令人无法忽视的是,在西方的名著《圣经》中,有一本用希腊文写的书卷,将这超乎寻常,无法明说的道Logos,与另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耶稣,竟然连在了一起,讲出了“道成肉身”的理念,颠覆了希腊哲学家思维中的道,将其赋予了人性和人格化的内涵。

无独有偶,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能找到国学中的道之人格化的内涵。比如,在《道德经》第四章有这样一句话:“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原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我不知道他(道) 是谁的儿子,有帝王气象,却在帝王之先。”

再有,道德经直接用“圣人”点出了道的人格化内涵,比如在《道德经》第七章有此话: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原文)。意思是说: “圣人把自身置于末后,却反而在众人之先;圣人将自身置之度外,反而置于死地而后生。”

由此可见,脱离了人和人的思维谈经论道,难免让人感觉其玄而又玄、奥秘难测,但无形的道一旦和有形的人联合在一起,就有形有体、有情有理、深入人心了。


心闻


中国的思想家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的,根据经验再经过深邃的思考直接得出结论。西方哲学家因为语言关系,大脑逻辑推理能力强,一般都是在确定的事情基础上去逻辑演算,推导出结果。所以老外经常说中国人没有逻辑,中国人则觉得老外思维机械,缺乏灵活性。


道亦有道1


国学中的"道",一般指的是"大道"!大道即无夹杂私欲,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正能量性和探索性!而中国的"道"其实更讲究的逻辑、圆融,只是中国古人的逻辑性是贴近自然、天地的;西方的逻辑性可能更贴近于理性分析!

例如:"探天地之道,继圣贤之学"是不是很有气魄、很具正能量和探索性,求的是天地之大道,符合中国人一惯的哲学思维!

又如"一阴一阳谓之道"是否很有对立关系、逻辑关系!阴阳即是对立的,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盛时则阳衰,如白天黑夜之转换,四季六时之更替,古人言"道"是通过天地万物的类象、类比,引申到君臣之道、治世之道、处事之道、孝谦之道的,很有东方的逻辑和关键性!





福善易学讲堂


道一词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观照,试图以人的悟性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这种认知方法是模糊的,如老子所言,惚兮恍兮,恍兮惚兮,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有一种高深莫测的规律在控制自然的发展。而逻辑则是层层推进,一环扣一环,严密推导某个观点是否正确,逻辑是一种运用演绎,归纳,辩证,扩展等等方式的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逻辑更具有可操作性,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认识自然诞生了科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学科。而中国的道学由于其模糊和不可操作性,导致中国没有诞生科学的哲学逻辑基础。可以把道比作一个灯塔,照耀人们的前进方向,而逻辑则是一艘船,载着人类乘风破浪向着灯塔前进。


用户3666308771466


[玫瑰]个人观点[祈祷]

[玫瑰]道:应该是”道家”的”道”,非”道教”。

[玫瑰]所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玫瑰]是世界观,有辩证法,也有方法论

[玫瑰]逻辑学,是方法论

[玫瑰]细分很多学科[大笑]


RHAJE7YDQZ3SXBGC


逻揖即生存并延续的最佳途径,而道是来处和归宿即本命初衷!而逻辑是德的层次,是自然界中顶级之知能法则。失道而后德,德即生存延续!而道是德圆之结果,即永生永存,在建设培育中,并不实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