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廣東調整為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


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

注意!廣東調整為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


調整為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陳祝生強調,廣東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新中國成立以來,這是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較難切斷,廣東仍處於最吃勁的關鍵時刻。

他提醒市民不可因此掉以輕心,相關的防控措施也不能放鬆,譬如出門戴口罩、建議除工作外不出門。

注意!廣東調整為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


為何調整為二級響應?階段性成效表現在這三點

陳祝生說,從今天上午9點開始,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這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廣東省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經過科學研判、實事求是作出的調整。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省迅速行動,及時啟動一級響應,實行了最嚴格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舉措,不斷織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兩張網”,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主要表現在三點:

一是廣東省新冠肺炎報告新增病例數1月31日達到127例高峰後連續下降,近期已連續8天報告病例數在10例以下。

二是報告確診病例的縣域數逐步減少,91.4%的縣(市、區)連續7天無新增確診病例。63.3%的縣(市、區)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

三是全國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21日呈現下降趨勢。


應急響應級別將根據疫情發展作動態調整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陳祝生表示,在疫情防控基本面積極向好的情況下,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正值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關鍵時期。基於對廣東省疫情防控形勢的科學判斷,結合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廣東省從今天開始將應急響應級別調整為二級,並將根據疫情形勢的發展,進行動態調整。


二級響應後,防控工作毫不放鬆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陳祝生介紹廣東省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相關情況時說,響應級別調整的同時,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了《廣東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工作指引(試行第二版)》。

《指引》明確,全省依據累計確診病例數、14天內聚集性疫情發生情況、14天內新增確診病例數等三個指標,以縣(市、區)為單位劃分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

2月23日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對各縣區進行初步評估,全省高風險區有4個縣區,中風險區有45個縣區,低風險區有77個縣區。

《指引》要求,各地市要每週進行動態評估,根據分級採取針對性、差異化的策略和措施。

陳祝生說,調整響應級別,不代表疫情拐點的到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


一是繼續築牢交通聯合檢疫、發熱門診篩查、重點人群管理疫情防控“三道防線”,通過早發現,實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二是牢牢抓住強化病例隔離治療、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隔離、大數據支撐服務“四個關鍵”,對確診患者應收盡收,對疑似患者應檢盡檢,對密切接觸者應隔盡隔。

三是持之以恆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健康教育運動、全民健身運動“三項運動”,加強群防群控。

陳祝生表示,新冠肺炎是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的傳染病,切斷傳播途徑較難,病毒傳播力強,可以導致重症和死亡。每位公民都有疫情防控的責任。

“二級響應後,切不可掉以輕心,放鬆警惕,要繼續保持自律,繼續按照防控指引的要求,除上班外居家不出門,出門戴口罩,不串門不聚會,常通風勤洗手,如實報告個人健康狀況,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及時就醫。”陳祝生提醒說。


注意!廣東調整為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

編審:吳競先、夏綺雲

端州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