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一場疫情,鏈接了許多的人物和故事。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群來自全市各縣(市、區)各單位的基層工作人員默默堅守在一線。

他們沒有三頭六臂,可是對群眾是忙前忙後,有求必應;他們放棄了家庭溫馨,克服了自身的困難;他們不懼風險,迎風而立……

就是這樣全意付出,一點點為全市人民構築起了防疫堡壘,換來你我的平安。

1、孟繁英:

把守市區出入口“第一道防線”

“你好!測下體溫,後座還有人嗎?開下車窗。”“小朋友把頭挪過來一點……”2月15日早晨,在市中興大街與東華路出入口檢篩點,指揮、攔截、測溫、引導、登記……各項工作忙而有序。正在值班的是該點位負責人孟繁英。她是市城管局橋東區綠化管護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從1月30日起,她就蹲守在市區出入口疫情檢篩點,把守市區出入口“第一道防線”。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中興大街是市區主要街道,往東通向南和,又緊臨京港澳高速中興口,過往車輛行人較多,值守的工作人員格外辛苦。“中、晚餐都在簡易棚裡吃盒飯,有時遇到車多,等忙完時飯都已經涼了。”工作人員郝佔中介紹說。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其實,作為女同志,孟繁英不一定非要到“前線”去。她有年邁的父親需要照顧。但疫情發生後,孟繁英卻主動站了出來:“我是幹部,又是黨員,沒有理由不跟大家一起上!”就這樣,孟繁英全身心投入到市區出入口疫情檢篩的工作中來。

2、王立鵬:

私家車變身疫情防控車

“有人需要隔離?稍等,我我來當駕駛員!”“車不夠,那就用我的私家車!”2月1日上午,他一邊走一邊不停地打電話,嗓子都已經嘶啞。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王立鵬是隆堯縣東良鎮的一名幹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擔任東良鎮突發事件處理組組長。“我覺得,突發事件處理,就是哪裡需要我,我就要第一時間衝上去!”王立鵬說。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這天中午,東良鎮需要護送20餘名重點人員送往縣統一隔離觀察點進行集中隔離。救護車只有一輛,車輛不夠怎麼辦?專職駕駛員哪裡找?王立鵬站了出來。“我開私家車送大家去,只要嚴格消殺並做好防護工作,一定沒問題!” 就這樣,王立鵬和他的同事一起,分兩組連續奮戰16小時,順利護送20餘名重點人員到縣定點隔離,直到第二天凌晨6點半才結束工作。

3、趙小鈴:

把村口帳篷當成第二個“家”

2月10日晚上8點多,臨城縣東鎮鎮中羊泉西村村口的衛生服務站帳篷內,村黨支部書記趙小鈴正在“享用”晚餐:一碗泡麵,幾個軟麵包,桌上的對講機裡還不時傳來其他巡邏隊員的對話聲。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從大年初二村裡設立疫情防控衛生服務站以來,村口的帳篷就成了趙小鈴的第二個“家”。人員排查、建立臺賬、群眾測溫、衛生消毒……一天下來,趙小鈴要在帳篷裡工作近12個小時。

環顧帳篷四周,一桌一凳,還有木板床和棉被。“我們每個點位都安排了六人,輪值做好疫情防控宣教工作。”在趙小鈴心中,這不僅是一頂帳篷,也是村幹部們的責任和擔當。

“一頂帳篷就是一份保障,疫情一日不除,我們一日不撤。”趙小鈴表示,面對疫情,只有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才能穩定人心,才能團結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

4、劉現良:

輕傷不下火線戰“疫”情

“現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身體已無大礙,特請求返崗參戰!”2月9日晚,鉅鹿小呂寨鎮一級主任科員劉現良寫下了這份請戰書。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而就在這天上午,劉現良在巡察各卡口時,意外發生交通事故,他第一時間被同事送往鉅鹿縣醫院進行治療。經綜合檢查,醫生診斷他為輕微腦震盪,左肩膀和左大腿有淤青,並建議休息觀察。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劉現良(左二)組織退役軍人志願者在村口查控

“既然檢查結果沒啥事,那我就繼續工作吧。我是一個包村幹部,也是一個有著21年黨齡的黨員,防疫工作這麼重要,我不能拖後腿。”從醫院出來,劉現良就向鎮領導彙報了檢查結果,並要求返崗繼續工作。

5、石曉江:

包村幹部幫村民“線上賣菜”

“大家都來看下,綠油油的芹菜特新鮮,好吃不貴……”這兩天,橋東區豫讓橋辦事處副主任兼北小呂包村幹部石曉江建立的賣菜群“火”了。他將菜農的售菜信息、聯繫方式等做成表格上傳到微信群裡,並讓微信群成員分享到朋友圈中,為賣菜群眾架起了一個網絡供銷平臺。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左二為主人公

原來,疫情發生後,北小呂村7個大棚的2000多公斤芹菜相繼成熟。村莊實施管控後,如何既不出村又能將蔬菜銷往市場?這成了群眾的心頭大事。“疫情防控是大事,群眾的生計也是大事。”思來想去,石曉江決定幫村民“線上賣菜”。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右二為主人公

2月10日下午,石曉江建立了微信群。買家和賣家在群裡可以直接交流。從11日開始,一兜兜寫著買家姓名的芹菜,陸續送到了周邊5個村莊的村口。在石曉江的幫助下,僅用一上午時間,他們就送出了近200公斤蔬菜。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就是要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做群眾的貼心人。”石曉江說,他還將繼續當好群眾難事的幫辦員。

6、邢明君:

駐村第一書記跑腿當“代購”

“一盒降壓藥、三盒胰島素、五斤雞蛋、兩袋鹽……”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2月7日上午,國網邢臺威縣供電公司駐太平莊第一書記邢明君就收到村民的代購信息,他的“代購清單”寫滿了5、6頁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展開後,太平莊廣泛宣傳動員群眾“宅”在家,不出門,不聚集。

大家都不出門,那生活用品怎麼購買?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咱們集中採購,再分頭給大家送過去,咋樣?”邢明君的提議得到了村兩委幹部的響應。邢明君帶頭當起村民的臨時“代購員”, 幫忙代買生活物資,為大家排憂解難。

“現在我們每天上午接單,中午出去採購。”邢明君介紹,每天,他和村“兩委”幹部都會接到村民的電話或者收到村民幫忙代購生活物品的微信。大家隨身帶著本和筆,接到消息後,便寫在上面,買來相關物品後再送到村民手中。

7、賈超:

“我想給孩子樹立個榜樣”

2月1日12時許,市開發區火炬街道辦事處黨委副書記賈超安排醫學觀察隔離人員吃上午飯,回到臨時工作點扒了兩口飯,又開始了工作。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賈超負責火炬街道辦事處新冠肺炎隔離點總協調工作。為了方便工作,他直接把私家車當作臨時工作點,辦公、吃飯、休息,一車搞定。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目前,隔離點人員情緒很穩定,辦事處給每位隔離人員送去了書籍,在每個房門都貼有溫馨提示和工作人員聯繫電話,他們有任何需要,我們都盡力滿足。”賈超說,辦事處工作人員、村居委會幹部、醫務人員、退伍老兵、村居黨員和他一起奮戰在抗疫一線,大家都有信心把工作幹好。

賈超的大兒子9歲,小兒子不到2歲,都住在姥姥家。“孩子們知道爸爸在做什麼。我想給孩子們樹立個榜樣,希望他們長大也能擔起責任,不怕困難。”賈超說。

8、張子峰:

“有疫情,我衝鋒!

他是全鎮第一個跨入隔離點大門的。他的名字叫張子峰,臨西縣臨西鎮民政所所長。“疫情就是命令,黨員理應衝鋒。”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剛進入隔離點的兩天,不少隔離人員出現緊張情緒。如何安撫大家?張子峰帶頭想辦法——說服長輩,站在兒子的立場;說服同輩,站在兄弟的立場;說服晚輩,站在叔叔大爺的立場……

“四樓有老人需要降壓藥,能否幫忙買些藥品?”“三樓小孩想吃點水果,可不可以幫忙買一些?”……“收到,一會兒給您送上去。”為了能及時滿足隔離人員的需求,張子峰建立了微信群,只要大家有需求,他總是第一個回覆,把食品、用品及時送到每位隔離人員手中。

除此以外,打掃衛生、清運垃圾、清點物資……他總是帶頭衝在最前面。

“我所在的隔離區已經有15個人安全回家了。”儘管辛苦,但張子峰說他很欣慰。

9、尼康:

“做群眾的定心丸”

2月16日清晨,尼康走出簡易板房,拿起消毒噴霧器,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尼康是任縣政府辦公室駐任城鎮南章固社區的第一書記,這個春節他沒有回家,留在社區裡。用他的話說:“疫情當前,我得留在大家身邊,跟大夥兒一塊戰鬥。”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得知村口執勤點力量薄弱,他帶頭執勤,對來往行人和車輛進行檢車、消毒、登記、測溫……渴了,喝瓶礦泉水,餓了,就啃口方便麵。

發放預防指南、幫助隔離群眾購買生活用品、一天兩遍的消殺防疫……不僅如此,他還開著私家車一遍遍繞村檢查,發放倡議書和疫情防控須知,及時制止人員聚集。

大家勸他休息一下,他卻總是說“再等一會兒”。“基層幹部就是戰‘疫’尖兵。”尼康說,基層幹部關鍵時期就要衝在前面、守護在群眾身邊,做群眾的定心丸。

10、張巧芳:

將思念化為抗“疫”動力

“您今天怎麼樣?家裡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有事兒就打電話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張巧芳就給社區居家隔離的居民打電話,詢問他們身體情況,並主動拿藥、送快遞等,忙得不亦樂乎。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他們的付出,換來你我的平安


張巧芳是葛泉社區居委會工會主席,本打算過年在家陪孩子和老人,但疫情發生後,張巧芳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入戶排查、登記整理臺賬、觀測重點人員體溫……把一天的工作都做完,往往已經到了深夜。

“說不惦記家人那是假的,但是對家人的思念,就是我工作的力量。”張巧芳說:“大家都貢獻一份力量,讓疫情早點解除,每個家庭就都能團聚了,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