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为儿孙操劳了一辈子,临终了还要被''薄葬'',你认为合理吗?

都匀猫头鹰


不管农村城市有老人过世总会有大操大办丧事以表明儿孙孝顺,这都是虚假的表面文章,有的还花钱请人来哭丧,有的老人活着时子女都不问不管,或者互相推诿,与提倡的厚养薄葬相反,也是大不孝。

孝顺是有传承的,不管有钱没钱人生最大的善就是孝。而不是这种专做表面文章的这种人。


Zomin008


叔叔在死前给自已寻找了一块墓地,到高山的悬崖下的乱石处。他对六个儿女们说,死后不要风光大葬,浪费钱财,只要你们按照我的嘱付,把我抬到那上面埋了就行。那里山高路陡,你们爬不上去,也不必扫墓,我也不需要什么吃的,让我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好。

叔叔正月初三晚,突患高血压,咋上月初四下午就断了气,过了年才虚龄七十六,去的时候没有让子女服待我一天。

按照老人的遗嘱,丧事从简,本家及儿女亲戚仅来了五六十人,把叔叔葬在了高山的悬崖底,完全按我叔叔的意思办了丧事。

我叔叔生前常对我说,人死如灯灭。那里有什么鬼魂,那有什么来世,无须风光大葬。生儿望儿好,生女望女好,儿女好父辈就好。儿女在生前孝顺就是好,何必死了大张操劳。

老人也希望自己的丧事从简,何不尊老人的意愿改变了。儿孙们对爷辈,父辈,丧事从简应提倡。社会不看你对长辈的丧事办得多隆重,而是看生前孝顺有几分!


毛春旺1


首先来说,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不合理,按我们的传统思想来说,“活养死葬”是儿女们的责任,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理解“厚葬”,当然,这个厚葬是建立在“厚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上的。所以,结合自身情况,我们理应当“厚养厚葬”。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我大爷爷前一段时间去世了,八十五岁,老人家没有儿子,所以后事由我们家操办,大奶奶去世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大爷爷一直都在我们家过年,过生日,但凡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我们家一直都是让我大爷爷坐首位。平常,我奶奶做了稀罕饭也会往后院里端,大爷爷赶集买了东西或者种了菜也会往前院里送。所以关系一直都非常好!

大爷爷是突然去世的,我们全家都是从天南海北往家里赶,从一开始入殓到后期下葬,再到各种祭祀用品,包括寿衣,骨灰盒,纸扎品等。我们全都是用的最好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攀比心理,我们也可以相信人死万事空。但是我们并不是做给旁人看的,我们是真的想为老人家尽最后一份心。既对得起老人,也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所以接下来我要喷一些人了,网上一直有这么一种喷子“葬礼办的再风光也不如或者床前端碗饭”,是,这句话很有道理,也是实话,但请你们想清楚,人家可能活着的时候儿女更孝顺。真正能说出这种话的,一是自己不孝顺的,二是看别人风光眼红的。所以,在你不了解情况之前,请勿乱喷!

所以说,孝子既应厚葬,也应厚葬。但是我们所提倡的厚养厚葬,是要结合自己的经济条件的,也就是说,厚葬并不完全和铺张浪费画等号。

儿女们为老人所尽的最后一份孝,其实就是这人生的最后一程了。所以,在结合自己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让老人再风光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人间枝头


人走了,什么任何地方,须要简葬。

本人父母两个,丈人丈母两个。父母苏州县级市,父母先后去世。大搞封建迷信,花了17万样子。

丈人丈母城里去世大致花了5万。

活着吃好点,穿好点。其他毫无意义。




江油附片607


老人去世了,被薄葬,我认为是合理的。应该提倡。

一、国家提倡红白事简办。国家执行”八项规定”,刹住了国家各行各业的吃喝之风,送礼之风,国家在职人员家里办红白事要求简办,提前申报批准,一般红白事只充许办5桌,这是国家规定,已有不少人。因为在这方面违返了纪律,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农村也兴起了红白事简办的制度,不准大操大办,我们村就有规定无论红白事,桌数不限制,但每桌席不准超过三百元,有钱也不准大办,提倡节俭之风。老人去世被薄葬,也就是简办,顺应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所以很合理,应提倡。

二、白事大操大办,对去世的老人没有一点好处,只是儿女给自已装面子罢了,不值得提倡。老人去世了,事情办的再宏大热闹,老人也不知道,更享受不到一点好处,只是活人做事,给别人看。所以老人在世时,对老人吃好点、穿好点、住好点、说话和气点、多顺从点这是老人生前实在的好。老人去世花再多的钱,办的再好,己没什么意义了。

三、薄葬节约了社会资源。老人去世了有的要给老人置办上好的棺木、寿衣,墓穴要用砖旋,给老人陪葬一些物品等。而且坟墓要占一定的土地,这些都是无形浪费社会的有限资源。

如果简办,实行火化,那棺木省了,那意味着做棺木的树,不会被人伐了,长在那每天吸收二氧化炭和一氧化炭,给人们制造赖以生存的氧气,该埋在土里的物品没有被无意义的浪费,给活着的人使用着,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土地也不会被巨大的坟塚占用,为后代节省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为了子孙后代,老人的薄葬,他灵魂会得慰寂的,老人在天之灵也会得到充许的。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说实话,薄葬没什么,只要老人在世,子女们对老人孝顺,特别是晚年老人不受罪,身边总有子女陪着,有人给老人端水送饭,甚至在老人不能动时,给老人喂水喂饭,不让老人饿着渴着,也不让老人整天睡在死尿中,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好。

至于说,死后薄葬还是厚葬,老人已经不知道了,即是厚葬,老人也享受不到什么。火葬只是一坛骨灰而已,土葬最后只是一滩血水而已,老人还能怎么样。

有个邻居老太太,三儿三女,晚年只有三个女儿轮流赡养,三个儿子一天都不管。老人去世前六天,小女儿送回家,老人住在小儿子家。

小儿子夫妻俩不给老人吃喝,硬是让老人饿死在炕上。老人死后,三个儿子给老人办的葬礼是村里最隆重的一个,可以说村里老人的葬礼从来没有超过他们家的。

事后被邻居们嘲笑三个儿子开心地把老母亲风风光光地送到土里去了。

我父母去世都是薄葬,就是最简单的葬礼仪式送走了。但是我父母晚年没有受过一天罪。就是我弟弟说的,父母辛苦了一生。父亲去世后八年,母亲去世。母亲在父亲去世后,身边一直有人陪伴,而且我弟弟还带高龄的母亲出去旅游,过春节带母亲去千里之外看望母亲唯一的弟弟。

父母晚年的生活用品,家里的开销都是弟弟给准备。特别是剩下母亲一个人的时候,晚辈们经常给母亲买好吃的,只要是母亲喜欢吃的,再贵都有人给买。

母亲最后那几年,每顿饭吃一点,就跟小孩一样,但是容易饿,所以,身边总有随时可以吃的东西,有时后母亲半夜醒来,还趴在炕头吃东西。

前几天还跟我姐聊起母亲,我姐说母亲最后几年享福了,在我们村是寿命最长的,而且是子女伺候最好的。

薄葬不一定就是不孝,厚葬不一定就是孝顺。“生前炕头一碗汤,胜过死后坟头万吨灰。”这话很有道理。


牵住夕阳的手


农村八、九十岁老人去逝,被儿孙“溥葬”这事,是不合乎情理,这也是当今社会农村中的一种风俗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百事孝为先,老人生前儿孙们不管尽了多大的孝顺,但是,老人去逝了,后人也同样要尽上最后的孝,让逝者安息,后人安祥。不说铺涨浪费,起码也得应该依据当地风俗习惯对老人进行厚葬,况且老人年岁已高,儿子满堂,中国社会己进入老年人状态,农村中都流行一句话,叫做多子多福,而今老人去逝,儿孙们对老人加以厚葬是合乎情理的,厚葬老人,以示后人,传承中华文化,不能让老人凄凉的去逝。




相识是缘78665661


我七十岁老头认为老年人死亡按新社会的安葬法律法规办就可以了,骨灰撒了就完事了。

人都死了,没有任何意义了,厚葬是显示后人有能力。如果不大操大办,邻居们会咬舌根子,说后人没有出息。

众观历史帝王将相,名人贵族,老人死厚葬又怎么样呢。后人有多少啊,现在干嘛呢?


川黄老头


葬宜薄,养宜厚。人死花大量的人为财力物力操办丧事是一件非常愚蠢的的,于死者亳无意义,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借死者敛财聚人脉、往自己脸上贴金,扮孝子忠臣,显摆权势和富有,借机考验和拉拢人,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讨便宜的算盘而已。


乌兰朵娜仁


高寿中的高寿人倒是也见过,但是高寿中的人多就不常见到了。因为人们的生活寿命都会有一个在极限的范围之内生活的寿命。那怕超过古稀之年的命也属高寿命了,何况活到耄耋之年的命了,再前进一步就活到期颐之年的人命了。无不叹息他的活法高寿和长命。子孙满堂的老人逝后也应有一个好的葬礼才值,因为替后代的人传了那么多的后代人子孙在吃饭,在葬礼上,庆都也要庆他的伟大,庆他的功勋,虽说人一走茶就凉,可凉了自己,留下一大堆火样后代的子孙们在生活吃饭,心里能过的去一个簿葬吗?但老人生前愿意这样的做法,后人也不会这样的去做,毕竟人生高寿就摆在那里给人看,有何能为他吃上一亏呢?只有不富有的人,没有不富有的葬礼,也要隆重的做下去陪葬,使老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觉的值,天堂值,人间值,做人两头值,人就够了不白活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